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

合集下载

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

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

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从曹植诗歌的思想中轴和原象之“势”分析曹植是一个备受古今人士推崇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兴起、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屈原之后、六代以前最伟大的诗人。

①李宝均在《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一书中也高度评论了曹植:“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

他在文学上,无论散文、辞赋或诗歌,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出同时代的人。

”②王世懋在《艺圃撷馀》评曰:“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

谢灵运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李瀚《蒙求集注》)。

而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最高,李重华评曰:“五言自汉迄魏,得思王始称大成”(《贞一斋话》);钟嵘在《诗品·序》中言:“陈思为建安之杰。

”唐朝诗僧皎然在《诗式》中也言:“邺中诸子,陈思最高。

”钟嵘曰:“其源出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言:“铿锵音节,抑扬态度,湿润清和,金声而玉振之,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钟惺在《古诗归卷七》中评曰:“子建柔情丽质,不文帝,而肝胆气骨,时有魄磊,似为过之。

”方东朔在《昭昧詹言·卷二》中也评曰:“意原词瞻,气骨浑雄。

”等等。

其中“骨气奇高”这一点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曹植诗歌的一大风格和精神实质。

何谓“风骨”?“风”即“意气骏爽”之文意,“骨”即“结言端直”之文辞。

“风骨”即作品中表现的刚健之力(参考孙明君的《三曹与中国诗史》第73页)。

针对曹植诗歌的这一风格,笔者想从他的诗歌思想的中轴和诗歌原始意象(即内容和形式)作一点诠释,便于理解。

一、主体性在艺术作品中显现的需要性。

1、文学是主体心灵的社会性反应。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社会生活的交融,创作是主体按照“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来反应社会生活,从而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人与自然、作家主观感情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

曹植的生平和思想

曹植的生平和思想

艺术特色
※ 辘轳体的运用
辘轳体即修辞学里的「顶真格」,它 要求行文在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用 相同的字句相互衔接.
艺术特色
※抒情的方式灵活多样 直抒胸臆, 抒情和叙事,写景结合.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霖雨泥我途,流 潦浩纵横」,看起来是叙事,实际是抒情.第4章 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一波三折后归于顿悟的平缓,恰如道家的 “坐定”,这也暗合了曹植晚期以老庄哲学 寻求解脱之道的实际。
主题
《赠白马王彪》是曹植作为一个政治囚徒 愤怒呐喊的作品。
这是一首生命的悲歌
艺术特色
※ 全诗气魄宏伟,结构严谨.
曹彰之死有如一个阴影笼罩全篇,由此构成的 悲剧气氛, 反覆渲染。 中间「欲济川无梁」,「中途绝无轨」,「欲还 绝无蹊」的「三无」,把作者走投无路,进退失 据,悲愤交加的境遇和心情联结起来,并使文气 贯通,前後勾连,全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曹植对曹彰暴死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感慨. 孤独寂寞 前途未卜 命运难料
写这首诗的根本原因.
内容剖析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 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 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 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 不怀苦辛?
诗人以豪言壮语和曹彪互相慰勉. 情调也变得开朗豪迈
内容剖析
《赠白马王彪》.
内容剖析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 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 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 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写「会节气」结束之後启程返回封地 的经过和心情.
寓有深意. 路途艰难
内容剖析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 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 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论述建安文学的思想艺术风格

论述建安文学的思想艺术风格

一、论述建安文学‎的思想艺术风‎格汉魏之际,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他们政‎治理想高扬,展示强烈的个‎性其作品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展示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

其思想文学风‎格如下:1.思想风格(1)建功立业,政治理想高扬‎。

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离乱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

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追‎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曹丕的《黎阳作诗》三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2)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

