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对外石油投资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国还应该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以主动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更好的为发展经济服务,这就需要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产业具有战略性。

其次,投资风险十分严峻,对此我国应该坚持积极、审慎的态度,合理安排风险化解措施,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投资战略。

第三,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投资仍将持续较快增长,规模将高于发展中大国的平均水平,并且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

第四,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

在短期内,东部沿海省市对外投资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但是,随着我国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民营经济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前景投资阶段一、投资战略问题现阶段,我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既有内部发展的动力,也有跨越外部障碍、缓解外部压力的原因。

这就决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要有“战略性”。

总体来说,这种“战略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目的战略性,即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跨越贸易壁垒还是寻求资源和技术的。

二是投资地区战略性,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决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数量。

三是投资手段战略性,即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以及股权收购等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投资手段。

四是投资产业战略性,即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选择不同的产业。

其实,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这四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根据投资的目的,以最佳的投资手段在最佳的投资地区投资最佳的产业,以求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案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案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案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是大型综合性一体化石油公司,其主营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油、石油化工和销售等;同时拥有强大的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力量,可以提供与油田开发生产、工程建设相关的全部技术服务,包括钻井、油田建设、管道建设、炼厂建设等。

2002年生产原油11761万吨,生产天然气233亿立方米,加工原油919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92亿元,上交税费644亿元,实现利润536亿元。

在2003年上半年公布的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2002年世界最新500强公司排名之中,名列第69位,居中国公司之首。

CNPC“走出去”起步于1993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世界石油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三大项目取得成功,为CNPC海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CNPC的国际化经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为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占有更多的海外资源以及实现CNPC建设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双重任务,都迫切需要CNPC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实现海外事业更大规模的发展。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家石油公司,对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中国的石油工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在中国建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石油工业发展经验。

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源安全潜伏着重大的危机。

1.中国油气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家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估结果:中国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可采资源量140亿吨,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2.8亿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2.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41万亿立方米,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8240亿立方米。

中国人均石油可采资源量10吨,居世界第37位;人均天然气可采资源量6000立方米,居世界第43位。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而油轮作为海上石油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

因此,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是一项可行的投资项目。

二、项目目标该项目的目标是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用于海上石油运输市场,通过运输对外贸易和国内能源市场的石油产品,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市场分析1.全球石油运输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持续增长。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石油运输需求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5亿吨。

2.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市场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运输需求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

3.油轮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尽管全球油轮运输市场已经有较多的油轮运营,但由于需求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需求急速增加,仍然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四、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1.投资总额:根据市场调查和船舶建造报价,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总投资额估计为6亿人民币。

2.资金筹措:资金筹措方式包括自有资金和借贷。

预计自有资金投入2亿人民币,剩余4亿人民币通过银行贷款获取。

五、项目执行计划1.前期准备阶段:完善项目计划,物色合适的船舶建造厂商,并与银行洽谈贷款条件。

2.中期实施阶段:与船舶建造厂商签订合同,开始建造两艘油轮,按计划进行船舶建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后期运营阶段:在两艘油轮建造完毕并交付之后,组建运营团队,进行船舶运营和市场开拓,确保油轮的充分利用和收益最大化。

六、风险分析1.市场供需风险:尽管当前市场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但未来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供需失衡,影响投资回报。

2.利率风险: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可能会对项目的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3.持续运营风险:油轮的持续运营需要保持高水平的维护和管理,船舶事故、修理成本增加等因素可能会对项目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2016-2022年中国原油行业深度研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原油行业深度研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原油行业深度研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中国报告网2016-2022年中国原油行业深度研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关键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数据统计行业分析∙【出版日期】2016∙【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shiyou/243437243437.html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

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对中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

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

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是在1867年。

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而煤炭所占比例下降到38.8%,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迅速原油分布迈进,对能源的需求节节攀升。

石油消费量从建国初的100多万吨猛增到2012年的4.9亿吨,后者是前者的近500倍,位列世界第二位。

油气资源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

据统计: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1142.92万吨,年度进口量为30837.77万吨,出口数量为60.02万吨,国内201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51920.67万吨。

2005-2014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统计表(万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现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2022-2022年中国境外油田服务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范文

