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用于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四个方面的评价。
完全缓解是指在治疗结束后,所有的肿瘤病灶都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
部分缓解是指治疗结束后,肿瘤病灶有明显缩小,但未达到完全消失的程度。
疾病稳定是指治疗结束后,肿瘤病灶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疾病进展则是指治疗结束后,肿瘤病灶有明显增大,或者出现了新的病灶。
根据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医生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结合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外,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还对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估治疗方案的优劣,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总的来说,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是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标准,对临床治疗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科研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一标准,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和科研的进步做出贡献。
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
2021/3/29 星期一
WHO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 以肿瘤大小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 二维(双径)测量 以最大径(a)及其最大垂直径(b)的乘积代表肿瘤面积 a×b
a
b
*
2021/3/29 星期一
WHO 标准 以肿瘤大小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
特点
满足RECIST标准靶病灶的要求(病灶至少在一个径线上可精确测量,1cm或更大) 病灶可重复测量 CT或MRI检查的动脉期,病灶内显示了强化
*
JM Llovet,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8, 100: 698-711
传统RECIST标准以肿瘤最大直径(包括存活肿瘤及坏死区域)判断疗效,而mRECIST标准以“存活肿瘤”作为评估对象
*
2021/3/29 星期一
mRECIST标准在肝癌中的应用
Lencioni R, Llovet JM. 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 2010; 30(1):52-60.
EGFR
细胞增殖
细胞存活
增长因子
*
2021/3/29 星期一
疗效表现: 作用于肿瘤微环境 vs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抗细胞增殖 肿瘤直径缩小
抗血管生成 除了直径变化,还有密度减低
Faivre S, et al. 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 2007;6:734-745.
*
2021/3/29 星期一
2000年美国NCI等正式发表RECIST标准: 采用单径测量代替双径测量 保留WHO标准中的CR、PR、SD、PD概念 相比WHO标准,更精确、简便、重复性好,同时增加了治疗机会,进行全面评估,并引进了影像学新概念。
实体瘤评价标准
实体瘤评价标准实体瘤是指来源于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肿瘤。
对于实体瘤的评价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等多个方面,以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首先,实体瘤的生物学特性是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物学特性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性、侵袭性等特征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为治疗提供参考。
其次,临床表现也是评价实体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类型的实体瘤在临床上的表现各异,有的表现为局部肿块,有的表现为全身症状,还有的可能是无症状。
对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外,影像学特征也是评价实体瘤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结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对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准确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良恶性、手术的可行性和范围,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最后,病理学特点也是评价实体瘤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袭范围等特征,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对于肿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性质、预后和治疗方案,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实体瘤的评价标准涉及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等多个方面,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对于实体瘤的评价标准的准确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肿瘤科专科病历:ECOG-PS评分,癌痛评价,TNM分类总则其他通用描述符号,疗效评价(RECIST),预后评价
肿瘤科专科病历ECOG-PS评分,癌痛评价,TNM分类,疗效评价(RECIST),预后评价(一)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PS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0:活动能力完全正常,与起病前活动能力无任何差异。
1:能自由走动及从事轻体力活动,包括一般家务或办公室工作,但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
2: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不少于一半时间可以起床活动。
3: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卧床或坐轮椅。
