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以及伴随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常用的诊断工具有IBS诊断问卷和罗马标 准。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治疗IBS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止泻药和抗抑郁药等。
根据罗马IV标准,FGIDs可分为以下 几类: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胃十二 指肠病、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腹痛综 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病因复杂,与心理因素、生活方 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都有 关。
02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 脑-肠轴功能紊乱、肠道免疫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等有关。 Nhomakorabea床表现与诊断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肠易激综合征 •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腹泻
01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是一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 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治疗与预防
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泻药、促动力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心理 治疗等。
预防
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 习惯,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保持良好 心态等。同时,对于有功能性便秘家族史的
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检查。
05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可分为 结肠型、直肠型和混合型。结肠型便秘主 要表现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直肠型便秘 主要表现为直肠感觉功能异常,混合型便 秘则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和直肠感觉功能异 常。

讲课教案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讲课教案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般治疗1 2 Nhomakorabea饮食调整
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 性食物和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生活方式改变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等。
3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有助于缓解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与胃癌的鉴别
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在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上存在相似之处,但胃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病情 发展迅速,可出现恶病质表现。而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病情发展缓慢,无恶病质表 现。
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评估主要包括对 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等方面的评估。其中 ,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胃黏膜萎缩、糜烂 、溃疡等病变,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患者可出 现上腹胀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分类
根据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 )和B型胃炎,其中A型胃炎累及部位为胃体、胃底,B型胃炎累及部位为胃窦。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可有 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体征
上腹部轻度压痛,无特异性体征。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01
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可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
刺激,缓解症状。
保护胃黏膜药物
02
如硫糖铝、果胶铋等,可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损伤
,缓解疼痛、反酸等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西医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西医课件

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腹泻型IBS口-盲肠通过的时间较正常
人明显增加,而便秘型则相反
病因及发病机制
内脏感觉异常

目前,许多研究观察到IBS病人痛阈降低,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
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极为敏感

研究发现:回肠推进蠕动增加使60%IBS患者而产生腹痛,而健康
对照组仅17%
病因及发病机制
感染及菌群失调
以上症状常以其中一个或一组症状为主 可伴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临床分型
罗马Ⅲ标准
诊 断
*排便后症状不缓解
鉴别诊断



食管、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疾病 胆胰疾病 全身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 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 其他功能性胃肠病
注意:症状重叠
治 疗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 治疗的原则 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大约有30%的IBS病人有急性肠道感染史 感染因素被清除,炎症引起的肠道肌肉和神经功能异常依然会持 续相当长时间,病人肠道仍处于高动力状态或进行逆蠕动 感染后IBS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应用抗生素的时间有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精神因素

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
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常发生神经质,情绪激动,不安焦虑和 抑郁等心理异常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 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可长达数年至数10年) 全身状况不受影响 精神、饮食等因素可诱发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临床表现
腹痛

几乎所有IB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部位不定,多以下腹和左下腹 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临床表现

罗马之道(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罗马之道(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的非药物治疗研究
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行为疗法等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受到关注,这 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机制
01
进一步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加强功能性胃肠病的早期诊断
02
提高功能性胃肠病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肠易激综合征
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功能性便秘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
诊断与鉴别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相关 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后,可诊断 为功能性胃肠病。
鉴别
需与其他器质性胃肠病相鉴别,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
02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功能性胃肠病。 压力、紧张等情绪因素也可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从而引发功能性胃肠病。
02
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
变为临床表现,而胃肠道结构和生化无明显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03
功能性便秘
是指具有排便困难和排便次数减少,而肠道结构和生化无明显异常的肠
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症状与表 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
开发新型功能性胃肠病药物
03
继续研发针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新型药物,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未来研究方向
功能性胃肠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
01 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对功能性胃肠病的
影响及作用机制。
功能性胃肠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02 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功能性胃肠病的发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 上腹灼热感
❖ 嗳气、恶心、呕吐等
❖ 精神症状 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
16
罗马III(2006)对FD的分类
临床上分为2个亚型:
❖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餐后饱胀和(或)早饱
❖ 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
4
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标准演变
2006 RomeIII
IBS诊断
1#FGID 分类1990
1992-1995 Rome 1
1994 Rome 1书
1999
Rome II Gut增刊
2000 Rome II书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
5
FGID的罗马III诊断分类(成人)
动力异常 ENS
动力异常
内脏高敏感性
粘膜炎症、免疫功能
CNS-ENS调节
最初的观念 罗马Ⅱ标准 罗马Ⅲ标准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
8
胃肠神经免疫系统 肥大细胞
精神心理因素 身心应激
FGIDs
CNS
胃肠敏感性↑
ENS SP、VIP、CCK NOS、5-HT
心理因素、身心应激与FGIDs发病机制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
尚未完全清楚
❖ 胃肠动力障碍 :
胃排空延迟(上腹胀)、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等
❖ 内脏高敏感性(感觉异常)上腹痛 ❖ 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 早饱 ❖ 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童年应激事件
内科学教学资料: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讲课教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讲课教案