面对短寿多艰‎的人生建安文‎人采取了三种‎态度,一是单纯的哀‎叹如阮籍的《七哀诗》良时忽已过身‎体为土灰。

一种是感叹岁‎月短促,功名未建却仍‎努力追求。

如曹植的《赠徐澣》。

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如曹操的《龟虽寿》。

(3)离乱之苦。

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饱受离乱‎之苦。

如蔡琰的《悲愤诗》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写出了离乱之‎苦。

(4)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假借修长城之‎事,描写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格调苍劲而悲‎凉,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文学风格(1)慷慨悲凉。

如《弃妇诗》“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

”写得慷慨悲凉‎。

(2)志深笔长。

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3)梗概多气。

如刘桢的《赠从弟》的第二首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

(4)辞采华茂。

如曹植的《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细致辞‎采华茂。

综上,在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形成了建安文‎学建功立业,政治理想高扬‎;对人生苦短的‎哀叹;离乱之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的思想风‎格和慷慨悲凉‎、志深笔长、梗概多气、辞采华茂的文‎学风格。

浅谈曹植诗歌中建功立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曹植诗歌中建功立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曹植本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 责任感 的人 。由 于他顽强地 ,不懈地追求建 功立业机会 ,反而 加 深 了曹 丕父 子 的猜忌 ,身 心 受 到严 重摧 残 和 迫 害 ,最大的痛苦 还是理想 的落空 。或许正是 由于 这种个人 的痛苦经历 比别人 更深 ,曹植在他 的作 品中那种强烈 的悲凉愤慨之 隋体现地更明显 。
被誉 为 “ 建安 之杰 ” 。

征 的手法来表达 自己的建 功立 业理想 。这些诗 托 物言志 ,将理想加 以形象 化 ,作者炽烈而积极 的 进取精神是历历可见 的。 “ 鱼旦游潢潦 ,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 柴 ,安 识鸿鹄游?——抚剑而雷音 ,谁知壮士忧! ”(《 鱼 旦篇》) 曹 植 从 小 具 有 远 大 的志 向 ,因 而 对 于 那 些 胸 无 大志 的人 一直很 是 鄙夷 ,诗 中 ,他 用 形 象手 法 ,托 写 壮 大 的 胸 志 ,以 国 事 为 忧 ,不 是 燕 雀 之 流所能 了解的 。整首诗积极 乐观 ,境界远大 ,言 有尽而意无穷 。 ( )以 “ - 离乱诗” 反映社会现实 “ 门有万里客 ,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 ,果 得心所亲 。挽裳对 我泣 ,太息前 自陈 :本是朔方
土 ,今 为 吴 越 民 。 行 行 将 复 行 ,去 去 适 西 秦 。 ”

曹 植诗歌 建 中功 立业 思想 的 内 的雄 心 壮 志在 他 的诗 歌
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植现存的诗歌中 ,建功立 业是他诗歌的主要成就和创作内容的基调。 ( )叙志抒怀 。曹植有许多直接抒发建功立 一
浅 谈曹植 诗歌【 建功立业思想及 其现实意义 ; 】
刘 焕 芳
辽 宁广播 电视 大 学丹 东分校 ( 东 丹 i8o ) 1oo
【 要】 创作主体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都会 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曹植诗歌最重要的内 摘

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

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

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摘要:曹植出生于军阀混战的年代,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此时代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渴望建功立业,而且当时的文学发展方向也是有建功立业倾向的。

曹植作为当时文学创作名人,并且还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

曹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尤其是以诗歌的成就为代表。

曹植的诗歌保存下来的大约八十多首诗,在不同种类的诗歌中都有对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的抒发,尤其是建功立业思想的抒发在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曹植的生活是波澜曲折的,他不能把自己的远大政治抱负实现,寄托于诗歌的创作,在他诗歌中展现他的建功立业思想。

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曹植诗歌的分析,从诗人的时代背景、诗歌作品、思想倾向变化、意象、建功立业思想产生的原因方面来论述诗人曹植诗歌中所反映的建功立业思想。