2022-2022年中国境外油田服务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范文

2022-2022年中国境外油田服务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范文告【报告目录】第一章油田服务行业内涵界定及行业特征1.1油田服务行业的界定1.1.1油田服务行业的定义1.1.2油田服务行业的种类1.1.3油田服务业的生命周期1.2油田服务的时空特性1.2.1周期性1.2.2区域性1.2.3季节性1.3油田服务的产业特性1.3.1伴生性1.3.2针对性1.3.3政策性1.3.4一体化1.4油田服务行业运作模式1.4.1油田服务行业的产业链1.4.2油田服务行业的需求特征1.4.3油田服务行业的经营模式1.4.4油田服务行业的定价机制第二章境外油田服务市场发展分析2.1国外油田服务业发展阶段2.1.1初步形成阶段2.1.2体系完善阶段2.1.3技术大发展阶段2.1.4重组调整阶段2.2境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分析2.2.1市场规模2.2.2竞争格局2.2.3行业效益2.3境外钻完井服务市场分析2.3.1钻完井服务市场规模2.3.2陆上钻井承包服务2.3.3海上钻井承包服务2.3.4钻完井服务市场2.3.5钻完井装备市场2.3.6修井服务市场2.4境外油田服务其他热点领域分析2.4.1物探服务2.4.2测录试服务2.4.3油田生产服务2.4.4油田工程建设服务第三章2022-2022年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境外投资机遇3.12022-2022年中国石油工业供需分析3.1.12022年石油产销规模3.1.22022年石油产销规模3.1.32022年石油供需形势3.1.4石油对外依存度分析3.1.5中国石油战略发展演变3.22022-2022年中国石油企业境外扩张分析3.2.1油企发力境外石油开发3.2.2民企收购海外油气资源3.2.3油企境外扩张模式创新3.2.4油企境外扩张迈入新阶段3.3境外油田服务市场的投资潜力3.3.1一带一路战略机遇3.3.2跨国油气投资态势3.3.3国际油气合作深化3.4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境外投资概况3.4.1上游开发拉动油服投资3.4.2油服企业海外收入情况3.4.3油服企业海外业务布局3.4.4油服企业海外业务进展3.4.5油服企业海外业务评价3.5中国油田服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5.1盈利点分析3.5.2盈利模式分析3.5.3盈利因素分析第四章2022-2022年非洲油田服务业投资机会分析4.1非洲石油资源及分布4.1.1非洲油气资源潜力4.1.2非洲油气资源供需形势4.1.3非洲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形势4.2非洲主要产油国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4.2.1南非4.2.2安哥拉4.2.3尼日利亚4.2.4加蓬4.2.5埃及4.2.6阿尔及利亚4.2.7乍得4.3中国油企在非洲投资现状4.3.1非洲油气产业宏观投资环境4.3.2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4.3.3中资企业加大非洲石油领域投资力度4.3.4中企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潜力4.3.5东非油气领域投资机会凸显4.4非洲油田服务业政治风险分析4.4.1政治风险的因素4.4.2政治风险的新动向4.4.3应对政治风险的措施4.5非洲油田服务业投资建议4.5.1降低投资风险4.5.2中非油气合作亟待升级4.5.3非洲油气领域投资建议4.5.4投资区位选择策略第五章2022-2022年中东地区油田服务业投资机会分析5.1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及分布5.1.1中东地区石油储量5.1.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分布5.2中东地区石油工业发展综述5.2.1发展现状5.2.2投资动态5.2.3出口贸易5.2.4前景展望5.3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5.3.1伊拉克5.3.2伊朗5.3.3沙特阿拉5.3.4科威特5.3.5阿联酋5.3.6也门5.4中国油企在中东地区投资机遇5.4.1中东地区油气开发须引进外资5.4.2中国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石油进口5.4.3中国在中东地区油气投资已成规模5.4.4中企在中东投资集中于油气领域5.4.5中企参与中东地区油气工程服务5.5中东地区油田服务业投资风险5.5.1教派冲突5.5.2政局动荡5.5.3政策风险5.6中东地区油田服务业投资建议5.6.1传统中东产油国投资建议5.6.2非传统中东产油国投资建议第六章2022-2022年拉美地区油田服务业投资机会分析6.1巴西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6.1.1石油储量6.1.2石油工业概况6.1.3中-巴合作进展6.1.4中资企业投资建议6.1.5深海油气开发潜力6.1.6油气资源开发前景6.2委内瑞拉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6.2.1石油工业现状6.2.2主要影响因素6.2.3石油政策趋势6.2.4对外合作战略6.2.5中-委石油合作6.2.6中企投资建议6.3墨西哥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6.3.1石油储量6.3.2石油工业现状6.3.3深水油气开发6.3.4对外开放机遇6.3.5中企投资机会6.3.6石油开发前景6.4哥伦比亚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6.4.1石油储量6.4.2石油生产6.4.3投资潜力6.4.4中-哥石油合作6.5秘鲁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6.5.1石油资源储量6.5.2石油工业发展6.5.3中-秘合作机遇6.5.4中企运作模式6.6其他拉美国家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6.6.1阿根廷6.6.2古巴6.6.3厄瓜多尔6.6.4玻利维亚6.7拉美地区油田服务业投资风险及策略6.7.1政治风险6.7.2政策风险6.7.3社会风险6.7.4环保风险6.7.5投资建议第七章2022-2022年东南亚地区油田服务业投资机会分析7.1印度尼西亚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7.1.1油气资源储量7.1.2油气勘探及生产7.1.3管理体制7.1.4政策机遇7.1.5中-印合作基础7.1.6中企投资模式7.2马来西亚油田服务业投资环境7.2.1石油储量。

论文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曈曈摘要: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

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将浅析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建议,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现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体系,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合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问题对策正文: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

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能源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随着能源储量的逐渐减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获得可靠优质的能源,保证本国能源安全成为了各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内容。

各国为了争夺能源,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紧张。

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中巴能源关系-石油贸易的机遇与趋势

中巴能源关系-石油贸易的机遇与趋势

中巴能源关系:石油贸易的机遇与趋势一、简介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所谓“能源安全”的概念以防能源供应的中断。

从那以后,廉价石油的时代结束了,人们必须考虑到多种变化因素以确保长期的石油供应。

从需求角度讲,能源需求(尤其是石油)将不断增长。

从供应商角度讲,石油资源仅贮于很少一部分国家(尤其是中东国家)会引发使用“石油武器”的潜在威胁。

而且,高额的石油价格也使得非传统石油能源在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能源安全”是一个很广的概念,随便时间的推移也有很多变化。

然而,一个国家能源安全最基本的定义是国家拥有足够满足其人口需求的能源,并使国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然而对于能源进口国来说,这个定义停留在供给的可实现性以及在价格的承受范围内。

能源出口国则更强调“需求保障”。

(IEA2005)在此方案中,保障供应商的多元化湿保持能源流动通畅的主要策略。

VIVODO(2009)指出,一个英明的石油进口国政府会寻求供应来源尽可能的多元化,这样一来,即使将来发生本国能源短缺或是任何一个生产商的衰败的情况都能够减少由于对石油的依赖而带来的经济发展脆弱性,也能保证国家不会出现石油供应的中断。

二、中国对石油的急切需求要以GDP8%~10%的增长速度来维持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出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繁荣期。

石油需求的激增主要由于中国的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从自行车到私家车的巨大转变;低廉的汽油价格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1993年开始的对石油的依赖标志着中国进口石油的开端。

从此,中国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石油进口国。

然而仅10年之后,在中国发现了石油贮备,中国对国外石油的进口需求也开始降低。

石油消费的激增令人恐慌,这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对国外石油供给的新一轮的依赖。

2009年中国进口的原油就占了整个石油消费的52%,且预期到2020年进口石油的比例将达到65%。

为了满足对石油的急切需求,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石油贸易形势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如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以及未能适应时代变化、我国石油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我国石油贸易的市场模型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即形成上下游纵向一体化经营、发展石油技术服务贸易、逐步建立完善的石油市场模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加强国内与国际合作等,为我国石油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石油贸易;相关建议;能源合作1我国石油企业现状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

