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人的呼吸课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将一个苹果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扔给前排同学。
师: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或做任何一件事,身体的各部分都是非常协调、默契配合的,为什么人体的各部分能如此协调统一呢?师:为什么神经系统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二、学习新知1、指导学生阅读P87的资料,设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就上述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查阅书上的相关资料,尝试作出解释。
(1)为什么脑颅内长肿瘤压迫神经会导致失明?(2)既然大脑一定区域能控制四肢的运动,那为什么脊髓受到损伤会引起下半身截瘫,失去运动功能,并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3)坐骨神经是下肢最粗的一根神经,这根神经受到压迫为什么会出现下肢麻、疼痛?教师总结:人体的四肢与脊髓和脑之间,内脏与脊髓和脑之间,脊髓与脑之间,感觉器官与脑之间都有神经联系。
2、提供神经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读图对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位于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所以叫中枢神经系统;而它们发出的神位于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所以叫周围神经系统。
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神经又可以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叫神经中枢。
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凹沟。
这样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和神经细胞的数量。
3、神经元脑和脊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什么叫神经元?神经元在结构上与人体其它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的结构和特殊的结构?神经元与一般的细胞相比,相同的结构是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不同的是它有呈树枝状的突起。
这些突起有什么特点?神经元细胞的突起有的很长,有的较短因此,神元是人体最长的细胞,就是因为它的突起很长。
什么叫神经纤维?什么叫神经末梢?什么叫神经?神经纤维就是由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包一层鞘构成的。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6.1人的呼吸——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 教案设计
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4)了解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的。
2.能力: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问你们两个问题。
俗语有云:"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
"那么人类要生存,离不开什么呢?(食物、水、空气等。
)据测定,一个人不进食不饮水最多能活7天,不进食但饮水能活10天。
那么不呼吸呢?(活动一)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
大家先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久。
通过刚刚的测试,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人离不开呼吸,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师:那你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呼吸系统),对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人类离不开的呼吸是怎样来实现的。
二、首先是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个大内容: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先来看第一个内容,呼吸系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P52页,了解呼吸系统的构成,并划出你认为的重要知识点。
(图片也要看)三、分析课文我们通过预习知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一)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呼吸道。
问题:1.呼吸道是由什么构成的?作用是什么?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为什么空气经过鼻腔后会变得温暖、湿润?(展示不同人的鼻子)原因是因为鼻腔内表面的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里面流动着温暖的血液。
当外界寒冷的空气经过鼻腔时,血管中的血液可以将其加热,以减少对气管和肺的刺激。
这就好像在鼻腔这个小房间内安装了暖气管道一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眼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眼睛的意识;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其中视觉形成过程也是节课的难点六、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等。
初中生物教案人的呼吸
初中生物教案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人类的呼吸过程。
3. 发现并理解呼吸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人类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掌握人类呼吸的复杂过程。
2. 理解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PPT。
2. 呼吸系统模型。
3.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呼吸的兴趣,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10分钟)
通过课件和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并讲解各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三、呼吸的过程(15分钟)
1. 吸气与呼气:通过示范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讲解氧气在肺泡中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
四、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10分钟)
通过相关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强调呼吸与生命的联系。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人的呼吸过程。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整理呼吸系统结构,总结呼吸的重要性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其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人的呼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b. 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c.2.能力目标a. 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b. 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a.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要点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三、教学难点1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模拟实验那么什么事肺活量呢?如何测量肺活量?环节三: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到达肺部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很好。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又是怎么运输的呢?为什么会发生煤气中毒呢?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一起学习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说一说怎么预防煤气中毒从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增强学生应对事故的能力。
环节四: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畅谈自己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练习:拓展自我1、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源于( D)。
A.肺泡;B.组织细 c.血液; D.组织液2、肺的功能单位是( C )。
A.呼吸性细支气管;B.细支气管C.肺泡;D.肺泡管3、人体完成呼吸运动的主要呼吸肌是( D)。
