(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树
![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f89f00dbad51f01dc281f1f9.png)
二年级数学知识树
数与代数
数的 运算 数的 认识 常见 的量
厘米 和米
空间与图形
图 形 的 认 识 测量 图形 与 变换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 位置
从不同 位置观 察物体
实践与综 合应用
我长 高了
看一看 摆一摆
探索 规律
统计活 动初步
100以内 的加减法 笔算、估 算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简单的 组合思 想和逻 辑推理 方法
二年级数学知识树
数与代数
数的 运算 数的 认识 常见 的量
厘米 和米
空间与图形
图 形 的 认 识 测量 图形 与 变换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 位置
从不同 位置观 察物体
实践与综 合应用
我长 高了
看一看 摆一摆
探索 规律
统计活 动初步
100以内 的加减法 笔算、估 算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简单的 组合思 想和逻 辑推理 方法
二年级 数学知识树
二年级数学知识树
数与代数
数的 运算 数的 认识 常见 的量
厘米 和米
空间与图形
图 形 的 认 识 测量 图形 与 变换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 位置
从不同 位置观 察物体
实践与综 合应用
我长 高了
看一看 摆一摆
探索 规律
统计活 动初步
100以内 的加减法 笔算、估 算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 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3、加强口算、笔算、估算的综合训练。
在教学中不孤立地去处理笔算和估算,要把它们以口算联 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能力。为了 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检测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和 书写水平,前段时间我们搞了一次二年级数学计算竞赛,题型 是:一、口算。二、笔算。三、估算。我们准备在教学完表内 乘法再来一次相应的计算竞赛。我们想通过趣味性的活动,以 检测和提高学生数与代数的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7b1e49b00740be1e650e9ad4.png)
把一些物体平 均分成几份
平均分
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
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读写
总数÷每份数 =份数
用 2-6 的乘法口 诀求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相关练习
解决问题
单元小结
第
二
相关练习
单
总数÷份数 =每份数
元
表
内 除 法
(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根据图形的运动 设计图案剪一剪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简单推理
数据收集整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树
了解统计意义,学会简单收集和整理数 据的方法,了解画“正”字的科学简便。
调查数据
画“正”字
单元小结
数据收集整理
第 一 单 元
数 据 收 集 整 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平均分求商
乘法口诀求商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单元小结 剪一剪
图形的运动(一)
第 三 单 元
图 形 运 动
(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
平均分求商
乘法口诀求商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总数÷每份数 =份数
解决问题
总数÷份数 =每份数
用 7-9 的乘法口 诀求商
第
四
单
相关练习
元
表
内 除 法
(二)
整理复习 单元小结
相关练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树
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去掉余数, 商加“ 1”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除法算式 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全册知识树
![二年级数学下全册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0f3880a6960590c69ec37635.png)
单元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 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 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 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 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 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 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 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 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 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 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 (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 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 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4.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锐角与钝角 平移和旋转 实践活动:剪一剪 三 图 形 与 变 换
教学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 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 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 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 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 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 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能判断红 领巾上的三个角都不是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 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 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 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 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 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 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 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在编排上,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 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 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二年级数学知识树
![二年级数学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c18ee2315727a5e9856a61d4.png)
估算 笔算几百 几十加减 几百几十
口算两位 数加减两 位数
辩认直 角锐角 钝角
感知平 移旋转
图形变化 规律
数列变化 规律
复式统 计表 条形统 计图
找规律 图形与变换 统计
克和千克的 认识 常用秤的认 识
空间与图形
比较大小 读写数 万以内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
克 数 学 下 册 知 识 树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万 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有多重
物品轻重
解决问题
掌握方法
进行分析
收集整理
填写统计表
复式统 计表
条形统 计图
统 计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树
循环排列 规律
排列图案
创造图案
欣赏 图案 设计 图案
找规律
发现规 律运用 规律
等差 数列
欣赏 创造
数列的变化规律
知道小括号的 作用
运 用 运 用
运用乘法 和除法两 步计算
进一步培养学生 用不同方法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解 决 问 题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
理解乘除 法之间的 关系
表 内 除 法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
熟练地运用乘 法口诀求商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平移 锐角与 钝角 图 形 的 变 换
运用质量知识 解决问题 估计物品质 量
解决问题
总复习
数与形 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树
大水坑一小:周景章
学会用两步计算 的方法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 本含义。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 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掌握步骤和 方法。
口算两位 数加减两 位数
辩认直 角锐角 钝角
感知平 移旋转
图形变化 规律
数列变化 规律
复式统 计表 条形统 计图
找规律 图形与变换 统计
克和千克的 认识 常用秤的认 识
空间与图形
比较大小 读写数 万以内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
克 数 学 下 册 知 识 树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万 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有多重
物品轻重
解决问题
掌握方法
进行分析
收集整理
填写统计表
复式统 计表
条形统 计图