我国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全球人均程度的54%,人均石油残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程度的8%,优良能源缺乏、油气少煤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石油探明储量并无显著增加,反而中国近几年的探明石油储量是每年降低,虽然世界石油勘探技术在持续的进步,而石油又是一种不可新生的资源,所以中国的石油资源是相当紧缺的。

由于中国石油消费的增加,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从1993年年初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进口渐渐上升,在2008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已经突破了50%“线”。

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扩展到55.14%。

我国在2012年石油产品贸易进口增加、出口有小幅度下降的特征(见下表)。

出口量为2 841.7万吨,石油产品总进口量为5245.1万吨,净进口量为2403.4万吨,分别同比下降6.8%,同比增加1.2%;同比上涨12.6%。

378.6亿美元的石油贸易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为239.7亿美元,同比增长0.9%和增长1.3%。

国内消耗低靡,出现成品油进出口贸易活跃水平下降的现象。

2012成品油进口7159000吨,出口12230000吨,净出口5076000吨,分别下降了16.9%,下降3.3%,同比上升25.7%。

进出口在汽油、柴油方面都降低迅速,只有煤油略有上升;全球需求不强烈是国际贸易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一、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现状 (2)(一)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规模 (2)(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交易方式 (3)(三)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 (4)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存在的问题 (4)(一)中俄石油议价机制不完善 (4)(二)“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还有一定的影响 (5)(三)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 (5)(四)俄罗斯石油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对中国的出口 (6)(五)大国竞争制约中俄石油贸易发展 (6)三、促进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贸易发展的对策 (7)(一)增进双方政治互信巩固信任关系 (7)(二)完善中俄贸易的议价机制 (7)(三)加快中俄石油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 (7)(四)完善中俄能源贸易的法律环境 (8)(五)全面提升中俄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8)结论 (9)参考文献 (9)摘要随着近些年中俄在石油领域的携手合作,不仅仅给彼此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石油贸易也成为了彼此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且使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更为亲近。

本文论述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规模、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同时对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国竞争激烈,基础设施落后,政治互信度不高,议价机制不完善、两国在石油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了使两国的石油贸易更好地发展,针对于所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完善中俄贸易的议价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增加政治互信,完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一些建议。

关键词:石油贸易经济发展石油进口ABSTRACTWit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recent years, oil trad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ach other's economy, not only bring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to each other, but also bringing closer trade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cale of China's oil imports from Russia, trading mode and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such as power competition is intense, poor infrastructure, political trust degree is not high, the bargaining mechanism imperfect, the two countries in such aspects as oil laws is not sound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make the oi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tter development,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posed accordingly improve the bargaining of Sino-Russian trade mechanism, accelerate infrastructure, increase political mutual trust, improve the legal environment, improve some suggestions in oil fields.KEYWORDS: OIL TRAD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IL IMPORTS随着中俄两国输油管道的完善,两国的输油总量不断增大,合作规模也开始扩大,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石油领域的来往也更加频繁,两国在贸易中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例如两国在石油领域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石油方面的基础设施落后,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阻碍了两国石油贸易向前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促进两国在石油方面的合作成为首要的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9-2025年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9-2025年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9-2025年【报告编号】:260048【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研究院【出版日期】: 2019年5月【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

