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施晶

一、概述

主机润滑油系统必须在汽轮机盘车、启动、运行、停机惰走时不间断地供给各轴承清洁足量的润滑油。同时必须使润滑油温度、压力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使汽轮机各轴承温度及润滑油回油温度不超限。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1、向汽轮机各轴承输送符合要求的润滑油。使汽轮机的各轴颈在运行中

与轴瓦之间建立油膜润滑条件,同时带走磨擦产生的热量和高温转子的传导热量。

2、在机组处于盘车和启动初期,润滑油系统向各轴承供给高压顶轴油。主机油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容量 30m3

主油箱 (1个) 2450×1950×6250mm

主油泵(1台) 汽轮机轴通过减速齿轮带动

流量:50 l/s

出口压力:4.9bar

转速:1308rpm

交流辅助油泵 (1台) 流量:55 l/s

出口压力:4.85bar

转速:2900rpm

直流事故油泵(1台) 流量:17 l/s

出口压力:1.31bar

转速:1500rpm

顶轴油泵(4台) 流量:0.24 l/s

出口压力;350bar

转速:1450rpm

冷油器(2台) 水侧(并联):6bar

油侧(串联):4.9bar

我厂主机润滑油系统主要由主油泵、交流辅助油泵、直流事故油泵、顶轴油泵、冷油器、主油箱、油滤网、主油箱排烟风机、恒压阀、温度控制阀等设备和一系列管道组成。主机润滑油系统可分成两个油路:润滑油油路、顶轴油油路。

主机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都集中布置在一个密封的主机油室中,位于汽轮机机头前平台下方。这样布置的目的是:如果油系统着火,也只会在此小室中缺氧闷烧,并且在主机油室中设有自动灭火装置,能很快将火扑灭。

二、主机润滑油系统特点

机组正常运行时,汽轮发电机各轴承的润滑油是由主油泵供给的。主油泵是齿轮泵,安装在汽轮机前轴承座内,由汽轮机同轴旋转的传动齿轮装置带动,主油泵的入口从主油箱油位下接出,入口带有滤网,该泵不需要注油,额定运行时主油泵的最大吸入高度为5.5米,它能将主油箱中的油直接打出,供各轴承润滑、冷却用。主油泵出口设有逆止门,主油泵出口连接至主机冷

油器及油温控制阀入口。

在启、停过程中,汽轮机转速小于2700rpm时,主油泵还不能正常工作,此时需借助辅助油泵才能保证充足的润滑油供给。辅助油泵为交流电动泵,属重要辅机,电源来自保安母线。辅助油泵装在主油箱油位下,有入口滤网和泵体放气孔板,出口设有逆止门,辅助油泵出口也连接至主机冷油器及油温控制阀入口。当汽轮机转速大于2700rpm时,主油泵开始正常工作,辅助油泵自停。

为了使汽轮机能安全停机,防止汽轮机在惰走过程中辅助油泵有故障而失去润滑油,在主机润滑油系统中还设有一台直流事故油泵。直流事故油泵也装在主油箱油位下,有入口滤网和出口逆止门,直流事故油泵供油不经冷油器和油温控制阀直接供给汽轮机各道轴承。据ABB介绍,即使辅助油泵和事故油泵运行时双双发生故障,因断油而造成轴承损坏的威胁也是非常小的,因为主油泵将连续有效地供油,直至汽轮机转子停止转动。

主油泵和辅助油泵打出的润滑油进入主机冷油器。汽轮机的润滑油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油温高起不到冷却效果;油温低则油粘度大,可能引起汽轮机震动。为此用冷油器来吸收润滑油在工作中获得的汽轮机轴承磨擦发热、转轴的传导热、油流与系统管路磨擦耗功所发生的热量的总热量。润滑油经过冷油器时与钢管内的闭冷水进行表面式热交换,使油温得到调节。我厂不采用调节冷却水门来控制油温,目的是保护冷油器。因为冷却水门开度太大会冲蚀管束,而冷却水门开度太小会沉积垃圾,影响传热效果,腐蚀管束。冷油器有两台,均为100%容量,为立式,油侧串联布置,水侧并联布置,优点是润滑油冷却均匀、冷却效果好,可使用一台,另一台备用,也可以两

台冷油器并列使用。缺点是油侧发生泄漏时无法隔绝检修。两台冷油器有一个大旁路,冷油器出口与旁路管的出口有一个三通阀型式的油温控制阀,它以改变走旁路的油流量大小来控制润滑油温度为45℃左右。

油温控制阀出口的油进入两个滤网,均为100%容量。滤网进出口并联有过压旁路阀,当滤网脏时,差压增大到一定数值,一方面润滑油走旁路阀;另一方面;滤网前后装有差压显示(红绿牌比例),当差压大时,差压显示会显示红牌,运行人员可以切换至备用滤网运行,切换滤网时要注意:先将备用滤网注满油(油压显示正常),然后再进行切换,以防油压在切换时突降。差压大的滤网由检修人员清理后投入备用。

滤网出口去汽轮机各轴承的供油母管上,装有一个限压阀,作用是保证各轴承供油压力恒定,它是通过控制泄油量的大小来达到控制润滑油供油压力的。当供油压力升高时限压阀开大,泄油至主油箱,从而使各轴承润滑油压恒定在1.5bar。

在润滑油供油管上还设有三个带压力变送器测量试验回路,每个回路上都有节流孔、油压表、带接点的油压变送器及试验阀。三个回路的回油回到油箱,这三个测量试验回路均安装在主机油室主油箱上,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润滑油油压<60%额定压力(三取二),即0.9bar,辅助油泵自启动,延

迟30秒后,事故油泵自启动;

2、润滑油油压<40%额定压力(三取二),即0.6bar,辅助油泵与事故油

泵立即自启动;

3、润滑油油压<40%额定压力(三取二),即0.6bar,辅助油泵与事故油

泵立即自启动,同时汽机脱扣。

这些油压测量试验回路校验在每次机组大小修后,启动前应做好,试验合格后机组才允许启动,并做好记录。在机组正常运行时,这些试验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做。

在主油箱上装有二台100%容量的排烟风机,其中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其作用是使油箱、疏油管和轴承座中产生一个真空。这样不仅使油气能有效地排出油箱,还能防止轴承座油挡漏油。

在润滑油温低的情况下,油箱内的电加热器能自动投入运行,以使油泵能正常工作(主油箱内润滑油温<25℃,油箱电加热自动投入;>30℃,油箱电加热自动切除)。

主油箱的溢油进入净油机,通过净油机净化后的润滑油再由净油泵打入主油箱,从而实现主机润滑油连续不断的净化。

低旁泄漏油箱(主要是收集低压旁路控制系统来的疏油)的油由低旁泄漏油泵根据泄漏油箱油位打入主机轴承回油母管,最终回到主油箱。

三、顶轴油系统

在大型汽轮机重负载的轴承上,为了防止轴与轴承金属之间的接触,一般都设有顶轴油系统。在启动和盘动转子时,用高压油顶起转子,这样轴与轴承之间摩擦系数大大降低,盘车的启动力矩也显著降低。我厂在汽轮机的第#3、#4、#5、#6号轴承上设有顶轴油且各自设有顶轴油泵,四台顶轴油泵的电源均来自保安母线。顶轴油泵的型式是三级内齿轮泵,它的额定压力是350bar。

顶轴油系统非常简单紧凑,它除了电动机以外,所有部件及管道都装在

轴承座内。顶轴油的进油直接从进该轴承的润滑油供油母管喷嘴前引出。系统上设有一只恒压阀。它将系统的压力恒定在350bar。另外还设有一只启动阀。泵刚启动时,启动阀疏油口随着油泵出口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关闭,使油泵有一定的通油量,确保油泵的冷却和润滑。如果不设启动阀,那么从泵启动到转子被抬起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油无出路,顶轴油泵会打闷泵,没有足够的冷却,将使泵损坏。

