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步骤1:分析脑卒中病人上肢常见问题 1.臂 2.手 3.疼痛肩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三)步骤2和3:练习上肢功能
1.软组织牵伸
2.诱发肌肉收缩
(1)诱发肩周肌肉收缩:(4)训练对掌:
(2)训练伸腕:
(5)训练对指:
(3)训练前臂旋后: (6)拾物训练: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姓名:郭海城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目录
Contents Page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体位转移技术 第三节:平衡功能训练 第四节:步行功能训练 第五节:上肢功能训练 第六节:口面部功能训练
重点难点
运动再学习的原理;体位转移技术、平衡功能训练、 掌 握:
步行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技术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三)步骤2和3 练习坐位与站立平衡 1.坐位平衡训练 (1)头和躯干的运动。 (2)取物活动。 (3)拾物训练。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三)步骤2和3 练习坐位与站立平衡 2.站立平衡训练 (1)诱发伸髋肌群训练 (2)头和身体的运动 (3)取物活动 (4)单腿支撑 (5)拾起物体
熟 悉: 运动再学习的概念;口面部功能的训练技术
了 解: 运动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基本原则 四、训练方案的制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运动再学习技术(MRP)是将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 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过程,它主要以生物力学、 运动学、神经学、行为学等为基础,在强调病人主动参与的 前提下,以任务或功能为导向,按照科学的运动技能获得方 法对病人进行再教育并重新学习以帮助恢复其运动功能。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和3:练习上肢功能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1.上肢基本功能 包括两类
第一类为取物或指物 第二类为抓握、松开及操作 2.上肢主要技能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3.行走平衡-参见本章行走部分 4.站起和坐下-参见本章站起和坐下部分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1.随意运动受限 即身体僵硬或屏住呼吸
2.不适当的代偿动作 ①支撑面过宽,双足分开或下肢(腿或足)呈外展外 旋位,重心移向健侧 ②使用抬起上肢的方法维持平衡,或用手支撑或抓握 支撑物等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三)步骤2 :训练丧失的成分 练习颈侧屈、侧屈头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四)步骤3 :练习坐起和躺下 1.从仰卧到健侧卧 2.从侧卧坐起 3.从床边坐躺下 (五)步骤4 :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站起和坐下
(一)生物力学特点 1.站起 (1)足背屈负重 (2)躯干前倾(通过髋部屈曲伴颈和脊柱的伸展完成) (3)双膝向前运动使双肩双膝前移过足,伸髋伸膝即站起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一)生物力学特点 2.坐下 (1)躯干前倾(通过髋部屈曲伴颈和脊柱的伸展完成) (2)双膝向前运动 (3)膝屈曲坐下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步骤1:分析常见的问题 1.重心不能充分前移 2.常见代偿动作 (1)主要通过健腿负重,起始位患足不能后置,加重健侧 负重倾向 (2)用躯干和头的屈曲代替屈髋、躯干前倾及膝前移,并 用上肢前伸代偿向后倾倒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和3: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一)口面部功能的基本成分 包括闭颌,闭唇,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抬 高舌的侧缘及吞咽 有效地吞咽需要一定的前提:坐位;控制与吞咽有关 的呼吸;正常的反射活动
1.坚持正确的体位转移和摆放,避免继发性的损伤 2.不允许或不鼓励病人用健肢来帮助患肢活动或仅用健肢作业 3.反复集中精力练习特定的成分或运动 4.如果必须使用夹板,所使用的夹板必须通过把关节放在一个 有利于再学习某种运动成分和作业的位置而实现使肌肉重获功 能的目标
第六节 口面部功能训练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第一节 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一) 运动控制机制 神经网络理论(neural networks theory),认为大 量神经元之间交互连接组成复杂的网络体系,这种连 接的牢固性因反复使用而增强,因失用而减弱。
第一节 概述
二、基本原理
(二) 运动学习的三个阶段 1.认知期(cognitive stage) 2.联系期(associative stage) 3.自发期(autonomous stage)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一、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训练丧失的成分 (四)步骤3:练习坐起和躺下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站起和坐下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训练丧失的成分 (四)步骤3:练习站起和坐下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Leabharlann Baidu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运动再学习的概念,体位转移 技术、平衡功能训练、步行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技术.
