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材分析

石嘴山市隆湖中学李国瑞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 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熟悉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其运算关系

(3)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方法。

(4)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班的总体学生的基础不好,特别是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对初中接触的某些概念如“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尚有

一定程度的欠缺。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课时分配:三课时

六、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对于物质的量的引入非常重要,我采用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利用教材中的“联想与质疑”,使学生通过计算得到1滴水所含分子数17万亿亿这个数值的大小,建立微观粒子的概念。为了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用这样大的数值表示起来是很不方便的,为了更简单的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引进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物理量,与其他的物理量有什么相同之处,如何理解。我们可以采用与其他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物理量来解释和说明。特别说明,他也是认为规定的一个物理量,只不过是国际统一规定而已。

3、作为物理量,必须要有单位。很顺利的引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那么1摩尔的物质到底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呢?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一样,国际上也给出标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0页相关的知识得到结论,教师并加以解释。

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上,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可以列举军队的编制,导出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9N A)、微粒个数(N)之间的关系。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建立从宏观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三各层面入手,让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量的运用及与宏观质量的联系。

第二课时:

1、对于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此形成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交流研讨”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交流研讨。通过讨论和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理解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并建立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式。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分析数据能力和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气体摩尔体积应用,要强调条件,公式的适用范围,建立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 m)、物质的量(n)关系。

[拓展延伸]

3、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应用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重点掌握两个结论;

(1)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也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4、建立形成概念间的关系:

本课时小节练习巩固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纠正。

第三课时:

1、可以通过学生对溶液溶质的质量百分浓度所表示的意义,提出能不能用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提出质疑,分组讨论。

2、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方法导引”中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小组讨论,并开展小组实验<以简单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为例>,组代表教授实验方案及出现的问题,各小组评议。教师归纳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并纠正出现的问题。再次安排实验<以有点难度的氢氧化钠为例>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并告知学生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注意实验安全。最后针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通过定量实验的正确操作和误差分析的初步认识,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建立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