另外当润滑油压力低于0.3bar表压时,油泵停止运行。这是为了防止油泵无油运行。当油系统还未复役,而检修需用顶轴油泵,那么可在轴承室内临时充油(使用辅助油泵)。只要油位高于吸入口30毫米,顶轴油泵可投入使用,在轴承室内打循环。

四、净油系统

为了净化和贮存主机润滑油和给泵小汽机润滑油,我厂配有一套净油系统。该系统分成贮油和净油两个部分。

图2:贮油箱系统

贮油部分主要有贮油箱、输油泵、输油管道阀门等设备组成。贮油箱是用来贮存润滑油的,它布置在汽机房外(一号机凝补水箱旁),正常运行时,可用来提供主汽轮机和给泵小汽机A、B润滑油箱补充油,补油可以补至净油机由净油机油泵打入润滑油箱;也可以直接补至润滑油箱。一旦事故发生需要润滑油箱紧急放油时,可将主机润滑油箱和小机润滑油箱的存油放入贮油箱,贮油箱容积很大,设计容量能存放下主机与小机的正常用油以及事故时全部设备及管道的放油。

贮油箱一隔为二,一半存放干净油,一半存放脏油,两侧都有油位表。贮油箱是两台机组公用的,和二台机组的净油机和润滑油箱都有连通管。

贮油箱有一台输油泵,进口分别从干净侧和脏油侧底部接出,输油泵为齿轮泵,出口有安全阀,干净侧和脏油侧都可以通过输油泵打循环,机组大小修后进油(或补油),可以通过输油泵,直接送到主机润滑油箱或给泵小汽机A、B润滑油箱,也可以先打入净油机,经净油机净化后由净油机油泵打

入三个油箱。润滑油箱放油时,可以放入净油机,也加以放入贮油箱。但净油机容量有限,一般情况下放油至贮油箱。进行进油或放油操作时必须对照系统图,按要求事先写好操作卡,并确认无误后进行操作。

净油部分主要有净油机、净油机油泵、净油机排烟风机、净油机进油电磁阀等设备组成。

图2:净油机系统

净油机的作用是机组运行中连续过滤主机或小机的润滑油,一台机组配有一台净油机。它的入口接自三只润滑油箱的正常溢流,经过过滤净化后的润滑油由净油机油泵重新打入润滑油箱。

净油机的容量为8m3,净油机内分成三个部分:沉淀室、过滤室和精过

滤室。从主机或小机润滑油箱溢流来的油经进油电磁阀进入净油机沉淀室,净油机进油电磁阀开关受精过滤室的油位控制,当油位升高到满油位,净油机进油电磁阀自动关闭,当油位降低至净油机上玻璃油位计4/5左右,净油机进油电磁阀自动打开。油从沉淀室的网状滤网自下而上流动,将油中垃圾杂质留在底部,沉淀室设有油水分离器,调整好后可将滤出的水分离出来。油从沉淀室溢流进入过滤室,过滤室有许多布袋滤网,油从布袋外进入到布袋内,再从布袋夹上的喷嘴进入到精过滤室。精过滤室有一定的油位,从底部接出管子进入净油机油泵,经过升压后,再经过由纤维丝做成的筒式滤网过滤,回到主机或小机润滑油箱。当精过滤室油位升高到下玻璃油位计2/3左右,净油机油泵自启动,油位降低至下玻璃油位计1/3左右,油泵自停。

净油机上有排烟风机,保证净油机内为微负压运行。

五、有关控制逻辑

辅助油泵自启动:

事故油泵自启动:

辅助油泵自停:

事故油泵自停:

顶轴油泵自启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辅助油泵例行试验启动时,顶轴油泵会自启动。因为盘车功能组“ON”指令一直存在,当辅助油泵启动后,二者相与出“1”,发出盘车功能组“ON”指令,使顶轴油泵自启动。这一现象出现时,运行人员只要在辅助油泵停下 (例行试验结束) 后,顶轴油泵会自停。

顶轴油泵自停:

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汽机规程中提到的:汽机转速>2700rpm ,顶轴油泵自停,不是靠汽机转速信号去控制的,而是当汽机转速>2700rpm 时,辅助油泵自停,此时事故油泵也在停运状态,顶轴油泵自停是辅助油泵停与事故油泵停相与的结果。

六、 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的运行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投运

1、 主油箱内润滑油温<30℃,确认油箱电加热自动投入,>30℃,确认自动切除。

2、 主油箱内润滑油温<15℃,不允许起动润滑油泵。

3、 润滑油系统正常运行,主油箱油位保持80%左右(1700mm ),处于小流量溢流状态,使净油机连续运行,如油位低于70%,应通过蓄油箱清洁油室、输送油泵、净油机进行补油。

4、 起动润滑油系统必须使用润滑油功能组,如润滑油功能组不正常,不允许起动润滑油系统。起动润滑油功能组之前,必须确认主油箱油位正常。润

顶轴油泵自停

滑油系统投入后,再次确认主油箱油位,如有必要,应进行补油。

5、润滑油系统中某一台油泵或风机试转,只允许采用单个设备起动按钮,不允许使用功能组按钮。

6、润滑油系统起动后,确认功能组始终在“ON”的状态,一旦功能组“自动方式ON”的信号失去,必须及时处理,如机组还没有起动,则不允许再起动,如机组在正常运行中,在处理的同时,必须由专人监视润滑油压正常。

7、润滑油压额定值为1.5bar左右,一旦油压降低到60%,即0.9bar,应确认辅助油泵立即自启动,同时汽机脱扣,延迟30秒后,事故油泵自启动;油压降到40%,即0.6bar,辅助油泵与事故油泵立即自启动,同时汽机脱扣。上述过程不能自动进行时,运行人员必须手动进行。

8、汽轮机冲转时,润滑油温应至少达到25℃。汽轮机转速达到1500转/分时,润滑油温应至少达到30℃。汽轮机达到3000转/分时,润滑油温应至少达到40℃。

9、正常运行时,检查润滑油供油管油温在40~45℃之间,润滑油压在1.5~2.0bar之间。润滑油滤网翻红牌或差压≥0.8bar应立即进行切换,然后通知检修人员清洗。清洗后的滤网必须投入备用。

10、如盘车功能组不能正常启动,润滑油系统油压正常后,可以手动起动A、

B、C、D顶轴油泵。

润滑油滤网切换操作步骤

1、检查主机备用润滑油滤网设备完整。

2、检查主机备用润滑油滤网放油门关闭。

3、缓慢打开主机润滑油滤网注油门。

4、打开主机备用润滑油滤网润滑油压力表一次门。

5、检查主机备用润滑油滤网润滑油压力缓慢上升。

6、将主机润滑油滤网切换手柄切至备用组。

7、检查主机备用润滑油滤网润滑油压力正常,压差指示正常,系统无泄漏。

8、关闭主机润滑油滤网注油门。

9、打开主机检修润滑油滤网放油门。

10、检查主机检修润滑油滤网润滑油压力,泄压到零。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停运

1、润滑油系统停止,应采用功能组方式停。

2、盘车停止运行后,润滑油系统(包括顶轴油泵)才可停止运行,如轴承金属温度>100℃,不允许停润滑油系统。

3、在无润滑油,无顶轴油的情况下,严禁盘动转子。

净油器的投用

1、主机油箱、给泵A、给泵B润滑油箱不能同时与净油机串联运行,只能分别与净油机串联运行。机组正常运行时,保持主机油箱和净油机串联运行,当给泵A或给泵B润滑油质不好时,可将主机油箱与净油机隔开,将给泵A或给泵B润滑油箱与净油机串联运行。

