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扭转的诊治(附11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扭转的诊治(附1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5-10-28T10:12:54.9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汪先忠[导读]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404300 胆囊扭转属于罕见疾病,文献报道不多。在临床诊治中,也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404300

胆囊扭转属于罕见疾病,文献报道不多。在临床诊治中,也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作者复习了近年来的文献,并结合11例病例,对此病加以探讨,提高对胆囊扭转的认识和重视,使之在临床中能及时、正确的得到诊治。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4d,平均

2.5d。11例均有右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热,9例扩展为全腹疼痛、压痛、反跳痛、肌紧张,2例上腹可触及肿大、压痛的胆囊,白细胞均升高。

1.2 诊断 2例术前B超检查发现:胆囊肿大积液,可活动,颈部有螺旋状强光带,与胆总管相连而不相通,后方无声影,诊为胆囊扭转,5例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穿孔,2例诊断为急性坏疽胆囊炎,2例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1.3治疗与结果 11例均行手术探查,证实为胆囊扭转,其扭转角度为270—360°,2例胆囊坏疽但未穿孔,9例胆囊坏疽穿孔形成全腹膜炎,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2例胆囊管处有狭长的系膜附着于肝脏面,9例系膜缺如,均行胆囊切除,10例治疗9—12d治愈出院,1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2d死亡。

2.讨论

2.1 发病机理胆囊借结缔组织和反折腹膜形成系膜,固定于肝脏的胆囊床上,一般很少发生扭转。但胆囊的固定关系时有发生变异,如胆囊系膜狭窄而长,或系膜缺如,使胆囊呈游离而悬浮于腹腔中,其活动大,则易发生扭转。Rais指出,老年人驼背或内脏松弛使胆囊下垂,可增加其扭转的机会。本文2例系膜狭长,9例系膜缺如,是发生扭转的解剖因素,餐后活动、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是促进胆囊扭转的诱因。胆囊一旦发生扭转,胆囊管闭塞血管绞窄,胆囊缺血缺氧肿大,很快发生坏疽、穿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

2.2 临床表现胆囊扭转,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绞痛,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恶心、频繁呕吐,上腹部可触及肿大、压痛的胆囊,一旦胆囊发生坏疽穿孔,胆汁流入腹腔,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膜炎表现,甚至中毒性休克,同时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2.3 诊断胆囊扭转属外科急腹症。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早期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表现相似,一旦发生坏疽穿孔,又和胃十二指肠穿孔极为相似,故术前确诊十分困难。本文11例术前确诊2例,确诊率低,仅为18%,穿孔率高,占82%。因此,早期确诊和处理对防止胆囊穿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要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我们认为:胆囊扭转的诊断,除依据临床表现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B超检查,其诊断参考标准为:(1)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腹壁松弛者,饱餐活动后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恶心、频繁呕吐,应高度警惕此病。(2)上腹部可触及肿大、压痛的胆囊,(3)发热、无寒战,白细胞升高。(4)B超检查发现:胆囊肿大积液,可活动,颈部有螺旋状强光带,与胆总管相连而不相通,后方无声影,这是胆囊扭转影像学的重要特征。(5)开始右上腹疼痛,以后扩展至全腹,出现全腹膜炎,不能用胃肠穿孔解释,腹腔穿刺抽出胆汁。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我们高度警惕,一般不难诊断。若通过仔细检查,认真分析,仍不能确诊,但又高度怀疑,应及早手术探查,以防延误治疗。

2.4 治疗胆囊扭转,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极易发生坏疽穿孔。一旦确诊,尽早施行手术探查,切除胆囊,术后抗感染治疗,一般能顺利康复,否则后果严重。本文11例,2例术前能正确诊断,治疗合理,康复快,9例因诊断失误,治疗不当,造成胆囊坏疽穿孔,引起全腹膜炎,给患者带来痛苦大,其中1例因中毒性休克死亡,教训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