误区二:自行购药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许多患者为了图方便,会自行购买胃药进行治疗,而忽视 病因诊断和治疗。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出现胃部不适时,一些患者会自行购买胃药进行治疗, 如止痛药、制酸药等。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只是缓解症状 ,并不能根治疾病。而且,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部不适需要 不同的药物治疗,错误的用药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延误 病情,甚至加重症状。因此,出现胃部不适时,应先就医 进行诊断,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多由物理、化学、生物因 素引起,如应激、药物、 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等 。
慢性胃炎
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免 疫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 因素等引起。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上皮细胞损伤 、微血管病变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等。
诊断
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
03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胃肠道 蠕动。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避免对胃黏膜造成 刺激。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 态。
0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炎的预防
饮食调整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有助于预防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
多样化食物
谢谢您的观看
06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的未来 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
总结词
新药研发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开发更高效、 更安全的治疗药物。
详细描述
随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 药物靶点,以期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同时,新药研发也注重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以及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a. 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G4.婴儿腹痛
H1b.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G5.功能性腹泻
H1c. 吞气症
G6.婴儿排便困难
H2. 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
G7.功能性便秘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 肠易激综合征
H2c. 腹型偏头痛
H2d. 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H3. 便秘和失禁
抑胃肽
上段小肠粘膜 当小肠充盈时减缓胃排空
胃动力异常分类
根据胃电图,胃动力障碍可分为 • 胃动过缓(慢波节律<2cpm) • 胃动过速(慢波节律>4cpm) • 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有过速和过缓) • 无胃电节律
胃肌电紊乱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发 生率 ----《胃肠病学》
例数
%
正常节律
159
胃肠动力的激素调节
激素 来源
作用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胃窦 十二指肠和空肠
增加LES压力,促进小肠蠕动和胆 囊收缩
促进胆囊收缩,减缓胃排空
胰泌素 胃动素 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和空肠 十二指肠 胰腺和下丘脑
通过增加幽门压力抑制胃排空,抑 制小肠和大肠运动
加速胃排空,调节移行性运动复合 波
抑制许多胃肠激素分泌
✓ 上腹疼痛或烧灼痛,中等程度以上,至少每周1次; ✓ 间断性; ✓ 符合“三不”
不是全腹痛,不 位于腹部其他部
位或胸部
排便排气后
不能缓解;
不符合胆囊或 oddi括约肌疾 病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FD的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理生理学基础
胃肠道 动力
酸分泌
Hp感染 内脏感觉
43.2
胃动过缓
122
33.2
胃动过速
23
6.2
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
64
17.4
无胃电节律
0
0
•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近71%的患者存在胃动力 异常。
酸分泌 2. FD上腹痛是酸相关症状
▪上腹痛症状发生与异常酸分泌有明确正相关(*P<0.05) ▪腹胀症状也有一定正相关 ▪但是早饱症状与PH呈负相关(0.06< P< 0.09)
浆膜层
急性炎症 免疫激活
结果
遗传因素 神经肌肉功能持久改变
神经肌肉功能改变 “常态”
Hp感染 4. F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 FD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5%~75% ▪ 根除Hp可使部分FD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
▪ 消化不良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 Hp(-)
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 成人 6类
A.功能性食管病(4)
A1.功能性烧心 A2.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 A3.功能性吞咽困难 A4.癔球症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8)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上腹痛 B2. 功能性嗳气症 - 吞气症 非特异性 B3.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 - 特发性、功能性、周期性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C. 功能性肠病 (5)
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1)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腹胀
E. 胆囊和SO功能障碍(3)
E1. 胆囊功能障碍 E2. 胆道SO功能障碍
C3. 功能性便秘 C4. 功能性腹泻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E3. 胰管SO功能障碍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7)
必须包括以下之一
餐后饱胀不适
✓ 进食正常餐量后
早饱感
或 ✓ 影响正常进餐量
✓ 每周至少发作数次
✓ 每周至少发作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 标准
1.上腹部胀气、餐后恶心或过度嗳气; 2.可能同时存在上腹疼痛综合征
ROME Ⅲ
上腹痛综合征(EPS)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条件:
功能性胃肠病 Rome诊断标准变迁
• Rome 1988 • Rome II 1996-1999 • Rome III 2003-2006
Rome III 标准修正
• 时间设定 诊断前6个月有症状,近3个月病情 活动
• 分类种类 从7类增加到8类(28+17) • 分类改变 FD(2个亚型)
IBS(4个亚型) • 标准更严 功能性胆囊和OS病
精神 心理
胃肠道 动力
1. FD与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
▪ 胃顺应性受损,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下降 ▪ 胃十二指肠运动失调与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Ⅱ期动力减弱相关
▪ 胃排空延缓,可能与胃电节律紊乱有关
胃肠运动
神经调控
中枢神经 自主神经 肌间神经
神经递质、胃肠激素
Cajal 细胞
肌肉效应
功能性胃肠病研究 新进展
定义
功能性胃肠病( FGIDs)
指具有慢性和复发性消化道症状, 但缺乏解剖、生 化和病理学变化依据的临床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腹 痛、腹胀、恶心、早饱、呕吐、腹泻及排便困难 等。
国外报道本病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34. 6%, 就诊率为62.1%。其不仅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具有较高的诊治费效比, 因而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
上标准
Rome Ⅲ 分型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FD定义保持了临床实用性 PDS和EPS用于研究时应以因子分析和专家意见为基础
ROME III
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 诊断标准
F1. 功能性大便失禁
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ROME Leabharlann II 2006 DDWF3. 功能性排便障碍
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 (儿童 2类)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
G1.婴儿反胃
H. 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10)
G2.婴儿反刍综合征
H1. 呕吐和吞气症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ROME III 2006 DDW
H3a. 功能性便秘 H3b. 非潴留性粪便失禁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罗马III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 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
▪ 餐后饱胀 ▪ 早饱 ▪ 上腹痛 ▪ 上腹烧灼感
▪ 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 ▪ 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三个月满足以
内脏感觉 3. FD与内脏敏感性改变
▪ 恒压器胃球囊扩张与FD患者 上腹部不适感增强、感觉阈 值降低相关,健康对照组无 此种现象
40%FD患者 对胃球囊扩张
存在高敏性
▪ 胃酸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等腔内物质可诱发高敏感性
▪ 某些特定化学物质也会诱发高敏感性
FD的疼痛高敏假说
炎症的角色
炎症或感染
粘膜层 神经肌肉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