熟悉运动再学习的原理及口面部功能的训练技术。
Thank You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3.坐位作业不适当的代偿动作 ①坐位侧向抓取物体时躯干前屈代替侧屈 ②坐位抓取物体时双脚移动代替躯干相应节段的调整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4.站立位作业不适当的代偿动作 ①站立位向前抓取物体时屈髋代替踝背屈 ②站立位侧向抓取物体时躯干侧屈代替髋的侧向运动 ③站立位身体轻微移动便失去平衡,表现为过早迈步 ④站立失衡需要及时迈步时,又不能有效迈步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1.坐位平衡 (1)双脚双膝靠拢或与肩同宽 (2)体重平均分配 (3)躯干伸展,双髋屈曲,双肩在双髋的正上方 (4)双肩水平,头中立位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2.站立平衡 (1)双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2)双髋在双踝前方 (3)双肩正对双髋 (4)双肩水平,头中立位 (5)躯干直立。
第一节 概述
四、训练方案的制定
1. 分析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异常表现及丧失成分。 2. 指导并辅助病人强化训练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丧失成分。 3. 将丧失成分融入整体活动训练中,增加灵活性。 4.促使运动技能训练向实际生活环境转移,指导病人自我监督 和亲属参与,使训练逐渐贴近实际生活并尽可能长期坚持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四)步骤3:训练行走
1.患足站立期保持患侧伸髋 2.患足站立期保持患髋侧移不过度 3.患足站立初期保证患足足跟先着地 4.患足摆动期骨盆不过度上抬 5.患足摆动期确保足够屈髋屈膝及踝背屈角度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1.跨过不同高度的物体 2.边说话边走,拿着东西走 3.加快速度走 4.在有行人的地方行走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1.独立平地行走的生物力学特点 2.楼梯行走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二)步骤1:分析脑卒中病人行走常见的问题 将站立期和摆动期分别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分析常 见问题及原因。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三)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1.站立期膝关节控制的训练 2.站立期骨盆水平侧移的训练 3.站立期伸展髋关节的训练 4.摆动期膝关节屈曲控制的训练 5.踝关节背屈的训练 6.软组织牵伸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一、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一)分析生物力学特点 1.从仰卧到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1.从仰卧到侧卧 ①患侧屈髋屈膝、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 ②不适当的代偿活动,如用健手将自己拉成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 ①颈和躯干侧屈力差,出现代偿动作; ②用健腿钩拉患腿,将双腿移至床边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1.当病人具备一定坐位或立位平衡能力后,可以通过 增加平衡控制的难度以提高技能 2.立位平衡训练还可采用下列方式优化其技能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四)步骤3:训练行走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当病人能独立站起和坐下时,及时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 中去,并增加训练的难度以强化技能。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和3:练习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一节 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三)功能重建的机制 1.脑的可塑性 2.促进功能重建的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三、基本原则
(一)尽早开始康复,训练目标明确 (二)诱发正确的肌肉活动,消除不必要的肌肉活动 (三)反馈的适时应用 (四)重心调整训练 (五)创造学习和促进恢复的环境 (六)给予病人最小的帮助,发挥病人最大的潜能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三)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1.训练躯干在髋部前后移动 2.牵伸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3.激发腘绳肌和胫前肌收缩训练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四)步骤3:练习站起和坐下
1.站起 站起时,躯干直立,双足后移。然后,病人躯干 在髋关节处屈曲前移,当双膝和双肩越过足尖后再伸髋伸 膝站起。 2.坐下 坐下时,膝前移启动屈膝,躯干在髋关节处前屈, 重心保持在双脚上方,身体逐渐下降,接近座位时,后移 坐到位子上。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1.吞咽困难 2.面部运动和表情不协调 3.缺乏表情控制 4.呼吸控制差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三)步骤2和3:练习口面部功能
1.训练吞咽
2.训练唇闭合
3.训练舌运动
4.训练吃和喝
5.训练面部运动
6.改善呼吸控制
7.改善控制感情爆发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三)步骤2和3:练习上肢功能
