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与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O为二面角M—NQ—P的平面角
在Rt△NMQ中,ME·NQ=MN·MQ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MEO=60°
即二面角M—NQ—P的大小为60°。
例3.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
解:设点P在△ABC所在平面上的射影为O
∵PA=PB=PC,∴O为△ABC的外心
△ABC中,AB=9,AC=15,∠BAC=120°
长度为___________。
解:(采用展开图的方法)
点评:此类试题,求沿表面运动最短路径,应展开表面为同一平面内,则线段最短。但必须注意的是,应比较其各种不同展开形式中的不同的路径,取其最小的一个。
解:∵PA⊥面ABCD,PE⊥DE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知PE的射影AE⊥BE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E是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的交点,要有两个交点,则
AD>2AB=6
∴选A
(2)如图,在三棱柱ABC-A'B'C'中,点E、F、H、K分别为AC'、CB'、A'B、B'C'的中点,G为△ABC的重心,从K、H、G、B'中取一点作为P,使得该棱柱恰有2条棱与平面PEF平行,则P为()
∴∠PEB=120°,∠wenku.baidu.comEO=60°
即为P点到面ABCD的距离。
(2)由已知ABCD为菱形,及△PAD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PA=AB=2,又易证PB⊥BC
故取PB中点G,PC中点F
则AG⊥PB,GF∥BC
又BC⊥PB,∴GF⊥PB
∴∠AGF为面APB与面CPB所成的平面角
∵GF∥BC∥AD,∴∠AGF=π-∠GAE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解:
∴①对,②错
值,∴③对
综上,①③④正确。
例2.图①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MN和PQ是两条面对角线,请在图(2)的正方体中将MN,PQ画出来,并就这个正方体解答下列各题:
(1)求MN和PQ所成角的大小;
(2)求四面体M—NPQ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3)求二面角M—NQ—P的大小。
解:(1)如图②,作出MN、PQ
∵PQ∥NC,又△MNC为正三角形
∴∠MNC=60°
∴PQ与MN成角为60°
即四面体M—NPQ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1:6
(3)连结MA交PQ于O点,则MO⊥PQ
又NP⊥面PAQM,∴NP⊥MO,则MO⊥面PNQ
过O作OE⊥NQ,连结ME,则ME⊥NQ
A. KB. HC. GD. B
分析:从题目中的“中点”条件,联想到“中位线”。
∴AF⊥面PCD
作FH⊥PC于H,则AF⊥FH
又EG∥AF,∴EG⊥FH
∴FH⊥面PEC,∴FH为F到面PEC的距离
在Rt△PEG中,FH·PG=PF·FG
方法2:(体积法)
∵AF∥面PEC,故只要求点A到面PEC的距离d
易证AF⊥面PCD,∴EG⊥面PCD
∴EG⊥PC
(三)对命题条件的探索
例6.(1)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3,BC=a,若PA⊥平面ABCD,在BC边上取点E,使PE⊥DE,则满足条件E点有两个时,a的取值范围是()
连结GE,易证AE⊥平面POB
(2)解法2: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O为坐标原点,x轴平行于DA
(二)与距离有关的问题
例4.(1)已知在△ABC中,AB=9,AC=15,∠BAC=120°,它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ABC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那么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是()
A. 13B. 11C. 9D. 7
【典型例题】
(一)与角有关的问题
例1.(1)如图,E、F分别为三棱锥P—ABC的棱AP、BC的中点,PC=10,AB=6,EF=7,则异面直线AB与PC所成的角为()
A. 60°B. 45°C. 30°D. 120°
解:取AC中点G,连结EG、FG,则
∴∠EGF为AB与PC所成的角
在△EGF中,由余弦定理,
(1)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
(2)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1)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连结OB、OA、OD,OB与AD交于点E,连结PE
∵AD⊥PB,∴AD⊥OB(根据___________)
∵PA=PD,∴OA=OD
于是OB平分AD,点E为AD中点
∴PE⊥AD
∴∠PEB为面PAD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2.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3.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
4.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3)在北纬45°圈上有甲、乙两地,它们的经度分别是东经140°与西经130°,设地球半径为R,则甲、乙两地的球面距离是()
解:
(O1为小圆圆心)
∴△AOB为正三角形(O为球心)
∴选D
例5.如图,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E、F分别是AB、PD中点。
(1)求证:AF∥平面PEC;
距离。
解:G为PC中点,连结FG、EG
又∵F为PD中点
∴四边形AEGF为平行四边形
∴AF∥平面PEC
(2)∵CD⊥AD,又PA⊥面ABCD
∴AD为PD在面ABCD上射影
∴CD⊥PD
∴∠PDA为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且∠PDA=45°
则△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F⊥PD,又CD⊥平面PAD
∴CD⊥AF
5.唯一性结论:
1.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4)计算大小。
∴AB与PC所成的角为180°-120°=60°
∴选A
(2)已知正四棱锥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某个面为底面,且与该正方体有相同的全面积,则这一正四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解:
∴选A
①点P到平面QEF的距离为定值;
②直线PQ与平面PEF所成的角为定值;
③二面角P—EF—Q的大小为定值;
④三棱锥P—QEF的体积为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