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第三章 自我意识
01
02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 识有哪些成份?
思考题
二.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三.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方 式有哪些?
四.自我行动的影响因素有哪 些?
五.自我行动的方式有哪些?
第四章 社会动机
一. 动机有哪些特征?决定动 机模式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二. 内部动机的内驱力是什么? 三.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有什
是什么? 什么是竞争、合作和利益协调? 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是什么?
思考题
第九章 社会行为
思考题
1. 简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2. 利他行为是如何发展的? 3.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 侵犯的要素是什么? 5. 简述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6.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7. 如何减少侵犯? 8. 从众分为哪几种类型? 9. 影响从众的因素是什么? 10. 众从行为的产生有哪些条件? 11. 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哪些?
么作用? 四. 影响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的因素有哪些? 五. 高成就动机者有哪些共同
特征?
1
思考题
2
第五章 社会认知
0
一. 什么是社会认知?有哪些种类?
0
思考题
1
二.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2
三. 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方法 有哪些?
四. 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第六章 社会态度
思考题
0 1
一.
什么是社会态度,社会态度有哪 些成份?
二. 社会态度具有哪些功能?
0
三. 社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
四. 简单评介三种认知协调理论。
五.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答: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古代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主要依据主观思辨和猜测去阐明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各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时期,真正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形成标志应该是1908年应该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不约而同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有三大理论来源,及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上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科学,进入确立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形成标志应该是1908年应该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不约而同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答:一条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另一条来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人的社会等级是由人内在的心里气质决定的。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答: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答: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

社会心理学第十章思考

社会心理学第十章思考

社会心理学第十章思考1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2健康心理学关于健康的模式有哪些?3什么是心身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生活事件?举例说明生活事件的影响5知觉到的控制感对个体的健康有何影响?6简述自我效能的概念及其影响7什么是习得性无助?Abramson解释负性事件时的归因维度有哪些?8什么是应对方式?男性和女性的应对方式有何区别?9简述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10在面对压力时,我们可以采取的积极应对包括哪些?11如何利用说服中的信息策略改变人们的健康行为?12如何利用认知失调理论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13简述增进健康行为的HAPA模型1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答:(1)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2)心理学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体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者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还能够与社会相和谐。

2健康心理学关于健康的模式有哪些?答:在医学领域,人们对健康的模式的观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20世纪比较有影响的理论。

受法国思想家笛卡儿身心平行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持有者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在生物医学模型中,只有和疾病有关的生化因素被考虑到了,其他的如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行为层面的因素都不在考虑之列。

(2)心身医学模型这一模型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上的相互作用,为人们理解健康和疾病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它告诉人们,生物因素并不必然导致人们患上某些疾病,心理因素才是更重要的。

(3)生物-心理-社会模型Enge1和Jasnoski以及Schwartz等人对心身医学模型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认为仅仅考虑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并不能真正反映影响健康的实际因素。

人类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抛开社会因素的影响来看待健康问题,本身就是不全面的,社会环境、社会变化、社会压力等无疑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由此可以构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1.社会心理学定义是什么?奥尔波特怎样定义社会心理学?2.系统社会心理学的著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是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创造者?3.什么是角色扮演?4.什么是社会衡量?5.近代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趋向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6.试述实验社会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一单元:社会认知1.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功能是什么?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举身边示例分析人们日常是如何自我增强的?4.举例说明自我过程的类型?5.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策略是什么?6.描述自我监控水平与印象管理之间的关系?7.印象管理对社会互动的意义是什么?8.就印象管理一节的学习,谈谈个人的感受。

9、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10.光环效应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11.人们用什么线索来形成对他人的看法?12.我们如何构建自我概念?13.简要描述印象管理的策略。

14、什么是人际知觉,它可以分为哪几类?15、社会认知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16.尝试描述海德、韦纳和凯利的归因理论,并比较韦纳和凯利的归因理论。

17.人们在归因上有什么偏见?18、什么是态度?为什么研究态度?19.态度研究的主要理论是什么?重点是什么?20.在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21.改变态度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2、态度测量有哪些方法?其优缺点如何?二单元:社会影响1.什么是民族文化?举例说明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2.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影响的特点是什么?3.文化通过哪几个层次影响人们?与其对应的学科是甚麽?4.文化心理学最关注的对象是甚麽?5.描述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理论的看法。

7什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何不同?8.试述中国人的思维特性?它对我们的认知活动有甚麽样的影响?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中国人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0.什么是从众?谢里夫和阿什是如何研究人类羊群行为的?11.试着描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

