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护理共25页
《腕管综合征指南》课件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腕管内压力升高、腕管内容物增多、 腕管壁变薄等导致正中神经受压。常 见病因包括腕部骨折、腱鞘囊肿、腕 管内软组织损伤等。
病理
长期压迫导致正中神经受损,出现神 经水肿、充血、脱髓鞘等变化,严重 时可导致神经纤维变性坏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确诊需要 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是否减慢。
经验2
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 保护手腕,避免过度劳累 。
经验3
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手腕保 健操,促进手腕功能的恢 复。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致 。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腕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 供了全面的参考。
合理使用手部和腕部工具
合理使用手部和腕部工具,避免过度 使用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A,35岁,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手腕疼痛、麻木,夜间加重。经过检查,诊 断为中度腕管综合征。
病例2
患者B,50岁,家庭主妇,经常做家务,手腕疼痛、无力,影响日常生活。经过 检查,诊断为重度腕管综合征。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以减轻 对腕管的压力。
适当运动
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手部和腕部的伸 展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 定性。
避免重复性动作
尽量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如长时 间打字、使用鼠标等,适当休息,缓 解腕部疲劳。
康复训练
手部和腕部伸展运动
进行手部和腕部的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和疼痛。
治疗经验分享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标签:腕管综合征;治疗;护理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综合症。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性因素。
一般为中年女性,40-60岁好发,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夜间加重可有麻醒史,醒后行甩手或搓手等活动后好转,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
常用手术方法为腕管切开减压。
我科自2011-2013年共收治腕管综合征患者60例,经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
男30例,女30例。
年龄四十岁至六十岁.。
其中四十岁至五十岁40例,五十岁至六十岁20例。
1.2 手术方法1.2.1手术切口:平行鱼际纹的斜切口是腕管综合征的经典切口。
该切口较长,暴露清楚,易于止血,但术后瘢痕较大。
腕部短横切口多于内镜治疗时应用。
切口于腕横纹中部。
短小而隐蔽,术后疼痛少,瘢痕小,握力、捏力受损小。
但术中视野小,不易止血,尤其在出现解剖变异时更难处理,且该切口容易损伤掌皮支,容易出现痛性疤痕。
故该切口的应用应慎重。
1.2.2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至掌腱膜,切开掌腱膜即见腕横韧带。
由远端向近端切断腕横纹韧带保护正中神经,切断腕横韧带并向近端潜行分离切断腕横纹近端2-3厘米的前臂深筋膜,此时可见受压的正中神经段。
1.2.3 在放大3-4倍的头镜下做正中神经松解,在正中神经背侧完整外膜下注入复方倍他米松7毫克每毫升与百分之二利多卡因2毫升的混合液。
1.2.4 松止血带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固定:术后敷料包扎后,掌侧石膏托固定。
夜间抬高患肢,24小时后鼓励早期进行手指的屈伸运动,72小时后,可更换敷料及石膏托,改用支架。
术后7-10天拆线拆石膏或支架,术后3个月轻体力运动,6-9个月完全恢复原工作。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程长,术前接受过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因此对手术治疗信心不大。
腕管综合征ppt课件

腕管综合征
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急性的 CTS,腕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症状较重的。 ①常规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 中神经的压迫。优点是松解彻底,适应症 广泛,还适应于继发性病例。缺点是创伤 大、痛苦多,病人恐惧心理。
22
腕管综合征
常规的手术方法即沿大鱼际皮纹尺侧作 弧形切口,向近侧延伸至腕关节掌腕皮纹, 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该术式已在 临床运用多年,疗效肯定。常规做正中神 经外膜松解。除非有明显神经受损的证据, 否则不宜盲目做正中神经束间松解,以免 损伤神经纤维。腕管内注射泼尼松龙,减 轻炎性反应,减少瘢痕及粘连。
Phalen征(屈腕试验)阳性--极度屈腕并用 力握拳1分钟,出现手部感觉异常的加重。
18
腕管综合征
4、辅助检查: X线片--是否有骨性的压迫。 电生理检查--比较敏感、可靠的指标。 MRI检查 腕管内压力测定 超声检查--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
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19
腕管综合征
神经卡压综合征
(二)
骨科
1
概述:
