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2020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2020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
(一)2020届毕业生基本信息 (1)
(二)2020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 (1)
1.职业发展类型分布 (1)
2.毕业生整体就业率 (2)
3.专业就业率排名 (2)
4.在舟就业率 (3)
5.专业相关度 (4)
6.自主创业 (6)
7.升学 (6)
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 (7)
(一)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7)
(二)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9)
(三)用人单位对2019届毕业生评价 (9)
(四)2019、2018届就业跟踪数据对比 (10)
三、总结与建议 (11)
(一)就业特色 (11)
1.就业专业相关度密切 (11)
2.就业稳定度高 (11)
3.就业率连续保持中段 (11)
4.高质量就业成趋势 (11)
(二)就业工作特点 (11)
1.全员参与、全面提高就业率 (11)
2.鼓励学生升学入伍三支一扶,践行高质量就业 (11)
3.以赛促教、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1)
(三)存在问题 (12)
1.学生就业意识不足、就业能力薄弱 (12)
2.爱校爱岗教育缺失、荣誉感待培养 (12)
3.在舟实习质量较低、留舟率待提升 (12)
(四)建议 (12)
1.就业与招生联动发展 (12)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2)
3.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3)
4.建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13)
(五)具体措施 (14)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2020届毕业生基本信息
2020届毕业生798人,其中外地生源699人,占比87.59%,本地生源数为99人,占比12.41%,相比2019届(毕业生563,本地生源30人,占比5.3%)有明显提高;旅游学院306人,健康学院306人,商务学院186人,占比分别为38.35%、38.35%、23.31%。
(二)2020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
1.职业发展类型分布
毕业生职业发展类型分为:受雇工作、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深造(专升本、出国留学等)、尚在待业(包括准备考公、升学等)和其他(包括参军、支教、支农、“村官”、两项计划等)六大类。
与浙江省2019届高职院校平均调查数据对比,我校2020届毕业生占比提高的是受雇工作(74.69%)、升学率(14.41%),占比显著偏低的是自主创业(0.25%)。
总体呈现我校毕业生在受雇、升学上有较稳定需求,自主创业能力偏弱的特性。
2.毕业生整体就业率
2020届毕业生中,初次就业(截至8月25日)687人,就业率86.09%;当
前就业(截至12月31日)747人,就业率93.61%,达到预期目标。
浙江省高校2019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平均就业率93.60%;与我校2020届毕业生当前就业率(93.61%)持平。
3.专业就业率排名
导游、健康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48%、98.48%、88.52%,排名分别为1、1、6;当前就业率分别为97.87%、96.97%、95.08%,排名分别为1、2、3,为就业率稳定性最优的三大专业。
护理专业初次就业率61.78%,当前就业率92.93%,为就业率提升最大的专业。
会计、酒店管理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0.09%、88.74%,排名分别为4、5,当前就业率分别为91.89%、91.39%,排名分别为7、8,与电子商务、护理、助产专业一起,为低于平均就业率的五大专业。
护理专业中,两年制班级就业率为100%;导游与酒店专业中两年制班级就业率均高于专业就业率;总体上,两年制班级就业呈现就业快、就业稳的特点。
4.在舟就业率
2020届的798名毕业生中,在舟实习125人,留舟就业92人,在舟实习且留舟就业39人,留在实习单位就业14人。
本/外地生源留舟率指的是留舟就业
中本/外地生源与本/外地生源总人数的比例。
三个学院中,旅游学院留舟率、外地生源留舟率、在舟实习率均为显著最高(分别15.36%、8.86%、31.05%),但在舟实习中留舟就业率(21.05%)却显著最低,反映出旅游学院学生本身最具留舟倾向、专业特色更符合舟山本地企业的需求,但实习过程中学生认可度、适应度、幸福感最低;健康学院留舟率、外地生源留舟率最低(分别为8.82%、0%),在舟实习率(6.54%)相对较低,但在舟实习中留舟就业率(80.00%)显著最高,反映出健康学院学生留舟意向低、留舟潜力大;商务学院本地生源学生比例(16.67%)最高,但本地生源留舟率(48.39%)最低,与在舟实习率(5.38%)较低可能有一定联系;三个学院在舟实习中留在实习单位就业的比例(10.00%、11.58%、10.00%)大体相当,反映出总体上学生的就业单位与实习单位相关度极低。
5.专业相关度
下表6中专业对口人数参照就业系统中录入数据;即就业辅导员视角下依据就业协议判定为专业对口的人数;专业相关度为专业对口人数与专业总人数的比例。
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护理专业(88.38%),其次是电子商务专业(82.67%);对口率最低的是休闲专业(26.23%)、其次是酒店专业(39.07%)。
总体上,旅游学院专业对口率相对显著较低(37.58%)。
对比2019届毕业生就业跟踪数据,专业相关度为学生视角下依据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判定。
我校健康学院专业相关度较高,且2020届(85.62%)相对2019届(77.16%)在提高;旅游学院专业相关度较低,且2020届(37.58%)相对2019届(48.86%)有明显降低;总体上,我校专业相关度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6.自主创业
2020届毕业生初始创业率0.5%,当前自主创业率0.25%,相比2019届(0.00%)有所提高,但仍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届全省高职院校平均自主创业率4.77%);同时,2019届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者的专业相关率有54.79%;对比可反映出我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明显弱势且不稳定的特点及创业受专业特性较大限制的客观事实。
