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14+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14+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增分练14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翘首神州,不忘桑梓.(zǐ)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B.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观众收看比赛,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刊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案图索骥.(jì)。

C.南京城在12月13日会拉响警报,汽车会鸣笛,渡轮也会鸣响,所有的声音会聚一处,仿佛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风中呜咽.(yān),给人警醒。

D.站在广场一隅,仿佛置身于净心的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好似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hún)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 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D.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衍生商业价值。

3.阅读下面的漫画(作者:刘志永),按要求作答。

(1)给漫画拟一个题目。

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

(不超过10个字)(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中人物的特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字)贫困是人类共同的“超级难题”,不仅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这一问题,①。

贫困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的外在表现,因此,②,这是一个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浙江2020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3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20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3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20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三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2)且矫诏纷出,,,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

,二三其德。

(《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辛弃疾《鹧鸪天》)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朋友信之,。

”(《论语》)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 (3),。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4)士不可以不弘毅,。

,不亦重乎?(《论语》)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 (2)吾闻之,,。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3),,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4)青山隔送行,,。

(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

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14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14含解析

基础增分练14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翘首神州,不忘桑梓.(ǐ)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B.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观众收看比赛,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刊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案图索骥.(jì)。

C.南京城在12月13日会拉响警报,汽车会鸣笛,渡轮也会鸣响,所有的声音会聚一处,仿佛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风中呜咽.(yān),给人警醒。

D.站在广场一隅,仿佛置身于净心的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好似不时传阵阵清晰而混.(hún)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 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D.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衍生商业价值。

3.阅读下面的漫画(作者刘志永),按要求作答。

(1)给漫画拟一个题目。

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

(不超过10个字)(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中人物的特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字)贫困是人类共同的“超级难题”,不仅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这一问题,①。

贫困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的外在表现,因此,②,这是一个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讲义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讲义

文化经典阅读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点要求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简释:“传统文化经典”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作用并在现在仍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典籍,上至《论语》,下至《曾国藩家书》,涉及经史子集,浩繁庞大,但主要指“子”部分,即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书籍,尤以《论语》为首为要。

加个括号特别说明了这一点。

“理解”“评价”点明了考查的重点:一是理解经典,二是评价经典。

无论是理解还是评价,都重在经典的思想文化内涵。

1.考查范围:除2015、2016两年考其他经典外,全都考查《论语》。

2.考查材料:可以是单则,也可以是两则;可以是同一经典内不同章节的两则,也可以是不同经典的两则。

意在引导学习经典要善于内引外联,学会比较、迁移。

3.考查题型:总体看,基本上一为填空题,1~2分;一为简答题,3~4分,前易后难。

4.考查能力:以理解、概括为主,兼及识记、分析、评价。

5.主要考点:经典文化常识、名句的识记;经典思想内涵的提取和理解。

1.(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后四思] ①该题考了什么?②该题是怎么考的?③标准答案是如何组织的?④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周代文化”,1分,“推崇”或“向往”类似词语,1分)答题提示:本题借助孔子“梦见周公”表达了他对周公所代表的“周礼”的推崇和向往。

应该说,只要考生有基本的《论语》知识基础,一般都能写出关键词(或类似词语)“周礼”“推崇和向往”等。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练习(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练习(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练习(附答案)一、孟子及《孟子》模拟试题1:王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仁”、“义”的含义。

(2分)1.“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

2.孟子认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韩非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

(见《韩非子六反》)。

请你对此二人的观点作分析和评论。

(4分)2.孟子主张重义,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另外,孟子的主张会调和君与臣、人与人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而这也正是孟子所要追求的“大同社会”的基础。

韩非子完全是功利主义的。

他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破坏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

【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老,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谈利呢?只要强调仁义就够了。

大王说,‘怎样才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么,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牟取私利,那国家可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讲义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化经典阅读讲义

文化经典阅读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考点要求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简释:“传统文化经典”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作用并在现在仍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典籍,上至《论语》,下至《曾国藩家书》,涉及经史子集,浩繁庞大,但主要指“子”部分,即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书籍,尤以《论语》为首为要。

