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易感性差异及对羞耻的应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208224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钱铭怡,Email :qmy @

33

刘玉新.大学生的压力和应付方式:特点、相关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333

钱铭怡主编.变态心理学教材.北京大学心理系印,2000羞耻易感性差异及对羞耻的应付

3

钱铭怡1,2 刘 嘉2 张哲宇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300074) (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研究目的是了解羞耻感对应付的影响。100名大专一年级学生根据主试呈现的9个故事情境,评定自己在其中体验到的羞耻的强烈程度,从中选择了5个可以较好的激发被试羞耻情绪的典型羞耻事件,考察被试在其中的应付方式,并比较了高、低羞耻组被试在应付方法使用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面临羞耻事件时,倾向于采用接受事件结果、直接面对问题和让时间冲淡一切的应对方法,较少使用否认和逃避的方法。羞耻易感性较高的个体较之羞耻易感性低的个体更可能使用回避、隐藏感情、祈祷和等待的应付方法;羞耻易感性低的个体较之羞耻易感性高的个体更可能使用寻求社会支持的方法。作者进一步根据羞耻的本质和其现象学的特点解释了高、低羞耻组在应付方式上的这些差异。关键词 羞耻,应激源,应付。分类号 B848

1 前 言

羞耻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情感,是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对退缩和抑制行为有增强作用[1]。近年来,羞耻在人们正常和病理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羞耻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很密切的联系[2]。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它会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研究者发现易羞耻者对实际可控性较高的坏事件常作消极的归因,这对他们的应付方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使用否认、回避等方式来应付[3]。羞耻感与应付方式之间的联系可能更为直接。因为研究发现,情绪与应付策略的选择关系密切。正性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的注意和行为选择范围,可以使个体在应激条件下有更多可以利用的社会、身体、智力资源;而负性情绪往往使个体的注意力固着于问题的某一方面,缩小行为选择的范围[4]。

同时应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个体人格特质的影响[5]。人们对应激事件如何反应,有意识或

无意识中受到了他们自身稳定的人格倾向性的影响。个体存在一些基本的应付方式,这些应付方式的使用具有稳定性,构成个体所偏爱的应付方式。国内的研究也证实了人格对应付方式倾向性的影响[6]。但目前对人格特质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控制点、内外向、神经质等,缺乏对与日常生活事件处理有关的人格特质的探讨33。

以往对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社会文化性

质的应激源(生活环境改变、文化冲击、政治变革、经济和社会地位改变等)对个体的影响3

33

,而较少

对情绪尤其是羞耻感激起的应激状态的研究。而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却是很多的。本研究即希望探讨个体在羞耻情绪所引发的应激状态中对应付方法选择的特点。

同时鉴于个体相对稳定的应付风格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而羞耻易感性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本研究也希望同时探讨其对应付方法选择的影响。对易羞耻者应付方式的了解,有助于理解由于羞耻所引发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并可以将结果运用到临床治疗和咨询中,使对易羞耻者应付方法选择进行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心 理 学 报 2003,35(3):387~392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87

3

 谢波.中国大学生的羞耻和内疚的差异.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833

 戚健俐.大学生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实验研究.北京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1999

在对羞耻感的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羞耻事件或者情境来诱发被试的羞耻情绪。这些事件既可以是实验者事先规定的一些可普遍引发个体羞耻感的事件[7],也可以是由被试自己回忆的过去引发了自己羞耻情绪的事件[8]。本研究采用了前一种方法,以减少对于应付方式的干扰。

在对应付方式的分类上,本研究依据的是Thoits 的四因素应付策略模型[9]。该模型在Lazarus 的模型基础上提出,对问题情境的解决和对情绪的控制都可以进一步从行为和认知两个角度进行划分。这就将应付方式划分在以问题为中心—以情感为中心的维度和认知—行为维度这样两个维度内。其中情绪更包括相互联系的3种成分:生理变化、表达方式以及文化所赋予的情感的标签。 因此,本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以羞耻事件作为应激源,探讨羞耻感不同的被试在面对这些应激源时所使用的应付策略的差异。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100名来自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大学应用

文理学院的一年级专科生,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理科生37名,文科生63名。被试平均年龄20.41±1.26(18~24岁)。2.2 实验材料2.2.1 大学生羞耻体验量表(ESS)[10] 由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与英国伦敦大学B.Andrews 等合作编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全表共24题,每项

从“1”(完全没有)到“4”(经常如此)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易羞耻程度越高。2.2.2 引发羞耻的小故事故事选自谢波3和戚健俐33对中国大学生的羞耻和内疚感研究。从谢波和戚健俐收集的498个大学生们感到羞耻的故事中,挑选出12类羞耻事件。然后请心理系研究生和四年级本科生10人依据典型性、常见性对故事进行评议,从中选取了9个故事。最终选定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尤其是现代大学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可引发大学生羞耻情绪的典型事件。根据以往研究者们的发现3,33,引发个体羞耻感的事件既可以在公开情境中发生,也可以在私人化的情境中发生;既可以是在个体本身有责任时发生,也可以是在

个体无责任时发生;而从谢波3和戚健俐33的相关研究中已经可以肯定地得到,伤害他人的情境引发的是内疚情绪而非羞耻情绪。故本研究所选9个故事中包括公开化(故事b1、b2)与私人化情境(故事a1、a2)、个体有责任(故事d1、d2)和无责任情境(故事c1、c2)两组4种情境,每种情境两个故事,以及伤害自我情境(故事e )的一个故事。每组内两个故事有相同的主干,保证了所提供的情境除所探测因素外其它因素的一致性。 在每个故事后附加问题。所有故事情境之后的问题都是相同的,要求被试尽量逼真、详细地去想象亲身经历那些所提供的故事情境,并从0~100中选择一个数字标定自己对每一情境感到羞耻的程度。其中,0为完全没有感到羞耻,50为比较羞耻,100为非常羞耻。为了避免顺序效应,故事按照拉丁方顺序排列成9组题本。2.2.3 应付方法的测查及量表 请20名北京大学本科生阅读所挑选出的全部9个故事,想象自己亲身体验故事所描述的情景,并写出自己用以解决困境的应付策略。对所得的应付策略进行划分归类,发现全部可以归入Thoits 的四因素应付策略模型。说明该模型较全面,可以覆盖以羞耻事件作为应激源所可能出现的应付方法。结合上述被试所写策略及从Thoits 的模型中抽取出的应付方法共21种。 另请20名北京大学本科生阅读全部9个故事,并从21种应付方法中选择在相应情境中所可能使用的所有应付方法。排除所有20名被试在9个故事中都不会使用的方法,并根据被试实验后所提出的意见,将一些应付策略表述方式进行了调整,最后得到了17种应付方法,组成应付方法量表,见附录。 按照Thoits 的模型可以将这些应付策略划分为:以事件为中心的行为策略3种,以事件为中心的认知策略7种,以情绪为中心的行为策略4种,以情绪为中心的认知策略3种。2.2.4 问卷设计和研究程序 在每个故事后附加问题。所有故事情境之后的问题都是相同的,要求被试尽量逼真、详细地去想象亲身经历那些所提供的故事情境,并从0~100中选择一个数字标定自己对每一情境感到羞耻的程度。其中,0为完全没有感到羞耻,50为比较羞耻,100为非常羞耻。然后要求被试对提供的17种应付方法分别从-3至+3之

388 心 理 学 报3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