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GSH含量测定:G6PD缺乏者测量值为正常值的60%~78%,蚕豆病现症者<50%。

(3)G6PD缺陷特异性指标:

1)初筛定性试验:包括荧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红细胞G6PD洗脱染色法,结果显示G6PD缺陷。2)直接定量试验: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是确诊的直接依据,男性患者酶活力显著下降,在正常值的30%以下。3)突变基因分析。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无特效对因疗法。以饮食与药物预防为主,禁食蚕豆及其豆类制品,注意防感冒、防感染、慎用药。

2.脾脏切除疗效不佳。

3.产前预防 G6PD缺乏的孕妇,于产前2~4周服用苯巴比妥,可减轻新生患儿出生后的高胆红素血症。

4.特殊处理

(1)溶血危象期:输血,输液,抗感染,防止休克与急性肾衰竭。

(2)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光照疗法:波长420~440nm的蓝色荧光灯,照射至黄疸明显减退(<140μmol/L)。光疗的副作用有腹泻、脱水及青铜症等,应注意补液。

2)换血疗法:起效快,适用于胆红素脑病早期、血清胆红素≥200μmol/L者。

3)药物治疗:促胆红素转化、结合与排泄。常选用苯巴比妥、白蛋白、中药复方茵陈蒿汤和10%葡萄糖制剂。

5. G6PD缺乏症患者的用药禁忌(表1-2)

二、丙酮酸激酶缺陷

【概述】

丙酮酸激酶(PK)缺陷在红细胞酶病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是糖酵解代谢酶中最常见的引起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的缺陷酶,其溶血机制为ATP合成减少、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PK缺陷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可无临床症状,先证者多为纯合子或双杂合子、酶活力测定和家系调查是PK缺陷的确诊依据。【临床表现】

1.见于任何年龄,有新生儿黄疸病史,有不同程度的慢性CNSHA。感冒、感染可加重溶血性贫血症状。

2.脾脏中度或明显肿大,10岁以后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

3.部分中度贫血患者自觉症状较轻,这是由于PK缺陷细胞中代谢产物2,3-DPG蓄积,增加了患者对贫血缺氧的耐受性。

1.有新生儿黄疸病史。

2.符合CNSHA的诊断,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脾大明显并常伴有胆结石。

3.排除红细胞膜病和血红蛋白病,排除继发性PK缺陷及后天溶血因素。

4.PK缺陷专一性诊断指标阳性

(1)红细胞形态学:多数无明显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中空淡染区缩小、MCV轻度下降、红细胞棘球形等变化,但红细胞渗透脆性一般无明显改变。

(2)PK荧光斑点法初筛试验:为定性试验,结果显示PK缺陷。

(3)酶活力测定:杂合子酶活力在正常值的50%~75%,纯合子可低于50%。

(4)低底物利用率[PK(L)]:某些PK变异在常量底物时酶活力测量值不明显变化,但PK(L)显著下降,可作为PK缺陷的确诊指标之一。

(5)家系调查:患者血缘双亲中可检出PK缺陷杂合子,为确诊佐证。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对症治疗为主

2.ATP制剂(口服剂型)和膜稳定剂(维生素E、阿魏酸钠等)对改善病症有一定作用。

3.脾切除疗效不一,应视脾脏肿大的速度、质地、贫血轻重、输血频率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脾栓塞不能明显改善溶血性贫血症状。

4.造血干细胞移植经济条件允许、治疗条件符合时可以考虑选择。

三、嘧啶5’-核苷酸酶缺陷

【概述】

嘧啶5’-核苷酸酶(P5’N)专一作用于嘧啶类5’单核苷酸的磷酸酯键,将底物转变为可从胞内向外运出的核苷酸。红细胞P5’N缺陷使细胞内嘧啶核苷酸蓄积,导致细胞中毒、网织红细胞脱网障碍,最终引起以外周血大量嗜碱性点彩红细胞为特征的溶血性贫血。P5’N为第三位常见的遗传性缺陷酶,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可累及多系统。P5’N缺陷也可继发于重金属中毒、地中海贫血等疾患。

【临床表现】

1.具有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症状,可发生新生儿溶血。中度贫血多见,黄疸明显,脾肿大明显。溶血发作时常伴有腹痛。

2. P5’N为多系统疾病,除了溶血之外,还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异常。

【诊断要点】

1.有新生儿黄疸病史。

2.符合CNSHA的诊断,可伴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溶血发作时常伴有腹痛。

3.排除红细胞膜病和血红蛋白病,排除重金属中毒及其他后天溶血因素。

4. P5’N缺陷特异性诊断指标阳性。

(1)细胞形态学:大多数患者红细胞嗜碱性点彩明显增多。

(2)初筛试验(R260nm/280nm):比值低于2.29(ICSH正常值为3.11±0.41)。

(3)酶活力测定:通常红细胞P5’N活力≤正常值的50%。

5.鉴别诊断血红蛋白系列试验排除地中海贫血。血液和尿液铅浓度测定排除铅中毒。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对症治疗。

2.脾切除术从国内外文献病例看,脾切除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良好。

四、其他红细胞酶病

其他红细胞酶缺陷的诊断步骤、治疗原则见“红细胞酶病概述“章节。在CNSHA初诊的基础上,必须经过专一彻底条件下的酶活力测定才能确诊。表1-3为红细胞酶活力测定参考值。

注:ICSH,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6PGD校正后的G6PD活力;低底物利用率;30℃测值,其余各酶为37℃测值;○³酶活力单位,每小时μmol/gHb;▽P5’N初筛试验。

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PG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K,丙酮酸激酶、ALD,醛缩酶、PFK,磷酸果糖激酶、LDH,乳酸脱氢酶、HK,己糖激酶、GPI,葡萄糖磷酸异构酶、ENOL,烯醇化酶、AK,腺苷酸激酶、ADA,腺苷脱氨酶、GR,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ACE,乙酰胆碱酯酶、CAT,触酶、MR 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NADPH-diaphorase,NADPH黄递酶、P5’N,嘧啶5’-核苷酸酶、Na+-K+-ATPase,Na+-K+-ATP 酶

第九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人体免疫功能调节紊乱,红细胞吸附自身不完全抗体IgA、IgC、IgM及C。补体,导致红细胞易被肝、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使红细胞的破坏增速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的温度不同,可分为温抗体型(37℃)和冷抗体型(20℃以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常继发于造血系统肿瘤、感染性疾病、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由于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故临床表现多样。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大多为阳性。冷抗体型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及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