加个括号特别说明了这一点。

“理解”“评价”点明了考查的重点:一是理解经典,二是评价经典。

无论是理解还是评价,都重在经典的思想文化内涵。

年份经典经典内涵题型及分值考点2013《论语·学而》《论语·宪问》君子之风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常识、经典思想理解2014《论语·季氏》《论语·公冶长》交友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思想概括和评价2015 《孟子集注》(朱熹)君子人格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名句背诵、重要概念理解2016 《墨子·节用》节用和为政填空题+简答题(5分)经典重要概念理解和思想概括2017《论语·公冶长》《论语·述而》教育填空题+简答题(6分)经典常识理解和句子内涵分析2018《论语·述而》《论语·泰伯》君子之风简答题+简答题(6分)重要词语理解、思想主旨概括1.考查范围:除2015、2016两年考其他经典外,全都考查《论语》。

2.考查材料:可以是单则,也可以是两则;可以是同一经典内不同章节的两则,也可以是不同经典的两则。

意在引导学习经典要善于内引外联,学会比较、迁移。

3.考查题型:总体来看,基本上一为填空题,1~2分;一为简答题,3~4分,前易后难。

4.考查能力:以理解、概括为主,兼及识记、分析、评价。

5.主要考点:经典文化常识、名句的识记;经典思想内涵的提取和理解。

1.(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_____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3.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____________(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分)4.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基础突破 基础组合练14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基础突破 基础组合练14含解析

基础组合练14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稷.(jì)下学宫创立之后,自四面八方的学者们会聚于此,带了不同地域的思想和文化,自南方的阴阳说和自北方的五行.(hánɡ)说也在这里相遇。

B.当时壁画颜料层上覆盖着比较厚的泥渍及其他附着(huó)物,需要边加固边处.(chù)理,但是加固剂用多了又会把表面的泥渍给加固住,这个度很难把握。

C.其文字简练明隽.(jùn),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ch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D.塞罕坝林场位于我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倾,但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jí),北方沙漠的风沙便可以肆无忌惮.(dàn)地刮入北京。

答案 C解析A项“行”读ínɡ。

B项“处”读chǔ。

D项倾—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人人皆知,撒谎、欺骗、扭曲事实、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不讲逻辑、虚张声势、片面、武断、上纲上线等,是人所不齿的行为。

但为什么一旦进入写作,似乎就可为所..还可能得到赞赏?欲为,反而..[乙]张维迎说:“人生撒谎写作始”。

谁敢保证学生不会将写作中的投机取巧用到生活....中去?[丙]写那种高谈阔论抽象议论的文章,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而要学生就现实的具要握住你的手”“诚信”,学生可洋洋洒洒....体问题表明自己的具体态度,表达自己的具体观点,他们就会手足无措,畏首畏尾,或者空话连篇,不知所云。

如果写作不能为现实服务,为生活服务,那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齿B.反而C.投机取巧D.洋洋洒洒答案 B解析A项不齿: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

使用正确。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实战演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实战演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实战演练(含解析)不分版本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题。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材料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1.孔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与学生谈论《诗经》?答:答案:孔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诗经》与礼联系起来,就可以与其谈论《诗经》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诗经》的态度及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答案:孔子十分重视《诗经》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情感正直,具有礼乐教化功能,有助于孔子推行礼乐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夏问孔子说:“‘微笑的面容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清楚啊,洁白的底子上绘有文采啊。

’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产生的?〞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材料二: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情民俗、政治得失,可以使人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挖苦评论不平的事情。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3.分别指出孔子和老子对待“争〞的态度。

孔子:老子:答案:孔子:“矜而不争〞,强调不争强好胜。

老子:“不争〞,是“无为〞的一种表现,讲求以退为进。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论语》文化经典专练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14(含解析)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14(含解析)

基础增分练14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吐.(tǔ)槽社会不公,抱怨怀才不遇,因而踟.(chí)蹰不前,这不过是找一个堂皇的借口而已。

当你拂去往日心灵的积弊与尘垢,用婴儿水晶般的瞳孔打量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是在严冬季节,周遭仍然暗涌着奇迹抽芽带来的层层新绿。

B.《战狼Ⅱ》凭着宏大的场面、逼真的特效、凌厉的剪辑.(jí)、酣畅淋漓的动作设计,形成了与好莱坞.(wū)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准。

