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工作汇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国际视野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填补多个学 科空白,大力扶持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的建设, 鼓励学者在高起点上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提高国 际交往的层次,注重内容和成效,把自主举办的 国际学术会议开成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议。鼓 励更多学者与海外有国际影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 家的合作与交流,参加在境外举办的高水平国际 学术会议。
4、国内合作与服务山东:开展与省劳动保障厅、计划生育委员会、 民政厅、济南市民政局和社保局的合作。举办宗教学硕士课程班,招 收更多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开展企业家人文精神课程培训。与省经委 合作,办好赴澳留学预备班。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南 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硕士生交流、科研合作关系;聘请北京大学王思 斌教授、南开大学周晓虹教授、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为我院兼职教授。 加强与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位 教授为我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兼职导师。加强与省内15所高校社会学、 社会工作系(专业)的友好合作,共建山东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济南 实习基地,与海外著名高校社会工作专家合作举办“山东省高校社会 工作实务教学高级研修班”,提高我校和山东省社会工作专业师资的 实习教学技能。
谢谢大家!
5、国际交流和合作:哲学、宗教专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信义宗神学院、英国伦敦大学等机构进行了双边学者 和留学生交换,互访讲学。 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社会工作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保持了稳 固的学术合作关系,参与对方的社会发展研究、中加社会 工作教育合作项目;并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进行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计划。 5年共接待国外来访学者120多人。共举办了9次国际 学术大会。
(二)七种保障举措:
1、建设一个学习性的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一个智慧型的机 构(wise institution)。 欲提高学院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应将组织性的学习 (organizational learning)变成一种常态,使其成为学院持续发展的 精神动力和组织文化。组织性学习会使一个组织内部的精神、思想、 观点、行为和研究的交流变得更加充分,消弭个人身上常有的情见私 欲,使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行为更具探索性、开创性、包容性和活力, 有利于在学术原创标准、教学技术和内容的升华、以及新的学术研究 疆域的拓展等诸多方面达成合理的共识,呈现良性博弈和积极的形象, 从而最终形成由能够光风霁月、胸无宿物、厚纳他人的学者组成的哲 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共同体(disciplinary community),使本学院成 为一个海内外优秀学者和学生的向往之地。
2、提倡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 我院主要由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组成。哲学是一门与所有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均有密切和多样关系的古老学科,素有“众文化 之王”的称号。而社会学则是一门使用各种经验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 的相对年轻的经验科学。正因学科性质的不同,所以哲学和社会学各 自的发展也应具有不同的思路和战略。此外,究诸历史的原因,本院 两个学科多年发展不均衡,呈现出迥异的面貌。可以说哲学近年来新 象迭出,而社会学则萎顿不堪。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学校总体发展 战略和全局利益出发,重新思考我院学科发展的格局和蓝图,努力使 这两个学科同兴共荣。我们力争在保持哲学学科继续提升和发展的同 时,加大对社会学的各种支持力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倾斜。通过 5年的时间,使社会学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均有 一个彻底的改观。
4、推动学科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的根本转变,让我们的学者做出 国际公认的有分量的哲学和社会学开创性系统研究。这种研究代表着今天的 学者对当下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反应和批判性立场。这意味着我们 的学者不做一个只会对古今中外经典著作和思想进行历史性梳理和解释的哲 学史家和社会学史家,更不能成为一个古代和外国学术思想的报道者、贩运 者和所谓的“应用者”。为此,必须实现学术研究在方法上由“历史指向型 的研究范式”到“问题指向型的研究范式”的深刻转变,重新审视“传承” 与“开新”的关系,扭转目前“常规研究”太多太杂太滥,而“颠覆性研究” 极度匮乏之局面,使我们学者的大脑不是成为一个“储藏知识的池塘”,而
2、学生培养:在校本科生480人,硕士生190人, 博士生54人。外国留学生2人,交流生6人。本科 生就业率85%,研究生就业率98%。在“挑战杯” 比赛中获得的文科类名次在全校文科中领先。本 科生少数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研究生有12门课程 实行英语或双语教学。部分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 所有实验室对全体学生开放。
