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8b07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f.png)
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 领域。
结论和要点
通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化学反应。
Le Chatelier原理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系统会倾向于抵消这种改变,以维持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以及催化剂的存在。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 测量或计算方法得出。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平衡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其中反应物的转化速率等 于生成物的转化速率。
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恒温、封闭系统、反应物浓度稳定以及反应速率相等。
结论和要点
通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化学反应。
Le Chatelier原理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系统会倾向于抵消这种改变,以维持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以及催化剂的存在。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 测量或计算方法得出。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平衡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其中反应物的转化速率等 于生成物的转化速率。
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恒温、封闭系统、反应物浓度稳定以及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9a83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0.png)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能改变反应 速率。
2024/1/24
6
02 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2024/1/24
7
沉淀生成与溶解过程
01
02
03
沉淀的生成
当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超过其溶度积常数(Ksp )时,就会生成沉淀物。
2024/1/24
沉淀的溶解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物 发生反应的离子时,沉淀 物会溶解并重新进入溶液 。
电子得失守恒法
适用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 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计算得失电子总数,使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024/1/24
17
氧化还原平衡移动实例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通过改变离子浓度、温度或加入能与体 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 离物质的试剂,使平衡向生成沉淀或溶 解的方向移动。例如,向$AgCl$饱和溶 液中加入$NaI$溶液,由于$AgI$比 $AgCl$更难溶,因此$AgCl$会转化为 $AgI$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计算沉淀的溶解度,以及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
2024/1/24
5
影响化学平衡因素
温度
浓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 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压强
催化剂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024/1/24
19
配合物组成和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配合物由中心离子和配 体组成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4c47662af90242a895e58b.png)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复习】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v
v正
v逆
0
v正=v逆
t
条件改变,使v正≠ v逆原平衡被破坏,可见,化学平衡只
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外界条件改变,旧的化学 平衡将被破坏,并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 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 大于原平衡;减小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 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 高。
思考:合成氨工业中重要一步是:N2+3H2 2NH3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为提高H2的转 化率,从浓度角度分析可采取什么措施?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 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 2NO(g) + O2(g) 2NO2(g) 正向移动 ② H2O(g) + CO(g) CO2(g) + H2(g) 不移动 ③ H2O(g) + C(s) CO(g) + H2(g) 逆向移动 ④ CaCO3(s) CaO(s) + CO2(g) 逆向移动 ⑤ H2S(g) H2(g) + S(s) 不移动
2.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3.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
v正≠ v逆
【思考】 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
可通过改变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来打破原有平衡, 建立新平衡。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浓度
温度
【复习】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v
v正
v逆
0
v正=v逆
t
条件改变,使v正≠ v逆原平衡被破坏,可见,化学平衡只
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外界条件改变,旧的化学 平衡将被破坏,并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 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 大于原平衡;减小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 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 高。
思考:合成氨工业中重要一步是:N2+3H2 2NH3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为提高H2的转 化率,从浓度角度分析可采取什么措施?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 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 2NO(g) + O2(g) 2NO2(g) 正向移动 ② H2O(g) + CO(g) CO2(g) + H2(g) 不移动 ③ H2O(g) + C(s) CO(g) + H2(g) 逆向移动 ④ CaCO3(s) CaO(s) + CO2(g) 逆向移动 ⑤ H2S(g) H2(g) + S(s) 不移动
2.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3.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
v正≠ v逆
【思考】 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
可通过改变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来打破原有平衡, 建立新平衡。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浓度
温度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ppt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efeff81711cc7930b7167e.png)
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 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的是( C )
▪ 例3.(08江苏卷)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
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O2+O2 =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 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 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 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CO2(g)+H2(g);
(1)若改变温度,达新平衡时K ,小于1,说明平衡向逆反应 方 向移动。
(2) 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
高考真题
▪ 例1 .(08天津卷)对平衡
▪C O 2 ( g )
CO2(aq);
▪ △H= -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
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
▪ 是( )
▪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高考真题
▪ 例2.(08全国Ⅰ卷) ▪ 已知:4NH3(g)+5O2(g)
结 :
--------
逆向移动时间关系图
正 向 移 动
。: ,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朝
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 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 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 例3.(08江苏卷)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
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O2+O2 =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 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 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 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CO2(g)+H2(g);
(1)若改变温度,达新平衡时K ,小于1,说明平衡向逆反应 方 向移动。
(2) 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
高考真题
▪ 例1 .(08天津卷)对平衡
▪C O 2 ( g )
CO2(aq);
▪ △H= -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
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
▪ 是( )
▪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高考真题
▪ 例2.(08全国Ⅰ卷) ▪ 已知:4NH3(g)+5O2(g)
结 :
--------
逆向移动时间关系图
正 向 移 动
。: ,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朝
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 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 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精品PPT课件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27fc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5.pn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加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逆反应速率不变,因此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反应物转化率降低
