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笔记
在经济学史上一般都把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标志。

50多年来,宏观经济学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也反映了经济学本身的进步。

因此,回顾一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3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30年代的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的转折点。

严重的失业、史无前例的衰退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摆脱这种困境的另一条出路——国家干预经济。

一向以自由放任著称的英国企图通过中央银行的金融调节与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减少失业,北欧宁静助小国瑞典增加了财政支出,实施了社会福利政策;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罗斯福开始实施他的新政。

这一切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新时期的开始。

新的时期需要新的理论。

新的理论应该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探讨其运行规律,证明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并为这种干预出谋划策。

这样,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这一任务由凯恩斯来完成也许只是一种偶然。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出现的。

现实经济的发展要求宏观经济学的建立,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条件。

托宾认为:"四个不同而又相关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四种发展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凯恩斯《通论》的发表;经济计量学的建立;以及数学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上的运用。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也20—30年代形成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契尔,库兹涅茨,以及他们所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所,和美国商务部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把以前对国民收入的研究系统化、理论化,解决了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定义、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问题,确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将这一体系运用于实际。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经济中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而国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这些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而国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这些总量的数值。

因此,没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的建立,现代宏观经济学就是不可想象的。

凯恩斯的《通论》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大宪章"。

这就是因为《通论》在以下这些方面力现代宏观经济学莫定了基础: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沦,建立了一种以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

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分析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并把总需求分为消费与投资,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与投资理论。

第五,把货币分析与经济分析融为一体,彻底抛弃了传统的二分法。

第六,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与具体作法。

现代宏观经济学正是在凯恩斯这些贡献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从这一意义上看,说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并不是夸大其词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
不足。

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在书中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1.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
2.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3),灵活偏好规律。

这是凯恩斯这个就业理论的支柱。

第三,灵活偏好规律。

人之所以偏好货币,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2),出于预防的目的,以备应付意外的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即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获利”。

3.乘数原理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乘数原理占有重要地位,它绝不只是一个“数学概念”。

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它是“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

也正是以此为桥梁,凯恩斯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4.资与物价理论
5.危机理论
《通论》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影响及贡献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
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

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三、当凯恩斯在这都书中倾注心血的时侯,西方国家正处在有史以来持续最长久、影响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

事实上正因为其影响既深且久远,人们称其为…大萧条‟,这你或许已经知道。

而当时古典经济学说在政府和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学说根本否定了产生萧条的可能性。

因为,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失业是一种可以自动清除的现象。

他们认为劳动力市场与其它市场一模一样,失业只不过是劳动力供应过剩的结果,这种过剩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自然会得到解决。

简而言之,当发生失业时,工资——劳动力的价格——将会下降,直到雇主有利可图并愿雇佣更多的工人这一点为止。

因而,从理论上讲失业不会发生。

既然工资不易下降,失业就会是一种普遍现象。

机器能够制造汽车,却永远不可能购买汽车。

政府通过制定和调整税率政策和利率政策以及政府本身的货币支出,影响消费者支出和投资支出。

也就是论政府凭借上述手段影响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以及政府支出的总体水平,最终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

如果你把工资的一部分拿出,不是花掉,而是藏在床垫子下面又会怎么样呢?某些地方的某些人就会由于你的此举而失去工作了。

投资行为取决于利率。

事实上,几乎凡事都操之于利率。

高利率打击投资意愿,低利率则鼓励投资意愿。

联邦储备银行通过调整利息率影响投资行为。

要提高经济活动水平,就增加政府开支或减少税收。

要降低经济活动水平,就削减政府支出或提高税收。

一旦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使储蓄和税收与投资和政府支出相等。

任何情况的变动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或失业。

联邦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和税收)控制经济。

联邦储备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控制经济。

而这些工具的运用方式则视政府目标而定。

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对付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之间如何做恰当的取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若要发挥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就必须与财政政策步伐一致,若不如此,事情只会越弄越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