然而,不论如何贴近一些国外经典动作片的外形,《战狼Ⅱ》塑造的依然是中国主旋律的魂。

C.在朱日和,各兵种炫.(xuàn)目登场,新式武器纷至沓来。

看着神情坚毅、仪态从容的子弟兵,看着令世界耳目一新的军容军姿,看着极具威摄力量以歼.(jiān)-20为代表的中国军力,这一幕幕令人刻骨铭心。

D.雄心期决胜,壮志在必克。

我们要多些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乘.(chénɡ)势而上的机遇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汇聚全体国民的磅礴力量,再接再厉,砥砺攻艰,铿.(kēng)锵前行,争取更大的胜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宣纸名噪艺林,关于..其生产技艺,历代的制造者都讳莫如深。

但其所带来的财富和商机却使它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觊觎..。

历代都有能工巧匠苦心孤诣钻研宣纸技艺。

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乙】可从结果来看,各地仿制的“宣纸”无论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即便是造纸历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

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的念头,直接向中国购买。

【丙】宣纸的秘密真的如此深藏不露吗?然而,宣纸专家却告诉我们,如今不仅买到宣纸即可化验出成分,大致的工艺流程也是妇孺皆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宣纸已经“无密可守。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B.觊觎C.层出不穷D.妇孺皆知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2021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如《论语》)

2021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如《论语》)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 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
[注] 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理解的能力,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第一则 材料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推崇和拥护。 (2)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 科素养。第二则材料表明了孔子对德和才的态度,孔子认为一个人“使骄且吝”,品德不好,“其 余”的才华都不足称道,强调了品德比才华重要。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论语·述而》) 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他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 了。”(《论语·泰伯》)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的说
法。(2分)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
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答案 (1)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2)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
释。(2分)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案 (1)浩然之气
(2)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化经典阅读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分类汇编:文化经典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2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分)答:22.孔子认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世人评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21.用舍行藏,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无人赏识就独善其身。

22.不矛盾。

(1)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积极推行理想政治,但世人不理解孔子,评价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他固执迂腐,有讥讽之意。

(2)孔子终身追求仁道,推行理想,执着不放弃,但在具体实施上,孔子懂得通权达变,“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随时而动,不拘泥。

这正体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人任用,就退隐全身。

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孔子说:“对正道笃信不疑,勤奋好学,至死坚守,努力护持。

危险的国家不进入,动乱的国家不居留。

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仕,政治昏乱就隐居。

”子路在石门过夜。

(早上进城,)守城门的人说:“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

”守门人说:“此人就是那个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周测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八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一把木吉他,一段忧伤迷颓的旋律,一篇诗意浓浓的歌词,再添上几位驻足聆听的游人,倒也可以模拟出一种远方的幻境。

然而这种幻境,亦活跃于中国大多数旅游景区,活跃于旅行网站上文笔有限的菜鸟游记,对经验丰富的旅行者说,却未必能调动起他们的陌生化审美情绪。

只是今夜灯火如梦,在一部分人眼里,所谓的远方,似乎真的到古运河边,与民谣和诗打了个照面。

民谣与新诗,都以现代汉语为语言载体,都紧扣现代经验和现代情感。

在我少年时期,并不认为二者有什么鲜明的差异,它们都能唤醒我的感觉,让我思绪纷飞。

也就是说,让我感动的,其实是它们的一种同性,它们分享这种同性以理解世界,并各自建立起表现世界的特殊体系。

那时我喜欢买一些漂亮的笔记本,在里面抄下自己喜欢的诗。

基于一种本能,我也会下意识地把罗大佑、高晓松写的民谣歌词抄进去。

于是我孤独地开始了对民谣的探索,在现代性还未充分发育的故乡小城,我尽可能地搜集有限的资去梳理民谣的脉络。

最早进入我视野的概念是“校园民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校园民谣兴起于台湾,胡德夫、叶佳修、罗大佑等创作的校园民谣风靡一时。