2、若主机油箱与净油机串联运行,则开足主机油箱进油旁路门(OT037)、净油机进油门1(OT018)、净油机至主机油箱出油门(OT022);关闭净油机进油门2(OT016)和净油机至给泵A、B润滑油箱出油门(OT023)。

3、若给泵A润滑油箱与净油机串联运行,则开足给泵A润滑油箱进油旁路门

(OT038A)、给泵A润滑油箱放油门(OT030A)、净油机进油门2(OT016)、净油机至给泵A、B润滑油箱出油门(OT023);关闭净油机进油门1(OT018)和净油机至主机油箱出油门(OT022)。

4、若给泵B润滑油箱与净油机串联运行,则开足给泵B润滑油箱进油旁路门(OT038B)、给泵B润滑油箱放油门(OT030B)、净油机进油门2(OT016)、净油机至给泵A、B润滑油箱出油门(OT023);关闭净油机进油门1(OT018)和净油机至主机油箱出油门(OT022)。

5、启动净油机排烟风机,检查其运行正常。

6、将净油机油泵开关放“自动”位置,检查净油机油泵投入正常运行。

7、确认净油机油循环正常,观察主机油箱或给泵A、B润滑油箱溢流窥视窗溢油油流正常

8、缓慢打开净油机抽水器进口门,自动抽水器投入运行。注意关闭抽水器溢水杯放水门。

净油器运行监视

1、主机油箱或给泵A、B润滑油箱保持正常油位,维持油箱小流量溢油。

2、净油机精过滤室油位正常,在下玻璃油位计1/3~2/3,当油位升高到满油位,净油机进油电磁阀应自动关闭,当油位降低至上玻璃油位计4/5左右,净油机进油电磁阀自动打开。发现油位升高或降低,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3、净油机油泵自启、停正常。当精过滤室油位升高到下玻璃油位计2/3左右,油泵自启动,油位降低至下玻璃油位计1/3左右,油泵自停。

4、净油机自动抽水器工作正常。沉淀室油箱的油、水分离面应在其油位计

的红线处,当抽水器溢水杯有水存积后,打开溢水杯放水门,将水放尽后再关闭,并记录放水量。发现油、水分离面冲破,溢水杯存积油时,应关闭抽水器进口门,重新在沉淀室内注水,建立油、水分离面后,再投用抽水器。

5、检查净油机油泵的进出口压差正常,若压差大于20psi或过滤筒滤网脏报警灯亮,应停用净油机,联系检修清洗滤网。

6、运行中如需要净油机加油,可打开净油机补油门(OT017),启动输油泵进行加油,加油完毕,关闭补油门(OT017),停输油泵。

7、运行时储油箱清洁侧应保持正常油位,脏侧应保持空油位,以便净油机加油、放油。

净油机的停用

1、将净油机油泵开关放“OFF”位置,检查油泵停止。

2、将净油机排烟风机放“OFF”位置,检查排烟风机停止。

3、关闭净油机的进、出油门及补油门(OT018、OT016、OT22、OT023、OT017)。

4、根据需要打开净油器放油门。

思考题

1、主机润滑油系统流程?包括哪些主要设备?

2、主机润滑油系统作用是什么?

3、主机润滑油系统巡检项目有哪些?

4、顶轴油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我厂顶轴油泵分别在什么位置?

5、净油机的主要结构及作用是什么?

6、净油机运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7、主机润滑油滤网切换操作步骤怎样?

贯流式水轮机的特点

贯流式水轮机的特点 贯流式水电站是开发低水头水力资源较好的方式,一般应用于25m水头以下。它低水头立轴的轴流式水电站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1.电站从进水到出水方向基本上是轴向贯通。如灯泡贯流式水电站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都不拐弯,形状简单,过流通道的水力损失减少,施工方便。 2.贯流式水轮机具有较高的过流能力和大的比转速,所以在水头和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贯流式水轮机直径要比转桨式小10%左右。 3.贯流式水电站的机组结构紧凑,与同一规格的转桨式机组相比其尺寸较小,可布置在坝体内,取消了复杂的引水系统,减少厂房的建筑面积,减少电站的开挖量和混凝土量,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土建费用可以节省20%一30%。4.贯流式水轮机适合作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运行,由于进出水流道没有急转弯,使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均能获得较好的水力性能。如应用于潮汐电站上可具有双向发电、双向抽水和双向泄水等六种功能。因此,很适合综合开发利用低水头水力资源。 5.贯流式水电站一般比立轴的轴流式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收效快。 贯流式机组布置型式 贯流式水电站的型式一般采用河床式水电站布置,电站厂房是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厂房顶有时也布置成泄洪建筑。由于水头较低,挡水建筑大部分采用当地材料,以土石坝为主。广东的白垢贯流式水电站则采用橡胶坝作为挡水建筑物,在洪水期则作为泄洪建筑,降低了工程投资。有的电站由于河流地形、地质条件的特点,也采用引水式布置,如我国四川安居、湖南南津渡水电站则采用明渠引水式的布置。贯流式水电站也常有航运、港口通航的要求,枢纽中设有船闸、升船机等建筑。 贯流式水电站一般处于地形比较平坦,离城镇比较近,水量比较丰富的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施晶 一、概述 主机润滑油系统必须在汽轮机盘车、启动、运行、停机惰走时不间断地供给各轴承清洁足量的润滑油。同时必须使润滑油温度、压力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使汽轮机各轴承温度及润滑油回油温度不超限。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1、向汽轮机各轴承输送符合要求的润滑油。使汽轮机的各轴颈在运行中 与轴瓦之间建立油膜润滑条件,同时带走磨擦产生的热量和高温转子的传导热量。 2、在机组处于盘车和启动初期,润滑油系统向各轴承供给高压顶轴油。主机油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容量 30m3 主油箱 (1个) 2450×1950×6250mm 主油泵(1台) 汽轮机轴通过减速齿轮带动 流量:50 l/s 出口压力:4.9bar 转速:1308rpm 交流辅助油泵 (1台) 流量:55 l/s 出口压力:4.85bar 转速:2900rpm

直流事故油泵(1台) 流量:17 l/s 出口压力:1.31bar 转速:1500rpm 顶轴油泵(4台) 流量:0.24 l/s 出口压力;350bar 转速:1450rpm 冷油器(2台) 水侧(并联):6bar 油侧(串联):4.9bar 我厂主机润滑油系统主要由主油泵、交流辅助油泵、直流事故油泵、顶轴油泵、冷油器、主油箱、油滤网、主油箱排烟风机、恒压阀、温度控制阀等设备和一系列管道组成。主机润滑油系统可分成两个油路:润滑油油路、顶轴油油路。 主机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都集中布置在一个密封的主机油室中,位于汽轮机机头前平台下方。这样布置的目的是:如果油系统着火,也只会在此小室中缺氧闷烧,并且在主机油室中设有自动灭火装置,能很快将火扑灭。 二、主机润滑油系统特点 机组正常运行时,汽轮发电机各轴承的润滑油是由主油泵供给的。主油泵是齿轮泵,安装在汽轮机前轴承座内,由汽轮机同轴旋转的传动齿轮装置带动,主油泵的入口从主油箱油位下接出,入口带有滤网,该泵不需要注油,额定运行时主油泵的最大吸入高度为5.5米,它能将主油箱中的油直接打出,供各轴承润滑、冷却用。主油泵出口设有逆止门,主油泵出口连接至主机冷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说明