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11.军人入伍后、罪犯入狱后都要接受新的教育,建立新的价值观体系,这是再社会化。

()12.“爱人者,人恒爱之”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

()13.人们常常认为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一致,这是一种虚假一致性偏差。

()14.“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是群体活动人数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15.群体规范对群体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16.我国古代寓言《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说明了动机比能力更重要的道理。

()17.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8.领导提的建议和意见一般都会被大家认可,很少有人反对,这是从众现象。

()19.流行亦称时尚、风尚,平时讲的“热”、“时髦”、“时狂”等都是流行的不同表现形式。

()20.人们常讲的"望梅止渴",就是由于语言的参与而发生暗示作用,这说明暗示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1)社会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

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

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

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

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1.名词解释: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答:(1)家庭。

社会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1 人格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注重对个体的研究,但是他们各自侧重个体行为的不同方面,你如何区别这两种学科在研究重点上的基本差异?2 为什么大多数人容易犯基本归因错误?3 低估社会情境的力量的倾向会导致哪些负面的结果?第二章1 假设你想研究玩暴力视屏游戏是否会导致青少年攻击性上升,你将怎样运用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2 假设你最近看到一个研究,在老年人的活跃性(他们阅读报纸,玩扑克牌,做填字游戏等的频率)和其衰老速度(他们经历了什么程度的记忆丧失)之间发现了一种负相关。

人们在智力上越活跃,其衰老程度就越低。

研究者们出结论说,保持智力活跃有助于人们预防衰老。

这是一个可靠的结论吗?还有别的解释该研究发现这种相关性的方法吗?3 社会心理学家的基本困境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是一个困境?第三章1 列出几个自动化思维对人类有益以及有害的例子,如果你能设计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你会对其自动和控制性思维的运作方式做何改变调整呢?2.老师为什么会产生对孩子们在学业上的表现的错误预期呢?这种预期是如何导致自证预育的昵?3,想像一个高中生正在做申清哪所大学的决定。

给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形成对不同院校的印象以及决定申请哪所学校时,学生是如何运用可用性、代表性以及锚定和调整法则的。

4.假设你应邀制定一项计划来帮助大学生改善思维,并克服许多本章所讲的间理。

你会怎样做?第四章1.思考内脸人格理论的“阴暗面”。

有些时候,当我们遇到某些入、他们自身的某些方面会令我们产生刻板印象。

这样的I}板印象有内隐人格的成分吗?也就是说,我们会相信仅因为一个人是某种特定群体的成员,就可以用特定的人格特征去形容他或她吗?为什么会这样呢2 想想你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

比如当你遇到你的大学窒友,或当你外出赶赴第一次约会(尤其是与亲未谋面的人的第一次约会)时的情形。

你将会在多大怪度上依毅于性格归因以形成对那人的初步了解呢?到底你是准确的还是一致性偏见在起作用呢?3.当我们感到受到威肋旧寸,我们常常会求助于公正世界的信念这一防卫归因(坏事都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因为他们犯了我们不会犯的钳误)。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

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14、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外在在特征的认识、对其内在特征的推理与判断,以及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推断。

15、心理健康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说明理由)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际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

对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错,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3.角色偏常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心态。

错,是角色冲突。

4.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对。

5.网络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只有消极作用。

错,也有积极作用。

6.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核心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就越大。

对。

7.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源对态度的影响力增强。

错,其影响降低。

8.明星做产品代言人是因为有吸引力的人对公众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对。

9.预先警告会增强对态度改变的抵制。

错,如果目标靶卷入低可能会导致态度改变。

10.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没有区别。

错,社会知觉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信息。

11.首因效应不如近因效应明显。

错,首因效应更明显。

12.人们会认为漂亮的人更合群这是晕轮效应。

对。

13.人们对别人进行判断的标准往往是自己。

对。

14.只有成人有印象管理,儿童没有。

错,儿童也有印象管理。

15.刻板印象可以发生在性别、职业、种族、地域、年龄等诸多方面。

对。

16.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对对方群体的偏见。

对。

17.学校的教材中没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

错,教材中也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

18.身体语言的沟通具有保密性的特点。

对。

19.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完全无法沟通。

错,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进行沟通。

20.争吵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错,建设性的争吵不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21.别人在场抑制了个人帮助别人的动机。

对。

22.漂亮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对23.个体总的情绪唤醒水平会直接影响其侵犯行为。

