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孟子思想精髓与人才成长的风向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孟子思想精髓与人才成长的风向标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中学尹珺

两千多年前的殿宇楼阁早已倾圯在历史的风雨中,但有一种思想却在两千多年的晨风暮雨、星光月影的时空流转中丝毫未曾褪色,它甚至造就了中国古代文人主流性的人生价值取向,正在穿越历史,影响今天,将来亦或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毋庸置疑,它就是如异彩纷呈的花朵处处绽放,博大精深的孟子思想,在它这道厚重深邃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等被影响、被规范,而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时代,解读孟子,走近其思想精髓,不仅能给忙碌中的众生带来智慧和启迪,而对于人才的培养这一严重话题更是绝妙的注释与参照,所以,无所适从的我们应走近孟子,让孟子思想精髓成为人才成长与培养的风向标。

一、风向标之一:在道德素养方面,当代人才应培养孟子的“自律自省”的精神。

孟子说:“吾素养吾浩然之气,确实,孟子很注重身心的修养与磨炼。他认为人应通过“修身”来达到改造自我,从而在内部问题解决后来解决外部环境中的问题,即他所认为的“修身”是“齐家、治国”的根本,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改造人,改造环境、改造国家的目的。然而“修身”的前提是“自律”,孟子认为,一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人的感性欲望与道德理性的关系,在孟子看来,人性虽善,但受物欲影响多了,便可以趋于恶,因此,要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达到“修身”的目的,很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节制自己的甘肥轻暖声色犬马之欲,即做到“严谨自律”。

当然,孟子也不否认在一种合理的道德范围内的对物欲的追求,但严于自律者应当合理地以外在的“礼义”和内在的“仁”来扼制自己的欲望。虽然说,人的道德修养的好坏以及修养境界的高低,都是由人自身所决定的,但如果人在物欲面前难以克制;在越雷池一步后,不严于自省,难以发掘内在“本性”,就难以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所以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自律”来节制物质诱惑,以“自省”来丰富内心,才能实现自我道德价值。由此可见,孟子的“自律自省”之思想意识确实充分调动了两千多年来人才培养道德素养的自觉性,否则,何来“许仲平

的义不苟取,杨震拒金以及袁崇焕死后抄家却家无余资”,周恩来向农户道歉……这古往今来关于“自律自省”的佳话美谈不是都衍生于孟子的思想么?相反,丢弃了这一思想追求的,如革命战争年代战功卓著但和平年代却晚节不保,人头落地的刘青山、张子善,又如曾经兢兢业业,后事却身败名裂的陈希同、成克俭、文强之流等,所以让“自律自省”成为每一个人才成长的座右铭,以此来提醒自己,诚恳接受批评,广泛听取意见,以增进团结,赢得向心力,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推而广之,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只有保持清明的思想,做到自律自省,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之气,才能让人看到这社会的希望。

二、风向标之二:在价值取向方面,当代人才更应培养孟子的“崇义尚道”的精神。

儒家人文精神最根本的内容之一就是:人活着就应该像先前贤达人士一样,把为天下人谋福祉当作自己的人生使命和不懈追求,孟子可谓一生都在为此努力践行着,后世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万世开太平。”都是对这种人生理念的绝好解释与力行,而我们平时常挂嘴上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它的宣扬与践行,可以说当时儒家的“道义”是为缓和乱世之矛盾的良策,而今的“道”即赋予了祖国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内涵,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葆有揭开道德素质的主观能动性,更应在得到社会信任与认可的同时,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作,即所谓的“尚道”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智慧与力量。

“尚道”又离不开“崇义”这一精神理念。早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起而论述了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而舍生命以取道义的人生主张。孟子明确提出:“道义高于生命,为了求义,宁不苟且倫生,为了求义,宁不屈从避死。确实,当人们有了崇高的道义追求,有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人们就能自主自由地对待外界的种种诱惑或威胁了。而面对义利的严重冲突,人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直至“舍生取义,以身殉道”,孟子的这种“崇义尚道”的崇高人生精神成为千百年来泱泱中华的精髓,影响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身体力行,铸就了中华民族浩浩历史里无数的慷慨悲歌,而今继承和光大孟子这种崇高的人生精神,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及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个大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有远大理想的人才,有大公无私的品质,有舍生取义的决心,有崇

义尚道的追求……只有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有可能成为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我们民族的复兴与强盛才有源源不竭的力量,才能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站稳脚跟,才能在物欲横流人心陷落的时代让人看到这社会的阳光。

三、风向标之三:在待人处世方面,当代人才仍应培养孟子的“仁爱兼善”的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在《梁惠王上》里明确提出了这种“仁爱兼善”的思想。可以说,孟子的这种思想不仅是对统治者的一种建议与要求,更是对如何待人处世所应具有的一种生活德行的要求,它的对象是所有人。孟子可谓“言为万世之法,行为万世之师”,他的“不朽”更在于他那种难能可贵的推己及人对生命现象的普遍尊重,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万物,这是对孟子“仁爱兼善”思想的生动、精炼注解,是很值得当代人去思考、践行的。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人才培养课题是不是更应从基础做起,努力做到孟子的“仁爱他人,善待万物”,待人处世之秘诀呢?要真正做到它,就须不断从中挖掘这一思想的精髓,其中包涵着信任尊重他人,也包涵着宽容体谅他人,更包涵着公平、公正对待他人……这意味着善良的人要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人也要包容他们;诚实的人要信任他人,不诚实的人也要尊重他们,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好感与信任,才能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更好。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物质利益原则日益凸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日盛,人的心理趋向失衡,社会上很多不和谐现象比比皆是,人际关系混浊不清,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吸纳孟子思想精髓,在克己奉公的同时,能明辨是非,率先垂范,以足够的肚量,以仁爱的胸怀,以兼善的视野去待人待事,相信一定能更好地与朋友、同事相处,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戴。这样既能为自己的工作、生活打造一方和谐天地,也能让脚下的路在愈走愈宽的同时感化他人走出更多“和”之路来。由此可见,孟子的思想不仅是在教化我们如何立身做事,更主要的是教导我们如何生活做人。这实在是现实的真理,生活的智慧,所以人才的培养首要是有这种“仁爱兼吾”的思想襟怀,相信真诚友爱地对待他人,遇到事情多自我反省,多一份宽容,肯定能创建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更有利于自我能力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