1.1概述 配本机组的润滑油系统与给水泵汽轮机的润滑油系统分开,主要供给氢密封油系统的两路密封油源(适用于氢冷发电机);供给机械超速遮断装置动作的工作介质和供给汽轮机轴承、发电机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的润滑油。该系统设有可靠的主供油设备及辅助供油设备,在盘车、起动、停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满足汽轮机发电机组的所有用油量。润滑油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油贮存在油箱内,由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或由马达驱动的辅助油泵将润滑油供给到各个使用点,当机组在额定或接近额定转速运行时,由装在前轴承座的主油泵和装在油箱内的注油器联合运行,满足机组用油。在机组启动或停机运行时,则由辅助油泵提供机组所有用油。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汽轮发电机主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为密封氢气的密封油系统供油(适用于氢冷发电机),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油作为工质。它主要由润滑油箱、主油泵、注油器、辅助油泵、冷油器、滤油器、除油雾装置、顶轴油系统、净油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也可用户自备)、危急遮断功能、液位开关等以及各种脱扣、控制装置和连接它们的管道及附件组成。 1.2主要设备及功能 1.2.1油 润滑系统中使用的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防锈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成份。此外,它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润滑性能或与之接触的油和金属有害的物质。 为了保持润滑油的完好,也即保持润滑系统部件和被润滑的汽轮机部 件的完好,润滑油的特性需要作一些特殊考虑。最基本的是: 油的清洁度,物理和化学特性、恰当的贮存和管理,以及恰当的加油方法。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计划来确保油和系统的正确保养,避免一切有害的杂质。这是使部件寿命达到最长和保证不发生故障的基本要求。有害杂质会导致轴承密封和其它重要部件的损坏。如果油箱中油温低于10℃,油不能在系统中

全贯流式水轮机基本结构

贯流式水轮机基本结构 一、贯流式水轮机的特点 贯流式水轮机是开发低水头水力资源的一种新型机组,适用于25m以下的水头。这种机型流道呈直线状,是一种卧轴水轮机,转轮形状与轴流式相似,也有定桨和转桨之分,由于水流在流道内基本上沿轴向运动不拐弯,因此较大的提高了机组的过水能力和水力效率。 此外,与其它机型相比,它还有其它一些显著特点: (1)从进水到出水方向轴向贯通形状简单,过流通道的水力损失减小,施工方便,另外它效率较高,其尾水管恢复功能可占总水头的40%以上。 (2)贯流式机组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和比转速,所以在水头与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贯流式的要比转桨式的直径小10%左右。 (3)贯流式水轮机适合作了逆式水泵水轮机运行,由于进出水流道没有急转弯,使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均能获得较好的水力性能。如应用于潮汐电站上可具有双向发电,双向抽水和双向泄水等六种功能,很适合综合开发利用低水头水力资源,另外在一般平原地区的排灌站上可作为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运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4)贯流式水电站一般比立轴的轴流式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收效快、淹没移民少,电站靠近城镇,有利于发挥地区兴建电站的积极性。 二、贯流式水轮机的分类 根据贯流式水轮机机组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轴伸贯流式 这种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基本上采用卧式布置,水流基本上沿轴向流经叶片的进出口, 出叶片后,经弯形(或称S形)尾水管流出,水轮机卧式轴穿出尾水管与发电机大轴连接,发电机水平布置在厂房内。 轴伸贯流式机组按主轴布置方式可分成前轴伸、后轴伸和斜轴伸等几种,如图7-1所示。这种贯流式机组与轴流式相比没有蜗壳、肘形尾水管,土建工程量小,发电机敞开布置,易于检修、运行和维护。但这种机组由于采用直弯尾水管,尾水能量回收效率较低,机组容量大时不仅效率差,而且轴线较长,轴封困难,厂房噪音大都将给运行检修带来不方便。所以一般只用于小型机组。 2.竖井贯流式 这种机组主要特点是将发电机布置在水轮机上游侧的一个混凝土竖井中,发电机与水轮机的连接通过齿轮或皮带等增速装置连在一起如图7-2所示。

润滑油系统设备及管道安装

1号机油系统设备及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润滑油系统简介 山西国金一期2×350MW煤矸石发电供热工程#1机组安装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油涡轮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驱动油涡轮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保安布套供油,为顶轴装置油泵提供充足的油源,为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联轴器提供冷却油。系统工质为ISO VG32汽轮机油。该系统主要由主油泵、集装油箱、油涡轮、事故油泵、启动油泵、辅助油泵、冷油器、切换阀、低润滑油压遮断器、排烟分离器、顶轴装置、油烟分离器、单双舌止回阀、套装油管路、油位指示器及连接管道,监视仪表等设备构成。为了方便运行和监视油系统大部分设备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 滑油系统管道包括:汽轮机本体以及给水泵汽轮机润滑油管道、顶轴油管道、事故放油管道、排油烟管道、润滑油净化管道及贮油箱管道。其中汽轮机本体润滑油管道及顶轴油管道采用套装结构。套装油管路是将高压油管路布置在低压回油管内的汽轮机供油回油组合式油管路,将各种压力油从集装油箱输往轴承箱及其它用油设备和系统;将轴承回油及其它用油设备和系统的排油输回到集装油箱。套装油管路为一根大管内套若干根小管道的结构,小管道输送高压油、润滑油、主油泵吸入油,大、小管道之间的空间则作为回油管道。这样,既能防止高压油泄露,增加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又能减少管道所占的空间,使管道布置简单、整齐。 主机润滑油套装管路分为两路:一路为去前轴承箱的套装油管路,另一路为去后轴承箱及发电机轴承的套装油管路。顶轴油管也采用套管结构,各顶轴油管从润滑油母管进到各轴承箱。套装油管路主要由管道接头、套管、弯管组、分叉套管、接圈等零部件组成,在制造厂内已将其分段做好,在现场需要进行组装。套装油管路中的小管道采用不交叉的排置形式,增加了套装油管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了套装油管路的制造质量,并有利于安装。 主要设备的特性参数及简介: 集装油箱 温度:65℃净重:20t 运行容积:m3 最大运行容积:35 m3 冷油器YL-400 冷却面积:400m2设计压力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

