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器艺术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7、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与油画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

2.了解现代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3.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重点:1.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山水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2.简要介绍油画发展史。

难点:1.讲解现代山水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理解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

2(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教具资料:多媒体设备图片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教师提问: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二、新课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

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

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

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

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

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也有简洁疏朗仅以墨线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减笔,即疏体。

前者实中见空灵,后者虚中见雄逸。

1.2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课件1

1.2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课件1

• 《玉人》高7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玉象》 • 高3.3厘米,长6.3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大圭不琢
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 现了哪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玉 “ 春 水 饰 ”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 透的华丽之美
玉 凤
一种是突出玉是天 然材质,追求至大 至高的朴素之美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和瓷器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 型)
旋涡纹彩陶瓮(马 家窑文化)
素陶
以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黑陶薄胎高柄陶杯(龙山文 化)
白陶出戟尊(大汶口文化)
三、瓷器发展
1、中国原始瓷器最初出现于商代中期。 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器 出现 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 2、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 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3、宋代的五大民窑,除五大名窑以外还 有许多的地方窑,都是很有特色的,五 大名窑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 窑,汝窑是第一。
一、青铜器的发展和功能
1、青铜器的发展 萌生期——夏 育成期——商代前期 鼎盛期——商代晚期、西周早期 转变期——西周中、晚期 更新期——春秋、战国
2、青铜器的功能 大体分为五类:
礼器 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 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 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 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 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 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 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 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是已知最大的鼎。
一、玉是何时出现的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 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 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已发掘的红山文化、河 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 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

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欣赏分析,尝试探索。

——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课后拓展(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

4青铜器

4青铜器

西周 《折觥(gōng) 》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
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 变得奇巧富丽。 欣赏《 立鹤方壶》,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 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 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 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 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 印和,给人一种轻盈, 移动的感觉。
《镶嵌图案纹壶》
处于封建社会的开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其风格 产生变革,新的工艺如:鎏金、镶嵌等开始流行。
八、著名青铜器
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出土 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冰鉴,湖北随州出土 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最大的青铜器车马具——秦始皇陵铜车马,陕西
《司母戊大方鼎》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司母戊大方鼎》
铭文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铭文
作为国家重器,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均刻铭 文(铭文: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均刻铭文于器 壁以垂昭后世)于鼎壁,属国宝。
一种器物中包含如此重要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的 意义,在世界各民族艺术 中是少见的。此时的青 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王权意识的象征。
(二)几何纹
①线纹 ②绳纹 ③蟠螭纹
(三)人物活动纹
多反映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战等礼制生活情景
六、青铜器的造型及纹样
时间
代表作品
艺术(纹样、造型)特色
早商 《饕餮纹鼎》 商代
殷商 《龙虎尊》
西周 《鸟纹卣》
薄胎、造型规整、纹饰简单、单层印纹、多为腹上部一 条装饰带、纹样主要为饕餮纹、结构松散、不表现立 体效果

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 PPT

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 PPT

兽面纹(饕餮纹): 主要特征是它的 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 头形象,两眼非常突 出,口裂很大,有角 与耳。具有威慑力, 渲染这狰狞与恐怖。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 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 尾之形,饕餮纹的鼻、 角、口部变化很多, 从角、耳的不同形态 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 多是牛、羊、虎等动 物。
夔龙纹:
通常指那种长身弓 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 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 形足,有的没有。其变 化很多,使用灵活。有 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 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 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 带。
四羊方尊

商代青铜器,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造型独特 和工艺精美而堪称国宝。

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约34.5公斤,尊的肩部四角各有 一个卷角羊头,其中羊角是先铸成后再合范浇铸而成,因 为高超的技术而难见接口,浑然一体。整个器物通体饰繁 缛的凤鸟纹、兽面纹、蕉叶纹和云雷纹,纹饰精美。
全名是大禾人面纹方鼎,是商周时期的铸品。 原器通高38.5厘米,重12.85公斤,口长29.8厘米,宽 23.7厘米。鼎呈长方形,口沿外翻,立有两耳,鼎腹外四 面有四个人面纹,边角有象征性的角、爪纹装饰。
几何纹:
由点、线、圈等图案 组成的装饰题材。大 致有以下几类:(1) 云雷纹、(2)重环纹、 (3)波曲纹、(4) 垂鳞纹、(5)细密 的蟠螭纹和蟠虺[huǐ] 纹
二、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沿革 1、萌生期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 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 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 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 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 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遗址的 放射性碳 素 断 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 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 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 ,标志着中 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艺术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艺术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依据青铜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为主线。

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典型的作品的分析,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特点、纹饰及功能等艺术风格做了较为明确的阐述。

同时也是奴隶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的反映。

也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一、青铜器的出现青铜器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产生,到了商、周为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至春秋战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1.受当时人们制陶生产技术有直接关系。