对。

24.群体凝聚力越强,群体思维越明显。

对25.“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是一种社会助长现象。

对。

二、简答题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心理学 乐国安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第1--12章

社会心理学  乐国安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第1--12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早得多” ?答案:社会心理学从诞生至今仅历时百余年。

不过,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的先哲以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

因此,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早得多。

通常的观点是把1908 年视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但是在1908年之前,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已经历了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以及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长。

通常的观点是把1908 年视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论及社会心理学的思想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社会决定论,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决定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属于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第二阶段,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与社会心理相关的流派主要有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和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从20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实验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

这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即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时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现在,社会心理学经历了深刻的危机之后进入了扩展时期。

这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心理学新格局出现的时期,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社会心理学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正在改变着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

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11.军人入伍后、罪犯入狱后都要接受新的教育,建立新的价值观体系,这是再社会化。

()12.“爱人者,人恒爱之”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

()13.人们常常认为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一致,这是一种虚假一致性偏差。

()14.“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是群体活动人数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15.群体规范对群体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16.我国古代寓言《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说明了动机比能力更重要的道理。

()17.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8.领导提的建议和意见一般都会被大家认可,很少有人反对,这是从众现象。

()19.流行亦称时尚、风尚,平时讲的“热”、“时髦”、“时狂”等都是流行的不同表现形式。

()20.人们常讲的"望梅止渴",就是由于语言的参与而发生暗示作用,这说明暗示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9025)《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9025)《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9025)《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3.社会行为4.社会化5.政治社会化6.道德社会化7.社会认知8.首因效应9.晕轮效应10.归因11.态度12.成就动机13.人际吸引14.亲社会行为、15.价值观、16.价值系统、17.价值取向18.群体规范19.群体极化20.冒险转移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

1.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最有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1908年在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导论》。

2.社会心理学只与心理学有交叉关系,与社会学无关3.当代社会心理学只存在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4.社会化就是社会教化和塑造人的过程。

5.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个人的固定看法6.印象管理就是打扮自己,讨好别人。

7.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从可控与不可控的角度分析成败原因的1578.态度构成成分的ABC模式是罗森伯格提出的。

9.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将从事的工作尽可能做好的内在动力。

10.非语词沟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助表情的沟通,二是身姿的沟通11.人际吸引就是相互交往的人与人,相互接纳和喜欢。

对的1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在封建社会中,有情人难成眷属。

13.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只是场合不一样,其他没有什么区别14.人际关系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历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情感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发展。

15.人际关系可按其相互作用的水平分为零接触逐渐发展到深度卷入的七种状态。

16.深度卷入的人际关系表明交往的双方达到了完全一致,双方完全融为一体。

17.人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本能的反应34718.社会惰化的根本原因是个人在群体中的评价焦虑减弱,导致的责任意识下降。

三、简述题1.社会化的特点2.社会化的内容3.社会化的类型4.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5.社会化社会学习机制的主要内容6.社会知觉与物知觉的区别7.认知启发及其种类8.印象管理的策略9.态度的功能和作用10.菲斯廷格认识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11.对态度转变模式所揭示的态度转变的过程因素做简要的分析。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1.名词解释: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2.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3.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5.简述社会心理学各派理论的基本观点6.简述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主要代表人物7.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8.试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实例。

9.理解社会交换理论对在日常生活中的解释人际关系的价值。

10.比较几种不同的认知理论11.分析自身的角色组合、遭遇的角色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12.深入理解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及其在解释自身与周围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价值,并尝试运用该理论来解释3个社会心理实例。

第二章社会化名词解释: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社会比较、亚社会认同自然人如何变成社会人?个体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社会因素影响?个体的社会化结果为什么不同?社会化究竟是怎样的过程?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怎样的关系?就某个社会化问题阐述个人的看法。

你如何看待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期?第三章自我意识1.名词解释:自我、主体自我、客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个体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2.举例阐述自我的特性。

3.如何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第三章社会认知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知觉?为什么说社会知觉比对物知觉更困难?2.试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印象形成过程的确存在中心品质。

3.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哪些?如何解释各种认知偏差?4.认知启发导致的社会认知误差有几种?5.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刻板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良影响。