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GHTD-QJ-012 之主机油系统 2007-8-9

主机润滑油系统 12.1概述: 本机组润滑油采用N32号透平油(西屋标准)。润滑油系统为1 个封闭的系统。润滑油贮存在油箱内,通过由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将压力油注入注油器,并通过注油器将油箱内的油吸入后分成两路,一路至主油泵进口,另一路通过换向阀和冷油器后至各轴承。另外,主油泵出口的压力油还有一小部分经过逆止阀后到前轴承箱内的机械超速脱扣及手动脱扣装置,并也作为发电机氢密封油的备用油源。润滑油系统的功能: (1)为汽轮机、发电机的径向轴承提供润滑油。 (2)为汽轮机推力轴承提供润滑油。 (3)为汽轮机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 (4)为装于前轴承箱内的机械超速脱扣及手动脱扣装置提供控制用压力油。 12.1.1润滑油箱: 润滑油箱横卧在3.2米的平台上。油箱外壳为10mm的碳钢钢板卷制而成,两端用压制的分封头焊牢。润滑油箱的工作容积为30m3。。 润滑油箱的顶部安装的设备有:润滑油泵的交流电动机、润滑油泵的直流电动机、高压泵及其电动机、高压泵溢流阀、两台排烟风机及其电动机和除雾器、压力表、回油套管等。 润滑油箱的侧部安装的设备有:温度调节器、电加热器、配油净化装置的接口、油位计和油位控制器、冷油器进出口管接口等。 润滑油箱的内部安装的设备有:高压泵出口的溢流阀及逆止阀、主油泵出口的逆止阀、节流孔板、轴承润滑油泵及其逆止阀、危急润滑油泵及其逆止阀、6只浸没式电加热器、回油滤网等。 润滑油箱内装有两种油位计:一种装在油箱端侧部,就地直接显示油位数值,另一种是油位开关,装在油箱顶部圆形盖板上,根据要求的高油位、低油位、低低油位向集控室发出油位讯号。 此外,在油箱内部的管路上装有5个摇板式逆止阀。 12.1.2主油泵:为双吸离心式,出口为梨形截面螺旋形蜗壳,在进出口处都有放气螺塞,泵壳装半机械超速脱扣装置。叶轮装在转子接长轴上,叶轮为后弯式,叶轮材料为精密青铜铸件,接长轴右端为1根具有内螺纹的短轴,其上装有离心式危急遮断器及轴向位移测量盘,在泵出口法兰下面有一密封环,为前轴承座在座架上移动时起密封作用。 12.1.3注油器:注油器装于油箱内部管路上,可以看作为一种低效率的喷射泵,具有5个通道喷嘴。它将从主油泵出口来的高压油的压力能转化为喷嘴出口的动能,然后将动能转化为势能。具体过程如下:从主油泵出口来的高压油经过注油器喷嘴,流速增加,在喷嘴出口与扩散管喉部之间产生低压区,逆止板被吸上,于是把油箱内的油吸上。经过滤网及底盘上均布8个孔的油被吸上,与喷嘴出口的油相混合后,进入扩散管,在扩散段内由于速度降低,因此可以回收一部分压力,然后在扩散管出口排出。从注油器出来的油,一路经冷油器后进入机组各轴承,另一路向主油泵提供正压头的油,以防止主油泵产生汽蚀。注油器出口管路上装有1只可调逆止阀,用来调整轴承入口油压。 12.1.4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润滑油泵: 交流润滑油泵为立式离心泵。电机通过固定式联轴器与泵相连,泵浸没在油箱的润滑油中。轴承油没达到规定值时才启动该泵。 直流润滑油泵为立式离心泵。电机装在油箱顶部,通过联轴器与泵相连,泵浸没在油箱的润滑油中。直流润滑油泵作为交流润滑油泵的备用泵,当交流电源中断或轴承润滑油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的结构

第一章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的结构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是贯流式水轮机的主要类型之一。1919年初,美国工程师哈尔扎(Harza)首先提岀其设计理念。经过瑞士爱舍维斯公司 (EscherWyss) 公司近20年的研究,于1936年研制成功,并开始生产。该水轮机应用水头一般在25m以下,主要应用于潮汐电站,近年来逐渐 应用到江河上的低水头电站。贯流式水电站是开发低水头水力资源较好的方式。它与中、高水头水电站和低水头立轴的轴流式水电站相比,具有如下显着的特点。 1 ?效率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从进水到岀水方向基本上轴向贯通,不拐弯,流道尺寸大而短,过流通道的水力损失少,效率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2 .尺寸小 贯流式水轮机有较大的比转速,所以在水头和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贯流式水轮机的直径要比转桨式水轮机的小10 %左右。 3.土建投资少 贯流式水电站的机组结构紧凑,与同一容量的轴流转桨式机组相比,其尺寸较小,可布置在坝体内,取消了复杂的引水系统,可以减少厂房的建筑面积,减少电站的开挖量和混凝土用量。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土建费用可以节省20 %?30 %。 4 ?运行方式多 贯流式水轮机适合作可逆式水轮机运行。由于进岀水流道没有急转弯,使水轮机发电和抽水均能获得较好的水力性能。它可应用于潮汐电站,具有双向发电、双向抽水和双向泄排水等6种功能。因此,很适合综合开发利用低水头水力资源。 5 .见效快 贯流式水电站一般比轴流式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收效快、淹没移民少;电站靠近城镇,有利于发挥地方兴建电站的积极性。 第一节贯流式水轮机的分类及简介 贯流式水轮机组按总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全贯流式。 (2) 灯泡贯流式。 (3) 竖井贯流式。 (4) 轴伸贯流式。 第1页 (5) 虹吸贯流式。 按运行工况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 (1) 单向贯流式。 (2) 双向贯流式。 (3) 可逆贯流式。 一般习惯按总体布置方式的不同来分类,而很少按运行工况分类,所以本节按总体布置方式的不同分类,介绍贯流式机组的类型。 一、全贯流式水轮机 全贯流式水轮机的流道平直,水流可沿轴向一直流过导叶、转轮叶片和尾水管,故称为全贯流式水轮机,也称为直线流动的水轮机一一管型水轮机。由于全贯流式发电机转子布置在水轮机转轮的外缘,故称为轮缘贯流式水轮机,如图 1 —1所示。

3主机润滑油液压油及电液控制系统

3 主机润滑油、液压油及电液控制系统 汽轮发电机组的供油系统采用汽轮机润滑油和调节油分离形式,西门子推荐主机润滑油使用ISO VG 46的透平油,采用FYRQUEL EHC抗燃油作为主机调节用油,有毒性。润滑油系统分润滑油、顶轴油向主机、发电机轴承提供润滑,还和发电机密封油系统相联系。给水泵汽轮机的润滑油系统和主汽轮机的润滑油系统各自设有单独的润滑油系统和油净化装置。系统流程图见图3-1-1。

图3-1-1 主机油系统图 105

3.1 主机润滑油系统和顶轴油系统 3.1.1 主机润滑油系统: 3.1.1.1 系统组成和功能: 润滑油部分主要为机组各轴承、主机大轴部分联轴器等提供润滑油,以保证轴颈与轴瓦之间形成良好的油膜,并有足够的油量来冷却。润滑油同时向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提供补充油。 润滑油部分主要设备包括集装油箱、2×100%主油泵、1台直流事故油泵、2×l00%冷油器等。润滑油系统所有管道和管件采用不锈钢材料,所有的油管道焊缝全部采用氩弧焊。用于油系统的油箱、阀门内壁均不得涂漆,而采取其他防腐措施。油箱模块重量38t,运行重量57t。 3.1.1.2 润滑油系统流程: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了电动容积式主油泵做为主机运行时的供油装置,正常运行时,主油泵直接从油箱吸油,润滑油经滤油器、冷油器,换热后以一定的油温供给汽轮机各轴承、盘车装置用户。在主油泵故障情况下,由直流事故油泵不经冷油器、滤网直接供给润滑油,作为紧急停机时的润滑油。润滑油系统流程图3-1-2。 图3-1-2 主机润滑油示意图 3.1.1.3设备规范: 名称单位数据 1.采用的油牌号、 油质标准 ISO VG46 NAS CLASS 8

主机润滑油系统

设备名称# 机主机润滑油系统 文件包编号QD/YL/ / 检修级别□A级□B级?C级□D级 文件包内容 序号内容清单有无份数 1.工作任务单? 1 2.工作安全分析单? 1 3.质量验收监督计划? 1 4.检修工艺(与书面安全工作程序整合)? 1 5.检修技术记录卡(A B)? 2 6.检修项目完工报告单? 1 7.设备再鉴定报告? 1 8.附件清单

一工作任务 设备名称:# 汽轮机检修项目:# 机主机润滑油系统设备型号:CZK330-16.7/0.4/538/538设备位置:汽机间6.3-12.6米 工作描述: 1.主油箱倒油、滤油□ 2.检查注油器、注油器出口逆止门□ 3.检查润滑油管至低压安全油管逆止门□ 4.检查交、直流、启动油泵出口逆止门□ 5.检查A、B排烟风机检修□ 6.检查A、B板式换热器检查清洗□ 7.检查清洗A、B润滑油滤网及回油滤网□ 8.检查交流、直流、启动油泵叶轮、轴承、骨架密封磨损情况(更换)口 9.检查主油泵,叶轮、密封环、衬套、耐磨环、轴弯曲度等装配间隙。口 10.主油箱清理□工作条件: 动火票: Y□ N□脚手架: Y□ N□拆除保温: Y□ N□吊车使用: Y□ N□其它(具体说明): 质量/安健环工作目标: 1、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值; 2、检修质量达到《检修质量标准》的要求。 3、不发生人身、设备安全事件,不发生设备、地面污染、损坏。配合工种:□保温□起重□焊接□土建□其它 计划开工时间年月日时计划完工时间年月日时预计工日实际工日 任务单下达部门/ 专业 下达人下达日期 任务单接受单位接受人接受日期 备注