2021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6.《人的呼吸》说课稿 北京课改版
2021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6.2《人的呼吸》说课稿北京课改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
即三个中心问题: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排泄..、运动..、循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分析:(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
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 6.2《人体的呼吸》教案 北京课改版
第二节人体的气体交换(一)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第二个内容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仅外界的氧气是如何到达细胞的。
因此,第二部分首先要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然后是呼吸的四个过程:肺的通气,肺泡与学夜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等四个连续的过程。
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⑴能够说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发生的变化;列举人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主要功能的适应性;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呼吸、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能力目标⑵通过观察模型、观看视频及实验,培养学生类比、判断、推理及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⑶知道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加强,解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重点: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呼吸系统的结构及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难点:人体是如何完成气体交换的课时建议:4课时(二)教学建议第一课时:做好“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实验,认识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
你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为什么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种变化说明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1.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2.能够说出人体的呼吸道都有哪些部分;3.能够描述肺的结构和功能;4.能够解释气体交换的过程;5.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呼吸道的结构和肺的结构;2.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视频《呼吸系统》;2.PPT《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3.活页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为什么需要呼吸、呼吸的作用是什么?2.展示视频《呼吸系统》。
2. 学习环节1.通过PPT《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向学生介绍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2.让学生用黑色笔描出人体的呼吸道结构图案。
在让学生解释标出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肺部切片图,帮助学生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4.解释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被呼出体外。
5.队内小组实验:让小组内的一组队员对照带描贴的呼吸道结构图,模拟气体交换的过程。
其他队员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进一步讲解1.让一个学生描述实验结果,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通过解释呼吸的过程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呼吸的重要性。
3.通过引导学生吐出的呼气,分析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哪些成分。
4. 拓展和巩固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2.让学生自由发挥,模拟呼气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3.让学生思考呼吸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五、教学反思1.教学重心应该放在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建立呼吸道的概念。
2.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孩子的实验观察能力,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4.3 人体的呼吸 大单元教学设计- 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的呼吸》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校六中年级七年级设计者指导者课程模块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使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单元涵盖章、节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标要求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3.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4.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主题名称人体的呼吸主题概述人体除了必须不断从生物圈获取营养物质,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利用吸进的氧,氧化细胞内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以便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人体在呼吸时,气体先通过呼吸道的处理,再进入肺。
在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在肺内发生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学情分析(针对单元)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体时刻进行的呼吸司空见惯,但并不是十分明白呼吸是如何进行的,也不十分清楚呼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断人体各系统相应结构的功能,帮助其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辅助支持多媒体课件视频利用网络资源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2.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三、单元知识关系及教学流程人体的呼吸单元生物科学方法归纳分析比较法,观察法,联系实际法 单元知识演进及教学流程描述遵照气体进入人体的过程——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然后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对应两节,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两部分,第二节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由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两部分组成。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设计相关拓展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4.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理解不同运动强度对呼吸的影响,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呼吸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呼吸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呼吸实验,引发学生对呼吸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配合实物模型和动画,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观察肺模型、进行呼吸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物学素养。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字迹清晰,表达准确。