以罗大佑为例,他以音乐人的身份被人熟知,其实他是一名综合性创作者,我读过他的书《昨日遗书》,文字华丽而感伤,还有一点深情男人才会自带的啰唆。

在所有的身份里,我认为罗大佑有一个隐藏了的本质性身份,那就是诗人。

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歌曲,都由浓浓的诗意贯串。

诗意的感知方式,就是他进行创作的能量元。

在他的民谣作品里,信手一拈,《光阴的故事》《恋曲1980》《恋曲1990》《你的样子》《亚细亚的孤儿》《海上花》《爱的箴言》等,莫不具有高浓度的诗性。

很快就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富裕起的中国大陆不甘示弱,这一次,大陆接盘了日渐式微的校园民谣,推动了它的第二次勃兴。

由大地唱片在1994年发行的《校园民谣Ⅰ》,标志着校园民谣进入黄金时代。

新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新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新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1.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

2.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2题.。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

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

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耕柱》)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浙江专版】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解析

【浙江专版】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1.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2.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2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2.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民,辱①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②曰强.”(《商君书·弱民》):地位卑下;②战事兵用: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儒家与法家的经济思想.儒家:.法家:.2.对这两种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析.九、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第1~2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韩非子·六反》)“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1.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孔子的义利观.2.请简要分析孔子、韩非子、董仲舒的义利观有何不同.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1.从第一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2.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简要分析.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晏婴论和与同》):进言指出.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思想.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结合材料二,试着解读“勇者不惧”的内涵.2.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子贡却说“夫子自道也”,联系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子贡的回答?十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的三乐,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十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指奔波、劳累.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选段中孟子的主要观点.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十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孟子·离娄上》)1.根据上面文字,概括孔子的孝道.2.试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吕氏春秋·重己》)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十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兒①,小车无车兀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②车兀(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③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1.孔子认为士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其后两个层次分别是“”“”.2.三则材料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信”的理解.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1.参考答案:趋利避害解析:根据“利”“害”“就”“避”等提示信息可以明确答案为“趋利避害”.2.参考答案:材料认为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种利害观迎合了当时社会许多人的想法,有其代表性.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它过分强调了人对“利”的追求,忽视了人也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一面.解析:解答本题,观点可以根据段首一句“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的意思概括;分析这一观点应该实事求是,既要看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参考译文常人的情感,见到利益没有不追求的,见到危害没有不想躲避的.商人做买卖,一天赶两天的路,夜以继日,不以千里为远,就因为利在前面.渔夫下海,海深万仞,逆流而进,冒险航行百里,昼夜都不上岸,就因为利在水中.因此,利之所在,即便是千仞高山,人们无所不上;即使在深渊之下,人们无所不入.二、1.孔子认为应该守三年之丧,墨子认为“哀”是丧礼的根本.2.示例一:认同孔子的看法.孔子既看重守三年之丧的形式,也看重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养育之恩的内容.示例二:认同墨子的看法.