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第一部分行业发展分析第一章全球石化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预测 1第一节石油化工行业的基本概述 1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定义 1二、石化行业产业链分析 1三、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起源 2四、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 第二节2019年全球石化业发展分析 4一、全球石化行业市场分析 4二、全球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分析 5三、全球石化行业正在缓慢复苏7四、世界石化产业向中东和亚太转移8 第三节国际石油市场发展概况和预测9一、2018年国际原油市场发展回顾9二、2018年国际原油市场走势回顾17三、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变动19四、2019年世界石油需求将保持增长21五、2019年国际油价情况走势及预测21六、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预测23第二章中国石化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预测24第一节“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总结24一、油气主业逆势增长24二、炼化产业乘势发展24三、油品销售追涛逐浪25四、油气管网内通外达25五、布局海外精彩纷呈26六、油气改革稳步推进26第二节2017-2019年3月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现况26 一、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综述26二、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30第三节石油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分析49一、石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着力点49二、石化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51三、石化工业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点52四、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的比较研究53五、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55六、我国石化业将全力推动发展循环经济57第四节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65一、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65二、我国石化行业快速发展的阻碍分析65三、石化装备缺失成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难题66四、中国石化工业市场体系存在不足71第五节促进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对策72一、我国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72二、新经济形势下石化行业应对举措分析76三、中国石化企业危机下的战略取向79第三章中国石化进出口市场分析81第一节2017-2019年3月中国石化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81一、2019年原油进出口数据分析81二、2019年原油成品油进出口情况84三、中国石油进口三大来源地86第二节我国石化企业应对REACH法案分析86一、REACH法案涉及的关键问题87二、REACH法案对我国石化行业的影响88三、REACH法案的应对路径90四、中国化工产品进入欧盟面临REACH法规挑战93 第二部分细分行业分析第四章石油行业95第一节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95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95二、2019年国内石油行业十大事件97三、2019年石油行业景气状况分析99四、我国石油工业垄断情况分析102五、石油行业中民营企业步履蹒跚102第二节2017-2019年3月我国石油市场走势回顾104一、2019年我国石油市场发展回顾104二、2019年我国石油市场分析108第三节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分析111一、2019年国内石油市场供需状况111二、201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分析118三、价税改革对中国石油市场供求影响119第四节2019年中国石油发展预测121一、2019年我国开始储备战略石油121二、2019-202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展望121三、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创新高油源多元化分散风险122四、2020年我国石油和成品油消费需求预测123五、2011-2020年我国石油生产和加工的基本情况判断124六、2019-2025年石油(成品油)对外依存度预测125第五节201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运行分析126一、行业规模126二、产销情况127三、成本费用结构128四、盈利情况129五、行业运营绩效130六、投资情况133第六节2019年中国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运行分析134 第五章天然气行业140第一节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140一、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加速140二、201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分析143三、2019年全球天然气生产情况145四、国际天然气贸易市场面临不稳定前景145五、2019-2025年全球天然气产量预测148第二节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概述149一、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分析149二、中国天然气产业迎来大发展黄金期157三、中国天然气产业步入正轨需要时间160四、中国天然气利用的政策环境161五、中国天然气价格路线图163第三节2017-2019年3月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65一、2019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165二、2019年我国天然气行业经济运行情况166第四节中国天然气市场分析167一、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167二、中国促成七大类天然气消费市场168三、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断裂168四、中国天然气市场格局或改变172五、中国天然气市场渗透率分析173六、我国天然气市场的“以供定需”模式174第五节2017-2019年3月中国及重点省市天然气产量分析175一、2014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天然气产量分析175二、2019年全国及主要省份天然气产量分析176第六节中国天然气行业价格问题分析176一、国外天然气定价机制176二、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发展历程179三、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分析180四、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81五、中国天然气行业价格发展趋势分析183第七节中国重点天然气上市公司市场优势分析186一、中国石化天然气市场优势186二、中国海油天然气市场优势187三、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优势188第八节中国天然气产业存在的问题189一、中国天然气产业三大“拦路虎”189二、中国天然气工业一体化发展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92三、天然气价格管制必然恶化供需矛盾195四、天然气产业产运销用运作缺乏协调196五、中国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198第九节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对策201一、发展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建议201二、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思路202三、加紧中国天然气行业立法的建议204四、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需理顺关系210五、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216六、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战略探析221第十节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225一、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迅速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25二、2011-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将快速上升226三、2020年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长及供应格局预测226 第六章化工行业227第一节全球化工业发展情况分析227一、全球化工格局分析227二、2019年全球化工并购交易显著增加229三、2019年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分析229四、2019年世界化工排行榜分析232五、2020年全球化工业发展趋势预测233第二节2017-2019年3月中国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34一、2019年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34二、2019年化工行业运行分析235第七章化工原料行业241第一节纯碱241一、2019年纯碱行业发展分析241二、2019年纯碱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实施242三、2019年纯碱行业实施准入条件243四、2019年纯碱行业市场分析244第二节氯碱246一、氯碱行业产业带分布将逐渐形成246二、国家政策使氯碱行业成本增大247三、2019年氯碱行业公司经营情况247四、2019年氯碱行业新增产能分析248五、氯碱行业在产业升级分析249六、2019-2025年中国氯碱行业发展目标及其方向250 第三节甲醇工业251一、我国甲醇燃料的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251二、甲醇工业的发展方向及行业应用前景分析257三、2019年中国甲醇供需分析261四、2019年甲醇市场总结分析263五、“十三五”我国甲醇发展预测271六、2019-2025年全球甲醇市场需求预测272第四节聚氯乙烯272一、聚氯乙烯(PVC)行业可能出现三高现象272二、聚氯乙烯行业面临结构调整与发展机遇273三、2019年实施《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274四、2019年中国聚氯乙烯市场供求分析275五、2019年聚氯乙烯市场情况277六、2019-2025年聚氯乙烯产业发展预测279第五节丙烯280一、中国丙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80二、2017-2019年3月我国丙烯进出口数据统计280三、2019年中国丙烯市场分析282四、2019年中国丙烯产能将达2200万吨282第六节乙二醇工业283一、2019年乙二醇市场形势分析283二、2019年中国乙二醇进出口概述284三、2019年乙二醇市场发展走势分析286四、2019年乙二醇市场依旧看好287五、亚洲乙二醇价格将延续涨势288六、我国煤制乙二醇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问题288七、中国乙二醇产业的发展策略291第八章合成材料及其制品业292第一节合成树脂292一、2019年中国合成树脂行业市场景气度回升292二、2017-2019年3月我国合成树脂生产分析293三、2019-2025年国内合成树脂工业回顾与展望294四、2019-2025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需预测301第二节2017-2019年3月中国塑料制品业运行情况分析302一、塑料工业发展进程回顾302二、中国塑料行业发展成就分析304三、我国的塑料制品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应用311四、2017-2019年3月塑料制品进出口分析315五、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业工业产值情况317六、2019年塑料制品行业投资情况分析319七、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运行规模320八、2019年塑料制品业销售产值情况320第三节2017-2019年3月中国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行情况321一、中国化纤行业率先走向复苏321二、2019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情况323三、2019年化纤行业运行情况332四、2019年化纤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334五、中国化纤业产能逐步向中西部转移336六、中国化纤行业产品差别化发展趋势337 第四节合成橡胶338一、全球合成橡胶需求快速增长338二、我国合成橡胶产业步入快行道338三、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四大竞争优势339四、2019年国内合成橡胶产业发展分析340五、国内合成橡胶发展趋势展望342六、2019年中国合成橡胶产业投资情况预测344 第五节橡胶助剂工业347一、我国橡胶助剂产能扩张迅速347二、我国橡胶助剂产品结构调整分析348三、我国橡胶助剂国产化进程分析349四、“十三五”橡胶助剂工业发展预测350第九章农药行业351第一节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概况351一、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历史性机351二、我国农药市场的特点351三、2019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状况352四、2019年我国农药市场发展动态355第二节各地区农药市场发展分析361一、2019年山东省农药行业生产经营状况361二、2019年江苏省农药行业发展状况362三、2019年浙江农药的生产情况362四、海南省拟立法实行农药专营363第三节未来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364一、2019年我国农药市场需求走势364二、2019年农药市场分析展望366三、2019年农药市场竞争将白热化367四、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369五、化学农药市场呈现七大趋势370六、未来农药市场十大趋势371第十章化肥行业374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发展概况374一、我国化肥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374二、2019年化肥行业发展解析381三、2019年国内化肥行业发展解析385四、2019年化肥行业大事记386五、2017-2019年3月中国化肥产量统计388六、中国化肥行业节能减排状况396第二节2017-2019年3月中国化肥进出口状况398一、2014年中国化肥进出口状况398二、2019年中国化肥进出口状况400三、2019年我国化肥进口关税配额分配情况404 