1.软组织牵伸
2.诱发肌肉收缩
(1)诱发肩周肌肉收缩:(4)训练对掌:
(2)训练伸腕:
(5)训练对指:
(3)训练前臂旋后: (6)拾物训练: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姓名:郭海城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目录
Contents Page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体位转移技术 第三节:平衡功能训练 第四节:步行功能训练 第五节:上肢功能训练 第六节:口面部功能训练
重点难点
运动再学习的原理;体位转移技术、平衡功能训练、 掌 握:
步行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技术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三)步骤2和3 练习坐位与站立平衡 1.坐位平衡训练 (1)头和躯干的运动。 (2)取物活动。 (3)拾物训练。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三)步骤2和3 练习坐位与站立平衡 2.站立平衡训练 (1)诱发伸髋肌群训练 (2)头和身体的运动 (3)取物活动 (4)单腿支撑 (5)拾起物体
熟 悉: 运动再学习的概念;口面部功能的训练技术
了 解: 运动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基本原则 四、训练方案的制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运动再学习技术(MRP)是将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 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过程,它主要以生物力学、 运动学、神经学、行为学等为基础,在强调病人主动参与的 前提下,以任务或功能为导向,按照科学的运动技能获得方 法对病人进行再教育并重新学习以帮助恢复其运动功能。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和3:练习上肢功能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1.上肢基本功能 包括两类
第一类为取物或指物 第二类为抓握、松开及操作 2.上肢主要技能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3.行走平衡-参见本章行走部分 4.站起和坐下-参见本章站起和坐下部分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1.随意运动受限 即身体僵硬或屏住呼吸
2.不适当的代偿动作 ①支撑面过宽,双足分开或下肢(腿或足)呈外展外 旋位,重心移向健侧 ②使用抬起上肢的方法维持平衡,或用手支撑或抓握 支撑物等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三)步骤2 :训练丧失的成分 练习颈侧屈、侧屈头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四)步骤3 :练习坐起和躺下 1.从仰卧到健侧卧 2.从侧卧坐起 3.从床边坐躺下 (五)步骤4 :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站起和坐下
(一)生物力学特点 1.站起 (1)足背屈负重 (2)躯干前倾(通过髋部屈曲伴颈和脊柱的伸展完成) (3)双膝向前运动使双肩双膝前移过足,伸髋伸膝即站起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一)生物力学特点 2.坐下 (1)躯干前倾(通过髋部屈曲伴颈和脊柱的伸展完成) (2)双膝向前运动 (3)膝屈曲坐下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步骤1:分析常见的问题 1.重心不能充分前移 2.常见代偿动作 (1)主要通过健腿负重,起始位患足不能后置,加重健侧 负重倾向 (2)用躯干和头的屈曲代替屈髋、躯干前倾及膝前移,并 用上肢前伸代偿向后倾倒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和3: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一)口面部功能的基本成分 包括闭颌,闭唇,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抬 高舌的侧缘及吞咽 有效地吞咽需要一定的前提:坐位;控制与吞咽有关 的呼吸;正常的反射活动
1.坚持正确的体位转移和摆放,避免继发性的损伤 2.不允许或不鼓励病人用健肢来帮助患肢活动或仅用健肢作业 3.反复集中精力练习特定的成分或运动 4.如果必须使用夹板,所使用的夹板必须通过把关节放在一个 有利于再学习某种运动成分和作业的位置而实现使肌肉重获功 能的目标
第六节 口面部功能训练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第一节 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一) 运动控制机制 神经网络理论(neural networks theory),认为大 量神经元之间交互连接组成复杂的网络体系,这种连 接的牢固性因反复使用而增强,因失用而减弱。
第一节 概述
二、基本原理
(二) 运动学习的三个阶段 1.认知期(cognitive stage) 2.联系期(associative stage) 3.自发期(autonomous stage)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一、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训练丧失的成分 (四)步骤3:练习坐起和躺下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站起和坐下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训练丧失的成分 (四)步骤3:练习站起和坐下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Leabharlann Baidu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运动再学习的概念,体位转移 技术、平衡功能训练、步行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技术.
