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知识梳理】运动物质静止主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知识探究】: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定律是对规律的反映,规则和定律都是主观的东西(有正误之分)。

人们可以制定它、也可以废除它或者修改它。

一个正确的规则或定律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知识落实】: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3、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4、"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7、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

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第2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NO.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②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③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生产、自然运动规律科学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理论总结能力,培养哲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生产、自然运动规律科学的分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规律的客观性,正确认识事物存在状态的客观性。

【重点】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难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规律的科学知识2、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研读课本31—34页,勾画规律的含义,归纳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做好问题的标注。

2、独立完成学案,并记录好个人的疑难,准备课上的讨论。

3、认真书写,小组长做好指导和督促,按时上交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和一定,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

4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

4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

4. 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编制人:常永香审核人:一、学习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学习重难点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木屈性,规律的客观性二、自主学习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运动是物质的和O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区别:(从齐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C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的和—: 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的和—o(3)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谋的。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 ________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提出疑惑1、A 、C 、2、A 、C 、3、A 、C 、唯心主义在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错误是: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屈性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D、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拔苗助长”没有“助长”反而“助死”的原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发挥出來人们不可能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B、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D、没有做到亲身实践苗枯出荒。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高二朱雪云【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运动?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1)含义:(2)特点:2、物质与运动有什么辩证关系?(1)区别:(即含义)(2)联系:(1)(2)3、什么是静止?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1)含义:(2)内容:①从时间上看:②从空间看:4、运动与静止有何辩证关系?(1)区别:(2)联系:5、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即原理)6、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即方法论)【预习自测】(要求: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A级问题为识记内容,B级问题为理解内容,C级问题为拓展内容,D级问题为难度较大的问题,同学们可选做。

)1. (A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2011年5月24日,搭载一名意大利、一名俄罗斯和一名美国宇航员的“联盟”号载人飞船TMA-20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这三名宇航员的身体对于高速飞行中的载人飞船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明确目标【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1.理解并熟记能识记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是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2.积极讨论、踊跃参与、大胆质疑,探究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3.理解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体验哲学学习的快乐。

一、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筋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1.运动的含义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运动与静止(1)静止的含义(2)关系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方法论:二、综合探究提升能力1.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主题:犯了什么样的错误?2.模拟法庭: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

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

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

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3.材料:20XX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

许多同胞遇难,还有大量人员失踪。

地震造成的损失惨重。

地震发生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辨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三、总结巩固深化提高1.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构建本框题知识体系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四、补充理解:1、如何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固有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堂导学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堂导学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识记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两个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把握: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通过学习,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一、教材助读(一)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运动的含义: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①②③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一种。

①②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辩证统一。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方法论〗(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②普遍性:〖方法论〗(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原理内容〗:〖方法论〗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1.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4.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5.规律有好坏的。

6.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7.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制约三、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预习思考]探究一: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8.(20XX年江苏卷)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备注
【我的疑问】
【自主探究】
1.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请问:以上白居易和陈与义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排放标准,提高检查监督力度,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问题情境】
1.运动的含义是什么?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什么?
4.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5.规律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6.规律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5.(2010海南卷)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பைடு நூலகம்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0天津卷)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一、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P31--34)二、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运动和规律的概念。

2、正确看待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通过举例说明我们要遵循规律,同时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2、3 难点:2三、课型:独立课四、课时:1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复习旧课:堂上默写。

(二)学习新课环节一:学生课前自学书本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

注: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永恒的和-_。

2)静止是的、暂时的和。

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规律是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____________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______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_________________ ,改造_____________ ,造福人类。

环节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探究1:欣赏以下诗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高中政治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政治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运动定义、静止定义、规律定义。

2、明确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理解规律相关知识,明确应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学习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学习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规律的含义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并分析材料,探究哲学上运动的含义。

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划破夜空的流星等。

有些事物变化是缓慢的,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珠穆朗玛峰在50万年间升高了1 600米。

再比如恒星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以每秒14公里和26公里的速度飞奔.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基本粒子也在不停运动,许多粒子从出生到“衰变”,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亿分之一秒,运动速度非常之快。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意思?(2)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3)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任务二】阅读材料探究哲学上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古希腊两位著名哲学家的两种不同观点: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政治: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政治: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相对静止的含义(2)规律的含义。