一、定义:周围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由于结 构特点和外在因素,可在由骨、肌肉、韧带、 筋膜等形成的管道或间隙中受压,出现相应的 神经损伤症状群。
二、病理特点:以周围神经逐渐失用为主,多 为部分损伤,少数为完全损伤,一旦压迫解除, 功能多可恢复,但受压过久过重的,恢复多部 完全。
35
旋前圆肌综合征
三、治疗: 非手术治疗--免重体力劳动,夹板固定,非
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局部封闭治疗等。 手术治疗--手术切开尽可能检查所有可能的
卡压点并进行松解。术后屈肘位石膏固定2 周,抬高患肢,鼓励手指活动。
36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的支配
感觉:手掌桡侧3个半手指, 手背侧示、中指远节。
运动:拇指不能对掌,或出 现猿手畸形。
病因
1. 腕部外伤:包括骨折、脱位、扭伤等 2. 腕管内各肌腱周围发生慢性炎症改变:如屈肌肌 腱滑囊炎,滑膜增生等
3. 慢性劳损,如过度掌屈、背伸;或退行性变,腕 骨骨质增生等
临床表现
1、好发于30-60岁的劳动人群。
2、腕部、手掌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症 状于夜间或清晨明显,可放射到肘、肩部。活 动及甩手后减轻。
屈腕试验:腕关节极度 掌屈,一分钟后,自觉 正中神经单一支配区麻 木加重者为阳性。 神经叩击实验:用手指 轻叩腕部,如出现正中 神经支配区异常感者为 阳性。
屈腕试验
Hale Waihona Puke 神经叩击实验辅助检查
X线片:是否有骨性的压迫 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缓 超声检查: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 积 MRI检查
(二)感觉: 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LOGO
正中、桡、尺神经损伤时手形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服消炎止 痛类药物、腕管封 闭治疗、中医理疗 。 2、手术治疗: 常规手术治疗--切断 腕横韧带,解除对 正中神经的压迫, 彻底松解。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戒烟,普通饮 食,尽量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伤口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末梢循环 ,监测患者手术部位的感觉活动及肢端颜色 、温度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 理疗:消肿,消炎,促进伤口愈合。
LOGO
腕管综合征
zzm
定义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

腕管综合征(CTS)编者按:腕管综合征又叫“鼠标手”是手腕部的劳损性疾病,常常发生在妈妈手之后一段时间,近年来曾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此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正中神经腕部受压造成的多个手指麻木、疼痛为主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女性发病高于男性,也是手外科常见的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性疾病。
01历史 1913年,法国学者Marie和Foix医生首次报道了低位正中神经卡压症状患者的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并提出如果早期诊断并切开腕横韧带,或许可以避免出现神经的病变。
1933年,Learmouth报道了手术切开屈肌支持带治疗腕管神经卡压的病例。
1953年,Kremer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了“腕管综合征”来命名这一疾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常见症状: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感觉异常和麻木。
夜间指头麻木很多时候是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麻醒经历,醒后甩手或搓手等活动后好转。
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
压迫或叩击腕管处、背伸腕关节时可使麻木及疼痛感加重。
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
病变长期发展可导致肌肉萎缩(主要为拇指侧的大鱼际肌出现萎缩),精细动作受限,手部无力,不灵活,如拿硬币、系纽扣、拿筷子等动作完成困难等,往往会被误诊为颈椎病及糖尿病的神经损伤。
病因是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
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
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
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
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
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
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
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
常见以下情况:1.慢性损伤致腕管内的肌腱、滑膜及神经水肿,继发纤维增生。
腕管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腕管综合征的基本知识 03 腕管综合征的日常护理
02 腕管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04 腕管综合征的心理调适
腕管综合征的 基本知识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主要表现为 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
腕管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腕部神经受到压迫,导 致神经功能障碍。