关键词: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Abstract:Cao Zhi was born in the warlord era, by the tim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coupled with the many times 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 are eager to build up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s a tendency to build up establishment. Cao Zhi was as literary celebrity, and wa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Jian'an literature. Cao Zhi of Jian'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o hav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especially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oem as the representative. Cao Zhi's poetry preserved approximately80poem, in different kind of poetry has on their life ideal pursuit of the express, especially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 expression in poe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Cao Zhi's life is tortuous climax, he cannot put their lofty political aspirations, hopes in poetry creation in hispoetry, shows his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o Zhi's poetry, poets from era background, poetry, thought tendency change, image,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 causes aspects of poet Cao Zhi poetry as reflected in the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Key word:Cao Zhi Poetry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前言曹植生活于东汉末及三国时期,当时国家政权分裂,军阀混乱挣权夺利,在社会上充满着各种危机。

浅谈曹植诗歌中的政治理想

浅谈曹植诗歌中的政治理想

2020年22期┆259随笔浅谈曹植诗歌中的政治理想曹 雷建安诗歌,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次高潮。

自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人们的思想一直被儒学禁锢着。

到建安时期,由于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衰败,内忧外患,战争频繁,再也无力统治人们的思想了,人们思想上又一次获得了自由。

由于政治上的极度混乱,思想上的极度解放,人们都在追求各自的理想抱负,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于是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文学创作人士,曹操就是这一时期英雄人物的代表。

他平董卓、灭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加上他雄才大略,极端鄙视儒学,广招天下贤才的思想,吸引了一大批的文人志士。

这些文人志士在他周围不受任何思想的约束,任意抒发着心中的理想和人生抱负。

曹操又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他的诗歌中无处不充满评定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曹操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和极端鄙视儒学的思想,可以说是建安诗歌兴盛的一个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曹操当时统一北方后,恢复儒学统治的地位,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看到建安时期的文学繁荣。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正是生长在这个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曹植的周围又云集着大量的文人学士,加上自己的聪慧灵气,这些因素为曹植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植青年时代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谢灵运曾赞叹他说:“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由于时代的影响,才华过人,以及其父对他的赏识(曹操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这些因素与曹植那种狂傲不羁的性格相融合,在曹植的心中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政治理想,这种理想深受其父和时代的影响,他在《送应氏》中写到: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赌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白马篇》中爱国情怀研究

曹植《白马篇》中爱国情怀研究

曹植《白马篇》中爱国情怀研究发布时间:2022-07-08T08:12:38.40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7期作者:施晴姜笑华[导读] 作为一代枭雄曹植之子的曹植,他“生乎乱,长乎军”,自幼便跟随父亲征战天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勉,积极进取,励志报国,《白马篇》便是这种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该诗大力歌颂了一个武艺高强的边塞少年,他激扬的斗志,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表达了曹植内心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为国捐躯、决战沙场的豪情壮志。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摘要:本文以曹植的《白马篇》为中心,具体分析曹植爱国情怀的积极表现以及爱国情怀的不足之处,展现了白马少年高尚品格,歌颂了其博大胸怀,赞扬了其忠勇品质,塑造了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关键词:曹植;《白马篇》;爱国情怀作为一代枭雄曹植之子的曹植,他“生乎乱,长乎军”,自幼便跟随父亲征战天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勉,积极进取,励志报国,《白马篇》便是这种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该诗大力歌颂了一个武艺高强的边塞少年,他激扬的斗志,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表达了曹植内心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为国捐躯、决战沙场的豪情壮志。

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曹植及其《白马篇》的初步介绍。

从曹植的成长环境来引出曹植的爱国情怀,并通过《白马篇》来表现曹植的爱国之心是可以身体力行的。

第二章是对曹植的爱国情怀进行简单的总结,主要分为“以天下任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和“为国为民排忧解难的爱国情怀”两个方面。

从第三章开始,便重点介绍《白马篇》中可挖掘积极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白马少年急切的护国行动、高超的卫国武艺、激昂的报国热情三个方面。