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人与规律的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要求三、难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四、知识链接什么是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习、探究的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怎么样的呢?它以什么方式存在着?对我们有什么要求?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六、自主梳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和之中。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和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或者说物体在和没有进行某种特殊(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静止是、和。

物质世界是绝对与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创新班)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创新班)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的定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二、知识梳理:(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______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2)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反对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静止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_____________;二说。

②性质不同:运动是___ __的、________的和________。

静止是_____、________的和_________的。

(2)联系:①静止时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的,它既不也不能。

3、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____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方法论意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而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5、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改造,造福人类。

三、巩固训练1、毛泽东同志的一首七律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物质的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是()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教学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教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学案课前预习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课堂探究学案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合作探究】材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斗转星移,海陆变迁;铁生锈,事物腐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课本 31 页第一段思考:1、他们都属于什么运动形式?说明什么观点?2、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什么呢?3、如果离开运动那么具体的物质形态会怎么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样的?4、结合材料和课本 31 页第二段思考: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的载体各是什么?所以,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又是什么?如果离开物质谈运动又导致什么样的观点?【知识归纳】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2)(3)【典型例题】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知识点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合作探究】材料: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其一: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其二:原文: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高一政治必修四《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学习指导语: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知识梳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_______的,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_______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_______观点。

3、运动与静止(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__________,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特点: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

静止是一种_______的运动,是运动的__________。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4、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_______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人教政治高二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x

人教政治高二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docx

4.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学习目标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二、学习任务1、【学生抢答】列举你所知道的运动形式。

2、合作探究1:运动篇【小组讨论】。

(1)如果天宫二号、燃烧剂等具体的物质形态不运动,它们存在还有意义吗?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2)上述各种运动的载体是什么?说明什么哲学道理?知识小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 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 合作探究2:静止篇【小组讨论】。

对接后,天宫二号相对于天舟一号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天宫二号、天舟一号都围绕地球飞行,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知识小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个方面的含义:(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來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合作探究3:规律篇【小组讨论】。

(1)天宫二号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在2016年9月15日晚发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材料屮的假设和论证,说明了什么道理?知识小结运动是有规律的1 •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屮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具有普遍性白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屮,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高二政治 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 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参考答案三、精讲矫正(一)问辨是非:(1)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因此,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与人类。

(二)难点检测:⑴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正确的。

⑵唯物辩证法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

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⑶这件事告诉我们,对于科学的东西,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也会变成谬误。

(三)指点迷津:误区一:提示: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要注意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误区二:提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误区三: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误区四:提示: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四、运用检测(一)基础检测: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D 6、C 7、D8、(简析)(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

把规律看作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二)迁移运用(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哲学第四课__第二框《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导学案

哲学第四课__第二框《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3.理解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重点难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阅读教材31页一、二自然段及虚线框中的内容,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你了解哪些运动形式?2. 什么是哲学上讲的运动,它有什么特点?它与具体的运动形式是什么关系?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如何?阅读教材32页一、二自然段及虚线框中的内容,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哲学上讲的静止,静止有哪些特点?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阅读教材33——34页及虚线框中的内容,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规律?2.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什么要求?4.读教材34页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人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二.深入学习1.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4.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5.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6.规律有好坏的。

()7.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三.迁移运用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2.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具体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

这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知识链接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

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

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了,停了下来。

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

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

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

它始终没有飞起来。

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

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问题:1、我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是否一致?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2、从哲学上看,人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变成现实的东西?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一、自学资料(一)教材: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题(二)本学案二、自学指导(一)自学目标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并概括哲学中运动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探索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和充分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探究法,比较法,讨论法。

(三)课标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意义。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难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三、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________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___的物质。

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_____中,没有_______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_______的一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__________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_______ 与_________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人认为生态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也有人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你持什么观点?为什么?
(2)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用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加以分析。
【课堂检测】
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
【回标反馈】
【巩固练习】
1.(2003全国卷)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Βιβλιοθήκη 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7.(2011江苏卷)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我的疑问】
【自主探究】
1.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请问:以上白居易和陈与义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排放标准,提高检查监督力度,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2010海南卷)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0天津卷)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8.(2011年江苏卷)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备注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3.“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2.(2008重庆卷)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3.(2009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4.(2009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问题情境】
1.运动的含义是什么?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什么?
4.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5.规律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6.规律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4.“宋人有看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也!余助苗长也!’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也。”此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5.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竞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森林、破坏环境的恶果,在实地“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已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2.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