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淋巴细胞有什么功能?淋巴细胞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它由人体的淋巴组织,如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生成,所以扁桃体不能随便摘除,它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有帮助的,除非在反复扁桃体炎,对人体造成危害时才摘除。

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B细胞制造抗体,当外来抗原增多时,T细胞就促进B 细胞制造大量抗体,当外来抗原减少时,T细胞就抑制B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免疫监控作用。

此外,T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转移因子、干扰素等来调控免疫反应和直接杀伤有害的抗原性物质。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制造抗体,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它能识别抗原,制造相应抗体。

正常情况下,B细胞对人体组织是不形成抗体的,这就是“识别自我,排斥异己”。

但是当正常组织由于某种原因(如感染等)产生变化,B细胞也会对自身变质的组织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在T细胞的辅助下,与相应抗原结合,引起自身反应。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

T是“胸腺”(Thymus)而不是甲状腺(Thyroid)的英文缩写。

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cell-surface marker),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

T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可以分成很多种类:
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cell):消灭受感染的细胞。

这些细胞的功能就像一个“杀手”或细胞毒素那样,因为它们可以对产生特殊抗原反应的目标细胞进行杀灭。

细胞毒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8.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在免疫反应中扮演中间过程的角色:它可以增生扩散来激活其它类型的产生直接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

辅助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4。

T细胞调控或“辅助”其它淋巴细胞发挥功能。

它们是已知的HIV病毒的目标细胞,在艾滋病发病时会急剧减少。

调节/抑制T细胞(regulatory/suppressor T cell):负责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通常起着维持自身耐受和避免免疫反应过度损伤机体的重要作用。

调节/抑制T细胞有很多种,目前研究最活跃的是CD25+CD4+T细胞。

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在再次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记忆T细胞由于暂时没有非常特异的表面标志,目前还有很多未知之处。

B淋巴细胞亦可简称B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

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

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

B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研究不断涌现。

在哺乳类是在类囊结构的骨髓等组织中发育的。

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从骨髓来的干细胞或前B细胞,在迁入法氏囊或类囊器官后,逐步分化为有免疫潜能的B细胞。

成熟的B细胞经外周血迁出,进入脾脏、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脾小结、脾索及淋巴小结、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结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合成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疫苗就是通过刺激这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

B细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结中的数量较T细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结中的数量比T细胞少,在胸导管中则更少,仅少数参加再循环。

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

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细胞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籍以识别抗原、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也是分离和鉴别B细胞的重要依据。

B细胞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MHC以及多种膜表面受体。

CD抗原
在B细胞表面重要的CD抗原,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结构和功能。

应用某些B细胞CD抗原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鉴定和检测B细胞的数量、比例、不同的分化阶段和功能状态。

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抗原(MHC)
B细胞不仅表达MHCI类抗原,而且表达较高比便和密度的MHCⅡ类抗原。

除了浆细胞外,从前B细胞至活化B细胞均表达MHCⅡ类抗原。

B细胞表面的MHCⅡ类抗原在B细胞与T细胞相互协作时起重要作用,此外,还参与B细胞作为辅佐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膜表面受体
B细胞膜表面具有多种类型的受体。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urfacemembraneimmunoglobulinmIg)这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B细胞重要的特征性标志。

不成熟B细胞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又表达了mIgD,即同时表达mIgM和mIgD,有的成熟B细胞表面还mIgG、mIgA或mIgE。

在B细胞分化过程中,前B细胞的胞浆中可有IgM的重链μ链,但无mIgM;当发育为不成熟B细胞时,胞浆中μ链消失,胞膜上开始表达mIgM。

在单个B细胞表面所有Ig的可变区都由相同的VH和VL基因所编码,因此它们的独特型和结合抗原的特异性是相同的。

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mIgD很快消失,记忆B细胞表面不存在mIgD。

作为B细胞受体(bcellreceptorBCR)的mIgM外,还有Igα和Igβ两种多肽链,分别命名为CD79a和CD79b,共同与mIg形成BCR 复合物。

2.补体受体(complementreceptorCR)B细胞膜表面具有CR1和CD2。

CR1(CD35)可与补体C3b和C4b结合,从而促进B细胞的活化。

CD2(CD21)的配体是C3d,C3d与B细胞表面CR2结合亦可调节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3.EB病毒受体CR2(CD21)也是EB病毒受体,这与EB病毒选择性感染B细胞有关。

在体外可用EB病毒感染B细胞,可使B细胞永生化(immortlaized)而建成B细胞母细胞样细胞株,在人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免疫学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体内,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氏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的发病有关。

4.致有丝分裂原受体美洲商陆丝分裂原(pokeweedmitogenPWM)对T细胞和B细胞均有致有丝分裂作用。

在小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常用的致有丝分裂原。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I株(StaphylococcusaureusstrainCowanISAC)因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可通过与mIg结合刺激人B细胞的增殖。

