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最后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教师展示周恩来的照片和《觉醒年代》大的网络热语“我们随手翻过的历史书和划过线的重点,那便是他们的一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和周总理回到20世纪50年代,去感受新中国外交的风云变幻与跌宕起伏。

教师活动11、教师展示旧中国的外交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的外交特点。

2、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P82第一子目内容完成新中国在1949年到1953年的外交事件时间轴的梳理。

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3、学生阅读史料,提前关键信息并对结合刚才所学回答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理念,有助于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原因?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原因,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史料实证的意识。

3、教师开展评价任务——探究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完成情况。

2、教师开展评价任务——评价外交,引导结合刚才所学评价中美大使级会谈。

1、教师展示万隆会议周总理作息表和图片周总理吃饭的保温杯,提问学生从周总理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2、教师讲述结束语:在周总理的努力下,新中国外交局面赢得赞誉与支持,到他逝世前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周总理曾说过“为7.板书设计【作业参考答案】1、C2、A3、D4、学生通过完成外交任务计划书,将所学外交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上,本题具有较强地开放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完成外交任务任务书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外交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强调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外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理解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以及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外交情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外交意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

3.讨论话题:如“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如何看待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如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一带一路》和英、法等过申请加入亚投行示意图一带一路亚投行教师:今天,我们国家对外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和设立亚投行,成为世界的焦点,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加入。

说明了什么?学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在外交上中国人民挺起胸膛,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教师:今天,新中国外交的成功,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开辟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之路。

那么,这条路是怎样开辟的呢?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讲授新课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史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史料2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史料3下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教师: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学生: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当堂检测
2.(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 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 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再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 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另起炉灶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
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建国初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 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与苏联最高领 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时间:1955年 (3)地位: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5)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外交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掌握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5.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时事政治,选取一个与我国外交政策相关的新闻事件,分析其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运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家利益服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撰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形势,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认识到我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题目要涵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我国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主题,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要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字数在300字左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人物
吗?
学生回答教
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周恩
来”
教学流程
三、提出问题
1.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
环境是怎样的?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
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及影响。

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
了。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主
题、影响;“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
解?“异”指的是什么?
四、精讲解疑
学生阅读教
材内容,圈、划、
勾、点找出问题
答案。

讨论交流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内容。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篇一: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2.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激发学生对和平外交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和平外交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和平外交的思考。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通过展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如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中国推动建立亚信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3.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认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有哪些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国际上的和平外交案例吗?- 你认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是什么?每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4.展示(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和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要求学生利用媒体资源,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重要案例,并撰写一份独立的报告,展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篇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外交的概念和意义;2.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略;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外交意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提问: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和非洲诞生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这些国家曾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奴役和压迫,独立后仍然面临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的威胁,经济上也遭受不公正待遇。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外交困难。

【学生活动】知道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设计】知识结构图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夲课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时1课时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时间、人物、内容、影响时间、人物、特点、影响教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漫画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

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课后补充(学生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复杂性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2.板书设计】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学情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取向。

而学生对此是没有知识基础的。

所以教师要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显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和封锁、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中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本质意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另外,对于历史知识底蕴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解图概括表达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对比鉴别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之别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自主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交政策的内容,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4.情景模拟:模拟外交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交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方面的外交活动,展示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激发学生对外交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认识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态度,树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②通过学习过程,训练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②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近代不平等条约师问:看到这些不平等条约,同学们想起了哪段历史?生答:近代史。

师: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由于民族不独立,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幻灯片出示材料,师引用其中红色语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师: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一届政府能否带领中国外交站起来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出示课题)(二)合作探究:过渡: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总结一下。

(一)“一个政策开创局面”。

资料: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介绍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3.案例分析:通过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案例,深入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

2.课件: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案例分析的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认识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思想。

3.了解中共中央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通过梳理历史,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2.掌握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学习了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1955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介绍。

第二步:讲解新课通过讲讲表格中所列举的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让学生认识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理念的贡献。

同时也介绍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然后再向学生谈一谈中国外交中的头号人物周恩来,让学生认识周恩来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历史事实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第四步:展示汇报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情况,并让其他小组附和或提出质疑。

这样,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得到不同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么形成的?2.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

3.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评价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步:作业布置1.查阅有关中国外交的历史资料,对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进行深入了解。

2.让学生在班级论坛上发表有关此次讨论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学资源:教师:讲课PPT学生:笔记本,图书馆,互联网等。

课后延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研究该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外交政策,并撰写一份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

2.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
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

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

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

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4.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三、课堂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考验,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昨天的阴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