第三节中国化肥企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404一、中国化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04二、化肥供求矛盾仍在加剧405三、中国化肥企业面临的竞争威胁分析406四、中国化肥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途径409 第四节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对策建议409一、中国化肥市场需建立新机制409二、中国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410三、中国化肥行业发展战略412第五节化肥行业发展预测413一、全球化肥需求预测413二、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环境利好414三、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行情看好417四、2019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418五、中国有机肥发展前景广阔419六、化肥配肥站是今后化肥业流通的重要方向420 第十一章石化相关产业分析422第一节我国石化物流行业分析422一、我国石化物流业发展现状422二、石化物流机遇和挑战427三、我国石化物流业发展展望430四、我国石化物流业发展建议432第二节中国石化设备制造业分析434一、2019年石油石化设备行业发展分析434二、石油石化设备行业目标与现实反差437三、国产化石化设备取得显著成效438四、财政部将调整石化设备进口税收政策440五、2019年石油石化装备业机遇分析441第三部分行业竞争分析第十二章中国石化企业竞争情况分析444第一节中国石化企业竞争现状分析444一、2019年中国石化行业自动化市场竞争格局444二、2019年中国石化行业双雄竞争升级444三、我国合成橡胶业面临激烈竞争445四、我国石化行业提高行业竞争力的保障措施447五、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分析447第二节国外石化企业进入中国情况450一、中石化与日本三井再合资450二、陶氏与科威特石化成立合资企业451三、道达尔与中海油将签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451四、中石油在中美洲拓首个油气合作项目452五、外资化工巨头在华逆市扩张452第三节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化企业竞争优势特征453一、企业资源与能力454二、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核心能力454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观455四、石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455第四节核心竞争力理念对中国石化企业管理的影响456一、从注重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变为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456二、从注重规模经济效益转变为注重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增强456三、从注重分散企业风险转变为注重提高企业实力456四、从注重多元化经营转变为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457五、从单纯注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转变为注重核心性产品的发展457六、从注重企业综合管理变转为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457第十三章领先企业分析458第一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458一、公司概况458二、2019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59三、2017-2019年3月企业财务数据分析459四、2019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465第二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466一、公司概况466二、2019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67三、2017-2019年3月企业财务数据分析467四、2019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473第三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475一、公司简介475二、2019年中国海油总公司经营状况分析476三、中国海油新能源战略起步477四、中国海油有望揽伊拉克油田大单477五、中国海油持续推进深海石油战略478第四节中国中化集团公司479一、公司概况479二、中化集团发展模式的演进479三、中化集团购得巴西油田483四、中化集团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484第五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485一、公司概况485二、公司业务486三、公司发展目标487四、公司最新发展动态与策略487第四部分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第十四章2019-2025年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490 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490一、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490二、2019-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503第二节政策环境分析507一、2013年15项石化行业标准开始实施507二、石油石化行业民资准入细化政策将出台507三、密集政策催生石油石化制造业春天507四、2019年政策阳光温暖石化中小企业510第三节《反垄断法》与中国石油石化业的发展511一、国际上反垄断的理论判断依据512二、反垄断法的主要任务513三、当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市场竞争状况514四、对石油石化行业垄断与竞争问题的几点思考515 第十五章2019-2025年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及预测518 第一节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势518一、全球石化行业发展新趋势518二、全球炼化装置加速大型化520三、炼化一体化加快发展,基地化建设趋势增强521四、炼油和石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521五、石化工业向清洁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521六、日益重视替代能源开发521七、应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石化产业升级521第二节中国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522一、“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将提速522二、“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业将进入转型关键时期522三、“十三五”期间石油石化产业重在调结构和提升竞争力527四、“十三五”期间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527第三节2011-2020年中国石化细分行业发展趋势预测537一、中国天然气产业未来发展预测537二、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预测537三、2020年我国石油生产消费预测538四、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543第四节世界原油供应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预测544一、世界原油生产发展预测545二、世界炼油工业发展预测554三、对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的思考561第五部分发展与投资战略第十六章2019-2025年石化产业发展战略563第一节2019年新形势下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策略563一、2019年新形势下的石油局势中国应对之策563二、2019年新形势下我国石化企业发展策略564三、中国石化“强桩”战略应对危机565四、石化行业应对危机要“双管齐下”568五、石化行业并购融资新添渠道569第二节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探讨570一、石油公司加强战略管理的必要性570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形成的因素572三、建立合理的石油企业发展战略体系574第三节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577一、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577二、市场开发实施的两阶段模型578三、前期开发阶段579四、后期开发阶段583五、结论583第四节我国石油石化大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势在必行583 一、我国石油石化大企业面临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583二、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584第五节国际大型石油化工类公司的系统优化与创新586一、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系统优化和创新586二、国际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系统优化和创新588三、国际大型化工公司的系统优化与创新590四、对系统优化与创新的理解及对中国石油公司的建议592第六节国际石油企业的业绩考核和薪酬设计及其借鉴意义593一、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593二、雪佛龙(Chevron) 596三、国际经验借鉴597第十七章2019-2025年石化产业投资战略599第一节国外石油石化公司项目投资决策与咨询机构的作用599 一、投资决策过程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措施599二、咨询(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602三、其他需要说明的方面604第二节中国石化行业投资方向604一、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孕育投资新亮点604二、石化行业低碳经济前景广阔605三、化肥行业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606四、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前景广阔608五、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投资前景诱人609第三节我国重大石化项目投资成本控制程序与方法610一、石化项目投资及成本控制现状610二、项目投资及成本控制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610三、重大石化项目投资成本控制工作程序和方法611第四节石油工业投资分析615一、金融风暴考验石油业投资决心615二、石油产业投资不足将导致油价上涨616三、民企投资石油业前景乐观618四、深水勘探和兼并是石油业的重要投资主题619五、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的选择620第五节中国海洋石化投资前景分析623一、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将迎来高速发展期623二、中国海洋化工年产值分析626三、海洋化工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626 图表目录图表:2019年国际油价走势11图表:2017-2019年美元兑欧元与油价关系13图表:非商业净多仓与油价关系13图表:2017-2019年国际市场原油和油品现货价格14图表:2019年WTI与布伦特现货价差比较15图表:2019年布伦特与迪拜现货价差比较16图表:2017-2019年3月道琼斯指数与油价关系16图表:2019年国际原油市场走势17图表:2019年1-3月我国石油和化工主要子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占全国比重情况30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石化行业主要子行业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1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三大子行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32图表:2017-2019年3月同期我国原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比较33图表:2017-2019年3月同期我国原油加工量及同比增长率比较33图表:2019年1-3月我国主要油品产量34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汽油煤油柴油累计产量同比变化趋势34图表:2017-2019年同期我国三大成品油月度产量对比34图表:2019年1-3月我国主要化工产品产量35图表:2017-2019年同期我国炼油业销售产值和产销率36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原油和主要成品油累计表观消费量增速37 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化工行业销售产值和产销率38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部分化工产品表观消费量增速38图表:2017-2019年3月WTI原油期货价格走势39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主要成品油月平均价格40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部分化工产品月平均价格指数走势41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速42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原油单月进出口数量和累计平均单价42 图表:2017-2019年3月同期我国原油进口量及同比增长率43图表:2017-2019年3月同期我国原油累计进口量及同比增长率44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成品油单月进出口数量和平均单价44图表:2017-2019年3月同期我国成品油进口量及同比增长率45图表:2017-2019年3月同期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45图表:2019年1-3月我国主要化工产品累计进出口量值46图表:2017-2019年3月我国化工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速47 图表:2019年1-3月我国原油出口情况81图表:2019年1-3月我国原油进口情况82图表:2019年1-3月我国原油贸易平衡情况83图表:2019年3月我国原油进口来源85图表:2019年3月我国原油出口去向86图表:2017-2019年3月石油行业景气指数趋势图100图表:2017-2019年3月石油行业预警指数趋势图101图表:2017-2019年3月石油行业景气灯图101图表:2017-2019年中国原油和石油表观消费量情况111 图表:2017-2019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月度变化情况112 图表:中国主要油品表观消费量增长率比较,113图表:2017-2019年各月中国原油加工量115图表:2017-2019年中国原油和石油净进口量情况116图表:2017-2019年中国月度石油净进口量情况117图表:2017-2019年各月中国原油净进口量情况117图表:2019年1-3月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数据118图表:2019-2025年石油(成品油)需求量预测结果123。

