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
《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在进行《分香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情况,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虽然二年级学生尚未学习分数,但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会隐含分数的概念,如每个小伙伴分到的是总数的一部分,这是学生需要理解的难点。
-动手操作与团队协作: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协调团队成员,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分配过程中,并学会合作完成任务。
-描述分配过程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分配过程,如“每人分到两根香蕉”,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简单平均分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不同数量的香蕉平均分给小伙伴们。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香蕉模型,演示如何进行平均分。
其次,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分组讨论的环节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对于平均分的难点内容,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这个难点。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要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还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动身,产生导向作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体会,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控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具体进程。
教学重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进程和结果,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进程: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 填空:三( )十二 ()六十二二( )十八 ()六十八2.⑴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⑵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一天,猴妈妈买了12根香蕉,要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要使猴哥哥和猴弟弟都中意,猴妈妈要怎么分香蕉呢?生:平均分。
(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 磁铁代替香蕉分一分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铁代替香蕉,有谁要上台来帮忙分香蕉?师:我们看每只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只猴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 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像这样平均分的进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12÷2=6(根)师:注意,这个算式里面有一个新的数学符号“÷”,叫做“除号”。
你们看,它的中间是一条横线,上下有两个小圆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算式读出来?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学生跟读2遍。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师:那么全部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生: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1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学生经验“分物嬉戏”“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肯定的相识,从本节起先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生以娴熟驾驭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阅历。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起先接触除法有肯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1.结合“分香蕉”的详细情境与阅历,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详细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4.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驾驭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说明平均分的详细过程。
微课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香蕉图片12张小棒12根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香蕉熟了,小猴欢欢早早就去果园摘香蕉。
我们一起数数它摘了多少根香蕉。
生数师摆。
师:欢欢是一只懂得共享的猴子,它要把12根香蕉分给好挚友们,可以怎么分?生:可以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人分的一样多。
师:12根香蕉平均分给几位好挚友,可以怎样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动手操作,体会除法的意义。
1.理解除法的第一种意义师:请用你手中的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学生分小棒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师:谁情愿把你分的结果介绍给大家?请一生展示并介绍。
师: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快更好地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请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把你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分香蕉教案(通用4篇)
分香蕉教案(通用4篇)分香蕉篇1教学内容:分香蕉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具:情景图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分香蕉活动。
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二、学读法。
12÷2=6 读作12除以2等于6。
1、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 ÷ 3 = 4(根)被除除商除号数数2、你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让学生边分,边列算式,后读算式,分辨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练一练。
让学生实际分一分,也可以圈一圈,把分的过程用除法式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分香蕉情景图12÷2=6 读作12除以2等于6。
12 ÷ 3 =4(根)被除数除数商分香蕉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况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导入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分东西)就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分小棒,每人拿出6根小棒,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你还有几种分法?学生操作,反馈。
新授课1、师:同2、学们分得真好,3、有两只小动物也想参加,4、欢迎吗?(欢迎)快看看他们是谁?(小猴子)他们在分什么?(分香蕉)板书5、出示课件,6、两只小猴会分多少根香蕉呢?(12根)要把12根香蕉分给小猴要平均分成几份?(两份)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7、每份是多少?愿意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8、学们用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学生操作,反馈,请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课件)9、师:这道题要用什么算式来表示?生:12*2=6(根)板书师:12*2这个部分怎么读?生:读作12*2。
分香蕉教案8篇
分香蕉教案8篇分香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分香蕉”的详细情境与阅历,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控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详细过程,渗透模型思想,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控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详细过程。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落在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那么教学设计着重突出下面两点:1.体会除法算式与等分的关系。
结合猴妈妈分香蕉的情境,把等分的过程与除法算式相对应,同学能够深刻地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教学中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既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问题,同时又能培育同学的`抽象规律思维。
2.着重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用小棒代替香蕉,援助猴妈妈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后,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接下来继续用小棒代替香蕉,探究其他的分法,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在分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课前预备老师预备:课本主题图、小棒图。
同学预备:每人2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1.填空。
二〔〕十二〔〕四十二〔〕六十八二〔〕十八2.◆◆◆◆◆◆◆◆〔1〕平均分给了4个人,每人分〔〕个。
〔2〕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人。
同学思索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当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1.数一数,说一说。
〔老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的主题图〕师:今日,猴妈妈给猴兄弟俩预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预备了多少根香蕉?回答预设:有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正呢?同学很简单回答出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伙伴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同学动手操作,然后回答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香蕉(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学会动手操作,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学会正确操作,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
