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兰州市六十一中缪炎红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2》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四、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电能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以图表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电能的主要来源,以化学能与热能转化,及能量守恒为知识线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开有关火力发电的利与弊的讨论。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品质,同时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改变能源转化方式?是否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3.学生已经有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等知识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同时建立原电池的概念,提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在形成概念后,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自行设计原电池。

在实践中体会,应用所学知识理论。

通过获取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想象力。

六、教学流程
设置问题情景 ---- 学生提出问题 ---- 进行假设和推理 ---- 通过实验验证 ---- 得出相关结论 ---- 引发新的问题情景 ---- 提出新问题 ---- 实验提供直接经验 ----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 应用原理、规律
【提问】我国目前发电的方式、总量、原
理及利弊?
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一)火力发电工作原理
【活动汇报】
(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和补充、修改,最后得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生:从 A 不构成原电池可知,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

从 F 不构成原电池可知,要组成原电池还必须构成闭合回路 .G能构成原电池,是因为水果呈酸性,说明构成原电池需酸溶液。

D 不能构成原电池,说明构成原电池一定要电解质溶液。

从 B 可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一)火力发电工作原理
(二)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电子流出,较活泼,(锌片): Zn - 2e - =Zn 2+(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较不活泼,(铜片): 2H + +2e - =H
↑(还原反应)
2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A、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B、电解质溶液。

C、构成闭合回路。

D、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九、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效果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首先,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得到很好的启发,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时间长、参与空间大等;其次,好、中、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基本达成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本节课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引课的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给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实验探究原电池理论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了原电池原理。

通过水果电池实验的探究又呼应了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运用原理,再通过生活实例巩固原理。

这样层层递进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验探究是学习新课程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本节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过程优化。

优化的教学过程就是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如激励性策略,即使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任何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自主性策略,即要求设计的问题有一定思维含量,讨论要注重实效性,讨论过程要注意学法指导,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诊断性策略,即教学过程中经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程序;创造性策略,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尤其是创造性的意见。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课后提出的问题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如有学生提问: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书本上说只有铜片上有气泡,可实验中明明锌片上也有气泡?铜—锌原电池中稀硫酸在不断的消耗,那手机上的电池为何不需要补充电解液?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改成铜—银原电池(电解质仍为稀硫酸),现象是否一样?等等。

针对某些问题,我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并指导学生去查有关的资料。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诱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最后又以问题结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以问题为主链的课堂学习模式。

3、今后还有待改进的方面。

本节课还应给学生更充分的讨论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

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同,充分的讨论有利于组内的交流和互助,使实验探究活动成为全体同学而不是部分尖子生的活动。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发现不少新问题,心里有很多想法,其中不乏正确的和错误的、常规的和富于创新的想法。

因此要让学生把他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才既能丰富学生对原理和正确结论的多角度的认识,才是对学生探究精神的一种肯定和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