统 计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树
循环排列 规律
排列图案
创造图案
欣赏 图案 设计 图案
找规律
发现规 律运用 规律
等差 数列
欣赏 创造
数列的变化规律
知道小括号的 作用
运 用 运 用
运用乘法 和除法两 步计算
进一步培养学生 用不同方法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解 决 问 题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
理解乘除 法之间的 关系
表 内 除 法 大水坑一小:贺红珍
•
熟练地运用乘 法口诀求商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平移 锐角与 钝角 图 形 的 变 换
运用质量知识 解决问题 估计物品质 量
解决问题
总复习
数与形 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树
大水坑一小:周景章
学会用两步计算 的方法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 本含义。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 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思考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掌握步骤和 方法。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树
![二年级下数学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eae73141c281e53a5902ff16.png)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 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格纸上设计图案。
1、评价时要把握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2、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 课后访谈等。
3、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4、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 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科书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 容,巩固技能,开拓数学视野,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法建议
评价建议
说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建 议
教法建议: 第一节 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的认识
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观察一组图片后探究它们的共同特征;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合作,使他们 相互促进、共同学习; 分层次教学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和作业,根据学生的个性 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
第一节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本节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进行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图形的运动
-----许争晖 五三小学
研
说
流 程
本学科的总体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 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 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和科学态度。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 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格纸上设计图案。
1、评价时要把握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2、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 课后访谈等。
3、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4、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 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科书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 容,巩固技能,开拓数学视野,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法建议
评价建议
说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建 议
教法建议: 第一节 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的认识
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观察一组图片后探究它们的共同特征;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合作,使他们 相互促进、共同学习; 分层次教学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和作业,根据学生的个性 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
第一节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本节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进行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图形的运动
-----许争晖 五三小学
研
说
流 程
本学科的总体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 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 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和科学态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知识树 PPT课件 图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知识树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dc0bafb14e852458fb578c.png)
数
1000以内数 的认识
10000以内数 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 加减法
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
步认识
第一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二 年
级 能通过分析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克和千克
第七单元
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万以内数的加 减法(一)
几百几十加、减 几百几十
除法的初
估算
步认识
第一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
用统计表收集数据
年
级 能通过分析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下
教材主要内容研说
1000以内数 的认识
10000以内数 的认识整百、ຫໍສະໝຸດ 千数 加减法1千克=1000克
下
教材主要内容研说
1000以内数 的认识
10000以内数 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 加减法
1千克=1000克
第五单元
用7、8、9的
万以内数的认识
乘法口诀求商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表内引除出法质(量二单)位,说明“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
克和千克
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的初
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以第此二激单发元学生的学习兴 表内趣除,法使(学一生)感受数学与
课标要求 学 期 目 标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 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 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 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 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d3b337b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6.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的一个可能组织结构: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1. 加法与减法
- 加法运算法则
- 减法运算法则
- 加法与减法混合运算
2. 乘法与除法
- 乘法的概念
- 乘法口诀表
- 乘法的运算法则
- 除法的概念
- 除法的运算法则
- 乘法与除法混合运算
3. 数的读法与写法
- 数的读法规则
- 数的写法规则
- 数的大小比较
4. 数的组成与拆分
- 十进制的基本单位
- 数的拆分与组成
- 数的顺序排列
5. 分数与小数
- 分数的概念
-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的引入与概念
- 小数点的读法与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6. 时间的读法与计算
- 时、分、秒的概念
- 时间的读法规则
- 时间的计算规则
7. 长度的读法与计算
- 公制长度单位的概念
- 长度的读法规则
- 长度的换算
8. 重量的读法与计算
- 公制重量单位的概念
- 重量的读法规则
- 重量的换算
9.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属性
- 点、线、面的概念
- 直线、曲线、封闭曲线的区分
-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认识与属性
10. 二维图形的画法与计数
- 直线、曲线的画法
- 封闭图形的画法
- 图形的计数
11. 位置与方向
- 左右方向的辨认
- 前后方向的辨认
- 上下方向的辨认
- 其他位置与方向的辨认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可能的组织结构,实际的数学知识树可能因教材版本、学校教学计划等因素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