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扭转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价结构扭转效应的指标如下,如何选择?

1、扭转周期比扭转周期比指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的比值。扭转周期比是控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至于太弱,但是,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这一指标已逐步淡化,主要原因是周期比在偏心距较小的情况下提出的,对于不等高掉层框架结构,具有相对偏心距较大的特点,此时可能对结构扭转效应控制失真,具体工程应用时出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2、扭转位移比 P10 指的是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δmax

δave

=

δmax

(δmax+δmin)/2

《高规》对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限值为1.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限值为1.4。

扭转位移比∂是一个能反应结构扭转效应大小的相对指标量,故不能有效地反应结构扭转效应的大小,也不是唯一能够决定结构抗震性能的指标,应结合结构层间位移,层间扭转角等指标综合评定。

3、层间扭转角:刚性楼板的转动的角度,是对结构扭转状态的直接描述。层间扭转角是反应结构扭转效应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在弹塑性状态下,结构上接地层处的扭转角与静力偏心距不再呈线性关系。

不规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扭转,其结构扭转效应在与受力方向垂直的建筑物两端框架位置最为明显。端框架扭转效应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框架附加层间位移Δ

δ

及竖向构件附加扭转角Δθi,如下图所示:

在框架内产生了附加的弯矩和剪力,而两端框架的附加层间位移Δ

δ

竖向构件附加扭转角Δθi在竖向构件中产生了附加的扭矩。其中,附=tanθi×L/2,附加扭转角Δθi=θi−θi−1。可见,加层间位移Δ

δ

结构的扭转效应与结构的层间扭转角直接相关。

层间扭转角目前规范对其没有介绍,也没有限值,如果应用此作为评价结构扭转的指标,限值如何确定?

参考文献:关于采用层间扭转角作为结构扭转控制辅助判别指标的探讨

4、层间位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