二工作安全分析单 部门/专业: 工作内容机主机润滑油系统编号: 工作人:监督人:分析时间: 安全保护措施与防护用品(将□涂黑) □安全帽□绝缘鞋□防酸鞋□反光背心□防酸服□联体衣□塑胶手套□绝缘手套□焊接手套□安全带/绳□灭火器□耳塞□防护眼镜□护脸设备□焊接眼镜□遮拦(或路障)□防尘口罩□防尘帽□防坠器□呼吸器□其他() 序 号 基本步骤危险或存在的事故隐患降低风险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 1 办理工作 票 现场布置 安全S 1、人身伤害 2、损坏设备 1、工作票上安全隔离措施一定要全面 2、工作负责人和许可人应到现场确认安全措施已经执行 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健康H 防护用品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 环境E 环境污染作好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备品备件做到三不落地 质量检修记录做好技术交底、做好检修各项记录数据准备 效益 2 打开人孔 安全S 1、物体打击 2、机械伤害 3、工具伤人 1、检查作业上部有无落物的可能 2、正确使用安全合格的工器具,戴好防护手套 3、检查工器具良好,严禁使用有缺陷的工器具健康H 1、粉尘伤害 2、挤手 1、正确戴防尘口罩 2、拆卸时谨慎小心、防止挤手伤人 环境E 1、环境污染 2、现场布置 3、零部件堆放 1、及时清理废油脂、检修垃圾 2、做好检修区域的安全隔离措施 3、设备零件堆放点、堆放规范 质量野蛮施工严格按规范施工,防止野蛮施工造成设备损伤效益 3 检查、测 量、调整 安全S 1、起重伤害 2、机械伤害 3、工具伤人 1、专业人员指挥、操作起重设备 2、使用合格的电动工器具 3、配带防护用品、严禁使用有缺陷的工具 健康H 1、皮肤刺激 2、油触及皮肤 1、使用清洗剂时应戴专用手套及护目镜 2、作业人员应及时清洗、擦拭 环境E 环境污染及时清理检修垃圾 质量 1、野蛮施工 2、记录 1、严格按规范施工,防止野蛮施工造成设备损伤 2、做好各项检修记录 效益 4 清理回装安全S 1、人身伤害 2、起重伤害 1、起吊工作须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进行,参加工作的人员 应熟悉起重搬运方案和安全措施且只能由一人指挥。 2、起吊轴承盖时严禁将手放在轴承结合面。

08第八章 润滑油系统.

第1章润滑油系统 1.1. 润滑油系统 1.1.1. 概述 汽轮发电机组是高速运转的大型机械,其支持轴承和推力轴承需要大量的油来润滑和冷却,因此汽轮机必须有供油系统用于保证上述装置的正常工作。供油的任何中断,即使是短时间的中断,都将会引起严重的设备损坏。 润滑油系统和调节油系统为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润滑油的工作介质采用ISO VG32透平油,相当于国标GB11120-89号透平油。 对于高参数的大容量机组,由于蒸汽参数高,单机容量大,故对油动机开启蒸汽阀门的提升力要求也就大。调节油系统与润滑油系统分开并采用抗然油以后,就可以提高调节系统的油压,从而使油动机的结构尺寸变小,耗油量减少,油动机活塞的惯性和动作过程中的摩擦变小,从而改善调节系统的工作性能,但由于抗燃油价格昂贵,且具有轻微毒性,并且润滑油系统需要很大油量,故采用分开的系统,将润滑油系统采用普通的透平油是恰当的。 润滑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汽轮发电机组的各轴承(包括支撑轴承和推力轴承)、盘车装置提供合格的润滑、冷却油。在汽轮机组静止状态,投入顶轴油,在各个轴颈底部建立油膜,托起轴颈,使盘车顺利盘动转子;机组正常运行时,润滑油在轴承中要形成稳定的油膜,以维持转子的良好旋转;同时由于转子的热传导、表面摩擦以及油涡流会产生相当大的热量,需要一部分润滑油来进行换热。另外,润滑油还为低压调节保安油系统、顶轴油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油源。 1.1. 2. 设备规范 表8-1 润滑油系统设备规范

1.1.3. 系统布置特点 供油系统按设备与管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装供油系统和分散供油系统两类。 1.集中供油系统 集装供油系统将交流辅助油泵、交流启动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集中布置在油箱顶上,且油管路采用套装管路即系统回油管道作为外管,其它供油管安装在回油管内部。 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缺点如下:油泵集中布置,便于检查维护及现场设备管理;套装油

主机润滑油系统

主机润滑油系统 1 润滑油系统概述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射油器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射油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危急遮断装置供油;向发电机氢密封空侧提供密封用油以及为顶轴装置中油泵提供充足的油源。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 2 系统的构成 本系统主要由主油泵、射油器、集装油箱、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溢油阀、冷油器、切换阀、排烟装置、顶轴装置、油氢分离器、低润滑油压遮断器、单舌止回阀、双舌止回阀、套装油管路、油位指示器、连接管道及监视仪表等设备构成。 .3 主油泵 主油泵是汽轮机透平油供油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在汽轮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后,机组正常运行期间,它向整个透平油系统提供动力油源。主油泵采用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它与汽轮机主轴为钢性联接,安装在汽轮机的前轴承箱内。本主油泵为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吸入油采用压力供油。 3.1 主油泵设计参数

3.2 结构概述 3.2.1静止部分:主油泵的静止部分主要由泵壳、端盖、密封环和浮动轴承等零部件组成。主油泵的进、出接口并排设置在主油泵下部,与主油泵底座融合为一体。在泵壳各腔室顶部分别设置了一个带孔螺塞,在机组启动时用来排出各腔室中的气体,保证主油泵及油系统的运行稳定。 3.2.2 转动部分:主油泵的转动部分主要由叶轮、泵轴、套筒、键等零部件组成。主油泵转子在厂内组装后进行了动平衡试验,从而保证了主油泵运行的稳定。主油泵的泵轴与汽轮机主轴之间采用凹凸榫对中型式的刚性联接方式,泵轴与汽轮机主轴用12只M20的螺栓联接。泵轴上的测速齿盘用来测定汽轮机组的转速