4: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意义:患者需要一般状况较好(ECOG评分0~2分)及血常规和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才能耐受抗肿瘤治疗。
(二)癌痛评价一般按0~10分来评价,具体包括详细问及疼痛持续时间、最痛如何、最轻如何、24小时内疼痛情况、以往疼痛发作情况等,使用止痛药后还应该再次评分,可参考NCCN最新癌痛指南。
意义:根据癌痛评分等使用相应的止痛药。
(三)TNM分类总则中其他通用的描述符号:R分类(残余肿瘤分类):RX 是否有肿瘤残留不能评价;R0 没有残留肿瘤;R1 镜下肿瘤残留;R2 肉眼肿瘤残留。
前缀c:临床分期;前缀p:外科病理分期;前缀r:转入第二学科治疗前的再次分期;前缀a:尸体解剖分期;前缀m:同一部位多原发性肿瘤。
(四)疗效评价(RECIST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一般在2~3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短期迅速进展者除外),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至少在4周后进行疗效确认。
对于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只要未进展就可维持原方案,但对某些可治愈性疾病,若治疗一定周期后未达完全缓解,则需要更改化疗方案。
1979年的WHO版疗效评价和2000年的V1.0版RECIST都有提到“维持4周”,但2009年V1.1版RECIST则没有。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版中文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
1版)1 背景1。
1 RECIST标准的历史评价肿瘤负荷的改变是癌症治疗的临床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
肿瘤缩小(客观反应)和疾病进展的时间都是癌症临床试验中的重要端点。
为了筛查新的抗肿瘤药物,肿瘤缩小作为II期试验端点被多年研究的证据所支持.这些研究提示对于多种实体肿瘤来说,促使部分病人肿瘤缩小的药物以后都有可能(尽管不完美)被证实可提高病人的总体生存期或在随机Ⅲ期试验中有进入事件评价的其他机会.目前在Ⅱ期筛查试验中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中,客观反应比任何其他生物标记更可靠.而且,在Ⅱ和Ⅲ期药物试验中,进展期疾病中的临床试验正越来越利用疾病进展的时间(无进展生存)作为得出有治疗效果结论的端点,而这些也是建立在肿瘤大小的基础上.然而这些肿瘤端点、客观反应和疾病进展时间,只有建立在以肿瘤负荷解剖学基础上的广泛接受和容易使用的标准准则上才有价值。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出版了肿瘤反应标准,主要用于肿瘤反应是主要终点的试验中.WHO标准通过测量病变二维大小并进行合计介绍了肿瘤负荷总体评价的概念,通过评价治疗期间基线的改变而判断治疗的反应。
然而,在该标准出版后的十几年中,使用该标准的协作组和制药公司通常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技术或在原始文献中提出了不清楚的地方,这就导致了试验结果解释的混乱。
事实上,各种反应标准的应用导致同一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大相径庭.对这些问题的反应是国际工作组于19世纪中期形成,并对反应标准进行了标准化和简化.新的标准,也称为RECIST(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价标准)于2000年出版。
最初的TECIST关键特征包括病变最小大小的确定、对随访病变数目的建议(最多10个;每个器官最大5个)、一维而不是二维的使用、肿瘤负荷的总体评价.这些标准后来被学术团体、协作组和制药工业广泛采用,而该标准的最初端点就是客观反应或疾病进展.另外,当局接受RECIST作为这些评价的合适的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估是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患者对化疗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1.肿瘤体积变化: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CT 等),评估肿瘤体积的变化。
通常,肿瘤体积的缩小被认为是对化疗治疗的正面反应。
2.肿瘤生物标志物:一些特定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A-125、PSA等),在化疗治疗期间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疗效。
降低生物标志物水平可能表示治疗效果良好。
3.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如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症状的缓解可能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4.临床评估: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体检和症状评估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例如,肿瘤的可触及性和硬度等特征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5.影像学反应评估标准:使用特定的评估标准,如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来评估肿瘤的缩小、稳定或增大。
这些标准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于评估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6.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提供关于肿瘤活性和代谢的信息,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7.细胞学和组织学评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评估细胞形态、分裂活性等指标,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8.复发与进展: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或原有病灶的进展,以及是否发生了复发。
以上这些评估标准通常结合使用,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以全面评估肿瘤化疗治疗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疗效评估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肿瘤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化疗药物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和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来对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在化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体温、体重变化、贫血程度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化疗的疗效。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评价肿瘤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CT、MRI、PET-CT等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坏死情况等变化,从而评估化疗的疗效。