7.什么是归因?请结合具体事例,尝试运用不同归因理论追寻事情的真正原因。

8.联系生活实例,思考在归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偏差以及如何避免。

9.如何进行印象管理?10.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如何解释印象形成的?第四章社会态度1.什么是态度?2.态度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3.各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结合实例说明。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各章复习参考(以教材章节顺序为准)2014、6第一章绪论第三章社会心理的研究方法一、名词1、伦理性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应该避免给被试带去伤害,坚持伦理性原则,就要遵守自愿参加原则、接近真实生活原则、有利研究设计原则、事后解说原则、自由终止原则、充足补救原则。

2、现象描述性研究:对一定社会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精确描述3、因果关系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是为验证设想的因果联系或假说。

4、随机分配:每一位被试被安排到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机会是完全均等的。

5、参与观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观察者介入进行直接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

6、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被试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方法。

7、模拟实验:在实验室建造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在其中进行有控制的实验。

第六、七章社会认知一、名词1.社会认知:不仅包括对有关对象的外表特征的知觉,还涉及对有关对象的记忆、推理、判断、解释等复杂环节。

3.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4.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总体印象形成的现象。

5.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6.偏见: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态度。

7.投射作用: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的事物上。

8.印象管理(印象控制):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9.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10.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对自己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

二、理论、学说和假设1、关于印象形成的若干种解释(1)加法模式一个人的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會心理學》思考題1. 心理學與“算命”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心理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而算命只是經驗之談。

心理學的兩大分支各有什麼特點?心理學的兩大分支:(1)生理心理學- 從人的生理變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動。

(2)社會心理學- 從人的社會行為了解人的心理活動。

2.“雙關”對社會知覺有甚麼影響?請從實際生活中找出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知覺的背景和物件互相重疊、完全相同、或互成對象,又互成背景。

例子:一件事有兩種看法,在美女與醜婦的圖畫中,有人看見的是美女的側面,而有人看見的會是醜陋的老婦。

3. 舉例說明知覺的整體性給工作或生活帶來的影響。

(例如:商標品牌)知覺對象中的關鍵性的,強的成份,對知覺的整體性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非關鍵性的,弱的成份往往被掩蓋,發揮不了作用。

這是一種掩蓋現象。

商標品牌防侵權三措施:(1) 儘量不用外文譯音為商標定名--- 避免知覺的整體性對消費者產生負面影響。

例子:TASHIBO, TOSHIBO, TOSHIBA, TOSHIBI, TOSHIBO 消費者很難辨別真正的東芝品牌。

(2) 儘量讓商標的每一個字都有強的效果--- 避免掩蓋心理的不良影響。

例子:雙妹嘜(3) 注冊商標、保護商標--- 避免相似的是同一整體的因素影響。

(除把商標註冊外,還把所有與自己商標近似的商標全部註冊。

)例子:除了把“麥當勞”的名稱註冊,還把“麥當當”、“麥當那”等一起註冊。

4. 思維有什麼特點?思維有哪幾種形式,各有甚麼表現?思維是事物的一般屬性和內在的聯繫在大腦中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維層次越低,概括水準越低,對事物的認識越具體,越直接;思維層次越高,概括水準高,更易進行間接的抽象思維。

思維的基本形式有四種:(1) 直覺行動思維(先學前期,即1至3歲期間)(a) 這種思維是直接的,即是在感知具體事物中進行的。

(b) 這種思維是在行動中進行的,行動一停止思維活動就不再進行,也就是說單憑這種思維個人無法計劃行動,也無法預見後果。

(2) 具體形象思維(學齡初期即小學階段)是指利用具體經驗(具體的形象、表像、圖像、事例、數字等)進行具體分析,以解決具體問題或理解具體知識的思維過程。

(3) 形象思維(初中階段)是指用具體事物的形象或表像進行思考和藝術概括,通過塑造新的形象反映事物的本質。

(4) 抽象思維(成人階段)用語言、概念、符號和數字等代替具體事物來幫助思考,以便順利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最終找出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