生成物浓度增加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生成物 浓度增加。
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 反应物浓度增加,其转化率会降低。
减少生成物浓度时平衡移动方向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01
减少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慢,正反应速率不变,因此平
温度降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减少,活化分子数目减少,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反 应速率减慢。
温度变化对平衡常数影响
01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 数增大,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
02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 数减小,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
升高温度时平衡移动方向
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方向
对于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04
压力对化学平衡影响
压力变化对气体反应影响
01
压力增加,气体分子间 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 率可能增加。
02
对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应,增加压力有利于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 的移动》精品PPT课 件
目录
• 化学平衡与移动概述 •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 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 压力对化学平衡影响 •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 • 化学平衡移动综合应用
01
化学平衡与移动概述
化学平衡定义及特点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 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 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的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PPT精品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65f3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a.png)
原理有助于指导实际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化学平衡移动作为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
究有助于推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移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化学平衡移动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复杂体系和多组
分体系,探讨更多实际应用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04
氧化还原平衡移
动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物质与氧化剂反应,失
物质与还原剂反应,得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
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子对偏向的物质,被还
子对偏离的物质,被氧
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原,发生还原反应。
化,发生氧化反应。
缓冲溶液作用及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的作用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稀释的
缓冲溶液的组成
一般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
影响,使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轭酸碱对,调节pH至所
广泛应用于分析测试、生物实验等领域,
需范围即可。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感谢观看
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等
。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回顾
化学平衡移动基本概念
沉淀溶解平衡
阐述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常数,探讨
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分析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讨论溶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化学平衡移动作为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
究有助于推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移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化学平衡移动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复杂体系和多组
分体系,探讨更多实际应用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04
氧化还原平衡移
动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物质与氧化剂反应,失
物质与还原剂反应,得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
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子对偏向的物质,被还
子对偏离的物质,被氧
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原,发生还原反应。
化,发生氧化反应。
缓冲溶液作用及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的作用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稀释的
缓冲溶液的组成
一般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
影响,使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缓冲溶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轭酸碱对,调节pH至所
广泛应用于分析测试、生物实验等领域,
需范围即可。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感谢观看
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等
。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回顾
化学平衡移动基本概念
沉淀溶解平衡
阐述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常数,探讨
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分析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讨论溶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01a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6.png)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主要有哪些?
浓度
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
催化 剂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2CrO42-+2H+
黄色
Cr2O72-+H2O
橙色
实验现象
实验1
溶液由黄色 向橙色转变
实验2
溶液由橙色 向黄色转变
实验结论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复习】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化学反应的限度)
v
V正 V正=V逆
V逆
0
t
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 当外界条件改变,使V正 ≠ V逆 ,原平衡被破坏,在 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不移动
v正=v逆≠0
条件改变
各组分含量#43;+4Cl-
粉红色
CoCl42- △H>0
蓝色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向(吸热)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逆向(放热)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1、温度升高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 但 Ѵ(吸)> Ѵ(放,) 故平衡向 吸热反应 方向移动;
2、温度降低时,正逆反应速率均( 减小), 但 Ѵ(吸)< Ѵ(放,) 故平衡向 放热反应 方向移动;
v
V’
吸 V’吸=V’
放
V’放
t1
t
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v
V’放
V’吸
t1
V’放=V’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PPT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05a36172ded630b1cb6f0.png)
平衡逆向移动
注意: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正
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第5页/共46页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思考:在FeCl3+3KSCN
Fe(SCN)3+3KCl增加FeCl3的浓度,平衡正向
正向移动
, c(CO)
.
. 减少
增大 不变 减少
第9页/共46页
4、在1L密闭容器中, 进行下列反应:
X(g)+ 3 Y(g)
2 Z(g)
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X的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X的转化率变大 CC)Y的转化率变大 D)正、逆反应速率都将减小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第32页/共46页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概念: 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理解(减弱)的含义 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 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例如: (1)若将体系温度从50 ℃升高到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体系的温 度降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50 ℃<t<80 ℃。
第27页/共46页
1.已知反应
B A2(g)+2B2(g)
下列说法正确的(
2AB2(g)的△H<0,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
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
到平衡的时间
【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29f2194693daef5ff73d68.png)
假设a<b,即正反响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响, 增大压强,平衡逆向挪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根据图2 -21的数据, 分析温度改 动是如何影 响合成氨的 平衡的?
