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 自考公安管理刑事证据学大纲
刑事证据学_20274
刑事证据:指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认定的,通过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明案件情况的一切事实。
诉讼证据:能够证明争议案请的已知事实,以及表现其内容地法定形式统一把握刑事证据概念应注意的问题:是反映案件事实的事实;必须在诉讼中现实存在的;是案件事实的反映,必须是客观事实;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内容,与法定形式的统一体;收集或认定刑事证据是一种职权行为,必须由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刑事诉讼证据基本属性:①客观性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想象、猜想或捏造的东西②关联性必须同案件有关联,能够发挥证明作用的事实③合法性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才能作为合格的证据在诉讼中加以运用。
神示证据制度:指裁判者通过一定形式获取神的旨意,并以此作为判定争议难决案件的一种证据制度纠问式诉讼:指封建国家要求司法机关依据其职权,对犯罪行为主动予以追究,在诉讼中特别注重于对被告人的纠问。
法定证据制度:指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法官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
自由心证:指对证据是否有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法律预先不作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良心和理性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怎样评价神示证据制度?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
“神示证据制度”终究是一种反科学的。
极不合理的制度。
它是古代人类认识能力低下的产物,然而不管这种制度现在看来是多么不合理,但对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法律对于每一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都预先作了规定,它限制了法官自由取舍证据的可能;法定证据制度偏重于证据的表现形式,它试图以定量分析机械相加的方法来解决对于证据的审查、判断的问题,体现了机械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法定证据规则把被告人当做自证其罪的特殊证人,把被告人的自白奉为“证据之王”,并从法律上确认了刑讯的合法性。
评价:“法定证据制度”同古代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的“神示证据制度”比较来说。
公安联考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具体内容
公安联考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公安联考是中国公安系统对人才选拔的一项重要考试,其中公安专业科目是考生必须通过的一部分。
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考试目的和基本要求公安专业科目考试是为了选拔具备一定公安专业基本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
考试要求考生对公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比重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公安知识、公安法律、公安管理、侦查技术与实务、刑事科学技术和公安英语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公安知识、公安法律和公安管理的比重较大,侦查技术与实务、刑事科学技术和公安英语的比重相对较小。
1.公安知识:包括国家安全、治安管理、交通管理、边境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考生对公安工作的基本职责、原则和行为准则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公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公安法律:主要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
要求考生对公安法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实际案件。
3.公安管理:包括公安机关组织机构和职能、人员管理、绩效考核、警务督导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对公安管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4.侦查技术与实务:主要包括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学、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侦查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对侦查技术和实务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侦查方法和技术处理实际案件。
5.刑事科学技术:包括刑事科学、法医学、技术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对刑事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技术方法鉴定和解决实际案件。
6.公安英语: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内容涉及公安工作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考试方式和要求公安专业科目考试一般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部分科目可能采用机试或口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判断。
自考刑事证据学(总结)全
绪论: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1、证据问题是各类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仲裁、调解以及纪律检查、各种奖惩中的核心问题。
2、证据是诉讼的灵魂,是司法公正的保证。
3、证据学:通常称为诉讼证据学,又称证据法学,它是以各类诉讼中的证据位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
4、刑事证据学是以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据制度的规定(二)刑事诉讼实践中运用证据的实践经验(三)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刑事证据制度(四)当今各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五)辨析各式各样的刑事证据理论5、刑事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刑事证据学与刑事诉讼法学(二)刑事证据学与刑法学(三)刑事证据学与犯罪侦查学(四)刑事证据学与法医学6、对于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必须切实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7、刑事证据学的研究方法(一)精通法律规范,弄清基本原理(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弄清疑点、难点上多下功夫(三)博览群书,参照比较(四)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第一章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属性1、证据:即证明之根据。
2、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
3、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实施情况的一切事实。
这一定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刑事诉讼证据依法收集和依法提出。
