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估值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投资学》
期末作业
中国农业银行分析及估值报告任课老师:赵自强
学生姓名:倪莹
学生学号:03120251
专业:会计学
2014年6月
目录
第一篇.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 2 第二篇.银行业分析 3 一.国家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
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篇.农业银行经营战略分析 6
一、农行历程
二、企业核心文化理念
三、企业经营理念
第四篇.农业银行财务分析8 一.财务状况及行业比较
二.盈利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篇. 农业银行每股价值评估10
一.股权资本成本
二.预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三.误差原因可能性分析
第一篇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但同时又是矛盾隐患和不确定性共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财政金融领域矛盾和隐患较多,经济增速“换挡”,面临下行压力。在金融领域,由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在累积,银行信贷的不良贷款率在提高。金融机构规避监管,高风险业务扩张过快,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环境至少具备以下特征:
1银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宏观经济政策高度相关。银行业不仅本身经营条件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时作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影响整个经济的走势。
2银行业的行业周期往往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性。在经济繁荣时期,一方面,伴随着利率水平的逐步上升,银行净息差初步扩大,利息净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降低企业违约风险,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从而降低银行拨备的计提。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两方面的不利因素将大大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
3银行业监管对银行经营、资本结构等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具备很强的纪律性,这一方面增加了银行业经营的约束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经营的风险并提高了经营的透明度。
4银行业未来发展与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息息相关。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金融开放步伐逐步加快,从市场准入限制的降低到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无不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冲击。而可以预期的是,国际收支中金融项目的逐步开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和金融混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放松,将更大程度的改变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构成和风险结构。
第二篇银行业分析
一、国家政策对银行业的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监管环境也将发生一些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放松与从严并存,监管长牙齿与银行不断创新将结伴前行。
一、利率管制放松,银行利差乃至稳健性或遇挑战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3年,遵循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基本思路,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利率、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进入提速阶段。在政府信贷规模控制、银行主动放缓信贷投放、商业银行增强贷款定价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下,贷款利率放开的环境和时机已经逐渐具备,监管部门在试点、评估的基础上可能逐步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在贷存比达标高压线下,一些银行通过各种费用等其它手段规避存款利率上限已经屡见不鲜,同时,企业和居民也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等形成使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绕经它途存在银
行,这有可能倒逼监管当局放开一些存款利率上限,如大额、长期的存款,甚至除活期以外的各类存款。
利率市场化将给银行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利率市场化可能引致银行在争夺客户方面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息差被迫压缩,进而压缩利润空间影响盈利能力。二是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面对的将是利率频繁变动的市场环境,这将给银行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等带来新的挑战。三是利率完全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间对存贷款等资源竞争进一步加剧,将考验一些中小规模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二、资本充足标准提高,银行经营模式被迫转型
巴塞尔协议诞生以来,监管当局日益重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使其成为吸收损失的缓冲机制,也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变量。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原则上通过了巴塞尔协议III,而提高资本水平和质量是巴塞尔协议III的核心要义。为实施巴塞尔协议,银监会也将推出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中。与巴塞尔协议III相比,国内新监管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普通股充足率标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为5%,比巴塞尔协议III 高0.5个百分点;而且对资本的定义更为严格,除从严了资本工具合格性标准外,还从严了资本扣减项;同时,安排的过渡期也更短。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延续的都是依靠风险资产规模扩张的高资本消耗模式。各家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都表现出一定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注重业务规模和机构数量的增长,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化、机构规模的大型化和市场广度的拓展,使得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时有发生,资本硬约束演变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但未来5年,资本充足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新监管标准的“核心利器”,我国银行业“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高资本消耗模式将难以为继。
三、弱风险类监管指标趋于强化,资产负债或受更多制约
在巴塞尔协议II监管框架内,非常强调资产的风险敏感性,也因此在金融危机后被广为诟病。巴塞尔协议III引入了杠杆率、动态拨备等弱风险类指标作为对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以抑制商业银行将表内业务大量转移至表外,从而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我国监管当局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运用弱风险类监管指标,未来5年这一趋势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具体表现在:一是从严杠杆率标准,安排更短的过渡期。巴塞尔协议III对杠杆率的要求为3%,我国新监管标准为4%;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杠杆率2018年正式成为监管标准,我国监管当局则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2013年底达标,其它银行2016年底达标。
二是继续坚持贷存比高压线。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贷存比没有硬性要求,银监会在放松后近两年又开始重祭贷存比监管工具,未来5年恐将对75%的监管红线一直维持高压态势。
三是实施动态拨备制度。巴塞尔协议III要求建立前瞻性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正在制定基于预期损失的贷款损失监管指引。我国监管当局已经引入了与贷款质量无关的贷款拨备率指标(监管标准为2.5%),与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为150%)相结合,并实行动态调整。
四是直接进行信贷额度监管。与国际监管明显不同,我国监管当局还直接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