7.升学
参考率为参加考试人数与报名人数的比例;过线率为过线人数与参考人数的比例;就读率为升学人数与过线人数的比例。
与2019届毕业生相比,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报名率、参考率提高,过线率和就读率略微降低。
护理、导游专业升学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相比2019届,2020届升学率提升最高的专业是健康管理、助产(提高14.37%、7.14%);会计专业升学比例(29.73%)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总体上,健康学院学生升学需求度较低(2020届平均9.80%),商务学院学生升学需求度较高(2020届平均25.27%)。
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2019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96.63%)略高于全省平均值(93.60%);专业相关度(71.67%)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值(67.78%);而工资水平(4007.39),则与全省平均值(5165.77)存在较大差异,与学生本身工作能力较弱及对工资的算法不够明晰有一定关系。
学生社会保障水平与离职率(0.8399、33.25%)在与高职院校平均值(0.7638、49.55%)对比中呈现一定优势,就业满意度则明显较低(我校66.21%、高职院校平均75.08%);低离职率、低就业满意度的数据反映出了学生在职场中明显存在着想离职却不敢轻易离职的被动。
图4:2019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数据中职业稳定度排名截图我校2019届毕业生受雇工作毕业生职业稳定度排名全省第7。
图5:2019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数据中离职率排名截图我校2019届毕业生受雇工作毕业生作为低离职率在全省排名第7,且相比2018届更趋于低离职率水平。
可见,毕业生的离职率与稳定度存在负相关关系;我校毕业生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离职率有利于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减少用人单位的资源浪费。
(二)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单位需要之间的矛盾与差距。
我校总体作答率(90.00%)与2019届全省平均值(89.80%)相当,低于高职院校平均作答率(93.59%);总体满意度、对母校推荐度(69.09、60.87)与全省平均值(87.35、81.49)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就业求职服务指标上均与全省尤其是高职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是教学水平(我校68.41、高职院校平均84.65)。
(三)用人单位对2019届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有效作答单位数109家)对我校2019届毕业生综合满意度89.91,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35/47;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满意度91.97。
(四)2019、2018届就业跟踪数据对比
相比2018届,2019届学生个人发展方面,离职率降低了,升学率提高了,就业率、工资水平、创业率有所下降;对母校评价方面,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就业求职服务满意度有所提升,教学水平、总体满意度有所下降。
相比2018届,2019届用人单位评价中,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整体上认可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健康学院各项数据均有所下降。
三、总结与建议
(一)就业特色
1.就业专业相关度密切
我校整体就业专业相关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护理、电子商务、会计、健康管理专业,持续保持高度相关。
2.就业稳定度高
我校学生整体稳定性高、离职率低,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均在前十。
3.就业率连续保持中段
作为新学校,我校整体就业率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就业率稳步提升。
4.高质量就业成趋势
近年来,我校学生选择专升本的学生越来越多,升学率提升显著。
(二)就业工作特点
1.全员参与、全面提高就业率
学校和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员参与,责任落实到人,上下齐心,同步致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跟踪工作采取学院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班长、学生本人五级联动机制,定期跟踪已就业学生,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一对一跟踪和指导,与家长及时沟通协调,给予心理辅导、帮助牵线搭桥。
经过共同努力,从初始就业至今,增加60名学生就业。
2.鼓励学生升学入伍三支一扶、践行高质量就业
为学生打开升学、入伍、志愿服务的绿色通道,给与积极引导和宣传,2020届毕业生中志愿服务边远地区1人、征兵入伍2人,升学115人。
3.以赛促教、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重视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唤醒,重视各项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大赛的举办和参与,校内举办相关赛事,推送学生参与省市赛达100个项目,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
(三)存在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不足、就业能力薄弱
学生就业时间晚、就业进度缓慢,家长不急学校急、学生不急老师急现象明显;学生对就业协议缺乏重视,配合吃力;缺乏先择业后就业、先基层后中心的就业观;缺乏灵活就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2.爱校爱岗教育缺失、荣誉感待培养