第三,刑事诉讼证据应当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4、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一)刑事诉讼证据要受到实践的限制(二)刑事诉讼证据会受到条件的制约(三)刑事诉讼证据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5、实践是检验证据真实性的最终标准。
6、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一)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二)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三)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7、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024年法考大纲
2024年法考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理论1.1 法律基本原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法律的效力和适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法律责任的承担和责任制度1.2 法律概论•法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法律规范与法律实施1.3 宪法•宪法基本原理•宪法的修订与解释•宪法的保障机制第二部分:民事法2.1 民事法基本规定•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民事主体与法人•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关系2.2 物权法•不动产权与动产权•不动产登记管理法•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2.3 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与家庭财产•夫妻关系与离婚制度•亲属关系与继承法规定2.4 经济法•担保法与合同法•公司法与商法•中国商事制度与外商投资法第三部分:刑事法3.1 刑法基本原理•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的法律适用和效力•刑事责任的承担3.2 刑事责任•犯罪与责任•犯罪的主体与客体•犯罪的时机和地点3.3 刑法分则•罪刑法定与定罪量刑•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罪刑相适应原则3.4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程序和证据•刑事诉讼的特殊程序第四部分:行政法4.1 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法的内容和特点•行政法的适用范围•行政法与其他法律关系4.2 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的设立与职权•行政行为与行政合同•行政裁决与行政处罚4.3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范围•行政诉讼的救济措施•行政诉讼的特殊程序第五部分:经济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经济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经济法与市场经济体制5.2 经济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与公正竞争•金融法与投资法•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5.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第六部分:法律实务6.1 法律文书与法律文件•法律文书的形式和要素•公文写作与合同订立•法律文书的效力与证明6.2 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操守•法律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律师执业与法官职责•法律职业操守与业务素养6.3 非诉讼解决争议•调解与仲裁机制•行政协商与民间调解•司法救助与公益诉讼以上为2024年法考大纲的概要内容。
刑事证据学考点内容整理
勘验、检查、辨认、侦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力及证明力的大小,法律不预先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作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良心据。
查实验等笔录理专业制定教材和理性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⑧视听资料、电子数据4、中国当代证据制度的特点:刑事证据学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是以其自身属性、特追求客物证2、①坚持实事求是,是④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情况的主编:刘万奇观真实指不得以暴力、威胁等方式强迫客观实在。
任何人提供不利于其自身的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②次版6年2月第2015 言或被迫承认犯罪。
、物证的特征:3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考点及脉络内容、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主2深入调坚持依靠群众,③客观性①要内容:查研究特定性②总结归纳检察官或者对于警察、①证据标准具体化④间接性③法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主要概念及关键词已经重点标第三章人有权保持沉默。
、物证的作用划分为特征物证、4 注,方便复习查阅属性物证和状况物证。
1、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检察官或者对于警察、②第一章法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物证的体积大小划分为宏观5 诉讼证明与认识活动①人有权选择作有利或不利于自,也称刑事诉讼证1、刑事证据物证、常态物证和微量物证。
己的陈述。
诉讼认识论②据,是指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物证的形态划分为固体物证、6照法定程序收集或认定的、通过控诉方无权强迫犯罪③诉讼认识的客观性原③液体物证、气体物证和其他形态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明案件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对其不利的则物证。
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
④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依据人的感官对物证划分为7 2、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理3嗅觉物证、触觉物证、视觉物证、 2、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论基础:①证据的客观性听觉物证。
秩序①根据无罪推定原则①②证据的相关性、物证的审查判断: 8 自由②保障合法权益的客观②审查物证是否真实③证据的合法性①需要③公正第二章②审查物证的来源符合诉讼对抗的基理,③效率④有助于促进控辩平等、对抗。
自考《刑事诉讼法》复习纲要
整个刑事诉讼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论部分、制度论部分、程序论部分。
第⼀部分是总论部分,总论部分由教材的前四章组成,介绍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理,包括了第⼀章导论、第⼆章刑事诉讼法的⽴法根据、⽬的和任务、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刑事诉讼主体,这四章都是总论部分。
第⼆⼤部分就是主要介绍刑事诉讼中的七个⼤的制度。
这七个⼤的诉讼制度包括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与送达。
第三⼤部分就是程序论部分,包括⽴案、侦查、起诉、审判、执⾏,在审判⾥⾯有:第⼀审程序、第⼆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第⼀部分 总论 第⼀章 导论 第⼀节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 本节主要介绍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包括四个范畴: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
