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赏析
——结课论文
论文要求:
1.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自主选择中外纪录片史上的自己喜爱的纪录片进行评论,主题自拟,2500字
2.从纪录片本质属性,叙事结构,功能及其他角度,谈认识
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或主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围绕主题合理论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分析问题透彻。
论文正文:
经过一学期对纪录片的赏析学习,原来喜欢看动物纪录片的我这学期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包括无声的《北方纳努克》、唯美的《微观世界》和《海洋》、赞美中国的《美丽中国》、宏伟壮丽的《故宫》,、大学生活的美好记录《我的大学》还有勾起我对高中无限回忆的《高三》等等。各种类型的纪录片有不一样的风格,最让我受触动的是《父亲》。接下来着重谈谈对此纪录片的感受。
《父亲》是李军虎导演根据陕西农民韩培印及儿子韩胜利一家的真实故事拍成的纪录片。它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家庭条件有差距的学生在上学和就业方面还是有更大的压力。韩胜利作为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来西安上大学,按理说是件十分令人高兴的事,家里却因为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到处借钱,终于凑够了学费。为了接下来的生活费,年近50岁的韩培印,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成为了一名农民工。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故事,在片子中,看似平淡的父子言谈间却传递着炽烈的情感。李军虎导演运用以小见大的记录手段从这简单的父子小生活中反映了很多有相似经历的社会现实。当儿子大学毕业时,老韩却希望落空。他发现,儿子的每月工资甚至比自己当农民工的还要低。但老韩依旧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儿子是大学生!”
这个片子以主人公韩赔印的小小的本子贯穿全片,在我看来这也是整部片子最为精彩的符号。小小的本子有很多韩培印借还账的记录,他也可以看作是老汉的日记本,还可以说是一本诗集,因为他写满了自己对儿子说的话,更多的是鼓励。但不管他是什么,这个小小的本子承载的是无疑是一个中国父亲的倾注在儿子身上的希望。从老汉略显歪斜的字体中似乎依稀保留着经历红色年代洗礼而特有的浪漫情结,虽然在现在许多人看来有点不现实,却是父亲的精神支柱。从父亲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真切的情感表达,没有理由不为这位伟大而无私的父亲动容。
也许,本子中的数字记录的是父亲的辛酸史,本来可以在家里享受晚年生活,却为了供儿子读书借钱终日在工地忙碌,只为了向人借上20块钱点头哈腰,紧衣缩食每月之花一百
多块钱。而支撑这一切的只是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简单梦想,希望在2013年左右也就是他60岁左右的时候全家去一趟北京,希望读完大学的儿子可以胜利有出息,不用打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儿子的骄傲就是他的骄傲,父亲似乎从未犹豫的供了儿子一年又一年,花了十多万,却依然满脸笑容。
从记录的追踪知道韩胜利大学毕业后,父亲韩培印的梦想似乎只能成为梦想,残酷的说是化为了泡影。他所希望的儿子有份每月几千块的工作,最终的现实却是在青海西宁一个县城里工作每月只能赚上600元。我不知道父亲投入的十多万是否有意义,但或许,对于现实生活处于贫寒家庭的孩子的梦想在现实社会中都可能被敲击的支离破碎。个人认为儿子韩胜利在大学里内向、有些木讷、迷茫甚至后期的消极,丝毫没有父亲的理想主义。或许这样的评价有些残忍,对于一个出身苦寒的孩子,当我看到他在校园里捡拾塑料瓶维持生计,看到他在招聘会迷茫的一言不发,我能体会到其中的辛酸。我自己都不知道如果让我一个月只花200元的生活费,我还会这样指责他的不是吗?他在毕业时候做的采访,在现实的逼迫下他也努力的去争取好的工作好的未来,为此甚至想去当保安、服务员,但在他空洞的眼神里我没有看到如同他父亲一般的激情和理想。
当我看到影片结尾时父亲的一席话,他说自己还能活20年,以前认为人生是漫长而曲折的,现在却知道,依然是曲折,漫长却变成了短暂。他没有指望儿子把借的钱还上,每天依然在西安城打工,做苦力,我不知道他怎样看待儿子每月都不及自己征的微薄工资,但从他的眼神中我没有看到抱怨,我想这或许就是父爱吧,无私,不求回报。这是我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自己的父母,他们能够健康的陪伴自己的生活的日子是那么短暂。
影片到这里我却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读完4年大学的本科生竟然每月只赚600元要用15年的时间来还钱,这是否正常。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在接触到城市文明之后对于自我的认识和期望又会有怎样的转变,我的问题并非凭空而发。社会的不公平公平在教育上愈发显现并逐渐拉大,我看到的是无数如同韩赔印和韩胜利父子的故事。我曾看过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源占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高额的学费让许多农村家庭动摇,大学扩招造成的教育水平缩水导致农村毕业生就业困难,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贫寒大学生在就业中过程中愈发被动,而被逐渐拉大的城乡教育水平更是从源头让许多农村学生中途放弃学业走上打工大潮。
从现实生活来看,原来每当农村地区出了大学生,肯定是村里的大喜事。但就在近年来,弃考现象在一些省份凸显,家长供读4年后的农村孩子并未前程似锦,事实上又要重新接受城市人的另眼相看,在自尊心被打击之后,他们难以启齿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告诉父母,在就
业状况令人堪忧的今天,没有背景非重点高校的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担忧,但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家庭的希望,承担着借债读书的压力,他们无法收拾行李回家,却同样无法在城市里生存。有的成为了蚁族,在城市里面前维持着生计,而供养他们读书的父母因读书而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想不通为何供着孩子读书的钱为何打了水漂,他们不明白为何孩子读书之后甚至没有但年连中学都没有读完出去打工的孩子出席。漂泊在异乡的大学生们没法和乡里乡亲交代,他们没法和父母交代,他们也同样不知道怎样和自己交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当高投入下接收高等教育之后的农村大学生面对的竟是这样惨淡的结局我们不仅要发问,这样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我真的害怕有一天我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害怕当有一天,我会变得麻木抱怨失去梦想。在我还有梦想的时候真想自己好好拼一下,现在的努力就是明天争取机会的资本。我不想我的未来只能埋没在未来的社会现实压力下。经过这部片子我从内心萌生出一种斗志,我的未来还需要我的努力,还需要朝阳向上的态度,还需要不断奋取的精神呢。也许,《父亲》这部片子承载的是一个伟大的父爱所要面对的无奈的现实,但如何谓之无奈,当韩培印晚年看到那个本子的时候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慨呢?我不知道。我不想我的生活、我的家庭因为这样“无奈”的现实而无奈,我还可以奋斗,我不要做下一个韩胜利!我要充实我的大学!这或许也是该记录片真正的目的-----激励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