使用合适的电脑和手机支架:使用合适的电脑和手机支架,可以帮助保持正 确的坐姿和屏幕高度,减轻手腕和手指的压力。
避免长时间重复动作
避免长时间使用 电脑、手机等电
子产品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如打
字、握笔等
定期休息,活动 手腕和手指
适当进行手腕和 手指的拉伸和按
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 手机等电子产品
腕管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包括长时间使用电脑、手 机等电子产品的人,以及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人。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
发病原因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长期重复性动 作:如打字、 操作鼠标等
手腕过度负荷: 如长时间提重 物、用力过猛 等
腕部损伤: 如扭伤、骨 折等
腕管综合征的 日常护理
正确使用电脑和手机
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歪斜,保持颈部和肩部的自然放松状态。
调整电脑和手机的高度:使电脑和手机的屏幕与眼睛保持平行或略低于眼睛 的高度,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放松手腕和手指,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02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腕管综合征

二、疾病概述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急性的CTS,腕管内占位 性病变的,症状较重的,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 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有时需同时进行正中神经束 间松解术。
20
——腕管综合征病人的教学查房
3
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三、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01
疼痛:与手 术切口有关
5
一、病史介绍 :
体查与专科检查
体查:
体温36.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 血压(155/78mmg),精神状态良好,体力 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大便正常,体 重无明显变化。
专科检查: 右手1.2.3.4指浅感觉减退,右手TINEL阳性, 右手Phalen征阳性,患肢末梢血运正常。
6
——腕管综合征病人的教学查房
20XX
——腕管综合征病人的教学查房
1 病史介绍
一、病史介绍
现病史
患者,朱红,女,47岁,因右手麻木三月 于 2021-4-7 入 院 , 于12:40入手术室在神经 阻滞麻醉下行右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松解术 ,术毕返回病房,患肢末梢血供良好,医嘱 予以补液等对症处理,嘱其禁食禁饮3小时 ,协助生活护理,防深静脉血栓宣教 , 术 后 右手麻木好转,于2021-4-12出院。
次合指锻炼;腕关节屈伸法;拇指锻炼 法;手腕旋转法。
23
——腕管综合征病人的教学查房
4 健康教育
四、健康教育
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 态下,使用鼠标或打字时,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 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预防
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 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的 腱鞘等部位的损伤。
腕管综合征术后护理

By 小怪兽
第一部分
什么是腕管综合症?
什么是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我们平时所说的“鼠 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症”,系指 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 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 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 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感谢观看
D
先天腕管狭窄者
先天的腕管比另一些人更小
第四部分
如何治疗腕管综合症?
如何治疗腕管综合症?
非手术治疗:
01 (1)支具制动
(2)多种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①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处方止痛药 ②口服利尿剂可以减少肿胀。 ③皮质醇类固醇注射
手术治疗:
02 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应手术切开腕横韧带减压
第五部分
腕管综合征术后如何护理?
腕管综合征术后如何护理?
体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注意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注意保暖
疼痛:重视疼痛控制,积极采取镇痛措施
抗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的变化 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玉米、小米、薏花仁、燕麦、荞麦、 豆类等的食物,以增加神经营养,促进神经恢复。
第二部分
腕管综合症有什么症状?
腕管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症有什么症状?
刺痛
Stinging
握力下降
Grip strength drop
麻木
numbness
灼热
Heart burn
第三部分
哪些人容易患腕管综合症?