⽽且这四个概念之间在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教材的内容提要部分讲明了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有些常识性的东西,同学们应当有所了解,⽐如说中国历第⼀部刑事诉讼法是什么;世界上第⼀部刑事诉讼法是什么;还有包括我们国家⼴义的刑事诉讼法包括哪些内容。
第⼆节 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 本节主要是⼀些历史常识,包括:根据阶级本质来划分,刑事诉讼分成奴⾪社会刑事诉讼、封建社会刑事诉讼、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和社会主义刑事诉讼。
要求重点掌握,封建社会刑事诉讼和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之间鲜明的对⽴性。
资本主义刑事诉讼实际上是在反对封建制刑事诉讼基础上,对封建制刑事诉讼⾰命的基础上进⾏的,所以,它⼀切都是和它反着,如封建刑事诉讼审判不公开,但资本主义刑事诉讼强调审判公开;封建社会司法不独⽴,资本注意社会刑事诉讼强调司法独⽴是⼀⾯旗帜;封建社会公开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强调平等;封建社会不重视⼈权,刑讯逼供公开化,这些都有规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就特别强调刑事诉讼中的⼈权保护,强调法律上的正当程序。
刑事诉讼依结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混合式诉讼。
广西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广西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1. 政治素质:这包括政治立场与忠诚度、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
2. 职业道德和纪律要求:这包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人民警察职业纪律。
3. 基础知识:这包括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基础知识、民法基础知识、人民警察法基础知识、行政执法基础知识、刑事执法基础知识。
4. 公安基础知识:这包括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能、职权与组织管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路线、方针、政策及公安历史沿革,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执法监督。
5. 基本能力:这包括组织动员、服务群众、纠纷化解、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
(完整版)刑事证据学考点内容整理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制定教材刑事证据学主编:刘万奇2015年2月第6次版考点及脉络内容总结归纳主要概念及关键词已经重点标注,方便复习查阅第一章1、刑事证据,也称刑事诉讼证据,是指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认定的、通过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明案件情况的一切事实。
2、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①证据的客观性②证据的相关性③证据的合法性第二章1、神示证据制度,是指裁判者通过一定的形式获取神的旨意,并以此作为判定争议难决案件的一种证据制度。
2、神示制度的证明方法:①对神宣誓②水审、火审、铁审③决斗④卜巫3、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做出规定,要求法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
4、中国当代证据制度的特点:①坚持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实②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③坚持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④证据标准具体化第三章1、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①诉讼证明与认识活动②诉讼认识论③诉讼认识的客观性原则④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2、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①秩序②自由③公正④效率第四章1、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①证据裁判原则,即在诉讼中,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依靠证据。
②不轻信口供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不单纯依赖口供,还需有口供之外的其他证据对口供的证明力进行补充和加强。
③自由评价原则,又称自由心证,是指对证据是否有证明力及证明力的大小,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良心和理性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④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是指不得以暴力、威胁等方式强迫任何人提供不利于其自身的证言或被迫承认犯罪。
2、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主要内容:①对于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保持沉默。
②对于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选择作有利或不利于自己的陈述。
③控诉方无权强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对其不利的证据。
[整理]《刑事侦察学导论》自考考试大纲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刑事侦察学导论》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刑事侦察学导论课程代码:00382(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此课程属于侦查学专业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一门以实现刑法任务为目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法律公正性角度正确理解我国侦查的任务、目的、程序,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案件的侦查方法,成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实践需要的、掌握一定侦查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当前的刑事犯罪、侦查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既重视书本知识,更注意联系实践活动。
侦查学基本理论与侦查破案的程序规定和法律要求要进行详细的课堂讲授,分析使用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方法和运用技巧。
并组织必要的演练,通过实验教学和模拟操作,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侦查学的基础理论,还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此课程在本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
学习此课程前应先学习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等相关课程。
这三门课程是学习侦查学总论的基础,便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除此外,本课程与现场勘查、侦查措施、刑事案件侦查有密切关系,这些课程共同形成完整的侦查学知识体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体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侦查的定义、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理解侦查的定义包含的基层意思,侦查学的学科性质,侦查学的体系,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侦查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侦查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重点)识记:侦查的定义:侦查是指公、检等机关以刑事案件为目标,依法采取公开和秘密的方法,收集、审查、核实、运用证据,以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专门活动。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侦查活动及其规律。