教学准备:1. 香蕉若干2. 分香蕉的工具(如刀、剪刀等)3. 记录表4.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香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香蕉是什么形状的?3. 引导学生观察香蕉,总结出香蕉是弯弯的、长长的。
二、新授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将这个香蕉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么分?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香蕉平均分成两份。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法,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数量的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香蕉,让学生练习平均分成几份。
2.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香蕉,尝试平均分成几份。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除了香蕉,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平均分?2. 学生举例,如苹果、橘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平均分?4.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如公平、合理等。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学会了平均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等。
六、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水果或其他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练习。
2. 学生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画出图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平均分的方法将一些物体分成几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物体。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将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香蕉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串香蕉,想请大家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串香蕉,一共有几根呢?生:12根。
2.探索分香蕉的方法师:请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每组桌上都有一串香蕉和4个盘子,你们可以试着分一分,看看哪一组能找到最快、最准确的方法。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分香蕉方法?生1:我们小组把香蕉一根一根地分,每个盘子放一根,直到分完。
生2:我们小组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另一个人检查,确保每个盘子分到的香蕉数量一样。
师:很好,你们小组真会合作!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我们小组是先数出每个盘子应该分到几根香蕉,然后再一起平均分配。
3.引入平均分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方法都很好,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盘子分到的香蕉数量都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平均分?生:平均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一样多。
4.巩固练习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数字,你们来判断这个数字能不能平均分给4个盘子。
(教师依次给出数字,学生判断)师:刚才大家都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个盘子。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也学会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分物体。
请你们发挥想象力,用其他的物体来代替香蕉,进行平均分的练习。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6.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平均分就是将物体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一样多。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教学目的:⑴结合均匀分的详细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领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⑵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匀分的详细过程。
⑷培养学生解决问习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局部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款待客人呢?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
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白叟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调皮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心爱的小猴子。
智慧白叟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均匀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均匀分?智慧白叟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习题情境活动一:用小棒替代香蕉分一分。
⑴请你用学具替代香蕉分一分。
⑵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⑶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均匀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⑷你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均匀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除号长什么模样啊?(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
领学生读2遍——“除号”)⑸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局部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12”是均匀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均匀分成的份数。
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
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均匀分成了2份。
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
(跟读2遍。
)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香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香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分香蕉》这一章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香蕉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香蕉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香蕉图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串香蕉,我们需要将这串香蕉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将总量分成若干等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例如,有一串香蕉共有12个,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用除法计算:12 ÷ 3 = 4,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4个香蕉。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有一串香蕉共有15个,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5. 解决实际问题:假设有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分一颗香蕉,班级里只有一串香蕉,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颗香蕉?五、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分香蕉”三个字,作为本节课的主题。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串香蕉的图示,用来表示实践情景。
3. 用粉笔写出平均分的计算公式:总数÷ 份数 = 每份的数量。
六、作业设计a. 有一串香蕉共有18个,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b. 有一串香蕉共有24个,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c. 有一串香蕉共有30个,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你如何将一串香蕉平均分给你的朋友们。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香蕉问题,如不同数量的香蕉和小朋友的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分香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本节课的结束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在情景创设中,我会扮演一个“香蕉商贩”的角色,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香蕉分配的场景,如将香蕉分给不同数量的小朋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香蕉。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香蕉分配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香蕉分配活动,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公平正义的意识,懂得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以“分香蕉”为主题,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我会准备一些真实的香蕉,让学生亲眼看到香蕉的分配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分香蕉”为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4)全班交流,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根香蕉?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香蕉”这一内容主要是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发现什么规律?
