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遗传变异和育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课件PPT

微生物学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课件PPT

原理
DNA只含P不含S,Pr只含S不含P; 用含同位素S35, P32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让T2感染上述大肠杆菌使其打上S35 、 P32标记。
上清液
吸附
10分钟后
搅动
离心 沉淀
结果:上清液中含15%放射射性;沉淀中含85%放射性
(3)病毒的拆开及重建实验
1956年,Fraenkel-Conrat证明烟草花叶病毒(TMV) 的主要感染成分是RNA。
变量试验
联密码;64种。
(7)核苷酸水平:最低突变单位或交换单位;A、G、T、C。
基因控制Pr因而控制性状
大肠杆菌基因组
4100个基因,4.7×106bp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功能相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结构基因单拷贝及rRNA多拷贝 基因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酵母菌基因组
染色体 长度Kb 基因数 106 423 172 814 292 136 573 291 染色体 长度K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39 745 666 1078 924 784 1092 948 基因数 231 387 334 550 487 421 571 499
突变(mutation):生物体表型突然发生了可遗 传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突变规律研究意义
理论上: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研究;
生产上:育种的理论基础。
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DNA链上的
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表型改变;分 为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和诱变 (induced mutation)。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遗传性(heredity):亲代生物(parent)通过传递 给子代(offspring)的一套遗传信息而保持其相同形状 的特性,遗传是相对稳定的。 变异性(variation):在遗传物质水平上发生改变, 而引起相应性状发生改变的特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基因型(遗传型、因子型):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 基础特征,即全部遗传因子特征。 表型(表现型、现象型):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特定遗传性的个体,通过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表现出的 种种具体性状。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PPT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PPT

雄性菌株与雌性菌株接合结果
三者根本区别在于DNA转移的方式不同
转化: 供体DNA片断→注入受体细胞,通过细胞膜 接合: 供体进入受体通过性纤毛 转导: 供体DNA片断通过媒介-噬菌体携带进入受体
物理诱变因素 化学诱变因素 生物诱变因素
• 由40年代B、 McClintock对得遗传研究而发现染 色体易位,自1967年以来,已在微生物和其她生物中 得到普遍证实,并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得一个热 点。
转化(transformation)
几个概念:转化、转化因子、感受态 转化过程 转化得特点
转 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细胞得 DNA片断,并把她整合到自己得基因组 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得现 象叫转化。
转化因子
转化就是游离得DNA片断得转移和重 组游离得DAN片断叫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由供体提供 自然情况下可由细菌细胞自行裂解产生,
• 转座因子
• Transposible Element:
• 在染色体组中或染色体组间能改变自身位置得一 段DNA顺序。也称作跳跃基因(jumping gene)或 可移动基因(movable gene)。
转座因子
• 插入序列 (IS,insertion sequence)
• 转座子 (Tn,transposon,又称转位子,易位子)
ATC ATC ATG CTA CTA CTA CTA CTA 缺少一个碱基
ABC BCA BCA BCA BCA BCA BCA BCA
造成突变点以后全部遗传密码转录与转释发生错误
染色体畸变
某些理化因子,如X射线,紫外线, 亚硝酸等,除 能引起点突变外,还会引起DNA分子大损伤,包 括染色体易位,倒位,缺失,重复等,即为染色体畸 变。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pt课件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pt课件
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1)质粒的分子结构
●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 closed circle,简 称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也发现有线型双链DNA质粒和RNA质粒; ●质粒分子的大小范围从1kb左右到1000kb; (细菌质粒多在10kb以内)
质粒的检测
变异(variation):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 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变异的特点:a.在群 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一般为10-6~10-10); b. 形状变化的幅度大;c. 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 的,可遗传的.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
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决定细胞衰老的“生物钟”就是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 它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
●原核微生物拟核体
与真核生物相比,原核微生物的染色体通常 只有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其遗传信 息的含量比真核生物少得多。病毒染色体只 含一个DNA或者RNA分子,可以是单链也 可以是双链;大多呈环状,少数呈线性分子。 细菌染色体均为环状双链DNA分子。
●产毒素E.coli是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其中许多菌株含有编码一种或多种肠毒素基因的质粒。
●苏云金杆菌含有编码δ内毒素(伴孢晶体中)的质粒 ●根癌土壤杆菌所含Ti质粒是引起双子叶植物冠瘿瘤的致
病因子
Ti质粒的结构及特点
1)致育因子(F因子)
能于染色体外独立增殖的环状DNA分子,其大小约 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 现 象有关的质粒。由于这种质粒还可以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又叫作附加体。F质粒整 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菌株叫Hfr.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课件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课件
实验设计者
1952年,美国的莱德伯格夫妇
实验材料
E.coli K12
实验过程
Lederberg 的平板培养法
(四)突变的特点
不对应性 自发性 稀有性 独立性 诱变性 稳定性 可逆性
核基因组
真核生物的 有核膜包裹的真核
(DNA+组蛋白)
原核生物的 无核膜包裹的核区
(环状双链DNA)
线粒体
真核生物的
细胞质基因 共生生物
叶绿体等
核外染色体
2um质粒等 F因子(F质粒)
R因子(R质粒)
原核生物的
Col质粒
Ti质粒 巨大质粒
降解性质粒等
原核生物的质粒
1. 质粒的定义
•指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 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 cccDNA(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4)Ti质粒 (tumor inducing plasmid)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根
癌土壤杆菌)从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受 伤根部侵入,最后在其中溶解,释放 出Ti质粒,其上的T-DNA片段与植物 细胞中的核染色体组发生整合,合成 正常菌株所没有的冠瘿碱类,破坏控 制细胞分裂的激素调节系统,从而使 它转变成癌细胞。
自发突变几率 一般在10-6~10-9范围内;
突变率为10-9的含义
抗性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途径 基因突变 抗药性质粒的转移 生理适应
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药性的原因?
两种观点:
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呈对应 性 — 抗性突变株的产生是由环境因素 诱发出来的,属定向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PPT课件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PPT课件