哪些人容易患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22
小结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和以手部动作为 主的职业有关。临床治疗同时,要普遍宣传腕管综合征 相关知识,使人们积极预防,识别其症状,及时治疗, 才能使腕管综合征发病率得以控制,还人们一双健康的 手。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23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24
手掌侧中立位石膏固定,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 流,减轻组织水肿。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11
2.肌腱粘连:
手术后麻醉清醒立即指导病人活动手指关节, 能防止肌键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 织水肿,减轻腕管内压力。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12
3.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返支和掌皮支易在术中受损。
术后密切观察拇指对掌功能,以了解返支是否 受损; 观察手掌皮肤有无麻木,了解掌皮支是否受损。 观察疼痛的性质及其发生、发展的演变,密切注 意有无痛性神经瘤的发生。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14
原则与顺序
原则: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每次锻 炼以患肢承受能力为度,循序渐进。 3d后指导病人肩肘活动
1周后鼓励手部正常活动
2周后石膏拆除指导病人用力握拳、伸指、用力抓 握橡皮球、揉转健身球等
2--3周后进行拇指抗阻力运动训练,促使鱼际肌 体积增大,肌力增强,腕管综恢合征护复理 pp手t课件 部的协调动作。 15
禁用热水袋,冬天用热水时应用健侧手试温,以 免烫伤。
腕管综合征护理 ppt课件
13
4.功能锻练
(1)康复锻炼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2) 告知病人神经卡压后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减退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使病人树立长期锻炼的信心。
腕管综合征 汇总ppt课件

13
骨间背、掌侧肌
骨间背侧肌
Palmer interosseous muscles 骨间掌侧肌
整理版课件
14
Proper Palmer digital artery 指掌侧动 脉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掌浅弓
整理版课件
• 3.Christophe Oberlin,上肢外科学(学习指南),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头状骨 腕管
Trapezoid bone 小多角骨
整理版课件
11
正中神经 拇长屈肌肌腱
腕管腱鞘
屈肌总腱
整理版课件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s 指深屈肌 腱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t endons 指浅屈肌腱
12
手部肌肉
opponens digiti minimi muscle 小指对掌肌
临床特点:手部感觉和运动障碍,通常感觉异常在 夜间加重,疼痛可放射到前臂甚至肩部。
单纯主观感觉障碍
整理版课件
22
腕管综合征(CST)的病因
腕管:屈肌支持带深面的纤维骨性管道。
CST病因:腕管內容积减小。创伤,炎性疾病,内分泌疾 病,代谢性疾病等,使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受压造成。
在腕关节屈伸时,如果腕管狭窄,正中神经受压,不滑润 地进、出腕管。腕关节的屈伸可对神经产生额外的损伤。
检体诊断
验)
——屈腕试验(Phalen试
要求患者肘关节放在桌上,前臂与桌面垂直保持双腕在充分屈掌位。 1分钟内再次引发症状,有力地说明正中神经在腕管区受压。
腕管综合症患者术后护理

腕管综合症患者术后护理腕管综合征(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是由于腕部慢性劳损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无菌炎症,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早期可行局部制动、封闭、理疗及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差的患者常需行腕管松解术。
2012年2月〜2013年10月本院对40 例CTS患者实施了腕管松解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性15 例,女性25 例),年龄35〜66岁,平均52 岁,左侧10例,右侧20 例,双侧10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 2 年6个月。
1.2临床表现桡侧 3 各半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晨起较明显,患者常有“麻醒史”或“痛醒史”,拇指外展、对掌无力,晚期或重型可至大鱼际肌萎缩,屈腕试验阳性,肌电图检查示腕部以下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是其典型的表现[1] 。
1.3方法1.3.1术前准备先评估患者的双手感觉、运动障碍程度等,之后再进行胸透、心电图等相关的常规检查,如果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等相关疾病,则应该要针对治疗。
1.3.2心理护理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都会比较疼痛,并且患者对手术也有恐惧、紧张等相关的负面心理因素,因此在手术前后都应该要做好心理护理。
告诉患者只用配合治疗,康复后是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让患者能够勇敢的配合治疗。
1.3.3手术方法在臂丛神经麻醉下或全麻下行腕部正中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处理。
2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5年,症状消失,感觉及运动恢复至正常有28例,症状基本消失,感觉及运动基本恢复有10 例,2 例麻痛症状减轻,鱼际肌恢复欠佳。
3 护理3.1术前护理CTS 患者由于病程长,术前均接受过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因此对手术治疗的顾虑重重,护士应做好宣传教育,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3.2术后护理观察3.2.1患肢的护理观察在患者手术之后,应该要让患者的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患肢的末梢循环,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