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9 年

1月 第6卷/第1期V ol.6, No.1 Jan. 2019

146

人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

杨旭芳1,冯 华1,杨云芳2,陈 培1,李福娟3*

(牡丹江医学院1.病理生理教研室;2.数学教研室;3.免疫与病原实验室,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 本文利用Ficoll- Hypague 法自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及扩增出人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BMSCs );并对其成脂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各代hUCBMSCs 的形态学特点;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代hUCBMSCs 免疫学表型;取P3代细胞进行成脂肪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是否出现脂滴。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出形态均一的hUCBMSCs ;流式结果显示hUCBMSCs 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即CD44、CD73、CD105阳性;成脂诱导后4天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分别于诱导后1周、2周胞浆中出现明显脂滴。结论 成功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出了人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高效的成脂分化能力,未来在整形医学领域种子细胞的研究中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中图分类号】R4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146.02

细胞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攻克难治性组织损伤修复的新型疗法[1]。因为干细胞具备旺盛的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征,细胞治疗常常选其作为种子细胞。常见的可用于细胞移植治疗的干细胞种类为胚胎干细胞、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及骨髓、羊水等多种中胚层来源的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2-3]。但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受限及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获取的技术方法复杂,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则成为了优质的种子细胞来源,同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脐带血中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丰富,因细胞更为原始、来源无创(源于生产后废弃的脐带)、供体不会受到损伤,患者容易接受、无免疫原性,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无社会伦理问题等特点[4-5],上述特点决定了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stem cells ,hUCBMSCs )较其他成体干细胞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因此,hUCBMSCs 将会成为组织修复、整形治疗中极具优势的种子细胞。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脐带血来源于附属医院产科。低糖DMEM(Hyclone ,USA),10%胎牛血清(Hyclone ,USA ),0.25%胰酶(Invitrogen ),Ficoll-pague 淋巴细胞分离液(华雅再生医学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抗CD44、CD73及CD105单克隆抗体购于BioLegend 公司。

1.2 方法

1.2.1 脐带血标本采集

选取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足月自然产的健康孕妇,征求其同意,无菌操作获得脐带血50 mL ,轻摇血袋以防凝血,于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4℃冰箱保存,12小时内进行分离培养。

1.2.2 hUCBMSCs 的分离与培养

PBS 缓冲液与脐带血按照1:1混匀稀释,再与Ficoll-pague 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 g/mL )按1:1的体积将稀释液缓慢加于其上,2000 r/min 低温下离心20分钟,将云雾

状的乳自色单核细胞层轻轻吸出。PBS 洗涤细胞吸出液2次,1000 r/min 离心5分钟,用条件培养基(LG-DMEM 、10%FBS 、100units/mLpenicillin ,100μg/mLstreptomycin )重悬位于最下层的片状沉淀[9],调整细胞密度,每毫升约为1×106个,接种于6孔板中,放置于5%CO2、37℃的孵箱内培养,4天后半量换液,之后每隔3天换液一次,待细胞接近融合(长满80~90%)时,0.25%胰蛋白酶-0.02%EDTA 轻轻消化贴壁细胞,按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镜下观察各代次hUCBMSCs 的形态特点。

1.2.3 流式细胞仪检测hUCBMSCs 表面标志

0.25%胰酶-0.02%EDTA 消化收集不同代次细胞,每例样本细胞数为2×105个左右;细胞重悬于1mL0.01M PBS 中洗涤2次,1500 r•min-1,10分钟;弃去PBS ,与一抗孵育液(一抗稀释度为1:100)常温下孵育30分钟;0.01M PBS 洗涤2次后,分别与FITC -二抗(稀释度为1:50)4℃避光孵育30分钟;0.01MPBS 洗涤2次后,弃去PBS ,再加入300 μl 0.01M PBS 重悬细胞,用于流式细胞仪分析。

1.2.4 hUCBMSCs 成脂定向分化

消化收集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1,接种于24孔板,实验分两组,即非诱导组(对照组)与成脂诱导组,24小时后成脂诱导组换为脂肪诱导培养基[7](LG-DMEM ,10%FBS ,1μmo•L-1地塞米松,50μmol•L-1吲哚美辛,0.5m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 μmoL•L-1胰岛素),每3天更换培养液1次,分别于诱导1和2周后,0.1moL•L-1 PBS 洗涤,4%多聚甲醛固定20分钟,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2 结 果

2.1 hUCBMSCs 的形态学特点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hUCBMSCs 形态均一,细胞胞体狭长,呈现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接近融合时,则呈现鱼群样或漩涡样排列。

2.2 hUCBMSCs 表面标志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P3、P6和P10代hUCBMSCs 的免疫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1-324);牡丹江医学院科学技术项目研究(2011-02)

作者简介:杨旭芳(197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研究通讯作者:李福娟(197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