N2+3H2
2NH3 △<0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2++4Cl- 粉△红>色0
CoCl42-
蓝色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练习与实际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响aA(g) bB(g)
达平衡后,坚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
加一倍,当到达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
来的60%,那么
()
A.平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添加了 D.a>b
化学平衡形状只需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干坚持。当外界条件改动时, 原有平衡形状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到达新的平衡形状。化学平衡的挪 动,就是改动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形状,建立起新的平衡形状的 过程。
升高(降低)体系温度,平衡朝着吸(放) 热方向挪动。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 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 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 也叫化学平衡挪动原理:改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要素,平 衡将向可以减弱这种改动的方 向挪动。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降低了反响的活 化能,正反响的活化能降低, 逆反响的活化能也降低,正 反响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添加 几倍,逆反响的活化分子百 分数也添加几倍,正逆反响 速率添加的倍数相等,加催 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挪动, 只影响到达平衡的时间。
练习与实际
1.某一化学反响,反响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 改动以下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响方向挪 动2的.是压强变化不( 会使)以下化学反响的平衡发生 A.挪增动大的反是响物浓( 度 ) B.减小反响容器的体积 C.A.增Fe大2O生3(成g)物+浓3C度O(g) D.升2F高e(反s)响+温3C度O2(g)
高中化学必修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优质课件PPT
![高中化学必修2.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22e1823c1ec5da50e270f8.png)
2CrO42-+2H+ 黄色
编号
1
2
3
步骤
实验 现象
K2Cr2O7溶液
溶液显橙色
K2Cr2O7溶液 + K2Cr2O7溶液+ 10-20 3-10滴浓硫酸 滴 6mol/LNaOH
溶液橙色加深 溶液由橙色变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图分析
V正
V V逆′V正′=V逆′速 率 V正
V′正
V逆′V正′=V逆′
V逆
0
t1
V逆 t时间 0
V正′
t1
t时间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注意点
① 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看作 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影
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相等呢? 注意:压强只对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系数不同的 反应有影响,
4. 催化剂 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
【典题例练 1】 (2015·池州月考)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X(g)+3Y(g)? ? 2Z(g) Δ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 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 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实质: V(正)=V(逆) ≠ 0
化学平衡的移动 完整版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 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da010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b.png)
速率
V正
V正=V逆
V正 = V逆
V逆
平衡1 平衡2
时间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 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 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概念的理解: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C、P、T三种; 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 ③定性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为减弱外界改变的方向。
回忆: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是怎样建立的? 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本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表观特征:各组分浓度恒定
化学平衡是怎样建立的? 一定条件 投入后不管 一定时间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动、等、定、变变、同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什么是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不移动
P↓→V↓;气体计量数之和大的一 方V减小快
P变化→气体计量数之和大的一 方V同向变化快
(4)催化剂:同比例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外界条件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以及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浓度的影响 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S
V’+<V’-,平衡左移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mA(g)+nB(g) pC(g)+qD(g) c(C)p ×c(D)q
K= c(A)m ×c(B)n
试根据平衡常数讨论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 生成物浓度四种情况,化学平衡怎样移动。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外界条件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1)T:T↑→V↑;V(吸)增大快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a1f1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png)
3、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 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体系)
VVV(小)V(大)=V(小)V(正)
V(大)
V(正)= V(逆)
V(正)
V(正) = V(逆)
V(逆)
0 t1 t2 t3
①增大压强
V(逆)
V(大)
V(大)=V(小)
t
0
若a=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结
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的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点?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v v (2)等: 正= 逆 ≠0(针对同一参照物)
(3)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含量一定。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V正= V逆
V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0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 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 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体系)
VVV(小)V(大)=V(小)V(正)
V(大)
V(正)= V(逆)
V(正)
V(正) = V(逆)
V(逆)
0 t1 t2 t3
①增大压强
V(逆)
V(大)
V(大)=V(小)
t
0
若a=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结
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的方向移动;
2、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的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点?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v v (2)等: 正= 逆 ≠0(针对同一参照物)
(3)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含量一定。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V正= V逆
V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0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 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 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 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fec0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d.png)
密的金属镀层。
04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合成氨工业的平衡移动分析
总结词
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应用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 条件,实现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VS
详细描述
在合成氨工业中,反应方程式为 N2+3H2=2NH3。为了提高合成氨的产 量,需要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控 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促使 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例如,增加反应 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升高温度等措 施都可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的吸收
三氧化硫被水吸收,生 成硫酸。