2.实验类作业要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的呼吸(2)》教案2
《第一节人的呼吸》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并解释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使学生知道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解释说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3.使学生知道肺的卫生保健常识;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肺的发育;解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呼吸运动的录像及模型培养学生的类比、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概念。
2.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2.呼吸运动前两阶段的原理。
教学难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为本节授课难点。
因为本节内容抽象,受条件限制没有实物的观察及解剖,直观教学有一定难度。
2.呼吸运动的原理为本节难点。
因为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压强及扩散的有关知识,难以理解呼气和吸气与肺容积的变化有关。
教具准备:
黑板,多媒体,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 人的呼吸 教案设计
人的呼吸【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概念。
3.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天甚至十几天不吃食物,或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饮水,都有可能勉强维持生命,但是几分钟不呼吸就会因窒息而死亡。
人体需要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有差异。
二、探究活动。
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目的要求: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材料器具:带瓶塞的锥形瓶,玻璃弯管,乳肢套管,消毒用酒精棉签;澄清的石灰水。
方法步骤:观察并记录两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哪一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如果你在实验开始之前刚刚做完剧烈的运动,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实验结果: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的成分,可以发现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吸人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知识补充: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多级分支的管道组成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三、学习活动:观察哺乳动物的肺。
目的要求:认识肺的形状和颜色,描述肺组织块的特点。
材料器具:哺乳动物(牛或羊)新鲜的肺;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小烧杯;清水。
方法步骤:1.教师演示,观察完整的肺,同学描述并记录肺的形状、颜色以及左、右肺各分成几叶。
教师将肺剪成若干小块。
2.学生两人一组,取一块肺组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
A用镊子触探一下肺组织,感觉一下肺组织块的弹性。
B用放大镜找一找支气管和小血管。
讨论:1.肺组织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2.肺具有多级分支的气管、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很好的弹性,这对呼吸有什么意义?四、肺泡的结构特点。
北京版生物七下第二节人体的呼吸教案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人体的呼吸——肺(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属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中的一部分。
具体解释了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部分呼吸运动的原理。
旨在说明人体呼吸这一重要生命现象。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学习呼吸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对象为初一学生。
这部分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等课程,无法理解压强,扩散等概念,知识面较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实际,与自身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类比,联想等手法引导教学;并用图片或视频进行直观教授。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并解释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使学生知道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解释说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3. 使学生知道肺的卫生保健常识;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肺的发育;解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呼吸运动的录像及模型培养学生的类比、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对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概念。
2.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2.呼吸运动前两阶段的原理。
五、教学难点:1. 肺的结构和功能为本节授课难点。
因为本节内容抽象,受条件限制没有实物的观察及解剖,直观教学有一定难度。
2. 呼吸运动的原理为本节难点。
因为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压强及扩散的有关知识,难以理解呼气和吸气与肺容积的变化有关。
六、教具准备:黑板,多媒体,教学模型。
第二节人的呼吸肺一、结构和功能:肺泡表面积大,密布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二、呼吸运动的原理(三)作业设计采用常见的材料,根据呼吸运动的相关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肺部模型。
初中生物人的呼吸教案
初中生物人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 掌握人的呼吸活动的过程和机制。
3. 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人的呼吸器官: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活动过程:吸气和呼气。
3. 呼吸活动机制:肺叶、支气管、肺泡等的结构。
4.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掌握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 了解呼吸活动的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
1. 理解呼吸活动过程中气体的交换原理。
2. 理解呼吸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
教学方法:
1. 观察呼吸器官模型,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模拟呼吸活动,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
3. 讨论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的呼吸器官,并进行简单介绍。
2. 学习:学习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了解呼吸活动过程和机制。
3. 实验:进行呼吸活动模拟实验,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
4. 总结:总结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掌握呼吸活动的过程和机制,增强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教学设计《人体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2.挖鼻孔的危害
组无法回答, 学 知 识 的 印
3.鼻的长短与生活环 教师引探。) 象
境的关系
喉:
1.吞咽过程中不仅是
会厌软骨下压,还有甲
状软骨上移的共同作
用才会盖住喉的入口,
在引探
使食物能够顺利进入
过程中通过
食道。
图片、视频、
演示:人的吞咽和呼吸
实验等教学
时候的状态课件
手段为学生
2. 解 释 人 为 什 么 有 时
经基本适应,并且初步掌握了生物学科设疑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功能。用所学知识
解释常见的与呼吸道有关的生活现象。 (二)能力目标:学生尝试通过小组合探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养成
提供感性材
候吃东西时还是会被
料,帮助学生
呛到
对知识的理
演示:声带发声的视频
解。
气管: 1.随地吐痰的
危害
2.气管“C”型软骨食
道的关系。解释这个问
题时,增加观察气管的
实验
实验:观察哺乳动物的
气管
实验步骤:
1.观察气管结构和“C”
形软骨的支撑作用
2.带上手套用手分别 学生实验观察
轻轻下压“C”形软骨