墨子抓住了丧礼最本质的东西,注重内心感受;相对来说不太看重丧礼的形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认同谁的看法都可以,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译文子女生下三年,然后才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仪,但还是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三、1.白圭治水筑堤塞穴,让水流入邻国;大禹治水顺应水性,让水流入四海.2.①民本思想.②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所以孟子肯定大禹将水导入四海,于人无害且造福人民的做法,而否定白圭将水堵塞之后流向邻国从而嫁祸于人,损人利己的做法.参考译文白圭说:“我治理水患比大禹强.”孟子说:“你错了.夏禹治理水患,是顺应水的本性而行,因此夏禹是使水流入四海.如今你治理水患是使水流到邻国那去.水逆流行进叫作洚水.洚水,就是洪水——这是仁人最厌恶的.你错了.”四、1.孔子不反对富贵,但强调义的重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主张义与利统一,义利并举.2.孔子的义利观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守法致富,在义与利矛盾时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防止见义忘利,违法牟取暴利.在今天墨子的义利观有借鉴作用,既肯定“利人”为至善的标准,维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又把“义”看成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能简单地重义轻利,也不要极端地追求功利.参考译文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晓得的是利.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执鞭这样的低级职务,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爱好的行事吧.有的宝物之所以值得珍视,是因为它可以让民众得利.现在用义来施政于国家,国家一定会富有,人口一定会增多,刑法与政事必定会得到治理,社会必定会得到安定.宝物之所以值得珍视,是因为它可以让民众得利,而义可以让民众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值得珍视的宝物.五、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参考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孟子说:“君子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存心.君子把仁放在心上,把礼放在心上.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常尊敬他.”六、1.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2.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宜相互补充.参考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饬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却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饬人民,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且归顺.”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是依靠人们自觉地替自己做好事,而是要使他们不得为非作歹.依靠人们自觉地替自己做好事,全国数不到十个这样的人;而使人们不得为非作歹,就能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要采用对多数人有效的方法而放弃只对少数人有效的措施,所以不应致力于德治而应致力于法治.七、1.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2.孔子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再进行适时开导和点拨.孔子着眼于操作.《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礼记》偏重于理念.参考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情况,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导他了.”所以君子教育学生时,引导而不牵制,劝勉而不压抑,启发思考而不说尽.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抑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使学生和顺,易于领会接受,又能独立思考,这就称得上善于教谕的了.八、1.(儒家)富民(法家)贫民2.儒家主张藏富于民,认为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富裕了;法家主张贫民弱民,认为百姓贫穷就会看重赏赐,就能为国死战.相较之下,法家考虑的多是地主阶级甚至是君主一人的功利,是片面的;而儒家藏富于民的思想,则强调了民与国的统一关系,对现实很有借鉴意义.参考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景不好,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答道:“为什么不用十分取一的田赋方式呢?”鲁哀公说:“用十分取二的田赋方式,我还感到不足,怎么能用十分取一的方式呢?”有若答道:“老百姓富足了,您和谁会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和谁会富足呢?”“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会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乐为所用;用赏赐来奖励战争,人民就会轻视死亡.因此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就叫强.”九、1.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2.韩非子过分强调富贵功利对人进取之心的激励;董仲舒只强调“义”的重要性,而完全排斥“利”的合理性;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晓得的是利.”孔子说:“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获得富贵,是臣下最大的利益.臣下怀着获取大利的愿望去从事,所以他就肯胃险牺牲,竭尽全力而无怨无悔.”“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十、1.“圣”的具体表现: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2.孔子:仁,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也即己欲富而富人,己欲诚而诚人,己欲善而善人……以己及人,济世为人之心.孟子:“恻隐之心”便是“仁”,善心,其本质就是爱心;仁心是内在固有的同情心.参考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做到博施恩惠给百姓,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呢?可以说是达到仁了吗?”孔子说:“怎么会只是仁呢,一定是圣啊!尧舜对此或许还感到为难呢!至于仁,自己想成功,也让别人能成功;自己想通达,也让别人事事通达.能够在近处找到例子,推己及人地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同情心,人人有;羞耻心,人人有;恭敬心,人人有;是非心,人人有.同情心即是仁,羞耻心即是义,恭敬心即是礼,是非心即是智.仁、义、礼、智,不是外人教我的,是我原本就有的,只是没深入思考过罢了.”十一、1.中庸2.