贯流式水轮机基本结构

第六节贯流式水轮机基本结构 一、贯流式水轮机的特点 贯流式水轮机是开发低水头水力资源的一种新型机组,适用于25m以下的水头。这种机型流道呈直线状,是一种卧轴水轮机,转轮形状与轴流式相似,也有定桨和转桨之分,由于水流在流道内基本上沿轴向运动不拐弯,因此较大的提高了机组的过水能力和水力效率。 此外,与其它机型相比,它还有其它一些显著特点: (1)从进水到出水方向轴向贯通形状简单,过流通道的水力损失减小,施工方便,另外它效率较高,其尾水管恢复功能可占总水头的40%以上。 (2)贯流式机组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和比转速,所以在水头与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贯流式的要比转桨式的直径小10%左右。 (3)贯流式水轮机适合作了逆式水泵水轮机运行,由于进出水流道没有急转弯,使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均能获得较好的水力性能。如应用于潮汐电站上可具有双向发电,双向抽水和双向泄水等六种功能,很适合综合开发利用低水头水力资源,另外在一般平原地区的排灌站上可作为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运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4)贯流式水电站一般比立轴的轴流式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收效快、淹没移民少,电站靠近城镇,有利于发挥地区兴建电站的积极性。 二、贯流式水轮机的分类 根据贯流式水轮机机组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轴伸贯流式 这种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基本上采用卧式布置,水流基本上沿轴向流经叶片的进出口, 出叶片后,经弯形(或称S形)尾水管流出,水轮机卧式轴穿出尾水管与发电机大轴连接,发电机水平布置在厂房内。 轴伸贯流式机组按主轴布置方式可分成前轴伸、后轴伸和斜轴伸等几种,如图7-1所示。这种贯流式机组与轴流式相比没有蜗壳、肘形尾水管,土建工程量小,发电机敞开布置,易于检修、运行和维护。但这种机组由于采用直弯尾水管,尾水能量回收效率较低,机组容量大时不仅效率差,而且轴线较长,轴封困难,厂房噪音大都将给运行检修带来不方便。所以一般只用于小型机组。 2.竖井贯流式 这种机组主要特点是将发电机布置在水轮机上游侧的一个混凝土竖井中,发电机与水轮机的连接通过齿轮或皮带等增速装置连在一起如图7-2所示。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全解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一、作用 1、为汽轮机、发电机径向轴承提供润滑油; 2、为汽轮机推力轴承提供润滑油; 3、为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 4、为装在前轴承座内的机械超速脱扣装置提供控制用压力油。 二、工作原理 润滑油系统包括主油箱、主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备用泵、密封油备用泵、冷油器、射油器、顶轴油系统,排烟系统和储油箱、油净化装置等。 2.1 供油系统 这种供油系统中装有射油器,在运行中安全可靠,其工作原理如下:润滑油系统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润滑油储存在油箱内。离心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带动,由主油泵打出的油分成两路,其中绝大部分的压力油至射油器,并将油箱内的油吸入射油器。尚有一小部分经逆止阀及节流孔后向高压备用密封油系统和机械超速自动停机装置及注油试验系统提供工质。从射油器出来的油分三路,一路向主油泵进口输送压力油,一路经过逆止门送到冷油器,向机组的润滑系统供油,同时有一路供给低压密封备用油。 在润滑系统中设置两台冷油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在运行中可逐个切换。经冷油器冷却后的油温应小于45℃,以便去冷却、润滑推力瓦、支持轴承及盘车齿轮等。轴承的排油由回油母管汇集后流回主油箱。如果遇到汽轮机停机或某些意外事故,主油泵不能提供上述油流,当润滑油压下降到0.076~0.082Mpa 时,则同时启动轴承油泵及密封油备用泵,轴承油泵一方面提供低压密封备用油及主油泵入口的供油,一方面经冷油器冷却后向各轴承及盘车提供润滑冷却用油。密封油备用泵的出口油经过逆止阀向高压密封备用油系统、注油系统及机械超速装置提供动力油源。 当汽轮机盘车时或启动初期,由于离心式主油泵进口侧没有吸油能力,因而必须开启轴承油泵及密封油备用泵,只有当汽轮机转速升到2700RPM 左右时,主油泵才能供应机组全部所需的油量。当机组满速稳定后,并且集管中油压满足需

主机润滑油及顶轴油系统调试(1)

1. 编制目的 1.1检验润滑油、顶轴油系统设备的安装及工作情况,发现并消除油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按要求对润滑油及顶轴油系统各定值进行整定。 1.2通过试验检查热工保护联锁信号及动作是否正确可靠,以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1.3通过试运调整使润滑油、顶轴油系统及盘车装置达到优化运行的目的。 2. 编制依据 2.1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年版 2.2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 5437-2009版 2.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 2.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 DL 5011-92 2.5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DL/T 863-2004版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 2.7 《汽轮机启动运行说明书》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2.8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说明书》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2.9 《集控运行规程》(辅机部分)神华神东电力新疆准东五彩湾发电厂 2.10 《神华新疆准东五彩湾电厂(2×350MW)工程机组调试大纲》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3. 调试质量目标 符合部颁《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中有关系统及设备的各项质量标准要求,全部检验项目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满足机组整套启动要求。 专业调试人员、专业组长应对调试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以便协调解决,保证启动调试工作顺利进行。 4. 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4.1 系统介绍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射油器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射油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

20主机润滑油系统

20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运行 20.1 系统概述: 20.1.1 汽机润滑油系统由主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氢密封油泵、顶轴盘车装置、冷油器、排烟系统、主油箱、射油器、油净化装置等组成,润滑油系统供回油管采用套装管路。 20.1.2 汽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是蜗壳式离心泵,正常运行时,主油泵出口油管向#1、#2射油器、机械超速脱扣和手动脱扣总管、高压密封备用油管供油。#1射油器出口向主油泵入口及低压密封备用油管供油。#2射油器出口向润滑油系统供油。在机组启、停时由交流润滑油泵经冷油器向润滑油系统供油。 20.1.3 本系统设有二台冷油器,一台正常运行,一台备用,可通过三通阀进行相互切换。系统设有自启动试验装置,在润滑油系统油压低时联动交、直流润滑油泵;有低油压试验装置,在润滑油系统油压低时联跳汽轮机。 20.1.4 油净化系统包括油净化装置及其与汽机主油箱、储油箱相连的有关管道系统。油净化系统主要由输油泵、过滤油泵、脱水泵、真空泵、电加热器、真空油箱及相关管道组成。 20.2 主要设备规范 109

110

111

20.3 主要联锁、保护 112

20.4 润滑油系统的启动 20.4.1 启动前的准备: 20.4.1.1 润滑油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检修工作全部结束,工作票终结,现场整洁,系统管道、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0.4.1.2 盘动交、直流润滑油泵,氢密封油泵,主油箱排烟风机至少两圈以上,应轻快可动,无卡涩现象。 20.4.1.3 所有仪表齐全、完好,各压力表一次门开启,联系热工将所有表计投入。 20.4.1.4 气动阀电源、气源已送,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 20.4.1.5 按系统检查完毕,确认有关设备及阀门均在准备启动状态。 20.4.1.6 确认主油箱油位正常,油质合格,主机润滑油冷油器三通转换阀一侧投入。20.4.1.7 启动前须确认有关联锁、保护校验,阀门校验工作均已完成。 20.4.2交流润滑油泵和氢密封油泵的启动: 20.4.2.1 若主油箱油温低于20℃,主油箱电加热器自动投入,以提高油温。 20.4.2.2 确认主油箱油温在20℃以上,启动一台排烟风机,将另一台风机投入联动备用。 20.4.2.3 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氢密封油泵,油压正常后,各轴承回油正常,投入事故润滑油泵备用,投入润滑油冷却器温度自动。 20.4.3 顶轴油泵的启动: 20.4.3.1 确认交流润滑油泵已运行,顶轴油泵入口压力>43KPa。 20.4.3.2 确认顶轴油系统阀门已检查处于正常开启位置。 20.4.3.3 启动一台顶轴油泵运行,检查振动、出口压力正常、系统无泄漏后,启动另一台顶轴油泵,投入备用泵联锁。 20.4.3.4 检查各轴承顶轴油压在5.6~12MPa范围内,轴颈被顶起高度0.050至0.076mm。 20.4.3.5 停机过程中,机组转速达1500rpm时,检查顶轴油泵自启或手动启动。 20.4.4 盘车装置的启动: 20.4.4.1 汽机冲转前至少4小时应投入连续盘车。 20.4.4.2 盘车装置必须在润滑油系统、密封油系统投运正常后方可启动。 20.4.4.3 确认汽轮机盘车启动许可条件具备。 20.4.4.4 确认汽机冷油器出口油温30℃。 113