侦查学的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2.案例分析法;3.科学实验法;4.比较借鉴法。
北京2009年自考公安管理(本科)专业指定教材
专业代码:01C1303 专业名称:公安管理(本科)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15英语(⼆)⼤学英语⾃学教程(上、下册)⾼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远00235犯罪学(⼀)犯罪学教程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5年版宋浩波00369警察伦理学警察伦理学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5年版⾼德原周永玲杜晋丰00370刑事证据学刑事证据学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5年版崔敏00371公安决策学公安决策学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明新王光00372公安信息学公安信息学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6年版孟宪⽂00373涉外警务概论涉外警务概论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5年版向党00859警察组织⾏为学警察组织⾏为学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5年版孙娟00860公安⾏政诉讼公安⾏政诉讼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4年版孟昭阳00861刑事侦查情报学刑事侦察情报学中国⼈民公安⼤学出版社2004年版于凤玲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王顺⽣李捷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学出版社2008年版卫兴华赵家祥04729⼤学语⽂⼤学语⽂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6年版徐中⽟陶型传10018计算机应⽤基础计算机应⽤基础⼈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赵鸿德唐⼩毅王鲁滨 接考“公安管理”(本科)(部门委托开考): (1)公安学类、法学类专业:直接接考,购买上表中所列科⽬全部教材即可。
(2)其它类专业:需加考“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公安管理学(00356)”两门课程。
除购买上表中所列科⽬全部教材外,还需购买“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公安管理学(00356)”两科教材。
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公安专业科目考试大纲(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法治的含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2.依法治国的含义执法为民的含义公平正义的含义服务大局的含义党的领导的含义依法行政的含义(二)法律基本概念1.法的概念和特征2.我国的法律形式3.法律责任的含义4.我国的立法权限(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与法律的关系2.我国国家的根本性质(我国的国体)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5.公民的政治权、人身权、财产权的内容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权限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规定2.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时限优先通行权和优先使用权的适用条件交通管制权的适用条件和审批机关现场管制权的相关规定3.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4.录用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5.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规定拒绝执行指令的适用条件6.违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责任形式(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警械的定义和种类武器的定义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基本原则3.使用警械的条件4.使用武器的条件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使用武器后的处置程序5.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6.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补偿(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1.行政强制的种类及其含义2.行政强制法的适用范围3.行政强制的原则4.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设定权限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和设定权限5.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6.查封、扣押、冻结7.行政强制执行程序8.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执行9.代履行10.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1.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形式(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1.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2.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原则3.治安调解4.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5.收缴、追缴的适用对象6.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7.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8.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9.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10.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1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12.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13.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4.侵害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15.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16.治安案件的受理17.非法证据的排除18.回避的适用19.传唤与强制传唤的适用20.询问查证时限21.询问的基本要求22.扣押的适用23.检查的适用24.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权限25.处罚的折抵26.作出处罚决定的基本条件27.处罚前告知的内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权28.听证的适用条件29.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30.