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式,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3)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难点:(1)诗歌意境的感悟。

(2)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江上渔者的画面。

(2)提问:请问同学们对这幅画面有什么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篇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篇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范仲淹。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_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学习目标: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 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

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2 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3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

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 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 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5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荐《江上渔者》教案

荐《江上渔者》教案

荐《江上渔者》教案荐《江上渔者》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荐《江上渔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解释: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宠爱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贵重。

君:你。

一叶舟:像漂移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假设隐假设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宠爱鲈鱼的美味。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生字。

2、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受。

觉察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明确:指打鱼的人。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检查自读状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依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宠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自学其次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明确: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危急啊!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指导朗读〔五〕总结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江上渔者》是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赏识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欺侮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急,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江上渔者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江上渔者》。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进行例句练习,巩固记忆。

4. 句子与语法结构:(1)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

(2)进行替换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1)分组进行角色分配。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段关于江上渔者的描述。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江上渔者的教案

江上渔者的教案

江上渔者的教案
江上渔者的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的:
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 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 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深入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 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介作者
(二)理解全诗
1. 揭示诗题初识诗意
2. 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忆上首古诗学习方法
(2)用上面学法导学前两句,想想“往来人”多指什么人?
(3)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风波里”的人,多指什么人
3. 熟读全诗,体会感情
(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景象?
(2)感情朗读这首诗,认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练习背诵
(三)巩固练习
1. 听写本课生字词
2. 补充下面诗句,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
江上()_________________
()鲈鱼美_______________
()风波里_______________。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3)了解作者杜甫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渔夫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句子和生词的理解。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江上渔者》,提问:“江上渔者”指的是谁?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划记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拓展:(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诗中的社会现实。

(3)拓展相关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渔夫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江上渔者》。

(2)结合课后注释,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任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应审视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教案标题:江上渔者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江上渔者》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詩词的魅力与特点;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4.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詩词来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教案内容和步骤:[导入](5分钟)1. 利用一幅江边捕鱼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江上渔者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江上渔者是谁吗?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吗?”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于课文主题进行猜测。

[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江上渔者》课文,注意理解詩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与伙伴合作,共同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并展示他们的回答。

[诗词分析](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诗词的一些韵律和特点。

比如押韵、节奏等。

2. 展示一些相关的诗词例子,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诗词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创作詩词](2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江上渔者的理解和想象创作自己的詩词。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一些韵律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詩词,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口语表达](10分钟)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詩词,准备短暂的演讲,分享自己创作的詩词和心得体会。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口语表达,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詩词,写一篇相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提供修改和改进的建议。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思考詩词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 结合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詩词对于传承和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教案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回答和展示评估他们对于詩词的理解和应用;3. 根据学生撰写的文章和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来评估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能力;4.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解释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江上渔者》的整体内容和意境。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古汉语用法。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上渔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简短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 诗歌学习:分组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深入探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的场景,增强体验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和作业收集,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估学生对生词和难点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估他们对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五、作业与拓展: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江上渔者》。

写一篇短文,描述诗中的场景和情感,或者对自己的生活有何启发。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音乐会,欣赏与诗歌相关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江上渔者》一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对渔者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劳动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某些句子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集体交流学习。

3.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渔者辛勤劳作的情景,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

5. 背诵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通过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抄写并熟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家长的签名确认。

3. 写一篇关于渔者生活的小短文,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渔者生活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参考书籍:有关渔者文化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

3. 实地考察:如果可能,组织学生参观渔村,实地了解渔者的生活。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江上渔者》的背景及含义;2.能够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介绍课文《江上渔者》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渔夫的生活和渔民爱国主义的精神。

第二部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朗读课文和讲解的方式,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第三部分:辅助练习(20分钟)1.情境朗读:教师指定几位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朗读,让学生通过情境朗读来理解课文中的情境以及江上渔者的故事。

2.问答练习: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部分:互动探究(25分钟)1.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

2.填空游戏:教师将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子空出来,让学生填写,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第五部分:评价反思(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四、教学策略1.让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2.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在课后可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不但学习了课文《江上渔者》的基本知识,还通过情境朗读、问答练习和讨论,深入了解了古代渔夫的生活和渔民爱国主义精神。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上渔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称赞范仲淹南来北往艰辛危险波涛汹涌酒楼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

(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描绘的江上景色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江上渔者》、生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上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上景色的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短语,学生跟读并运用到句子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景象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或写作,表达对江上渔者的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写一篇关于江上渔者的短文,描述渔夫的劳动情景和作者的感悟。

3. 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情况和感受,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江上渔者》教案2篇

《江上渔者》教案2篇

《江上渔者》教案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上渔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上渔者》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

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

江上渔者教案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上渔者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鲈鱼”等。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江上渔者的生活场景和工作状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渔者辛勤工作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应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江上渔者生活场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江上渔者》。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上渔者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江上渔者》,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鼓励和评价。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鲈鱼”等。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词汇。

4. 课文内容理解:(1)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江上渔者的生活场景和工作状态。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aspect of the fisherman's life,向全班展示和分享。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写一段话。

3. 观察身边的劳动者,写一段感谢和赞美的话。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介绍中国的渔业和渔民的生活,让学生了解渔民的辛勤工作和对社会的重要性。

(2)讨论江上渔者与其他职业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职业。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

江上渔者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渔者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渔者辛勤劳作的敬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江上渔者》。

(2)提问:同学们对渔者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诗歌,加深理解。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对渔者辛勤劳作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情感。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 写一篇关于渔者辛勤劳作的小作文。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情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江上渔者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音乐配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播放古筝或古琴等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组织小组竞赛,如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 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

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2 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3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

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 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 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5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 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学习过程:一复习质疑。

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 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 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4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 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2 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

“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

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

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4 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5 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 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 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 重点指导:“涛”的笔顺3 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 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多媒体出示)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

(学生齐读)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

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出示诗句)看到了小船。

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

这是多么的——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

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

”呀!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

4、写话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

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学生:读篇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准备: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一、出示古诗《江上渔者》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

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

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二、朗读古诗《江上渔者》1.教师领读古诗。

2.学生有语气的练习朗读。

3.师生对读。

三、古诗表演《江上渔者》1.根据古诗的意思创编情景剧《江上渔者》。

2.请一部分学生表演古诗。

四、古诗绘画《江上渔者》1.由学生描述所要画的内容。

2.教师讲明诗句书写的格式。

3.完成作品后讲评。

赏析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去散步游玩,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他想,这么多人在忙什么呢?想知道个究竟。

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过路人打听,原来这些人到江岸的目的,是想买到味道鲜美的鲈鱼。

接着,诗人进一步打听这鲈鱼有什么特点。

人们详细地告诉他,因为这种鱼的肉很嫩,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是很难捕到,数量不多,所以他们跑得很快,生怕被别人买光了;而渔民们捕这种鱼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才有可能偶然捕到。

“那么渔民们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呢?”范仲淹自问自答:那就是渔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下江捕这种鱼,卖了谋生。

想到这里,他提起沉重的笔,怀着对渔民们的深切同情,写了《江上渔者》这首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