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想法对当代青少年德育的现实价值.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德育的现实价

摘要:儒家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等等,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并日益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伦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所倡导的伦理思想任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德育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

相关查阅:毕业范文、计算机毕业、毕业格式、行政管理、毕业

关键词:儒家伦理思想德育现实价值

一、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原则

(一)德性原则

德性原则是指儒学系统中的基本道德原则与范畴。儒家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是仁。儒家之仁以人为出发

点,也以人为终极关怀,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是道德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仁的内涵极其丰富,有亲亲、孝悌等基于血缘亲情的道德情感,如孔子所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立足于人性之善而产生的爱人、泛爱众的道德情感,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也有反映仁之特性的恭、宽、信、敏、惠等道德原则。仁的外延则为义、礼,义的本义是指合乎仁的行为。可以说,儒学的义既有仁的含义,又有礼的含义,它是介乎仁、礼之间的道德原则。在儒家道德哲学中,仁与礼虽然同为德性原则,但相互之间却存在一个表里、体用的关系,即仁本礼用的关系。

(二)伦理原则

礼在儒学理论体系中虽然是德目之一,但其更重要的地位是作为伦理原则呈现的。第一,礼既是定亲疏、决嫌疑的人伦准则,又别同异、明是非的理性准则。第二,礼是成全内在道德情感的外在性规范。第三,礼作为伦理规范,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道德要求。儒家所讲的礼,虽然具有很广泛的社会功能,但它主要是用以确立等级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外在性的规范和制度,是一种他律性的伦理原则,而非自律性的德性原则。

(三)修养原则

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中还有为成全德性、落实伦理服务的修养原则。第一、立足于对性相近,习相远、仁者人也的基本认识,建立了一套以克己白省、好学修德为基础,以言行合礼、执两用中为标准,以行仁政、安人民为社会责任,而以成全道德人格为依归的修养原则。第二、立足于对性善和仁义内在的基本认识,建立了一套以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为原则的道德修养理论,而其道德修养的目的,也如孔子~样,在于道德人格的完善,并建立一个以民为本、推行仁政而且符合伦理秩序的理想社会。第三、坚持由内及外,内外统一的修养模式,即首先重视的是克己修身,然后推己及人,最后及于社会政治的修养路线。其一贯之道,即是以道德之为体,以伦理之礼为用,以内圣外王为实践的目标,从而构建了道德、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德育的现实价

值(2)

二、儒家伦理道德对当代青少年德育的现实意义

在西方个人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的猛烈攻击下同时又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环境中,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念呈多元发展。欲望被无限制地刺激而急剧膨胀,使得一些学生道德迷失,甚至是丢失了自身善良的本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求助于儒家伦理道德文化来加以弘扬我国传统美德。我们当然不是说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如何尽善尽美,而是要本着客观的态度来批判地继承,因为其精华和糟粕总是繁杂地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另~方面也有与社会主义道德相一致的进步成分。我们的任务就是针对青少年表现出的世态炎凉、待人冷漠、损人利己、良心泯灭等现象,探究造成当代青年的德育问题的根源并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渗入其中,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一,高效利用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在培养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方面,起着奠基的作用。由于教育双方的特殊关系,使得教育效果有着巨大的实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以便于建立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有效地利用

家庭道德教育的独特性,帮助青少年早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它对青少年给予完整、系统的教育。因此为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学校要把道德教育放到首位。同时在德育教育中,由于青少年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更要育好人,也要积极发挥其表率作用。教师不应只是在课堂上宣传道德教育,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一行来矫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孤立的个人是不能存活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与人交往并由此形成了社会。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道德的熏陶,会形成一种强势,促使人们按合乎社会发展潮流的行为方式行事,还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人施加有形无形的压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人宣传力度。二要注重以高尚的形象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三要及时揭露、批评不符合社会丰义道原则和规范的言行,引导青少年进行比较和评价,从内心深处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加深其对道德善恶的认识和理解,在良好的舆论环境的熏陶中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总之,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许多遗产,由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意识形态的变化,德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我困德育必须因应这种变化,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德育功能在新时期得以充分发挥。

相关查阅:毕业范文、计算机毕业、毕业格式、行政管理、

儒家伦理政治与保守政治模式的建构-

“ 提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保守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早期儒家对于伦理政治的设计。这一模式的基点有三:推崇传统,以传统作为伦理政治的原型;道法自然,以宗法血缘的自然秩序建构伦理政治秩序;以精英和大众分割形成的维护稳定的二元社会结构。

对早期儒家伦理政治建构来说,在一种以保守宗法制的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