此外,大豆凝集素(soybeanagglutininSBA)可凝集B细胞。

5.细胞因子受体多种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是通过与B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的。

B细胞的细胞因子受体主要有IL-1R、IL-2R、IL-4R、IL-5R、IL-6R、IL-7R、IL-11R、IL-12R、IL-13R、IL-14R、IL-γR、IL-αR和TGF-βR 等。

NK细胞的功能
(一)自然杀伤活性
由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

NK细胞浆丰富,含有较大的嗜天青颗粒,颗粒的含量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

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

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也参与第Ⅱ型超敏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识别靶细胞NK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这与CTL识别靶细胞机理不同,但
确切的机理尚未明了。

现已知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靶细胞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参与NK细胞的识别过程,抗LFA-1或抗ICAM-1McAb可抑制NK 细胞的杀活性。

此外CD2与LFA-3(CD58)结合以及CD56也可能介导NK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

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分别参见第一章和第二章。

2.杀伤介质主要有穿孔素、NK细胞毒因子和TNF等。

(1)穿孔素:穿孔素是一种由NK、CTL、LAK等杀伤细胞胞浆颗粒释放的杀伤靶细胞的介质,有关穿孔素的结构和功能参见本章第二节。

从胞浆颗粒中纯化的穿孔素在体外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抗穿孔素抗体可抑制杀伤活性。

IL-2可提高穿孔素基因的转录。

IL-6可以促进IL-2对穿孔素基因转录的诱导作用。

丝氨酸酯酶可能有活化穿孔素的作用。

(2)NK细胞毒因子:NK细胞可释放可溶性NK细胞毒因子(Nk cytotoxic factor,NKCF),靶细胞表面有NKCF受体,NKCF与靶细胞结合后可选择性杀伤和裂解靶细胞。

(3)TNF:活化的NK细胞可释放TNF-α和TNF-β(LT),TNF通过①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的稳定性,导致多种水解酶外漏;②影响细胞膜磷脂代谢;③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组织中pH降低;④以及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基因组DNA从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等机理杀伤靶细胞。

TNF引起细胞死亡过程要明显慢于穿孔素溶解细胞的作用过程。

表7-12 人和小鼠NK敏感和敏感靶细胞
敏感的靶细胞不敏感的靶细胞人 K562髓样白血病细胞 Daudi Burkitt 淋巴瘤Molt-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Raji Burkitt 淋巴瘤 JM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iBr黑钯素瘤细胞 Jurkat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U-937前单核细胞某些新鲜肿瘤细胞小鼠 Yac-1 Moloney病毒诱导的T淋巴病 EL-4 Benzpyrene诱导的胸腺(A/Sn 小鼠)淋巴瘤(C57BL/6) MPC-11矿物油诱导的浆细胞瘤 P815 Methlycholanthrene诱导(BLAB/c小鼠)的肥大细胞瘤(DBA/2) X-63
注:本表中NK不敏感细胞可作为LAK的靶细胞;NK细胞体外在高剂量IL-2诱导下可成为IAK细胞。

(二)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NK细胞表面具有FcγRⅢA,主要结合人IgG1和IgG3和Fc段(Cγ2、Cγ3功能区),在针对靶细胞特异性IgG抗体的介导下可杀伤相应靶细胞。

IL-2和IFN-γ明显增强NK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

以前认为在淋巴细胞中由K细胞介导ADCC,但至今仍未发现K细胞特异的表面标记,也不能证实K细胞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细胞群,很可能NK是介导ADCC的一个主要淋巴细胞群。

具有ADCC功能的细胞群除NK外,还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分泌细胞因子
活化的NK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和造血作用以及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此外,NK细胞可抑制PWM体外诱导B细胞的分化及抗体应答,其机理可能通过直接抑制B细胞或抑制辅佐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表7-13 NK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NK细胞通过自然杀伤和ADCC发挥的细胞毒作用,在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1)抗病毒感染:NK可选择性地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由辅佐细胞或NK细胞所产生的IFN可协同NK的抗病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有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其它表面分子使得其对NK的杀伤细胞作用变得更加敏感。

在体外,NK 可溶解疱疹病毒、牛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体内试验表明,NK低活性小鼠品系对某些病毒感染更加敏感;注射抑制NK细胞的抗Asialo GM1抗体可加重小鼠流感病毒发生肺炎。

此外,NK细胞在体外还可杀伤某些细菌、真菌、原
虫等,可能与NK细胞释放某些杀伤介质有关。

(2)NK细胞在免疫监视、杀伤突变的肿瘤细胞可能比T细胞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某些疾病如Chediak-Higashi或X性联淋巴增殖综合征患者,由于NK功能缺陷对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疾病特别易感。

(3)参与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GVL):在体外NK细胞可杀伤某些淋巴样和髓样白血病细胞。

骨髓移植后数周内,来自供体的NK细胞的PBL中占相当高的比例。

此外,在体内NK细胞还可杀伤某引起不成熟细胞如髓髓干细胞、胸腺细胞亚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