2.掌握了红铜的冶炼技术,之后才是青铜合金。

二、教育思想主线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要学生了解这个最为重要的,即艺术源于生活,劳动创造了艺术。

以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三、教学方法1.通过对青铜器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作品的造型、纹饰、功能等上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提问、归纳、总结。

使学生了解青铜文化的历史内涵。

2.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是:a.青铜器日用器物在造型和纹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重要时期。

b.青铜工艺在这几个时期的变化特点。

c.奴隶社会辉煌的青铜文化。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通常对艺术有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很强。

对于本课的内容的理解应该是有一定基础,但是对其的纹饰的内涵就难了。

同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和继承当时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美术鉴赏3陶瓷

美术鉴赏3陶瓷

瓷器——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开片瓷器制作过程中,
因釉面会产生开裂, 称为开片,这种自然 的缺陷在士人的眼中, 反而形成一种独特的 美感。
瓷器——宋代五大名窑
官窑-冰裂纹开片
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器物
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 风格。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 有开片,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 釉较薄者开小片。
中国历史朝代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两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两汉(西汉\东汉) 两晋(西晋\东晋)
丽,华贵的艺术品。
瓷器
瓷器——商周
中国历史上制陶业的第一次飞跃:原始瓷的烧成与发展
商代出现青釉瓷器也 称“原始青瓷”青釉 以青绿为主,所施釉 彩轻而薄,易脱釉。 商周时期的瓷器造型, 纹饰在很大程度上受 陶器与青铜器的影响。
(商代) 青褐釉原始瓷尊
瓷器——商周
中国历史上制陶业的第一次飞跃:原始瓷的烧成与发展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瓷器——宋代
宋代是瓷器发展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三大瓷窑体系:青瓷窑系 白瓷窑系 黑瓷窑系 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瓷器——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
青色”“蟹爪纹”“香灰色 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 汝窑的重要依据。汝窑传世 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 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 珍贵。
隋唐五代时期是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期。
青瓷——越窑
隋唐五代烧青瓷名窑,首推 越窑,越窑青瓷在我国瓷器 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 具有制作精美,瓷釉晶莹, 瓷质坚薄,富有一种质感, 故当时有人以“类玉”“类 冰”“千峰翠色”等来形容 和称赞它。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说课材料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用五个部分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二课,属于工艺美术类别。

本课讲述了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它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里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陶瓷、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以及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鉴赏工艺美术作品。

3、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古代玉器的欣赏,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所以必须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

中国青铜艺术上篇:青铜艺术概述

中国青铜艺术上篇:青铜艺术概述

中国青铜艺术上篇:青铜艺术概述青铜艺术,为我国铜器艺术中的精典。

中国的铜器艺术,包括红铜、青铜、黄铜、铜鎏金等。

上古至隋唐前以青铜为主,隋唐后以黄铜及铜鎏艺术为主。

因青铜艺术起源早、时间长、影响大,故本专辑以青铜艺术为主,个别内容兼及其它品类,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铜器艺术的渊源和发展。

上篇:青铜艺术概述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帜而达到高峰。

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所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春秋晚期是初期的铁器时代,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

相反,由于当时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

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产品的其它领域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仍然呈现出美丽的余辉。

中国青铜艺术的历史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

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

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

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器艺术共27页文档

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器艺术共27页文档

传统艺术的根脉——青铜器艺术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பைடு நூலகம்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成期时候青铜 器上面的兽面纹、 龙纹、鸟文等主 要装饰题材已广 泛运用,并开始 向成熟的装饰工 艺发展。
鼎盛时期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满 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 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往事祭祀用 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 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 内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 母戊鼎器形高大厚重,性质雄伟,气 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是目 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該鼎 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 的。
3
媒介计划
探讨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金属铸造技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礼法制度
媒介计划
探讨
水器,乐器,酒器,炊食器 等等
媒介计划
探讨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 的社会风尚,西周的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巨大社会 变化,都对青铜器器物种类、样式、装饰纹饰内容、青铜器的社会 性质、审美风尚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夏 铸 九 鼎
商周青铜器艺术
器 具
纹 饰
目 錄
作 品
思 考
2
青铜器的主要种类
酒器
炊 食 器
水 器 乐 器 兵 器
猜 猜 看
。。。
8
酒器知多少
一般为圆形,下为圈足或 三足。底部多以龙、鱼、 龟等水族动物为饰。水器 在青铜器中居于重要位置, 例如西周时代的墙盘等都 是琢有长篇铭文的重器。
商代早期和中期是青铜器的育成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 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数量有明显地增长。
主要作用:祭祀,日常用具和武器。乐器和 酒器的制造反映出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 求,表现出时代的进步。
下 课
5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 最大的方尊,重约34.5公斤,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 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 国历史博物馆。四羊方尊集 綫雕、浮雕、圆雕于一器, 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 独具匠心、恰到好处。
动脑思考~
问题一:青铜器上面的铭文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青器的作用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