(1)学生观察后回答,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
(2)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3)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被除数表示要平均分的总数,总数不变,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数量就越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香蕉,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同时,通过交流汇报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分一分,填一填。
(1)教师出示题目: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2)学生用小棒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分一分,然后填写除法算式。
《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分香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香蕉》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香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分香蕉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和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初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两只可爱的小猴今天又来请同学帮忙了,它们带来了12个香蕉,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出示:分香蕉)二、新授课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香蕉,请你分一分。
独立分一分。
指名说一说分的过程。
师引导:象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我们把这个分的过程也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认识)2.学习除法算式的书写师:这个除法算式怎么写呢?师边讲解边板书出除法算式。
12÷2=6(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认识除号2)读一读除法算式。
3.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想一想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示12÷3=4(根)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前面学的加、减、乘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除法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讲解: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同桌互相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在算式中的什么位置?l结合除法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1、分一分,算一算师: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3份,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互相分一分,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分香蕉-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分香蕉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是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分香蕉”。
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北师大版教材的第六单元“简单的分数”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通过分香蕉的情景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将一些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来表示每一份的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含义。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香蕉,还有一些分数的卡片,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我会出一些关于分数的题目,让学生们来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易懂的板书,将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含义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分香蕉”的分享。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的引入在教学的开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课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孩子们对于数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我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分数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含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含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孩子们学习的难点。
在这个环节,我会通过讲解和例题来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体会分数的含义。通过动手分香蕉、画图等方式,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5.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问题导向,促进思考
本案例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知识。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中,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并运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通过画图等方式解决分数问题。
3.通过分香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分割与组合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用。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分数的简单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香蕉的实践,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分数;学会通过分数进行物体的分割;能够将物体按照给定比例进行分割。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思想和展示成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概念,正确读写分数。
2.学会通过分数进行物体的分割。
3.将物体按照给定比例进行分割。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白板。
2.教学用具:香蕉模型、纸张、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香蕉模型并介绍分割香蕉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有十个香蕉,要平分给两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香蕉?2. 分析问题(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将十个香蕉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的香蕉数是5个,即分数1/2。
3. 学习分数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课件展示分数的表示方式,让学生观察并学习正确的读写分数。
4. 分割物体(15分钟)教师使用香蕉模型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将香蕉进行分割,以图示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总结分割的方法。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包括:1.计算题:如将12个香蕉按照1/3的比例分给三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香蕉?2.分析题:如有10个苹果和5个桃子,将苹果和桃子按照2/5的比例分给两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和几个桃子?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割作品,并进行互动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7. 总结(5分钟)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习分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分割练习,如苹果、橙子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自己所做的分割作品。
六、板书设计•分数的表示方式•分割物体的方法•分数的读写练习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操作的方式,生动而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分数的概念。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例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分香蕉》这一主题,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表达分数,并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表达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蕉模型、分数卡片、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香蕉模型,讲述小猴分香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香蕉的分配问题。
2. 讲解分数含义(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解释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表达分数,如何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香蕉模型,让学生进行分数表达和计算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猴有5根香蕉,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小猫有8根香蕉,它要把这些香蕉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 答案:(1)每个小朋友能得到5÷3=1.67(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1根香蕉,剩下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得到2÷3=0.67(根)。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8÷4=2(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2根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数的存在,如食物分配、时间分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标准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香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整数除法概念,掌握表内除法运算方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76页至第78页,包括“分香蕉”问题引入,理解除法意义,学习除法算式读写方法,以及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除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整数除法概念,掌握表内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进行问题分析、计算和解决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意义,掌握除法算式读写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香蕉”图片,提问:“小猴子有12根香蕉,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根香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分香蕉”问题,讲解整数除法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读写方法。
结合教材第76页例题,讲解除法运算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题,巩固除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香蕉2. 板书内容:整数除法概念和意义除法算式读写方法表内除法运算步骤课后拓展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题1、2、3。
(2)思考并回答课后拓展问题。
2. 答案:(1)见教材第78页。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香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香蕉》。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整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理解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除法的概念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香蕉模型、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香蕉分配的情景:小猴子有12根香蕉,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根香蕉?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回忆乘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3)讲解整数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知识运用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香蕉2. 内容:整数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2)小华有15块饼干,要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块饼干?2. 答案:(1)6个糖果(2)3块饼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用除法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
(2)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教家长学习整数除法。
7.4《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分香蕉》一课。
这一课主要围绕平均分这一概念展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并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9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如何将一定数量的香蕉平均分给若干个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用除法来计算。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香蕉,以及一些用于演示的教具,如剪刀、称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了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将平均分的概念表达出来,并用除法的符号来表示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有10个人,我们要将20根香蕉平均分给他们,每个人应该分到几根?”另一部分则是让学生复习除法的计算方法,如:“用除法计算10除以2的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如果我们要将更多的香蕉平均分给更多的人,我们应该如何计算?”通过这样的教学,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平均分的概念我认为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际的香蕉作为教具,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
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
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
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
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
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
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
(跟读2遍。
)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
(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
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
6÷2 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
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
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
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
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
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
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
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
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
(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实践应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