(1)“和”,讲究原则以寻求各方的统一与平衡,如材料所言,君认为可行之事而实则有不可行的因素,臣应加以指出,切不可君云亦云,反之亦然.“同”,则是无原则的调和,君云亦云.(2)“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使可行的更加完备;不可行的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同”的结果,则因异口同声而趋于单调沉闷,给事业带来损害.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谐.”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斗之心……现在梁丘却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能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十二、1.①“勇”必须要有“义”对它进行约束和限制.②光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君子会犯上作乱,小人会偷盗.③勇者要遵循道义,养成浩然之气,才能真正做到无所畏惧.2.材料三反映出子贡对老师的认识之深,崇敬之甚,在子贡眼中,老师就是“君子”,是仁者、智者、勇者,他的回答是由衷的赞美,无一丝浮夸之意.聪明如子贡者,明白老师对他说这话的意图,老师是在责备自己而勉励他人.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所行之道有三,而我没有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是先生在说自己呢.”子路问道:“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做盗贼.”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做这样的事!仲尼是不能诋毁的.别人的贤能,就像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像太阳、月亮,不可能超越过去.人们即使想要自绝于太阳、月亮,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示他自不量力罢了.”十三、1.仁政亚圣2.①父母兄弟的天伦之乐;②德行完满之乐(或“无愧于心之乐”“内心坦荡之乐”);③教育英才之乐.参考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事,但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祸,这是第一件乐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去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而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十四、1.分工不同,各司其职.2.不矛盾.孟子阐述的角度不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针对社会分工问题,“民贵君轻”是针对君主管理国家所要秉持的仁爱的理念(仁政角度).参考译文那么,难道治理天下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又干他们的事情吗?有官吏的事情,有平民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产品.如果一定要自己造出来的才用,这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人劳动脑力,有人劳动体力;劳动脑力的管理人,劳动体力的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养活人,管理人的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十五、1.孔子认为孝就要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2.孔子孝道要点:这种孝道强调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在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孟子的孝道要点: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修身是孝行的起码要求,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就能侍奉好父母.强调了个人修身与孝道的关系.参考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像持敬爱和悦的容态最难.遇有事情,年轻人替长者们效劳;遇有酒食,让给长者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了吗?”子路向孔子问道:“有这样一个人,早起晚睡,耕耘种植庄稼,手脚磨出茧子来奉养他的父母,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孝子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孔子说:“我猜想是因为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言辞不谦逊吧?或许是脸色不柔顺吧?”孟子说:“侍奉谁最要紧?侍奉双亲最要紧.守护谁最要紧?守护自己最要紧.不遗失自己的节操而能侍奉好双亲的,我听说过.遗失了自己的节操而能侍奉好双亲的,我没听说过.”十六、1.孔子:仁重于生,杀身成仁.吕不韦:生命至上,珍惜生命.2.在孔子看来,追求“仁”“道”等远远重于珍惜生命,宁“求仁”不求生,为理想而不惜牺牲人的生命,有悲壮、豪迈之气,但多少有些沉重.吕不韦则认为人的生命最为珍贵,无与伦比,生命无法重复,即使贵为天子、富甲天下也不能跟生命媲美,所以应当看重和珍惜生命.这种生命意识更接近现代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参考译文孔子曰:“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现在,我的生命归我所有,给我带来的利益也很大.从贵贱方面来说,即使地位百度文库、精选试题高到做天子,也不能够和它相比;从轻重方面来说,即使富裕到拥有天下,也不能和它交换;从安危方面来说,一旦有一天失去了它,就一生再也不能得到.这三个方面,是有道行的人小心的地方.十七、1.有孝悌之行言必信,行必果2.不矛盾.“信”即守信讲信用,“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儒家认为人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否则就是不问是非固执己见的小人了!参考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大车如果没有安装横木的车兒,小车如果没有安装横木的车兀,怎么能够行车呢?”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用羞耻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不使君命受辱,便可以称得上是士了.”子贡说:“冒昧地请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说:“冒昧地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信实,做事一定果敢,固执而不懂得权变的小人呀!不过也可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咳!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数呢?”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都讲信用,做事不一定都果断,只看是否合乎义.”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主题解说】中华传统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某些传统文化几近消失。