5. 從總體思維能力上看,男性與女性誰更聰明?兩性在個別的思維能力方面有差異,但在總體上卻是趨於平衡,很難說男性比女性聰明或女性比男性聰明。

6. 知覺和社會知覺的定義及特點是什麼?(選擇)知覺:通過感覺,在頭腦中對客觀事物的表面特徵最直接、最粗淺的認識。

社會知覺:是關於社會環境裡人與人之間種種特性的相互認知。

社會知覺來自於以往積累的經驗。

7. 表情有什麼特點?(選擇)人的表情是反映內心態度、情緒、動機等基本線索。

動作性成為表情的特點。

8. “社會知覺的偏見”是什麼?(選擇)社會知覺的偏見,就是對於社會刺激的不正確的認識達到了固定化的程度。

9. 如何消除偏見的消極因素,利用其積極因素?(a)創造有利的“第一印象”。

例子:“麥當勞”以代表了漢堡包的印象。

“可樂”以代表了黑色有汽的甜飲料。

(b)創造“近因效應”。

對消極暈輪效應進行“消磁”。

例子:在國內的迅達升降機品牌,因一次的升降機意外,而令人對這個品牌全失信心,雖然意外是由外來因素所做成與它本身無關,但是越解釋人們越不相信。

故此公司便先設立矯正型公關,並派他們到各商戶免費進行檢查,當客戶對迅達品牌回復信心,然後設立進攻型公關到各商戶推廣產品。

(c)趨利避害,引導社會刻板印象。

例子:大力提倡“公眾必須被告知”原則,給公眾提供大量保真信息,從而改變其陳舊成見。

香港警員舊的形象是貪汙,後帶出正面才去除舊成見。

(d)利用“知覺的比較性”,消除“第一印象”的不良影響。

10. 凱利的歸因模型有哪三種,如何運用?(選擇)(a.)一貫性(或稱連續性)---一貫性的行為多進行個人傾向的歸因。

(b.)普遍性(或稱一致性)---普遍性的行為多進行情境的歸因。

(c.)特殊性(或稱差異性)---特殊性的行為,兩種歸因都有,以情境歸因為主。

11. 試用認知平衡理論分析人際關係。

┼:(正)贊同及好感、─:(負)反對及排斥認知的平衡狀態:(一般三方都是正面或二方負一方正)例子:由於母親與女兒及其男朋友都關係良好,而女兒與男朋友的關係亦很好,故能取得認知的平衡狀態。

認知的不平衡狀態:(一般三方都是負面或二方正一方負)例子:女兒與母親及其男朋友都關係良好,但是母親不喜歡其男朋友而作出反對,故形成認知的不平衡狀態。

12. 情緒有哪三種狀態,各有甚麼表現?情緒的這三種狀態各屬於心理反應,還是生理反應? (選擇)(a.)心境(心情、情態)正常的情緒狀態。

(b.)激情(c.)應激反應---應激反應很大程度是生理反應。

13. 激情有那些特徵,如何應用?激情是整個身心都在激動,強度較大,來勢較猛,時間較短促的情緒狀態。

如:狂喜、大驚、盛怒、恐懼、絶望等。

激情有兩個特點:(1) 激動性:受外界強烈刺激,引起興奮或抑制的廣泛擴散,而使人處於強烈的情緒中。

(2) 衝動性:離開引起激情的具體情境或激情得到渲瀉後,激情就會弱化為某種心境。

例子:當有一個情緒激動的人站在危險的地方,你作為談判之人,你如何應對?由於激情的狀態一般只能維持半小時,故此可以用“緩兵之計”與他傾談一些平常事來分散及慢慢平靜他的情緒,最重要是千萬不可用激漲法來挑釁他的情緒,否則會做成嚴重的後果。

挑釁→挑衅14. 應激情境發生時,個人該如何應對?應付應激情境的辦法:(a) 預感應激情境(惡性剌激)可能發生------分散注意力,做成功的準備(做生的準備),不要做失敗準備(不要做死的準備)。

(b) 應激情境己經發生------調節呼吸,以保持”鎮定”。

(c) 應激情境持續時間較長或無力應付------順勢而控制之。

15. 談個人情緒對效率的影響?情緒啟動(調動情緒)的幾種方法:(1) 設置激情情境------危機情境(荒島效應)、交感情境、比較情境、認同情境。

(2) 語言刺激------激情演講、行動前演說、語言暗示。

(3) 情感調動------原則:道德感–人離不開群體。

理智感–人需要發展目標和空間,需要創新。

美感–人需要渲瀉情緒、浄化心靈、升華情感。

民族感--人需要心靈之源。

宗教感信仰--人需要意志和心靈歸宿。

16. 你會運用給你的材料,分析一個人的氣質嗎?(老師說會像以下出一個故事,寫出故事內的人物氣質作簡答題的答案。

)公路上發生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現場慘不忍睹,圍觀者迅速聚攏。

事發後不久,記者採訪了圍觀者中的A、B和C。

三人對記者談感受的表現是不同的:A又緊張又激動,只記住了最受刺激的場面,描述時還很不連貫;B則異常興奮,津津樂道於形象生動的刺激性鏡頭;C 反應很冷淡,僅僅簡單扼要地給一個事故說明。