当场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基本要求31.被处罚人的救济措施32.处罚的执行33.行政拘留的暂缓执行(八)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1.公安行政案件的管辖2.行政案件证据的种类3.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在行政案件中的使用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4.简易程序的适用5.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内容6.调查取证的基本要求7.安全检查的适用8.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实施程序9.保护性约束措施的适用10.受案的基本要求11.传唤和强制传唤的适用12.询问的地点、时限及基本要求13.勘验、检查14.鉴定、辨认的适用15.证据保全措施的种类和适用16.听证的适用条件和程序17.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18.一事不再罚的适用19.行政处罚的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20.办理行政案件的期限21.行政案件的处理决定22.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予以行政拘留的规定23.涉案财物的管理和处理24.公安行政处罚的执行25.结案、终止调查的适用(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范围2.不予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情形3.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赔偿请求人4.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5.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程序6.国家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十)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1.公安机关的性质2.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3.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分类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十一)公安机关督察条例1.现场督察事项2.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置措施3.停止执行职务、紧闭措施的适用(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刑法的任务2.罪刑法定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4.犯罪的基本概念5.犯罪构成6.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概念7.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概念8.犯罪预备的概念9.犯罪未遂的概念10.犯罪中止的概念11.共同犯罪的概念12.主犯13.从犯14.胁从犯15.教唆犯16.单位犯罪的概念17.主刑、附加刑的概念和种类18.从重、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19.累犯的概念20.自首与立功的概念和适用21.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22.追诉时效23.危害国家安全罪24.危害公共安全罪25.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26.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27.强奸罪28.侮辱罪诽谤罪29.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30.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31.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32.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贪污罪33.妨害公务罪招摇撞骗罪(十三)刑事诉讼基本法律知识1.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2.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3.两审终审制4.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5.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其处理6.刑事案件的管辖7.回避的适用8.刑事案件证据的种类9.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10.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证据确实充分的认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11.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12.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的概念、适用条件、审批机关13.期间的计算单位和方法14.侦查措施的种类15.讯问、询问的基本要求16.刑罚的执行机关。
自考“刑事诉讼法”复习纲要(16)
自考“刑事诉讼法”复习纲要(16)f.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期限:12个月):(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离开一个镇可以);(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g.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期限:6个月):(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住市县,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取保侯审没有,不包罗律师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取保候审不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不超过6个月。
公、检、法各机关对同一案件均有12个月或者6个月的权力。
高某因涉嫌偷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拘留期间,下列哪些人有权为高某申请取保候审?A.高某本人B.高某的妻子C.高某的叔叔D.高某聘请的律师「答案」ABD「知识点」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的人;近亲属的范围「详解」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据此,可以直接选出A项。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所以B项正确。
而C项不属于近亲属的范畴,因此不正确。
近亲属范围比民诉法窄。
《高检规则》第39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委托的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经审查具有本规则第三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检察长决定,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可见,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是有权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而被羁押的情况既包罗被逮捕的,也包罗被拘留的。
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
三、拘留:1.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有权决定拘留(法院是司法拘留,不是刑事拘留)。
(1)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刑诉法第61条):a.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00370刑事证据学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一)