第四章则是分析《白马篇》中爱国情怀所透露的不足,例如:热衷追求“个人独自闯天下的潇洒”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过于浪漫的理想主义。

第五章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对本文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

研究《白马篇》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而引发独特的思考。

评价曹植——精选推荐

评价曹植——精选推荐

评价曹植篇一: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对曹植的诗歌,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讨论。

在这次大讨论中,许多学者对曹诗颇多贬斥之辞,这集中体现在郭沫若、张德钧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

郭沫若先生在《论曹植》1一文中,从批评王通、丁晏等人对曹植的评价入手,对曹植和他的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认真地说,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

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对曹植诗的总的见解。

在他看来,曹植的诗并没有什么艺术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封建文人吹嘘所致。

郭沫若先生在对曹植大加贬斥的同时,又处处以曹丕作反衬,“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对郭沫若先生的这一观点,当时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异议2,但附和者亦不少。

廖仲安先生在《关于曹植的几个问题》3一文中,明确表示赞成郭氏观点。

他说:我在搜集曹植的传记材料和阅读曹植诗歌的过程中,越来越相信郭沫若的分析。

当时,张德钧先生也著文参加了讨论,他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观点。

他明确指出:(曹植的作品)都没有出离曹植个人利益得失的情况,要说已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恐怕结论下得早一点。

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对曹植的具体评论中,当然也有他们的合理成份,但是,笔者认为,他们对曹诗的总体评价实在是有失偏颇,对曹诗还有待于我们今天重新加以认识。

曹诗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诗坛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人们的“封建意识凑成的”,还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实际成就确定的,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评价曹诗的艺术成就,也首先必须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曹植现在诗篇共八十多首,是建安时期的诗人中给后人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

把曹植的这些诗歌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反映社会动乱,关心民生疾苦,这是曹植诗歌最有价值的主题。

浅论曹植诗歌功业思想的形象分析

浅论曹植诗歌功业思想的形象分析

浅论曹植诗歌功业思想的形象分析作者:于海安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10期【摘要】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的文学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对诗赋形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还表现在对诗赋内容的锐意革新。

通过自我形象、侠士形象,曹植在其诗歌中表达了深深的功业思想。

【关键词】曹植功业思想自我形象侠士形象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的文学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这不仅表现在他对诗赋形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还表现在对诗赋内容的锐意革新。

其诗赋内容虽驳杂,却有着一种固定的指向。

这便是功业思想。

曹植的诗赋大多数是趋向于这种固定的指向。

在表达这种指向时,曹植往往在诗赋中以某种形象来阐释其情怀。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自我形象、侠士形象等。

那么,让我们沿着“功业”这条线索,去追寻曹植的人生踪迹,走进这位诗人的艺术世界,一窥究竟。

一、曹植功业思想产生的原因曹植出生的那年,曹操因袁绍的推荐出任东郡太守,迁家至鄄城。

一出生就在颠沛流离之中的曹植自此与征战接下不解之缘,后多次随父出征。

所到之处,莫不是百姓流离失所,兵燹横生。

这给幼年的曹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闲居赋》有“复民生之无常”的句子。

身为贵介公子,能有此体恤民生之心,可谓难得。

再如《述行赋》“观秦政之骊坟,哀黔首之罹毒,酷始皇之为君”直接表达了爱民之情,表现出对暴君暴政的厌弃以及渴望清平明君的南衷之情。

再说他的“侠士”思想。

曹植头脑中的“侠”的概念,大概最早来源于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将军。

试想,他自幼随父征战,虽未杀敌以立军功,但疆场之上雄武的将军的高大威猛的形象让他将自己未来的目标定位在建功立业之上。

再者,饱读诗书的曹植肯定也受到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以及太史公《史记》等书籍中侠文化的影响,将战场之上的将军与书本里面的除暴安良的侠士相结合,从而确立了他的人生追求目标,即以侠士之安民的精神用将军纵横天下的方式来扬名立万,名垂青史。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JL'’,《白马篇》就给我们勾勒描绘了一位骑马纵横驰骋的少年英雄形象。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