如何看待这种传统与现代既融合又矛盾的现象,如何保持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弘扬这种文化,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作品需要表现和阐释的重大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豆腐阿城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不过这不满在孙福的曾孙辈看来是老糊涂了,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

做豆腐是先将黄豆,大豆,或黑豆磨成浆。

你如果说,老孙,这黄豆和大豆不是一种豆子吗?孙福就先生一下气,然后不生气,嘟囔着说:懂个什么。

豆子磨成浆后,盛在锅里掺水煮,之后用布过滤,漏下的汁放在瓦器里等着点卤,布里剩下的就是豆腐渣。

豆渣是白的,放久发黄,而且发酸变臭,刚滤好时,则有一股子熟豆子的腥香味儿。

豆渣没有人吃,偶有人尝,说,磨老了,或者磨嫩了。

磨老了,就是磨过头了,细豆渣漏过布缝儿,混在豆浆里,这样子做出的豆腐里纤维多,不好吃。

磨嫩了,就是豆子磨得粗,该成浆的没成浆,留在豆渣里,点浆成豆腐,豆腐当然就少。

磨嫩了就需要查查磨。

掀开上磨扇,看看是不是磨沟儿磨浅了,或有残。

磨沟儿磨浅了,就要剔沟儿。

残了不好办,要把磨扇削下去一层,再剔出沟儿来。

做豆腐最难的是点卤。

人常说,画龙难点睛。

孙福说,那又什么难?画坏了,重画就是了,豆腐点坏了,重来不了,糟蹋一锅。

点卤前,豆浆可以喝,做豆腐的师傅常常喝豆浆,却不一定吃豆腐,道理在豆浆养人。

浆点好卤,凝起来,颤颤的,就是豆腐脑儿。

凝起来的豆腐脑儿也在布里,系好,放重物压,水慢慢被挤出布外,布里就是豆腐了。

压久了,布里的是豆腐干儿。

打开布豆腐还是热的,用刀划成一块一块。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7周+基础组合练14+Word版含解析.docx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7周+基础组合练14+Word版含解析.docx

基础组合练14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时的陶渊明已弃官归隐,性情已在山水田园中找到了栖.(qī)息之所,心境自然淡泊,心融于物,不骄不燥,所以写物似.(sì)在无情状态。

B .麦浪参.(cēn )差起伏,像在大地上抖动一床黄色的绒毯,这是丰收的麦田才会有的跌宕,若是麦子瘟瘪(biě),绝不会有如此磅礴的麦浪涌动。

C .穿透岁月的苍桑,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坦然珍视宁静中的流年,是岁月给.(jǐ)予我们的一份弥.(mí)足珍贵的礼物。

D .楚国在当时是一个可与周朝分庭抗礼的国家。

在楚国,人们在文化上没有过多的约束.(shù),精神上的殊异与自由无疑是创造新文化艺术的阆.(lán ɡ)苑。

答案 B解析 A 项燥—躁。

C 项苍—沧。

D 项“阆”读làn 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

在一种如诗的境界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条分缕析....地舒展开来。

[甲]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先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心。

[乙]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于..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丙]不再去想那些,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已经令我感到自豪,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在喧嚣的尘世中安之若素....,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的守望者。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条分缕析B .焚膏继晷C .对于D .安之若素答案 A解析 “条分缕析”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

用在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答案 B解析此处为直接引用,应在“佳句”后面加冒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1.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

2.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2题。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

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

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

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耕柱》)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显学》),即不到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学记》)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

2.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民,辱①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

故战事兵用②曰强。

”(《商君书·弱民》);②战事兵用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儒家与法家的经济思想。

儒家。

法家。

2.对这两种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析。

九、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

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韩非子·六反》)“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汉书·董仲舒传》)1.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孔子的义利观。

2.请简要分析孔子、韩非子、董仲舒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1.从第一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2.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晏婴论和与同》)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1.结合材料二,试着解读“勇者不惧”的内涵。

2.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子贡却说“夫子自道也”,联系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子贡的回答?十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的三乐,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

十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选段中孟子的主要观点。

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十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孟子·离娄上》)1.根据上面文字,概括孔子的孝道。

2.试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

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吕氏春秋·重己》)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

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

十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车兒①,小车无车兀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②车兀(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③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孔子认为士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其后两个层次分别是“”“”。

2.三则材料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信”的理解。

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1.参考答案趋利避害解析根据“利”“害”“就”“避”等提示信息可以明确答案为“趋利避害”。

2.参考答案材料认为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利害观迎合了当时社会许多人的想法,有其代表性。

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它过分强调了人对“利”的追求,忽视了人也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一面。

解析解答本题,观点可以根据段首一句“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的意思概括;分析这一观点应该实事求是,既要看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参考译文常人的情感,见到利益没有不追求的,见到危害没有不想躲避的。

商人做买卖,一天赶两天的路,夜以继日,不以千里为远,就因为利在前面。

渔夫下海,海深万仞,逆流而进,冒险航行百里,昼夜都不上岸,就因为利在水中。

因此,利之所在,即便是千仞高山,人们无所不上;即使在深渊之下,人们无所不入。

二、1.孔子认为应该守三年之丧,墨子认为“哀”是丧礼的根本。

2.示例一认同孔子的看法。

孔子既看重守三年之丧的形式,也看重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养育之恩的内容。

示例二认同墨子的看法。

墨子抓住了丧礼最本质的东西,注重内心感受;相对说不太看重丧礼的形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

(认同谁的看法都可以,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译文子女生下三年,然后才脱离父母的怀抱。

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