(毕业论文)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doc

(毕业论文)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doc

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此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过程。

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取得的成就在于近十年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对我国近十年投资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投资产业;变化0前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太长历史,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只有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冰真正意义上开始。

其中,对外投资理论出现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为背景研究的,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円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宄。

2001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加入WT0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加入WT0 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长时间的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

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 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0年10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最终明确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

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对外投资在2003年前相对有些放缓,所以我们分析时从2003年开始:(图1)年份以上是对各大洲的投资存景对比分析,下面对流景数据分析 (图2):600500400300200100图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图18001600140()1200100080()60040()200北美洲2003 2004 2005 20062007 20082009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份1.中国对外投资概况1.1投资数额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外投资中亚洲占据主要地位。

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由挑战

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由挑战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石油供应安全是确保国家经济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使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国应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海军建设保障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来构建石油安全的有效屏障。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

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正在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他们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得到其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

从非军事方面考虑对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除粮食外就是石油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石油在世界消费中的比例已上升到40%以上已处在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阶段。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石油资源环境。

石油安全已成为国际安全的国之大计确保石油安全不仅是“远虑”而且是“近忧”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

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

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海上油田有其特殊性,石油会在海床下流动,早开发者会得益更多。

所以,中国应该尽量多开发海上油田而非陆上油田,中国应该抓紧更多的海上石油勘探。

我国的石油安全将面临四大风险:一是油价风险。

随着石油这种战略资源采出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逐步向复杂和困难地区延伸,石油成本逐渐增加,国际石油价格逐渐震荡上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80%

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80%

2030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80%
中国是石油需求大国,并且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很高,公开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就已经超过50%达2.038 亿吨。

由于国际石油贸易是以美元来计价和结算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进口大国,随着对进口石油依存度的逐步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自然也越来越高。

阿拉伯国家石油出口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0%。

在中阿双边贸易中,石油进口在中国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非常高。

9 月23 日,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上,与会嘉宾通过对中阿双方在金融合作方面的讨论,就能源金融体系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认为,我国应该利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打造自己的石油期货平台,打造亚洲交易中心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同时,要发展能源投资基金和能源银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认为,应当利用外汇加强石油储备,并且把建立石油衍生品市场作为我国目前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

但也有嘉宾认为,由于存在价格管制和交易主体缺失等因素,能源期货市场的建设目前很难。

另外,多数与会嘉宾都在讨论应当发展中阿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单建保提供的一个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 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可能会达到80%,他认为,中国的买方地位为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现将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操作上,他建议先从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家入手推进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说,中阿石油贸易应推进双边石油本币标价交易,建立中阿石油直接交易机制,他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影响。

文章采用行业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石油石化行业的股票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其次,石油石化行业的股票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其他相关行业的股票价格上;最后,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整体的影响为负向关联。

该研究结果对中国投资者和决策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和政策制定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经济指标。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作为能源的价格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投资者和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行业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分析行业数据,得出一些对投资者和决策者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以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国际石油价格与股票市场关系研究概述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国际石油价格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经济模型和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

然而,目前对于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多数采用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缺乏行业数据的支持。

第三章数据和方法3.1 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数据和国际石油价格的日度数据。

通过数据获取,分析样本包括石油石化、汽车制造、化工等相关行业的股票数据。

3.2 方法论本文采用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来研究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的关联性。

通过对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对外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投资的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壮大,中国开始逐步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自己。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方之一。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和趋势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之一是起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对外投资。

自此之后,中国对外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06年至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方之一。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之二是以资源和能源为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大宗商品进口国,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海外资源投资。

例如,中国石油大幅增加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投资,投资矿业公司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等。

除了资源和能源之外,中国还加大了在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之三是国有企业为主。

中国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逐步增多,比例也在逐渐提高。

近年来,中国民企对外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案例中,以石油、天然气、基建、房地产等领域为主的资源类投资占比较高,国有企业的投资额占比也比较大。

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逐渐增长,投资领域也更加多元化。

二、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和挑战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在高质量发展、消除贫困等领域,中国的对外投资帮助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其次,中国对外投资为一些国家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次,中国对外投资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增强了全球经济的活力。

但是,中国对外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有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探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控实践

国有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探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控实践