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

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

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

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

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前言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

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

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

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

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

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

曹植的诗分类

曹植的诗分类

曹植的诗分类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游侠诗——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
曹植的游侠诗主要表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例如《白马篇》中的“英雄不问出身,胆壮何须多言”,表现了他不屑于墨守成规,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二、游宴诗——表现游宴生活和忧生之叹
曹植的游宴诗主要表现了他的闲逸生活和对生命的忧虑。

例如《赠白马王彪》中的“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表现了他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三、悲愤诗——直抒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曹植的悲愤诗主要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疾苦的关注和愤懑。

例如《七哀诗》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表现了他对天下大乱和百姓疾苦的悲愤之情。

四、酬赠诗——哀叹骨肉相残和离别之情
曹植的酬赠诗主要表现了他对亲友之间的情感和离别之痛的感慨。

例如《赠华歆》中的“人生几何时,怀忧终日悲”,表现了他对离别之痛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五、游仙诗——沉重压迫之下的反抗精神
曹植的游仙诗主要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例如《洛神赋》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现了
他对现实生活的压抑和对自由的向往。

试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

试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

试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作者:陈媛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6期摘要:钟嵘在评价曹植诗歌时赞其“骨气奇高”,本文针对此特点,分析它在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中的具体体现,反映在诗歌情感上的哀怨情愫,以及这一特点所造就的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曹植;建安时代;“骨气奇高”;诗歌作者简介:陈媛媛(1993.1-),女,汉族,陕西省宁强县人,本科,现在学习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方向: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1曹植是建安时代备受推崇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很高。

其现存作品中,数量、文体繁多,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唐朝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言:“邺中诸子,陈思最高”。

就曹植的诗歌来说,他将五言诗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陶染后世诗人。

曹植的文学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风格情感由高昂华美转向沉郁深邃。

这里的“‘骨气奇高’是曹植诗歌艺术表现和审美旨趣方面的突出特色。

‘风骨’即作品表现的一种刚健力,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一种美学风貌。

”针对曹植诗歌这一风格,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建功立业的思想内容一个作家的文学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分析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特点,也必须先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该时期的文人大都心怀天下并有崇高理想,曹植亦是。

他想要报国建功的渴望,在其诗歌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

曹植一生的前后两期,前期深受曹操赏识和宠爱,生活境况较顺适,因此诗作格调高昂。

如代表作《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以游侠儿自比,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

该诗描写质朴,但是文采飞扬,形成了矫健朴实的风格。

他早期诗作中的昂扬正“气”和积极“慷慨”,成就了他诗歌的“骨气”。

后期,曹植在曹丕父子称帝时,深受猜忌迫害,超凡才能和智慧无从施展。

浅谈曹植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曹植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曹植诗歌的创作风格摘要每一位作者的创作和其生活、理想的背景都是息息相关的。

曹植的诗歌因其生活境遇的改变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主要表现他的政治抱负和向往建功立业,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诗篇;后期的诗篇是深刻揭露了曹丕等人的残酷,也表现了渴望自由、反对压迫的思想感情,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

关键词:曹植诗歌风格目录引言 (5)一曹植前期诗歌创作风格 (5)1.1贵公子的优游生活 (5)1.2生于乱世的时代感受 (6)二、曹植后期诗歌创作风格 (7)2.1于义,不能救朋友 (7)2.2于情,不能亲兄弟 (8)2.3于志,不能展宏图 (8)2.4只能依靠幻想求解脱 (9)结论 (9)参考文献 (9)引言汉末时期的三国混战和黄巾起义等多重战役,导致了战火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更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残酷的现实生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

他们大都亲身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对人民的灾难有着深切的同情和无尽的感慨,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济世救人的雄心,他们希望为祖国统一和人民安定做出贡献。

他们的创作,真切体现人民生活,有表达景象苍凉,有体现家破人亡,有表达建功立业,形成了悲凉中有慷慨,清新中有刚健的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第一次文人诗的标志,开创了我国五言诗的黄金时代。