开口一侧和封闭一侧,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困难的内容
出示:各组任务和要求
小组讨论,让
学生在学习
中自己发现
如果学生问不出问题,
分小组展 问题,解决问
教师需要补充:(教师 示,其他小组 题,学生解决
引探部分)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人的呼吸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b.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c.了解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成分变化。
2.能力目标a.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b.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a.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b. 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二、教学要点1.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三、教学难点1.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四教学流程得时间长?设疑: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你知道我们吸入身体的空气成分有哪些吗?展示图片1:过渡:呼吸仅仅是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学生共同做小游戏,体会并说出憋气的感受。
的重要,自然地引出课题。
环节二: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分组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各个实验小组派出代表对实验过程进行汇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课后练习:拓展自我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D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 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2.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其原因是(C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B. 气流冲击,喉腔扩大C. 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D. 气管软骨扩大3.下例各项试图论述用鼻呼吸的优点,但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 )A.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B.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C. 鼻毛能阻挡吸人的空气里的尘埃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人的气体4.痰生成的部位是( C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5.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D )A. 唾液腺和的分泌物B. 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C. 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D. 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物和它粘住的灰尘细菌6.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 C )A.以免污染地面B.痰里含有大量的细菌C.痰里含有大量病菌D.气管内分泌的粘液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我们看完大家设计的方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呼出气体与吸入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提问】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的呼吸
一、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有差异
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氧气含量减少
【实验操作】操作之前先将吸入和呼出分清楚,再进行操作。
【讲述】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增加了多少呢?我们并不知道,那么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变化呢?你能设计相关实验吗?
【活动二】
【提问】我们除了要验证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含量的变化,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中不是全部都是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将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写在学案上。
【过渡】我们看完大家设计的方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呼出气体与吸入相比,氧气含量的变化。
【提问】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课题
第六章生物的呼吸
第一节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实验原理,设计并开展探究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改变的实验验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态度。
重点难点
设计并开展探究实验
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相比,氧气含量减少。
实验器具:蜡烛、燃烧匙、集气瓶、毛玻璃片、火柴、玻璃导管、吸管、气筒、橡胶管、水、碳酸氢钠(小苏打)、水槽等。
请大家根据所给实验
【讲述】根据上述问题和你的假设,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检验氧气,我们都知道氧气有什么特性?
根据氧气的这一特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思路是什么?
【活动一】
问题1: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做出假设:
实验器具:锥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管、烧杯、胶塞、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消毒酒精棉、乳胶管、“T”型管等。
请大家根据所给的实验器具设计实验。
【讲述】我们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证明没有二氧化碳或者含量很低。那么我们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说说你的思路
聆听、思考
完成假设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聆听思考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聆听、思考
完成假设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聆听思考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观察并记录数据
聆听思考
引入
本节课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体会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胶塞的锥型瓶、玻璃弯管、橡胶管、消毒棉、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引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现象?它影响了我们的什么生理活动?你知道什么是呼吸吗?我们吸入了什么气体,呼出了什么气体?呼出气体成分中只有二氧化碳吗?
吸入(%)
呼出(%)
二氧化碳1ppm=0.0001%
氧气
【讲述】通过数据的改变我们可以知道,氧气在呼吸过程中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在呼吸过增加了多少,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呼出气体成分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所占比例中,氧气占的最多。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成分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的含量减少。
思考
回答问题
【视频播放】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和氧气含有的量有关系。
【讲述】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了。
【过渡】综合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了。那么,二氧化碳增加了多少,氧气减少了多少?
【活动三】
我们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进行检测,人体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数值变化。请同学们观察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变化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