国有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探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风险管控实践丁建国;王子健;李杜;范存强;彭云【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境外风险形势,做好海外业务风险管控是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效益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CNODC)持续对境外单位油气合作风险进行年度性跟踪与分析,形成了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风险分类、评价、防控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了公司现行的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点,设计了分层、分类和集中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架构,确立了常规和重大应急风险双层管理流程.同时借鉴国际石油公司先进的风险授权管控理念,构建了差异化风险内控体系,并创立了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会诊与开放式”风险管控机制.【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8(026)008【总页数】10页(P32-41)【关键词】风险管控;海外油气业务;中国石油;国有企业【作者】丁建国;王子健;李杜;范存强;彭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来,中国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经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推动我国对外投资增长逐年上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一些企业或项目暴露出对境外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和经验缺乏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时期,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经营情况将会日趋复杂,风险将会不断加大,做好海外业务风险管控成为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效益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要求。

中国石油是国内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自1993年中国石油开展国际合作业务以来,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海外“五大合作区、四大通道、三大运营中心”的“五四三格局”,海外油气业务的投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对策

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对策
· 21 ·
Forum
所有。 我国企业的投资因此损失 惨重。
玻利维亚宣布的石油天然气 国有化政策迫使中国石油公司不 得不改变原来的开发计划, 与玻 利维亚达成新的协议;否则,中国 石油在玻利维亚的产权就可能被 没收,甚至被驱逐出境。
(二)劳工风险 虽然拉美对中国企业而言是 片投资的沃土, 但是中国企业必 须克服许多困难, 其中之一就是 与当地劳工组织和工会的关系问 题。 在非洲, 我国企业在铺路架 桥等建设项目中多使用中方的劳 动力,这在拉美很难办到。因为当 地人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大批外国 工作人员到来, 影响他们的就业 机会。 另一方面许多拉美国家工 会势力很强,且性质独立,当出现 通货膨胀、 生活成本上涨等问题 时,随时有可能发动罢工。 2008 年 9 月,中国五矿集团 收购智利加比铜矿受阻。 导致收 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铜工业联合 会 坚 决 抵 制 CODELCO 出 售 部 分国有股权, 担心加比铜矿股权 的转让将开启公司私有化的更大 闸门。 智利企业私有化程度非常 高,铜矿是国有公司的最后阵地。 CODELCO 把持全国 1/3 的 铜 矿 资源,是世界最大的铜矿企业,一 直保持 100%国有。 工会认为,如 今许多老矿山已经面临枯竭困 境,而加比是一座新矿,是公司的 “财神”, 向五矿转让加比铜矿股 权将是一次 “沉重打击”; 同时, 工人们担心公司私有化将有损自 己享受的国企待遇。
在智利,2009 年 12 月,顺德 日新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已经斥资 21 亿美元,成功收购智利一座储 量高达 30 亿吨的铁矿。
在 哥 斯 达 黎 加 ,2009 年 12 月中石油公司与哥斯达黎加石油 公司正式组建合资公司, 兴建石 油精炼厂,初期投资各 250 万,总 投资不低于 10 亿美元。

【战略】试论石油期货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战略】试论石油期货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字】战略试论石油期货对中国的战略作用及其发展对策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成定势。

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

而与此同时,国际油价频繁波动。

不断增大的供需缺口和频繁波动的油价使得中国面临的石油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深入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建设已成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一个广为关注的课题。

政府、学术界和商界对中国建设石油市场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探讨。

“中国标准”、“中国价格”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

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的提案》称,在确保国家宏观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石油市场改革步伐,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快推出石油期货,同时培育发展期现两个市场,逐步提高我国在石油市场格局和价格体系中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推出石油期货是我国发展石油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

石油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客观上要求改革我国石油市场现有的格局。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成功上市和平稳运行迈出了我国开展石油期货探索性的一步。

但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只有燃料油期货一个品种,相比之下,纽约、伦敦等全球石油期货中心的产品就丰富得多,从原油、成品油到天然气期货等一应俱全。

2 世界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产生。

石油期货诞生以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目前已经超过金属期货,是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机制已相当成熟,市场业态结构呈现多元化和规范化发展格局,即期现货、长期购销合同、中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网上交易等贸易方式综合发展,推动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中国对西非石油投资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中国对西非石油投资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文化交流。
1 1 6 0 2 5 )
在 各领 域 的投资 合作方 兴 未艾 。随 着 中非经 贸关 系
的深化 , 西 非将 在 未来 中非 能 源 合 作 中发 挥 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我 国应 把握 中非投 资 合作 迅猛 发 展 的 有利 时机 , 加大 对西 非几 内亚湾 地 区 的石油 投 资 , 在
逐步降低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 的同时 , 满足 国内不
断增 长 的能源需 求 。

关键 词 : 中国; 西非 ; 石油投资
中图分类号 : 1 7 4 1 6 . 2 2 文献标志码 : A

中国对西非石油投资 的现状
几 内亚湾 是 近 年来 发 掘 的新 的石 油 富 集 地 区。
现 。其 中 , 石 油对 外 依 存 造 成 的安 全 问题 将 更 加 凸 亚 湾地 区 丰 富 的油 气 资 源 吸引 了全 球 投 资 者 的 目 显 。到 2 0 1 5年 , 我 国石 油 对 外 依 存 度 将 从 目前 的 5 5 %进一 步 上 升 至 6 0 % 左 右 。除 对 外 依 存 度 高 以 外, 我 国石油 进 口高度 集 中 , 来 自中东地 区 的石油 进 口占我 国石 油总 进 口的 5 1 %, 远 远 高 出 非洲 所 占 的 险, 特别 是伊 朗 , 我 国石 油 进 口量 的 1 1 %来 自伊 朗 ,

光, 作 为西 非主 要 产 油 国 的尼 日利 亚 和 加 纳更 是投
资者 关 注 的 焦 点 , 成 为 西 非 地 区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 F D I ) 流入 的主要 目的地 儿 。
尼 日利亚是 非 洲 第 一 大 产 油 国 , 也 是 我 国在 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石油对外投资【论文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一个石油需求大国且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供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进行对外石油投资,在海外建立石油供应基地。

文章我国对外石油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强。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扩大,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庞大的石油缺口最终只能依赖海外石油资源来填补。

