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探析摘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在阐述了地理素养涵义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即储备丰厚的地理知识、确立科学的地理观点、掌握正确的地理方法、培养基本的地理能力、养成求实的地理态度和形成积极的地理情感。

关键词:地理素养高中生地理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和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这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其终身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素养既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地理素养的涵义

素养为经常修习而所得之涵养,地理素养是人的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其中,地理知识是基础,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和地理能力是根本,地理态度和地理情感是方向。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素养的主体。地理素养是一个涵盖范围和内容都很广的概念,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公众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它既能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可以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具体来说,地理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经过地理学习之后,能够运用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它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气质,更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二、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

1.储备丰厚的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在地理素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形成其他地理素养的基本载体。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知识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如跨学科(数学、物理等)的背景知识,这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复杂宏大的知识领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地理教师要储备丰厚的地理知识;其次,要重视学生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搜集、汲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掌握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高中生的基本地理素养。

2.确立科学的地理观点

地理观点是地理素养的重要支撑。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高中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处理这些问题,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文明生活方式,这是培养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就要重视高中生科学的地理观点的确立,应当把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全球

变化、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地理观点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通过有效地课堂教学,引导他们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获得不仅对高中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观点。

3.掌握正确的地理方法

地理方法是高中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所谓地理方法,是指人类在认识并作用于地理对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很重视高中生对地理方法的掌握,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他们既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也掌握诸如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地理方法。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正确的地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4.培养基本的地理能力

地理能力是地理素养的核心,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等基本地理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将地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

与基本概念的同时,具备了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5.养成求实的地理态度

地理态度是地理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在指导高中生从事地理科学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正处在地理态度形成的关键期,地理态度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有终身的价值,能够有利于他们的潜能释放,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出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他们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态度,从而实现寓地理态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让他们逐步养成求真、求实、辩证、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态度。

6.形成积极的地理情感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情感”是指高中生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对地理对象的独特审美,不仅指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包括责任、快乐、爱等丰富的内心体验。为此,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渗透积极的地理情感教育,这能够使学生对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变化等地理问题重视起来,能够培养他们对地区甚至整个社会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形成稳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最终实现培养他们在

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投身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65.

[3]李榆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区位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09,(9b):84.

[4]王刚.浅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2009,(9):5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