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实践的特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方面能识记实践概念及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懂得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统一在任何一项实践活动中,虽然在学习或研究时要把它们加以区分,但在实际活动中是统一的,不能用这一特征去否定另一特征;技能方面:①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学会对实践概念含义进行分层理解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这一能力;②通过实践特征的学习,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可以用马克思生前最喜欢的《哲学家和船夫》的寓言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然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最后根据实践的含义和特征,拓展延伸,分析研究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正确性;可以采用思考提问法,谈话法,讲授法,知识对比法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实践观点的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②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③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④结合实践第三个特征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
☐要点网页
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难点: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
疑点:
1、关于实践概念的理解
实践是人们
..。理解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十一点内容:
....的一切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
(1)“人们”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有根本的区别。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须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因此,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它是“做”或“行动”。
(3)“活动”是实践的性质,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等。
(5)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绝非是人类的一切活动,人的认识活动虽然与实践密不可分,但不属于实践活动。
(6)要同唯心主义者谈的实践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所谈的实践区分开来。唯
心主义者认为实践是一种理性活动、理念活动;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所说的“实践”局限于生活、吃喝、享用对象等。
(7)实践第一的思想。
整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就是建立在实践第一的基础上的,所以,应该先掌握实践概念。在学习物质和意识关系时,讲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是,物质是怎样进入人的头脑形成意识的呢?中间缺少一个环节,这就是实践。实践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属于客观范畴,实践第一的思想源于物质第一,这就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8)关于实践的社会性。
有的人把实践的社会性理解为是指个体的活动不是实践,必须得是集体的行为才叫实践,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教材中讲“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这里讲的是事实,因为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面对的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以,你的任何活动都要在这个社会关系中进行,你是不能选择的。并不意味着个体的人什么事都不能做。否则,毛泽东在《实践论》里讲的那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名言就该不成立了。西方也有类似的名言:“布丁之证明在于吃”。
(9)有人认为,物质活动是实践活动。这是一种误解。实践具有物质性、客观性、第一性。只能说实践活动是物质活动。对这一失误防范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活动的外延大于实践活动的外延。有人参加的、人作为主体的物质活动才属于实践,物质活动没有人参加的是大量的广泛的。可见,实践活动仅仅是宇宙间物质活动的一小部分。
(10)有人认为,实践与生产力是一回事。这更是一种误解,二者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实践是一种活动,生产力是一种能力;第二,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而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不包括改造社会;第三,实践与认识相比较而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比较而存在。
(11)有人认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2、“实践既是主观的认识活动,又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与“实践既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又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的比较
(1)“实践既是主观的认识活动,又是客观的物质活动”的说法,涉及到两个命题。这两个命题在内容上是矛盾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密不可分,因为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实践中又会产生新的认识。但不能因此就说实践是主观的认识活动。实践是对客观上界的改造活动,强调的是做,是行动,是把原来的东西改造为人们所希望的东西。从实践的主体到实践的对象,从实践的手段到实践的过程,都表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认识活动不同于实践,它是人脑的意识过程,强调的是想,是思考。在认识活动中,人们可以在意识中“触动”客观事物但不会在实际上改变客观事物。总之,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实践活动不是主观的认识活动。
(2)“实践既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又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的说法,也涉及到两个命题,但它们在内容上是相容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意思,不是指实践是主观认识的活动,而是强调实践过程存在着意识的指导。实践本身是创造性的活动,是改变事物原有状态的活动。要改变成什么样子,怎样来改变,在行动之前,人们是想好了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们不仅在实践开始时已经观念地设计了实践的目的、计划,而且在实践进行过程中,人们还会不断地调节目的和计划。可见,实践虽然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但这并不否认实践受意识的指导,因而说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正确的。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承认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就否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