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而曹植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曹植,从小就非常聪明,十岁多点就能朗读诗词无数,才华出众,因此很受曹操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几个孩子中最能成大事的,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性格放荡不羁,不拘泥于礼法,多次犯了法律禁忌,触碰曹操的底线,引起曹操的震怒。

而他的兄长曹丕则是处事圆滑的人,终于在立储斗争中逐渐占上风,终在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魏王位。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被打击的对象。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引言东汉末期,朝政昏庸,社会局势不稳,黎民百姓生活在战事不断的苦难之中。

中国历史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帷幕。

当时有一大批文人志士聚集在曹操门下,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邺下文人";团体。

他们的诗歌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有着悲伤离乱的现实主义内容和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建安文学";。

曹操及曹丕、曹植二子是"建安文学";时期的杰出代表。

他们学习继承先贤作品的不同和所处社会环境的相同让他们父子三人的作品既有其共性又根据自身经历的不同有其差异性。

曹操的诗歌悲壮激昂,有一种慷慨壮阔的雄浑之美;曹丕的诗歌深婉幽怨,有一种平柔秀气的阴柔美;曹植在他前期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后期却转变为沉郁顿挫、压抑哀伤,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本文对"三曹";中的曹植诗歌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曹植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专家学者给出的评价几乎都是肯定和褒扬的。

曹植诗歌数量众多,质量较高,题材颇为广泛,抒情色彩浓厚。

钟优民在《曹植新探》"曹植的诗歌";一节中,分前后两期论述了曹植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最后总结说:"曹植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充分显示出他高度成熟的艺术才华。

";【1】建安二十五年,即黄初元年,曹植二十九岁。

在这一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位。

而就是这一年成为了曹植人生命运道路的重大转折点,所以他的诗歌可以按照建安二十五年这一时间点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则都是他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那我们就着重从曹植诗歌前后两期的联系和区别来分析、体悟、研究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曹植诗歌思想形成的原因众多数文人在分析曹植人生经历、文学思想及诗作魅力时,一般都会着重分析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和深刻的阶层纠纷对他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形成曹植诗歌思想的众多原因中,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必须要分析的,但是,造成曹植独具一格的文学思想和诗歌成就的原因是较为多方面的,而并非单纯的一两个因子,我将着继续深入研究这两点以及除过这两点的其他方面。

论曹植的游仙诗和郭璞《游仙诗》

论曹植的游仙诗和郭璞《游仙诗》

论曹植的游仙诗和郭璞《游仙诗》曹植的游仙诗反映其欲保全生命、以期建功立业的愿望;郭璞的《游仙诗》写其才高位卑的痛苦。

他们都把游仙诗作为排遣人生苦闷、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其实咏怀才是他们游仙诗的真正精神实质。

标签:曹植;郭璞;游仙诗;玄言诗:咏怀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题材丰富,其中,游仙题材的诗歌是这个时期极具成就的作品,可谓蔚成大观。

曹植多首游仙诗和郭璞《游仙诗》组诗,都借游仙以咏怀抒情。

他们的诗歌为游仙诗这一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内涵,与他们文笔斐然的其他诗篇一样,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表现诗人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精神实质。

一游仙诗,顾名思义,即含有游仙内容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以游仙为题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清朱乾《乐府正义》卷十二认为屈原《楚辞·远游》“乃游仙诗之祖”。

但在建安之前还没有很成熟的游仙诗。

诗歌真正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

曹植的游仙诗,今存《仙人篇》一首,《游仙》一首,《升天行》二首,《苦思行》一首,《飞龙篇》一首,《桂之树行》一首,《平陵东》一首,《五游咏》一首,《远游篇》一首,《驱车篇》一首,共计十题十一首[1]。

这些诗歌多是自创新题的乐府诗。

曹植“生乎乱,长乎军”,“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十五岁起就随其父亲出征过管承、乌桓、刘表、张鲁等。