熟悉运动再学习的原理及口面部功能的训练技术。
Thank You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3.坐位作业不适当的代偿动作 ①坐位侧向抓取物体时躯干前屈代替侧屈 ②坐位抓取物体时双脚移动代替躯干相应节段的调整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4.站立位作业不适当的代偿动作 ①站立位向前抓取物体时屈髋代替踝背屈 ②站立位侧向抓取物体时躯干侧屈代替髋的侧向运动 ③站立位身体轻微移动便失去平衡,表现为过早迈步 ④站立失衡需要及时迈步时,又不能有效迈步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1.坐位平衡 (1)双脚双膝靠拢或与肩同宽 (2)体重平均分配 (3)躯干伸展,双髋屈曲,双肩在双髋的正上方 (4)双肩水平,头中立位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2.站立平衡 (1)双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2)双髋在双踝前方 (3)双肩正对双髋 (4)双肩水平,头中立位 (5)躯干直立。
第一节 概述
四、训练方案的制定
1. 分析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异常表现及丧失成分。 2. 指导并辅助病人强化训练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丧失成分。 3. 将丧失成分融入整体活动训练中,增加灵活性。 4.促使运动技能训练向实际生活环境转移,指导病人自我监督 和亲属参与,使训练逐渐贴近实际生活并尽可能长期坚持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四)步骤3:训练行走
1.患足站立期保持患侧伸髋 2.患足站立期保持患髋侧移不过度 3.患足站立初期保证患足足跟先着地 4.患足摆动期骨盆不过度上抬 5.患足摆动期确保足够屈髋屈膝及踝背屈角度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1.跨过不同高度的物体 2.边说话边走,拿着东西走 3.加快速度走 4.在有行人的地方行走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1.独立平地行走的生物力学特点 2.楼梯行走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二)步骤1:分析脑卒中病人行走常见的问题 将站立期和摆动期分别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分析常 见问题及原因。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三)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1.站立期膝关节控制的训练 2.站立期骨盆水平侧移的训练 3.站立期伸展髋关节的训练 4.摆动期膝关节屈曲控制的训练 5.踝关节背屈的训练 6.软组织牵伸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一、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一)分析生物力学特点 1.从仰卧到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二)步骤1 :分析常见问题 1.从仰卧到侧卧 ①患侧屈髋屈膝、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 ②不适当的代偿活动,如用健手将自己拉成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 ①颈和躯干侧屈力差,出现代偿动作; ②用健腿钩拉患腿,将双腿移至床边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1.当病人具备一定坐位或立位平衡能力后,可以通过 增加平衡控制的难度以提高技能 2.立位平衡训练还可采用下列方式优化其技能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四)步骤3:训练行走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五)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当病人能独立站起和坐下时,及时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 中去,并增加训练的难度以强化技能。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一)生物力学特点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三)步骤2和3:练习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
第一节 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三)功能重建的机制 1.脑的可塑性 2.促进功能重建的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三、基本原则
(一)尽早开始康复,训练目标明确 (二)诱发正确的肌肉活动,消除不必要的肌肉活动 (三)反馈的适时应用 (四)重心调整训练 (五)创造学习和促进恢复的环境 (六)给予病人最小的帮助,发挥病人最大的潜能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三)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1.训练躯干在髋部前后移动 2.牵伸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3.激发腘绳肌和胫前肌收缩训练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四)步骤3:练习站起和坐下
1.站起 站起时,躯干直立,双足后移。然后,病人躯干 在髋关节处屈曲前移,当双膝和双肩越过足尖后再伸髋伸 膝站起。 2.坐下 坐下时,膝前移启动屈膝,躯干在髋关节处前屈, 重心保持在双脚上方,身体逐渐下降,接近座位时,后移 坐到位子上。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二)步骤1:分析常见问题 1.吞咽困难 2.面部运动和表情不协调 3.缺乏表情控制 4.呼吸控制差
第六节 吞咽功能及相关训练
(三)步骤2和3:练习口面部功能
1.训练吞咽
2.训练唇闭合
3.训练舌运动
4.训练吃和喝
5.训练面部运动
6.改善呼吸控制
7.改善控制感情爆发
(四)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