因此,进行对外石油投资成为解决我国石油供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石油资源概况及供需形势1、资源概况2007年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石油总资源量为1068亿吨,包括陆上石油资源822亿吨,海上石油资源246亿吨。

剩余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吨,而待发现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为68亿吨。

目前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大约是40亿吨,每年的可采量大约是1.86亿吨。

2、供需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迅速加大,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增速却相对缓慢,致使国内石油供需缺口日益增大,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

1993年我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成为一个净进口国,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2006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为3.23亿吨,2007 年达到3.46亿吨,增长7.1%。

而原油产量从2006年的1.84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1.87亿吨,仅增长1.6%,供需缺口达1.59亿吨。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到4.07亿吨,产量为2亿吨,供需缺口达2亿吨,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

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将达5.63亿吨,而产量仅为2.2亿吨,缺口将达3.4亿吨,进口依存度将超过60%。

二、我国对外石油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必要性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石油需求必将持续增长。

而单单依靠国内的原油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只有走出国门,去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开采才是解决之策。

其次是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的需要。

截至2008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6821.7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我国应利用丰富的外汇储备来购买海外石油资源,这样不仅能够减弱外汇储备“过多”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能够解决我国石油供应问题。

最后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国内石油市场逐步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

面临激烈的竞争,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实施跨国经营,通过到国外“采油”的办法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为自身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empirenews.page--] 2、可行性世界石油资源丰富,约有20%的石油可采资源有待发现,特别是发展中产油国石油探明程度很低,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而且我国外汇储备很充足,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给我国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可以利用丰富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石油等战略性资源。

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利用海外石油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另外我国石油工业有能力进入国际石油市场。

4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已掌握了能够对付复杂地质条件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合作的能力。

三、我国对外石油投资存在的问题十多年来,我国的海外石油开发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与世界诸强的直接对话中仍居于下风,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资金不足石油勘探是高风险、高投入与高回报的行业,尤其在海外勘探,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本无法承担探井作业中的风险。

而我国石油企业普遍实力较弱、缺乏资金,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大,因而获得的收益也较少。

2、成本过高由于我国对外石油投资起步较晚,那些投资风险小、前景好的海外石油资源,大多已经落入国际石油巨头手中。

在先期已被巨头抢占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自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蒙受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企业为了竞标成功,普遍报价偏低,而当他们真正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

3、我国石油企业操作和管理经验匮乏,应变能力较差我国石油企业目前在跨国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水平仍远逊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超级石油巨头。

这些跨国公司除了拥有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金之外,还拥有我国石油企业所不具备的成熟的管理体制、丰富的对外投资经验等庞大的无形资产。

直面来自它们的残酷竞争,成长中的我国石油企业尚显稚嫩。

此外,政府的有力扶持是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的重要条件。

我国政府的现行政策和管理制度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首先,政府支持境外投资的政策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投资的审批,而对海外上市、兼并、收购等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对于投资的后期管理和监管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条例。

其次,政府支持对外投资的政策没有上升到立法的高度。

目前我国有关境外投资的法律尚不健全,立法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对外投资的发展。

它不仅使政府的支持鼓励政策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也使企业在海外发生的投资纠纷无法可依。

再次,政府的各种审批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也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如:审批时间过长、手续复杂,导致一些项目因贻误了最佳投资时间而亏损。

在外汇管理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对外投资企业的用汇额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四、我国对外石油投资的策略建议[!--empirenews.page--] [1][2]下一页1、选择目标区域考虑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及我国海外石油项目运行状况,我国进行对外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中东地区、中亚和俄罗斯地区,其次为非洲地区,美洲地区也可以开展有限经营活动。

(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无论是从石油储量、油田规模、油层物性还是从单井产量、储采比及生产成本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因此,当其他国家石油资源趋于枯竭,开采难度增大和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时,中东地区产油国所占有的资源和勘探开发方面的优势也将越来越大。

(2)中亚和俄罗斯地区中亚和俄罗斯地区石油储量巨大,且与我国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经济互补性强。

同时,该地区拥有大量潜在的、尚未开发的石油资源,有着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基本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作条件。

因此,总的来看,对该地区进行重点开发是有利的。

(3)非洲地区非洲地区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近几年勘探成功率较高,勘探开发成本却较低,许多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纷纷颁布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石油公司前来投资。

从非洲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来看,虽仍有动荡,但已出现向民主政权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势头,因此非洲成为国际石油工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4)美洲地区南美的委内瑞拉稠油资源丰富,该国和加拿大的稠油资源,将是21世纪中叶世界石油重要供给地。

从长期战略上考虑,可以和美洲地区的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和加拿大等国进行石油开发和合作。

2、我国石油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除了在宏观方面正确选择目标区域之外,石油企业本身的不断自我完善,形成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也很重要。

石油企业应加快建立适应对外投资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涉外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上要符合国际市场惯例和规则;通过采用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尽量分散投资风险,实现海外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化。

此外,要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

3、我国政府对石油行业的政策扶持我国面临的石油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大,政府理应对我国石油行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其进行对外投资。

(1)制定对外石油投资保险政策石油勘探开发属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许多发达国家为鼓励本国企业进行对外石油投资都制定了相应的保险政策,在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因政治风险等因素造成损失时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偿。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国内企业的对外石油投资金额按一定比例给予保险。

(2)设立对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对外石油勘探开发不仅是高风险而且也是高投入的投资活动,目前我国企业还不具备完全依赖自有资金进行大规模对外石油投资的实力,需要国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我国应设立对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专门为国内石油公司进行对外投资提供贷款,使其获得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empirenews.page--] (3)建立健全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关于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尚没有完善的法令,使企业的对外投资得不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相关法令的出台可以使我国对外石油投资的行为规范化、法制化,将其行为纳入合理合法的轨道。

(4)完善管理机制原有的外汇审批、对外投资审批等制度已经过时,亟待针对石油行业的特殊性而迅速做出合适的调整与放宽。

应授予石油公司相对独立、完整的对外融资权,让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借用国外贷款或进行对外融资担保。

同时提高其海外石油投资和再投资项目的审批限额以及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综上所述,对外石油投资是我国目前解决石油供需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环节。

只要实施正确的策略,我国一定会解决好石油供需问题,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