这期间,曹植“从先武皇帝,南极东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用兵行师之势,可谓神妙也”(曹植《求自试表》)。

而且素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曹植《与杨德祖书》)高自标许。

建安十五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曹植积极配合其父网罗天下英才的做法,著《七启》,以明达世务、洞察时机的“镜机子”去说服“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澄神定神,轻禄傲贵,耽虚为静”的“玄微子”,以他们的问答号召隐士出山。

曹丕后又写《酒赋》以响应因酗酒过多浪费粮食而颁布的禁酒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年级:20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080001332姓名:张爱云指导教师:田苗2012年5月10日成绩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2)前言 (3)1.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的分析 (3)1.1投身军旅诗 (3)1.2杂诗 (4)1.3游仙诗 (5)1.4与友人诗及思妇诗 (5)2.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的不同倾向 (6)2.1前期倾向 (6)2.2后期倾向 (6)3.曹植诗歌抒写建功立业思想的主要意象 (7)3.1少年 (7)3.2美女 (8)4.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产生的原因 (9)4.1自身经历 (9)4.2时代所染 (9)4.3诗言志 (10)4.4家族出身 (10)结语 (11)注释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摘要:曹植出生于战乱纷争的年代,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此时代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渴望建功立业,而且当时的文学发展方向也是有建功立业倾向的。

曹植作为当时文学创作名人,并且还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

曹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尤其是以诗歌的成就为代表。

曹植的诗歌保存下来的大约九十多首诗,在不同种类的诗歌中都有对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的抒发,尤其是建功立业思想的抒发在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曹植的生活是波澜曲折的,他不能把自己的远大政治抱负实现,寄托于诗歌的创作,在他诗歌中展现他的建功立业思想。

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曹植诗歌的分析,从诗人的时代背景、诗歌作品、思想倾向变化、意象、建功立业思想产生的原因方面来论述诗人曹植诗歌中所反映的建功立业思想。

关键词: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Abstract:Cao Zhi was born in the warlord era,by the tim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coupled with the many times 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 are eager to build up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s a tendency to build up establishment.Cao Zhi was as literary celebrity,and wa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Jian'an literature.Cao Zhi of Jian'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o hav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especially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oem as the representative.Cao Zhi's poetry preserved approximately90poem,in different kind of poetry has on their life ideal pursuit of the express,especially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 expression in poe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Cao Zhi's life is tortuous climax,he cannot put their lofty political aspirations,hopes in poetry creation in his poetry,shows his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o Zhi's poetry,poets from era background,poetry, thought tendency change,image,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 causes aspects of poet Cao Zhi poetry as reflected in the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Key words:Cao Zhi Poetry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前言曹植生活于东汉末及三国时期,当时国家政权分裂,军阀混乱争权夺利,在社会上充满着各种危机。

而对这种现象,诗人曹植希望自己能参与政治,拯救国家,拯救社会。

诗人作为曹操的儿子这一特殊身份,也深受这一时代对他的影响。

而他的人生也分为顺境和曲折,在曹操执政时期,他充满了人生理想,希望投身军旅建功立业,希望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一时期诗人的人生是非常顺利的,诗人此时也是斗志昂扬的态势。

然而随着曹操的去世,曹丕及其子的登位,他的人生开始由高山落到了低谷,这一时期诗人是饱受人生的苦难。

在痛苦不堪的人生旅途中,诗人对自己的人生命运以诗歌的形式做了深深的感悟。

诗人在人生的前后两期的不同人生遭遇,抒发出了不同的人生理想。

总体说来,他的诗歌主要抒发了人生的不得志,更重要的是在诗歌中展示建功立业的思想。

曹植本人作为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对建安文学有杰出的贡献。

建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建安文学的思想是活跃的,社会动荡,就注定要涌现出一大批文人作家。