從心理理論分析,三人的表現為何不同?答案:由於他們三人的氣質不同,A是膽汁質,B是多血質,而C是粘液質或抑鬱質。

17. 你認為哪一種氣質可以助人在事業上成功?任何氣質的人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

18.如何運用韋納的歸因模型考察管理人員?**(自行編寫故事內容)韋納的歸因模型是關於判斷和解釋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的一種動機理論。

韋納認為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思想和身心狀況等,這些就是影響人們成敗的關鍵因素。

當中,能力、思想和工作難度是穩定的;而努力、身心狀況和運氣則是不穩定的。

除了運氣和工作難度是外來因素,其他都是內在因素。

如果是一位成功的管理人員,對於有能力的員工,他會重用和信任他,讓他跟進的公司重要的工作或提抜他出任更高的職位;對於能力未穏的員工,他會給與他多些工作來考察他的工作能力或提供一些訓練來增強他的能力。

如果是一位失敗的管理人員,對於有能力的員工,他為了不讓該員工的能力超越自己而把他免職;對於能力未穏的員工,他會因關係而給與很多機會,如果他的工作能力仍不適合,便會把他調到適合他的工作岡位或提供培訓。

19. 佛洛伊德的意識結構論給我們哪些啟示?請舉例說明。

**(自行編寫故事內容)佛洛伊德理論給我們的兩個啟示:(1) 無意識內內容越積越多,產生很大的心理能量,一旦“爆發”,可道致犯罪行為或精神崩潰。

例子:有一個30歲的男人名叫鐘友彬,他不知為甚麼對大聲感到很恐懼,因此為了醫好自己的恐懼症,而去找心理醫生王景祥幫助。

起初王醫生用盡方法也不能從他身上找出原因,於是便詢問他的家人,最後從他的哥哥口中得知他少時一個不好的經歷。

他在5歲時有一次與朋友到古廟前地玩,而這座古廟有一個大鐘。

他的朋友想戲弄他,便對他說一起入廟看鬼,接著便帶他到廟門口,當他一踏入廟內,他的朋友便打響大鐘嚇他,他即時表現很驚荒。

王醫生認為他是因為這次驚嚇,便形成被意識壓抑在心中的“情結”而在無意識中持續下來,使他每逢聽到大聲就會把過往的恐懼經歷換起來。

(2) 通過(1)口誤和下意識行為;(2) 神經症和精神病症狀;(3)隱夢(含有無意識內容的夢)來發現人心靈深處的無意識內容。

例子:在早期的中國,由於父母因戰亂死亡,12歲的姐姐為有帶著4歲妹妹去當紅兵,起初住在山上,後期由於軍方命令所有紅兵都把小孩交給山下農村的農民代為照顧。

故有一晚姐姐只好在妹妹熟睡時把她抱落山交給農戶照顧。

當戰亂後由於該農戶已搬走,故她與妹妹就失散了,後期她成為一名高官及四出託人找尋妹妹,最終在她退休後,找到她的親妹妹,可是她的妹妹對她全無印象,她亦一直以為農戶夫婦是她的親生父母,但是她說怪不得她從小到大都發相同的夢,夢見自己被人從山上抱到落山下。

故此這就是所謂的隱夢。

20. 如何運用認知失調理論解決個人的心理問題?**(自行編寫故事內容)解除認知失調的辦法:(一般例子)(1) 否定或改變雙方因素中的一個。

例子:人人說抽煙的人會患癌症,但抽煙者為了使自己開心,便會反過來說抽煙是不會使人患癌症的。

(2) 添加新的協調因素。

例子:人人說抽煙的人會患癌症,但抽煙者便會說抽不抽都會死,抽了再算。

(3) 妥協(西方貫用)------(雙贏)雙方在原在的立場上各自後退一步,或各自讓出部分利益,以便“握手言和”,即達成統一。

例子:抽煙者會由原先的一日抽兩包煙,改為一日抽一包煙。

(4) 權威性協調(中國傳統)例子:強制不准吸煙。

解除認知失調的辦法:(故事例子)(1) 否定或改變雙方因素中的一個。

故事例子:某管理者屬下的兩個好友產生很大的矛盾。

為平衡,只好與其中一個朋友保持距離。

(2) 添加新的協調因素。

故事例子:引入共同利益或目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