化学平衡的移动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 制温度和压力,促进化 学平衡向生成硫酸的方
向移动。
合成氨工业
天然气和水蒸气的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天然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 氧化碳和氢气。
氨气的合成
二氧化碳和水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氨气。
一氧化碳的转化
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 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 •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 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 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反应仍在进行,但各 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判断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可以确定各物质 的浓度是否不再发生变化 。
04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合成氨工业的平衡移动分析
总结词
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应用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 条件,实现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VS
详细描述
在合成氨工业中,反应方程式为 N2+3H2=2NH3。为了提高合成氨的产 量,需要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控 制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促使 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例如,增加反应 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升高温度等措 施都可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的吸收
三氧化硫被水吸收,生 成硫酸。
化学平衡的移动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 制温度和压力,促进化 学平衡向生成硫酸的方
向移动。
合成氨工业
天然气和水蒸气的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天然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 氧化碳和氢气。
氨气的合成
二氧化碳和水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氨气。
一氧化碳的转化
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 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 • 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 •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 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 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反应仍在进行,但各 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判断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可以确定各物质 的浓度是否不再发生变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 v 正>v 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 v 正<v 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 v 正和 v 逆都同等程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 生移动。
学生自主学习
率变化 逆后增大 v 逆后减小 正后增大
正后减小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化学 aA+bB cC+dD(A、B、C、D 均不是固体和纯液体)
平衡
v -t 图像
规律 总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 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 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3.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 aA(g) bB(g),通过改变容器体积的方法增大体系压强
时:
若 a>b,平衡 □05 正向 移动; 若 a=b,平衡 □06 不发生 移动; 若 a<b,平衡 □07 逆向 移动。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化学平衡的移动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 衡移动的影响。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 方向。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3
学生自主学习
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
有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时作业
提示
4.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一定能够使平衡发生移动?
提示:不一定,若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号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 则改变压强不会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23
师生课堂互动
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及本质 ①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旧 v正平=衡v逆条v―正件≠―改→v变逆 新v正平′衡=v逆′ ②本质 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化学平 衡移动的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直到新的平衡 建立。
答案 C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化学平衡一经建立,其正、逆反应速率必定相等,A 项正确;在 平衡状态Ⅰ的基础上瞬时增大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瞬时不变,此时正反 应速率瞬时增大,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B 项正确;对于平衡状态Ⅰ,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必然减小,显然与 题图不符,C 项不正确;对同一种反应物而言,只要平衡移动,该物质的浓 度一定会发生变化,D 项正确。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1.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化学平衡,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 化学平衡是否一定发生移动?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是否一定发生 改变?
提示: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若速率改变后,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若 v 正≠v 逆,则平衡发生移动。若平衡发生移动,说明 v 正≠v 逆,即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改变。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2.已知 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进行下列操 作,平衡怎样移动?
(1)加入少量 FeCl3 固体:平衡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 “不”,下同)。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对点练习] 1.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学生自主学习
Hale Waihona Puke 师生课堂互动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 平衡状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 平衡状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2.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
成物的浓度,平衡向 □01 正反应 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 的浓度,平衡向 □02 逆反应 方向移动。
工业上利用此原理通过 □03 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 或 □04 及时分离出生成物
的方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课时作业
4.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08 吸热反应方向 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 □09 放热反应方向 移动。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能够 □10 减弱 这种改变的方
向移动,同时也称为勒夏特列原理。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2.加入适量的 KCl 固体,可逆反应 FeCl3+3KSCN Fe(SCN)3+3KCl 的化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为什么?
提示:可逆反应 FeCl3+3KSCN Fe(SCN)3+3KCl 实际是 Fe3++3SCN- Fe(SCN)3,该反应中 K+、Cl-并没有参与反应, 因此 K+、Cl-的浓度改变,并不影响平衡状态,所以加入适量 KCl 固体,平 衡不移动。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3.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 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 N2+3H2 2NH3,增大 N2 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H2 的转化率提高,但 N2 的转化率反而降低。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师生课堂互动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化学 平衡 aA+bB cC+dD(A、B、C、D 均不是固体和纯液体)
浓度的 增大反应物浓 减小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 减小生成物浓
变化 度
浓度
浓度
度
平衡移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动方向
反应速 v 正先增大,v v 正先减小, v 逆先增大,v v 逆先减小,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