5、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引进英美的专业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推进我院学者 自主提出的“三一培养模式”:即知识与 能力统一,真、善、美统一,专才与通才 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个人品德和 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创新 精神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理 论和应用型人才。
6、研究经费的保障和个人福利的增长。多渠道筹 措科研经费,把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 院的行为,给与申报者大力支持。加强和国内外 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争取更多非政府组 织基金会的研究项目和个人的捐助。从院自筹经 费中拨专款用于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进行奖励。同时,在搞好社会服务的指导下,保 证院内人员的个人福利有所增长,实现生生真机, 繁荣民生。
是一杆射向现实的“思想猎枪” 。大学中设立人文社会科学机构的目的,不 是把它们作为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化”的一个摆设,一个装饰品,我们必 须看到,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像自然科学一样,也是一种严肃、严谨和严格 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和结果。同时,发挥院学术道德评价和审查委员会 的作用,杜绝学术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端和低劣行为。
二、现状、问题及任务
(一)现状: 1、师资状况:目前全院在岗人员58人,其中教师48人, 行政人员10人。今年秋季将有5名海内外名校毕业的博士 加入。教师占在岗人员的84.1%。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 导师13人。杰出学者一人,外籍教授2人。拥有博士学位 的教师3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二者共占全 体教师的71.6%。 拥有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8人,占 教师人数的15%。学术创新团队4个半,有一年以上海外 访学经历的21人。
3、科研与学科建设: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一个“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一个“985创新基 地”。哲学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近5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有 重要价值和重大影响的学术文章2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和高水平教材近40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承 担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50多项,科研经费近800万元。
(三)任务
坚决实行以上7项举措,下大力解决我们面临的13个难题。 1、五年后教师人数达到68人,90%拥有博士学位。杰出学者达到3人。 所有学者均拥有海外访学经历。学术创新团队达到6个。外籍教授达 到4人。 2、争取一个重点学科,社会学获得博士授予权。 3、承担2项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招标科研项目。 4、填补多个学科空白点,加快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的建设。 5、全面提升学生培养的各项指标,把这项工作作为院里的首要工作,争 取实质性突破。 6、争取更多学科参与国际交流。 7、研究经费每年增长15%。获得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 8、教师福利每年有所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
仍缺乏世界级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教师的学术研究范式仍转变太慢。 真正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太少。 约20%左右的教师学历层次太低,提升无望。 仍无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学科。 尚未承担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 学生培养的大多数指标均偏低,建设任务艰巨。 存在许多学科空白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的建设尚 未起步。 9、 学科间国际交流不平衡,目前主要集中在宗教学和社会工作方面。 10、科研经费的数量、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获省部级以上科 研奖仍偏少。 11、杰出人才的引进工作乏力。 12、教师福利的提高缓慢。 13、行政管理工作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1、 2、 3、 4、 5、 6、 7、 8、
7、努力在现有管理体制的格局下,使院行政管理变成科 研和教学的一个真正的支持性系统(supporting system), 而不是一个支配性系统(controlling system)或辅助性系 统(assisting system),真正使每一个行政人员做到敬 谨恳切。同时在院行政、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大会之间达成 权力的真正良性平衡。在保证学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同时, 设方化解部分人员胸中久淤的“边缘化”和“多余化”的 感觉,令每人都拥有一片属己之“精神高地”,找回失落 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自尊”。
哲学与社会发展一、学院的总目标及实现之保障举措
(一)总目标: 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高等教育均在发生 剧变。在此大背景下,坚守“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 学”的办学宗旨,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再经过多年的努 力,使我院的哲学与社会学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诸方 面均达到颇高的国际认可度,从“国门内比拼”的狭隘学 术视野和欲求中跳出,以道蒞学,向世界一流水准看齐。 我们相信,惟有标举此一价值、理念和志向,方能为我院 开出永续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