著名的肺炎球菌实验
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中一定有某种 特殊的生物分子或遗传物质,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 炎球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 这种生物分子或遗传物质是什么呢?
纽约洛克非勒研究所
Avery
从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球菌将蛋白质、核酸、 多糖、脂类分离出来,分别加入到无害的 R 型 肺炎球菌中, 结果发现,惟独只有核酸可以使无害的 R 型肺 炎球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 1944年 结论: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拆分和重建试验
烟 草 花 叶 病 毒 感 染 试 验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一)、七个水平
(1)细胞水平
(2)细胞核水平
(3)染色体水平
(4)核酸水平
(5)基因水平 (6)密码子水平 (7)核苷酸水平
(二)、原核生物的质粒
1. 定义和特点: 定义:游离并独立存在于染色体以外的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 遗传因子,通常以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 子,即cccDNA 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大小:1~1000kb 构型:超螺旋、线状、环状 特点:(1)质粒携带某些核基因组中所缺少的对宿主生存不必需基因,
其中研究较多的细菌质粒有:F质粒决定大肠杆菌的致 育性;抗性因子决定细菌的耐药性;Col质粒决定产生 大肠杆菌素。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2、原核生物的质粒
(2)质粒的种类
①F质粒(接合质粒、F因子、致育因子或性因子) 大小:仅100kb,为cccDNA。 功能:决定细菌的性别和转移能力。 F质粒在大肠杆菌的有性接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微生物 10456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课件

微生物 10456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课件
7
人工转化
在自然转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一项细菌基因重组 手段,是基因工程的奠基石和基础技术。
不是由细菌自身的基因所控制;
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处理受体细胞,使其人为地处于一 种可以摄取外源DNA的“人工感受态”。
用CaCl2处理细胞,电穿孔等是常用的人工转化手段。
质粒的转化效率高;
8
(二)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
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普遍 转导
完全普遍转导 流产普遍转导
细菌转导的类型: 局限
转导
低频转导 高频转导
局限转导与普遍转导的主要区别
溶源转变 9
(三)接合(conjugation) 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 和重组过程 1946年,Joshua Lederberg 和 Edward L.Taturm 细菌的多重营养缺陷型杂交实验
5
转化过程:
6
转化过程的特点:
a)对核酸酶敏感; b)不需要活的DNA供体细胞; c)转化是否成功及转化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转化供体菌 株和转化受体菌株之间的亲源关系; d)通常情况下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要低得多
转染(transfection):
噬菌体DNA被感受态细胞摄取并产生有活性的病毒颗粒
转染的特点:提纯的噬菌体DNA以转化的(而非感染)途径 进入细胞并表达后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
13
1) F+×F-杂交
F+菌株的F因子向F-细胞转移,但含F因子的宿主细胞 的染色体DNA一般不被转移。
a)F+细菌通过性毛与F-细菌接触并发生 相互作用;
b)F+细菌的F因子出现缺口,双链之一 被切断,从断端转移F因子的一条链到F细菌中。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ppt课件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ppt课件

(8)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9) 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
(10) 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 其它许多主要的生物学基本理 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 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 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 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
(movable gene)。
转座因子
定义:可在DNA链上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类型 转座的遗传效应
插入(IS)序列
转座子(Tn)
特殊病毒(Mu噬 菌体)
插入序列(IS,insertion sequence)
分子量最小(仅0.7~1.4kb),只有引起转座的转座酶基 因而不含其它基因,具有反向末端重复序列。已在染色体、 F因子等质粒上发现IS序列。E . coli的F因子和核染色体组 上有一些相同的IS,通过这些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就可使 F因子插入到E . coli的核染色体组上,形成Hfr菌株。因IS 在染色体组上插入的位置和方向的不同,其引起的突变效 应也不同。IS被切离时引起的突变可以回复,如果因切离 部位有误而带走IS以外的一部分DNA序列,就会在插入部 位造成缺失,从而发生新的突变。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 ➢ 第五节 基因重组 ➢ 第六节 微生物育种 ➢ 第七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 遗传:亲代将自身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和 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