建安文学就是源于建安年间和曹魏前期的文学,并且是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文学圈,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了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而这一时期的特定的环境,就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进而文学的创作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建安文学的作品,一方面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呼唤国家统一,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另一方面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个人理想与抱负。

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也成就了许多文人作家,也让建安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他们继承了汉代乐府,用诗歌内容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而曹植的诗歌就是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志向的代表。

曹植作为一个文学才子,对建安文学发展是一个主要力量,他人生的波折用诗文的形式来反映,特别是诗人最后苦难的人生造就了他大量的文学作品,也造就了他成为建安文学的一面旗帜。

曹植文学创作的成就很高,他在文学创作领域对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他在诗歌中抒发出的建功立业思想,更是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的文人作家的思想。

1.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的分析1.1投身军旅诗诗歌中展示诗人渴望投身军旅建功立业的思想。

在诗歌《鰕鳝篇》中:“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这两句诗就透露出诗人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渴望用自己锋利的剑,投身沙场,勇猛般的气势让敌人闻风丧胆。

“远怀柔九州”,说明了诗人安抚天下的志向。

“抚剑而雷音”,也正说明了诗人用锋利的剑,响彻四方,更是突出诗人立功心切的愿望,以“抚剑”正是说明诗人投身沙场的雄心壮志与报国的一腔热血,诗人以壮士自居意气风发。

“猛气纵横浮”,中的“猛气”,写出诗人对投身军旅实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诗人在诗歌中流露出的这种献身国家统一的精神正是展示了诗人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突出了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的人格。

诗人的这种投身军旅建功立业思想在诗歌《白马篇》中有突出的展示。

《白马篇》一诗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①“白马饰金羁,连篇西北驰”展示了少年的英雄形象,也寄托了诗人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情怀。

“控弦破左的,左发摧月肢。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啼。

”这四句诗展示游侠儿超凡的武艺,而这一生动活鲜的形象,是保卫国家的强大力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念如归。

”这八句诗写游侠儿弃家投身沙场,为国献身的高贵精神,从而也流露出诗人保家卫国的渴望。

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念如归。

”这两句诗赞扬游侠儿的豪情壮志和爱国精神。

《白马篇》这首诗通过塑造游侠儿这一英雄形象,也寄托了诗人的报国理想。

曹植用如此豪情万丈的诗文反映出这一时期多数人对建功立业的追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进而展示出诗人对为国出力的渴望,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1.2杂诗在杂诗中展示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思想。

《杂诗》中“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流露出诗人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诗人虽身怀报国的理想却只能闲居。

受其兄曹丕的排挤,这种报国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但也从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不得志的不甘心,还在渴望能建功立业。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从这六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愿做一个闲人,他又作为忧国忧民的忠臣烈士,他的志向就是为国家统一奉献自己一腔热血。

他也渴望自己拿着剑向敌人战斗,他向当朝发出自己甘愿奔赴沙场战斗的呼声,充分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而诗句“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正是对朝廷发出得呼吁。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说明离开家乡的游子从军报国。

也深深地流露出诗人受到现实的压抑,也渴望像游子一般去从军报国,正是展示诗人的建功立业之心。

1.3游仙诗游仙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建功立业思想。

游仙诗是诗人处在人生艰难困苦时期而作的,这一时期诗人受到其兄曹丕的排挤与打击,郁郁不得志,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他对自己功业未成的伤感。

而游仙诗所描绘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法,实际上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

《远游篇》中“昆仑本吾宅,中州非吾家。

”抒发诗人积极追求政治理想,渴望建功立业,也流露出诗人对不得志的伤感。

在诗篇《五游泳》中“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徽堂。

”赞美了仙界的美丽,并且可以自由自在的任我飞驰,也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甘寂寞,渴望自己也可以自由自在的实现自我人生理想。

《仙人篇》中“四海一何居,九州安所知。

”流露出诗人对其兄对他的打击和迫害的不满,而“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也传达了诗人向往的美好的仙界,希望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实现。

1.4与友人诗及思妇诗与友人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