大机润滑油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使用说明书 1.概述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油涡轮供油方式。主油泵有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油涡轮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发电机氢密封提供密封用油以及向顶轴装置油泵提供充足油源。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 2.系统的构成 本系统主要有主油泵(MOP)、油涡轮(BOP)、集装油箱、事故油泵(EOP)、启动油泵(MSP)、辅助油泵(TOP)、冷油器、切换阀、油烟分离器、顶轴装置、油氢分离器、低润滑油压遮断器、单双舌止逆阀、套装油管路、油位指示器及连接管道,监视仪表等设备构成。 3.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3.1 主油泵 主油泵为单级双吸离心式油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主轴连接,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 3.2 集装油箱 油箱采用集装方式,将由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油涡轮(BOP)、事故油泵(EOP)、启动油泵(MSP)、辅助油泵(TOP)、切换阀、油烟分离器、单双舌止逆阀、油位指示器、电加热器等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电站布置,便于防火。正常运行油箱容量34.9立方米。 3.3 冷油器 油系统中设有两台冷油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它以闭式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因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保证进入轴承的油温为40—45℃。特性数据(以实际设备铭牌为准): 冷却面积330m2冷却油量295m3/h 冷却水量500 m3/h 进口油温65℃出口油温5℃冷却水温38℃ 3.4 油烟分离器 系统中设有一台油烟分离器,安装在集装油箱盖上,该装置使汽轮机的回油系统及各轴承箱回油腔室内形成微负压,以保证回油畅通,并对系统中产生的油烟混合物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将油滴送回油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油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为了防止各轴承箱腔室内负压过高、汽轮机轴封漏气窜入轴承箱内造成油中进水,在油烟分离器上设计了一套风门,用以控制排烟量使轴承等腔内维持在微负压。 3.5 切换阀 切换阀为锥面密封结构,安装于集装油箱之内,可是两台冷油器相互切换。特性参数: 公称直径φ250mm 公称压力 0.5Mpa 最大工作温度≤80℃ 3.6 电加热器 在集装油箱中安装了6个电加热器,总功率60kW,电压AC220V。若机组启动前油温低于20℃,则开启电加热器,待油温升至35℃时,则关闭电加热器。电加热器有热电偶控制表面温度,当表面温度高于150℃时应停止加热,温度降至100℃继续加热。 3.7 顶轴装置

贯流式风机全解

( 2012年5月 水泥机械设备结课论文问 题 目:贯流式风机 学生姓名:陈小梅 学 院:化工学院 系 别: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班 级:非09-3 指导教师:滕英跃

贯流式风机 摘要:贯流风机也属于叶轮式风机,与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不同的是,其叶轮轴向宽度远远大于叶轮直径,气流的流动方向是横向对穿叶轮,因此也叫横流式风机。挂壁式家用空调室内机中出风口处的那个细长的叶轮就是贯流风机,有的大型商场和宾馆大门上方也装有这种风机,也叫风幕,起隔热和隔灰尘作用。 1、工作原理 贯流风机,又叫横流风机,是1892年法国工程师莫尔特(Mortier)首先提出的,叶轮为多叶式、长圆筒形,具有前向多翼形叶片。其结构如结构图图所示。叶轮旋转时,气流从叶轮敞开处进入叶栅,穿过叶轮内部,从另一面叶栅处排入蜗壳,形成工作气流。气流在叶轮内的流动情况很复杂,气流速度场是非稳定的,在叶轮内还存在一个旋涡,中心位于蜗舌附近。旋涡的存在,使叶轮输出端产生循环流,在旋涡外,叶轮内的气流流线呈圆弧形。因此,在叶轮外圆周上各点的流速是不一致的,越靠近涡心,速度愈大,越靠近涡壳,则速度愈小。在风机出风口处气流速度和压力不是均匀的,因而风机的流量系数及压力系数是平均值。旋涡的位置对横流风机的性能影响较大,旋涡中心接近叶轮内圆周且靠近蜗舌,风机性能较好;旋涡中心离涡舌较远,则循环流的区域增大,风机效率降低,流量不稳定程度增加。 2、结构 贯流风机主要由叶轮、风道和电动机三部分组成。 叶轮材料一般为铝合金或工程塑料。铝合金叶轮强度高、重量轻、耐高温,能够保持长久平稳运转而不变形;塑料叶轮由模具注塑,再由超声波焊接而成,一般用于转速较低的场合,直径较大。 风道一般为金属薄板冲压成型,也可以塑料或铝合金铸造。机壳采用流线型设计,可有效减少气流的损失,使风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电动机是贯流风机的动力部分,可以交流供电,也可以直流供电。交流供电主要有罩极电动机和电容起动电动机,直流供电则为直流无刷电动机。驱动马达一般与叶轮为柔性安装,固定在风道上。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及EH油系统介绍

第一节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基本都采用主油泵—射油器的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射油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供油,向发电机氢密封装置提供油源,以及为主轴顶起装置提供入口油。 一、系统组成各机组润滑油系统设置略有不同,下面以 某哈汽机组为主作讲解。 (一)主油泵主油泵都为单级双吸离心式油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它为 射油器提供动力油,向调节保安系统提供压力油。主油泵吸入口油压为0.09?0.12 MPa,出口油压为1.0?2.05 MPa O主油泵不能自吸,在汽轮机起停阶段要靠交流润滑油提供压力油,维持轴承润滑油、密封油和主油泵的进口油;由高压起动油泵提供高压油供调节保安用油。当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90%左右时,主油泵就能正常工作,这时要进行主油泵与高压起动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的切换,切换时应监视主油泵出口油压,当压力值异常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烧瓦。 (二)射油器 射油器安装在油箱内油面以下,采用射流泵结构,它由喷嘴、混合室、喉部和扩压管 等主要部分组成。工作时,主油泵来的压力油以很高的速度从喷嘴射出,在混合室中造成一个负压区,油箱中的油被吸入混合室。同时由于油粘性,高速油流带动吸入混合室的油进入射油器喉部,从油箱中吸入的油量基本等于主油泵供给喷嘴进口的动力油量。油流通过喉部进入扩散管以后速度降低,速度能又部分变为压力能,使压力升高,最后将有一定压力的油供给系统使用。 东方机组润滑油系统一般有两个射油器:供油射油器和供润滑油射油器。供油射油器为主油泵提供入口油,而供润滑油射油器为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以及密封用油;两射油器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国产引进型机组只有一个射油器,它同时向主油泵进口和轴承供油。 (三)电动油泵

汽轮机润滑油相关指标及讲解

汽轮机油指标: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的NAS1638标准

倾点 倾点是用来衡量润滑油等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指标,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过去常用凝点,国际通用倾点。 倾点或凝点偏高,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就差。人们可以根据油品倾点的高低,考虑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收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评估某些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 但评估多级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的低温性能时,应以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成沟点为主要参数。 物理意义;倾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好坏的参数之一,倾点越低,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越好。 检测标准:GB/T3535-2006,该标准与ISO 3016-1994等效 燃料油倾点的定义 燃料油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倾点[1],单位是℃。一般来讲所谓的燃料油倾点就是指它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我们都知道,燃料油随着温度的降低,流动性会越来越差,甚至达到某一温度时它就会凝固而失去流动性。通常讲,燃料油在低温度下的流动性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燃料油的粘度随温度下降会增高;另外一个是燃料油中原来呈液态的石蜡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以固体的结晶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倾点有时也称之为“含蜡倾点”。根据定义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倾点越高,自然温度下该燃料油的流动性就越差。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倾点下降剂来改善燃料油倾点。由于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经过长途运送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说倾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 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 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 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 化工空间网可以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1] 临界点 临界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危险等级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 以上的为可燃品。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安全性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全。在储存 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