“纯客观”的东西。
1)
,,
证据的审查、判断,即逐证审查、判断;
(1)审查证据来源和保管情况,以判断他们是否事实、可靠
(2)要审查证据事实与案情事实是否有关联
(3)要审查每个证据事实是否合情合理
一个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验证。
7、对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的方法:比较印证法---最基本、串联排疑法、重新订正法、重点深入法、逻辑推理法。
8、形式逻辑的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
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根据办案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把他们排列起来,形成对所要证明的每个问题,都有
(1)有利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2)有利于在庭审中组织对证据调查、质证与辩论
(1)按照作案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2)按照所犯罪行的轻重适当排列。
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课件
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如非法制造的枪支弹药、非法出 版的书刊、音像制品、伪造的货币等
2、物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为侦查提供线索,确定侦查方向,以致 查获犯罪嫌疑人
借助其鉴别其他证据的真伪
借助其揭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虚假 供述
日本平凡社所编《世界大百科事典》亦称: “证据是法律用语,是法官在诉讼上为了获 得资料确定判决基础采取的一种手段”。
6、推荐定义
证据,是指以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明 案件事实的根据。
证据,是指以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明 案件事实的信息资料。
【思考题】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关于证 据的定义,进行分析评价。
第二,关于专家证人。
在英美国家还有所谓专家证人,如〈美国联邦证据规 则〉第702条规定,如果科学的、技术的或其他专门 知识能帮助事实审理者理解证据或确定一项争执中的 事实,那些由于他的知识、技巧、经验、训练或教育 具备专家资格的证人得以意见形式或其他形式就此作 证。
在美国,证人分为普通证人和专家证人,普通证人又 分为事实证人和品格证人。事实证人只能陈述自己亲 历的事实,不能陈述听说的事实和自己的分析判断意 见。品格证人只能就被告人案发前的品行作客观陈述, 不能作主观评价。
权利
4、对证人证言的收集和运用 证人证言的收集途径主要是询问 应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 审查证人自身的情况 审查证人的品质 审查证人与案件有无利害关系 审查证人证言的收集程序是否合法 证人证言应当经过法庭质证
关于证人证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证言特免权。
美国在刑事、民事诉讼中实行的是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主 义,即法官认为有必要且有能力出庭的证人都必须亲自 出席法庭,提供证言。而且证人在作证前,往往都要宣 誓,以此来唤醒证人良知并加强证人作证的责任感。但 是,当社会极度重视某些社会关系并期望通过保守秘密 来促进这些关系时,法律便不惜舍弃某些与案件结局关 系重大的证据,以期保护该社会关系的平衡和稳定。证 言特免权由此而生。它主要包括:1、律师(与当事人) 的特免权。2、医生(与病人)的特免权。3、心理治疗 人员(与病人)的特免权。4、夫妻、近亲属特免权,但 帮助或计划实施犯罪或欺诈行为除外。5、神职人员(与 忏悔者)的特免权。
(完整word版)证据法期末考试大纲
简答题:一、在行政诉讼中,书证的提供具有哪些规则?在行政诉讼中,书证的提供具有如下三个规则:(1)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书证应当由被告提供.(2)原告和第三人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有权提供书证。
(3)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有权向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取书证,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供。
2、刑讯逼供的性质、原因、危害及其杜绝的方法。
(1)刑讯逼供的性质。
刑讯逼供是指公安司法人员采取殴打、伤害等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迫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有罪供述的行为.刑讯逼供不是一般的工作错误,而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犯罪行为。
刑讯逼供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的后果的,构成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直接实施刑讯逼供行为的公安司法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刑讯逼供的原因。
司法实践中出现刑讯逼供现象的原因包括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影响;封建特权思想作怪;有罪推定的流毒没有肃清;不愿意作全面细致的收集调查证据工作;对刑讯逼供的惩罚偏轻、打击不力.(3)刑讯逼供的危害表现在:侵犯人权,损害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容易酿成错案,容易造成积案、疑案。
(4)防止和纠正刑讯逼供的方法包括: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办案手段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大对刑讯逼供案件的查处力度,赋予律师讯问到场权,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
三、司法认知应当遵循的程序规则有哪些?1。
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2。
采取司法认知时应当为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3.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应申请采取司法认知4。
司法认知应当采取裁定的方式。
四、视听资料有哪些不同于书证的本质特征?1.视听资料所反映出来的图象比书证更直观、更逼真,连续而生动的画面是书面图形无法代替的2.视听资料反映出来的语言,含有语气、语调,能自然反映出陈述者在作陈述时的情绪状态3.视听资料在反映案件的有关事实的同时,往往还能反映出与该案件事实相联系的一些周边环境.五、物证有哪些特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刑事证据的定义(识)2、把握刑事证据概念应注意的问题(领)3、刑事证据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识)4、客观性2相关性3合法性(领)5、简单应用:证据合法性的内容和要求。
6、综合应用:在刑事诉讼中,判断某一证据是否合格需要审查的内容7、弹劾式诉讼(识)8、神示证据制度(识)9、神示证据制度下的证明方法(领)10、中国古代实行的“察言观色”证据制度(领)11、简单应用:对神示证据的制度的评价。