学生对专业、对教学的不认可,体现了学生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认知模糊,反映了教师传授是什么的同时还应教导学生为什么;学生对就业满意度的低评价,体现了学生在职场中遭受的心理落差、岗位与职业的荣誉感较低,反映了在校期间就职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的缺失;学生对于学校整体满意度、推荐度较低,体现了学生感恩母校、荣誉与共意识的淡薄,反映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引导学生成才的同时应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其成人。
3.在舟实习质量较低、留舟率待提升
在舟实习率、在舟实习且留舟就业率、在舟实习且留在实习单位率、在舟就业率都较低,反映出在舟实习岗位不足、留舟就业动力不足;在舟实习提升了在舟就业率的同时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即在实习单位实习期满后89.8%的学生不愿留下或不能留下。
(四)建议
1.就业与招生联动发展
基于国家需要、市场竞争、办学优势,重视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给予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适当发展和缓冲空间后,合理选择与设置专业。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校整体满意度。
优化食堂、宿舍、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等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各部门反思管理过程中是否人性、合理、足够听到学生的声音、及时给与反馈;定期了解在校生的满意度、了解其需求,并及时作出调整。
(2)教学改革优化,融入德育教育。
让学生清晰明白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从而更加理解、认可教学本身,有助于提高对母校评价;专业教学中融入
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培养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是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母校的荣誉和责任感。
(3)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第二课堂活动应发挥感恩教育、爱校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热爱母校、感恩母校的综合品质;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第二课堂必修学分。
(4)健全实习制度。
拓展实习基地,尤其是在舟实习地;优化实习管理制度,保障实习效果;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提高实习留用率。
3.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提高就业服务意识。
提高就业跟踪效率,对就业困难学生建档建册,实时更新;就业帮扶一对一信息流动公开;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随时保持咨询渠道畅通,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精准帮扶。
(2)提高就业指导能力。
帮助学生解读就业协议的法律意义、争取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要求就业辅导员定期培训学习,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业指导、就业辅导能力;提高政策解读、宣传能力。
(3)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提高线上招聘工作效率;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推动人岗精准对接;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主动提供岗位、政策、指导信息。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融入专业教育与实践实战,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举办相关赛事,重视普适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送学生至省赛平台,实现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带动学生就业。
(5)提供就职心理教育。
在心理层面提高毕业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适应能力,帮助其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4.建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就业跟踪数据中各项指标纳入学院就业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包括短期效果(就业率相关指标)、服务过程(前、中、后期)、反馈意见(学生与用人单位评价)、配套机制(就业实习基地、培训设置等)在内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五)具体措施
(1)面向全体教师,包括班主任老师,每月召开1次就业工作会议(含针对毕业生跟踪调查)。
(2)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类、就业指导讲座3场;各项相关比赛1次;推送20%以上学生至省市校赛。
(3)学院网站每周发布就业招聘信息1次及以上;累计发布招聘信息人均2次;发布招聘信息中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人均5个;举办线上或线下专场招聘会2场及以上。
(4)与实习单位保持每月至少1次主动联系、情况问询、问题反馈;留在实习单位就业比例20%及以上。
(5)毕业生就业建档:实习前,落实每位毕业生至少1名教师一对一负责;就业困难毕业生至少2名教师对应负责,并公布以上结对信息;给与每位毕业生至少2次主动就业指导服务。
(6)面向学生、教师,每周公布毕业生就业情况。
(7)每年下半年主动电话联系全部毕业生用人单位。
(8)建档结对的教师与毕业一年、三年内的毕业生,分别保持每月至少1次、每三个月至少1次的主动联系、提供关怀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