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制度
一、中心必须把工作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纳入各项工作中。
二、中心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性改进工作。
三、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中心医疗、护理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四、加强对中心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保证医患权利。
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各科室每月检查,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检查。
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要有文字记录,由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有利于不断改进中心医疗服务技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七、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结果与个人考评挂钩,以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工作的真正落实。
XXX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1月12日
凤岭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二、组织领导
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社区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制定中心质量管理方案,对本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做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社区中心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业务科、护理组、行政办、药剂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诊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中心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三、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强化医疗业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药费用。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疑难
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
4、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
5、进一步细化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标准和措施,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6、规范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7、加强应急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8.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三基”必须人人达标。
9.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二)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3、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
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麻醉意外处理及时。
(三)着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开展各科医院感染治理相关活动。
(四)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促进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中心主任作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清理: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2、认真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1)临床药学室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五)加强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
2、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并能有效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临床检验项目及时间满足临床需要。
4、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
(六)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强化病历书写质量和病历管理,及时进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七)优化服务环境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1、门诊有就诊咨询及其他便民服务。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温馨,服务标识规范、醒目。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逐步实行电话、网上预约挂号,积极推行复诊病人预约诊疗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2、门诊的诊断与治疗、双向转诊等服务流程合理、便捷、连贯。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缩短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时间。
(八)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专项活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