12、纠问式诉讼(识)13、法定证据(识)14、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领)15、法定证据制度下的特点(领)16、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简)17、罪从供定的含义(识)18、作为“罪从供定”补充的“从证定罪”与“罪疑听赎”(领)19、自由心证的含义(识)20、联合国司法准则中有关证据的规定(识)21、自由心证产生的历史条件(领)22、英美证据法中的主要规则(领)23、英美证据法中的举证责任划分(领)24、英美证据法中的证明标准(领)25、对自由心证据制度的评价(简)26、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证据制度(识)27、中国当代证据制度的特点(领)28、诉讼认识论(识)29、客观真实(识)30、法律真实(识)31、诉讼认识论为什么是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本(领)32、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观性原理(领)33、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对性原理,解释分析刑事诉讼证明的相对性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层次性原理在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中的体现35、正确理解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综)36、诉讼价值(识)37、公正(识)38、效率(识)39、秩序(识)40、自由(识)41、诉讼价值为什么是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领)42、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关系(领)43、证据制度的多元价值(领)44、公正,效率,秩序,自由等价值在刑事证据制度中的体现45、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平衡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6、正确理解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论(综)47、刑事证据的基本原则(识)48、证据裁判原则(识)49、国外关于证据裁判原则的立法(识)50、证据裁判原则的功能和意义(领)51、证据裁判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领)52、把握证据裁判原则的内容53、注意证据裁判的原则在诉讼中的例外情形54、综合应用:正确理解证据裁判原则55、《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轻信口供原则的立法规定56、为什么要坚持不轻信口供原则(领)57、在取证过程中如何贯彻不轻信口供原则(领)58、运用不轻信口供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要求(领)59、运用不轻信口供原则应注意的问题(简)60、综合应用: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不轻信口供原则61、自由评价原则的含义(识)62、国外关于自由评价原则的立法(识)63、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对自由评价原则的贯彻落实与完善(领)64、把握自由评价原则实现的程序制约与保障(简)65、正确理解和贯彻自由评价原则(综)66、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含义(识)67、国外关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立法(识)68、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内容(领)69、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对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贯彻落实与完美(简)70、正确理解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综)71、物证的概念(识)72、物证的特征(识)73、与传统物证概念表述的不同之处(领)74、物证客观性的含义(领)75、物证三个证明角度(简)76、物证的特性(综)77、物证的分类标准(识)78、物证分类的意义(领)79、区别各种形式的物证(简)80、物证与其他证据的区别(综)81、审查判断的内容(识)82、物证的真实性,关联性(领)83、使用物证应当注意的问题(简)84、分析司法实践中使用物证容易发生的偏差(综)85、书证的概念(识)86、书证的特征(识)87、书证内容的思想性(领)88、与物证相区别(简)89、书证的证明作用(综)90、书证的分类标准(识)91、书证分类的意义(领)92、区别各种形式的书证(简)93、书证与其他证据的区别(综)94、审查判断的内容(识)95、书证形成的阶段(领)96、使用书证应当注意的问题(简)97、对抄件或复印件的书证如何处理(综)98、证人证言的概念(识)99、证人证言的特征(识)100、向特定机关提供自已所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领)101、区分证人与见证人(简)102、辨别证人证言的真伪(综)103、《刑事诉讼法》第37条的规定(识)104、证人的资格(领)105、丧失证人资格的绝对与相对条件(领)106、辨别证人资格(简)107、何为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综)108、询问证人的地点、方式、履行告知义务。
109、违反法律程序的后果(领)110、证人证言的法律后果(简)111、证人出庭作证(综)112、证人资格(识)113、证言的形成过程(识)114、证人的品格(识)115、品格证据的使用(领)116、准确判断证人证言的真伪(简)117、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综)118、被害人的概念(识)119、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范围的界定(领)120、区分被害人与证人(简)121、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对其陈述真实性的影响(综)122、询问被害人需要注意的问题(识)123、询问内容的保密性(领)124、接报案程式的规范性(简)125、询问过程防止出现二次伤害(综)12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识)12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征(识)128、攀供的含义(领)129、何种情况下口供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简)130、如何处理同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就本案事实相互间的揭发或印证(综)131、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程序(识)132、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注意的问题(识)133、为什么讯问要求严格的法定程序(领)134、讯问时应尽的告知义务?(简)135、违法讯问的危害性(综)136、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认或辩解时的目的和动机(识)137、前后矛盾(识)13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否能与案件中其他证据相互印证139、口供前后矛盾的原因(简)140、口供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是否合情合理(综)141、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与证人证言的根本区别(识)142、案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互为证人证言(识)143、案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识)144、同犯罪案件口供慎用(领)145、后案被告人口供慎用(领)146、简单应用:重视翻供原因147、案犯的利害关系与口供的可靠性148、供与讯问笔录的关系149、什么要严禁刑讯逼供150、为什么说“一人供,听;二人供,信;三人供“定”的做法是错误的,错在那里?151、定意见的概念(识)152、定意见的特征(识)153、鉴定意见又称专家的“意见证据”(领)154、鉴定人由两部分人员构成(领)155、鉴定意见的专业性、科学性(综)156、定人应具备的条件(识)157、人的诉讼权利及诉讼义务(识)158、定人的法定资格(领)159、鉴定人的聘请程序(简)160、鉴定人与当事人不能有利害关系(综)161、定意见的各类(识)162、定意见论的证明作用(识)163、实物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相关性要靠鉴定意见来确定(领)164、鉴定意见与物证、书证的关系(简)165、鉴定意见在印证证据的真伪或可靠程序、补强其他证据的作用(综)166、查鉴定人及鉴定机构是否合格(识)167、查鉴定材料是否符合鉴定要求(识)168、查得出意见的推理是否正确(识)169、查鉴定的方法是否科学(识)170、查书面意见的法律手段是否完备(识)171、鉴定方法科学性的标准(领)172、单应用:鉴定意见的法律手续173、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申请与批准(综)174、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概念(识)175、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是案件发生后才可能形成的一种证据(识)178、单应用: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与物证、书证相区别179、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形成的特殊性(综)180、九种表现形式(识)181、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和扣押清单作为勘验、检查笔录内容的证据意义182、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的客观性(简)183、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与物证、书证、鉴定意见的关系(综)184、场保护情况考察(识)185、录内容完整性考查(识)186、合法性考查(识)18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与提取物的一致性188、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的范围189、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笔录的表现形式190、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概念(识)191、听资料、电子数据的特征(识)192、仪器设备记录、生成、显现的动态连贯地与其反映的内容相结合证明结合证明案情的音像、电子信息(领)193、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记录与存储,一般发生在诉讼开始之前,也可能产生诉讼过程之中(领)194、听资料、电子数据具有其他证据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担又存在着被掌握、使用它的人依靠或篡改的可能性(领)195、赖性、生动性、恩想性、统一性、重现性(领)196、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与某些以录音录像等为载体形成的其他证据相区别(综)197、辨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真伪(综)198、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识)199、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识)200、对电子计算机或电子磁盘储存资料的理解(领)201、讯问时的同步录音录像能否作为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简)202、综合应用:广泛运用视听技术、设施监控犯罪和存储有关犯罪的各种信息203、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概念及分类意义204、证据与传来证据的表现式及在诉讼中的运用205、原始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识)206、传来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识)207、传来证据如何转化为原始证据(简)208、最佳证据规则的运用(综)209、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概念和特征210、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分类211、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转化(领)212、辩护方面如何利用控诉证据(简)213、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相互利用(综)214、实物证据与言语证据的概念和特征(识)215、言语证据的形成过程及其在诉讼中的运用(识)216、刑事诉讼中应当贯彻言语、直接原则(识)217、实物证据在证明中的特殊用途(领)218、言词证据的形成过程与证据客观性的关系(领)219、使用言词证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简)220、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的运用规则(综)221、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和特征(识)222、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依据(识)22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识)224、据法定形式中哪些可以成为直接证据(领)225、间接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及规则(领)226、如何判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简)227、间接证据之间形成证据链的基本标准(综)228、刑事证明的概念(识)229、事证明的特点(识)230、传统证明概念的缺陷(领)231、自由证明的范围(简)232、严格证明的范围(综)233、刑事证明的意义(识)234、每个证明意义的含义(领)235、刑事证明主体的概念(识)236、事证明主体与证明责任的关系(领)237、刑事证明主体成立条件(识)238、刑事证明主体的范围(领)239、证明对象的概念(识)240、事证明对象的意义(识)241、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领)242、刑事证明对象范围(识)243、实体法事实的范围(领)244、程序法事实的范围(领)245、司法认知(领)246、确定实体法事实的范围247、确定程序法事实的范围248、确定无须证明的事项249、确定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综)250、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识)251、刑事证明责任的意义(识)252、刑事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有关系(领)253、公诉案件的分配(识)254、自诉案件的分配(识)255、刑事证明责任的倒置(识)256、法院的职责(识)257、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领)25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的证明责任(简)259、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综)260、证明标准的概念(识)261、证明标准的意义(识)262、刑事证明标准的规定(识)263、刑事证明标准的在不同诉讼阶段的要求(识)264、刑事证明标准在审判阶段的要求(领)265、疑案处理的原则(简)266、疑案从无原则的运用(综)267、推定的概念(识)268、推定的意义(识)269、事实推定(领)270、法律推定(简)271、推定适用的原则(综)272、证据规则的概念(识)273、证据规则的意义(识)274、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领)275、我国证据规则的完美(综)276、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识)277、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识)278、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领)279、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域外的发展(领)280、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适用范围(识)281、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适用范围(识)282、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综283、意见证据规则的含义(识)284、意见证据规则的作用(识)285、英美法系意见证据规则的内容(领)286、大陆法系意见证据规则的内容(领)287、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识)288、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况(识)289、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适用(综)290、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识)291、最佳证据规则的作用(识)292、最佳证据规则的起源与演变(领)293、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识)294、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况(识)295、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