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耿家脸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忠义系甘谷县安远镇西城村人,早年组建了“荣泰社”戏班子,是西府秦腔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活跃在陇原大地戏曲界。其侄耿荣山长期担任该社社长。

耿忠义是甘肃秦腔花脸的创始人,是甘肃秦腔花脸表演的一代宗师,。他所创的秦腔耿家脸谱在陕甘两省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而享誉陇原。尤其在省城兰州,30—40年代演花脸戏不打耿家脸谱,戏迷就觉得不过瘾。陕西演员来兰州演出也要学打耿家花脸和工架表演程式,这样甘肃戏迷才能接受。耿家脸谱的独特艺术风格深受甘肃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形成了耿家“追星族”,他们不仅能惟妙惟肖地绘制耿家脸谱,还把耿家传统剧目中的一些脸谱画成横批张挂在饭馆墙壁上以作修饰。另外,凉面、酿皮、甜醅等小吃摊的器物上绘制了耿家代表脸谱以作装饰。常常在戏园门口会看到,一边品尝小吃一边欣赏脸谱一边评论演员的现象。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闫仲雄先生专门研究耿家脸谱,并著文介绍于省内外。1952年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来兰州见到耿家脸谱后,惊喜不已,特请岳钟华彩绘十余帧携回京城。

最近有人在纪念耿派艺术家耿忠义去世60周年的文章中写到,耿忠义是甘谷县安远镇人。本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有点茫然,觉得咱们县里出了一位这样大的艺术家,而甘谷县确一无所知,这真有点“把豆包不当干粮”了!本人带着这个疑惑,考察了甘谷秦腔,特别是安远秦腔,从而得到安远镇是甘肃秦腔耿派艺术根的结论。

甘谷人都知道,安远是一个戏窝子,有很深的社会基础,出了好多秦腔演员,甚至在文革后县剧团重新组建的时候,安远自乐班演员就有五六个被吸收为正式的秦腔演员。其实安远秦腔的辉煌是在解放以前,那时候安远属于通谓县管辖,她是一个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不可想象的是,就这样的一个小镇,就有戏楼三四座,有秦腔戏班子两个,其中一个就是耿家戏班子。安远只有一家姓耿的,所以说耿家戏班子就是耿忠义家的戏班子。

在耿家戏班子中有一位姓王的老艺术家,他在家中排行老五,人们尊称他叫王五爷,此人唱了一辈子戏,专攻大花脸。除了他的扮相和表演以外,脸谱是他的一绝,具有明快、粗犷、豪放的风格。他培养了好多徒弟,后来都成了陇右地区的名角,可以说他为甘肃秦腔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考证,王五爷同耿忠义父亲是同一辈演员,他们都在耿家戏班里唱戏,王五爷是大花脸,耿父是演须生的。耿忠义在孩提时常跟着父亲出入戏园,耳濡目染,他的秦腔演唱艺术一定受到安远秦腔的影响。耿派艺术中的“耿家脸谱”是不是有王五爷脸谱的痕迹?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解放后,安远的戏班子都解散了,演员都到其他地方唱戏去了。据说有一位叫张鹏程的演员,小名叫顺娃儿,是安远苦水河下人,他是演大花脸的,是王五爷孙子辈的徒弟,此人解放后一直活跃在兰州的秦腔戏剧舞台上,他的脸谱得到了王五爷的真传。后来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这些戏台都被拆掉了,从此安远秦腔就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由于受地域和人的思想限制,安远秦腔也没有多少文字材料,只能是人们口头中的传说。

戏曲艺术是一个地方的主要文化资源,特别是赫赫有名的秦腔耿派艺术与甘谷县有渊源联系,不

知道甘谷县有关负责部门有什么想法?衷心希望网友们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独树一帜的耿家脸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