三、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对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从而评估化疗的疗效。
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细胞的变化,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是评价化疗疗效的最终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变化,可以全面评价化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肿瘤化疗的疗效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病理学检查以及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指标,才能准确评价化疗的疗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的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肿瘤内科精准试题及答案
肿瘤内科精准试题及答案1. 肿瘤内科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肿瘤的外科治疗B. 肿瘤的内科治疗C. 肿瘤的放射治疗D. 肿瘤的病理学研究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内科治疗的常用方法?A. 化疗B. 放疗C. 手术D. 靶向治疗答案:C3. 肿瘤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以手术为主B. 以化疗为主C. 以放疗为主D. 综合治疗答案:D4. 肿瘤的分期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深度C. 肿瘤的转移情况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内科治疗的副作用?A. 脱发B. 恶心呕吐C. 手术切口感染D. 白细胞减少答案:C6. 肿瘤内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关注什么?A. 肿瘤的切除B. 肿瘤的控制C. 肿瘤的转移D. 肿瘤的复发答案:B7. 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A. 直接杀死肿瘤细胞B.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 增强免疫系统D. 以上都是答案:B8. 肿瘤内科治疗中,以下哪项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A. 肿瘤的大小变化B. 肿瘤的转移情况C. 患者的生存时间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内科治疗的常见并发症?A. 感染B. 出血C. 血栓形成D. 骨折答案:D10. 肿瘤内科治疗的目标是什么?A. 完全治愈肿瘤B. 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C.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D.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答案:D。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的用途及衍生定义
肿瘤体积的缩小 疾病控制时间
——共同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衍生名词: PFS: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DCR:disease control rate TTP:time to progression TTF: 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 ……
PD:原非靶病灶有明确进展,或者病灶数量增加。 当非靶病灶内至少存在一个可测量病灶时,以一 个或者多个可测量病灶的增大来断定所谓“明确 的进展”,可能并不恰当,而应对所有的病灶进 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新病灶
新部位,新病灶! 新病灶的确认需谨慎!病灶较小难以确定
可以继续治疗或随访,定期复查明确或 PET-CT。
Lesions with prior local treatment(既往治疗野内出 现的病灶)
肾癌骨转移
测量方法
开始治疗前针对目标病灶进行的基线检查,距治疗 日不应超过4周
Clinical lesions(临床检查):体表病灶 Chest X-ray(胸部X线):能清晰显示病灶时适用 CT, MRI:层厚≤5mm Ultrasound(超声):不推荐,发现新病灶需CT或MRI确认 Endoscopy, laparoscopy(内镜、腔镜):不推荐,CR Tumour markers(肿瘤标记物):CR Cytology, histology(细胞学及组织学):CR or PR
层扫描≤ 5 mm),基线和随访中只测量短径评价
Non-measurable 非可测病灶
小于可测量标准的病灶(如短径小于15mm的淋 巴结)
腹腔、胸腔、心包积液; 骨病灶 软脑膜转移灶; 炎性乳腺癌 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转移 影像学方法不能重复比较的,仅能通过体检发现
胃癌疗效评价标准
具体的胃癌的治疗疗效跟其他肿瘤的评价是一样的,如果做完了化疗或者靶向治疗自己有评价的标准叫做recist标准,如果肿瘤最大的长径在做完治疗之后,肿瘤完全消失了也就是完全有效叫做完全控制;如果肿瘤只是减少了大概30%以上,叫部分缓解;如果是增大了比如说增大了20%或者是又出现了新的病灶就评价为进展了;如果是介于部分缓解和又出现了新的病灶,就是进展了之间的叫做稳定;这个一般是由专业的大夫来做评价。
其实对于病人本人来说,首先影像学上肿瘤是否增大、是否消失,是否出现了新的病灶,病人自身的感受上是否有食欲的减退,是否进行性的消瘦或者是睡眠的质量是否有所改变,病人本身就可以判断出肿瘤是进展或者是稳定或者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 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治疗方法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WHO评估标准:根据肿瘤的病理学和组织学变化,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四个级别进行评估。
2. RECIST评估标准: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和传递性病变的数量来评估疗效。
根据测量肿瘤最大径的变化,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进展四个级别进行评估。
3. PERCIST评估标准:用于衡量肿瘤代谢活性的变化。
通过检测肿瘤的FDG摄取量和FDG排泄量来评估疗效。
4. EORTC评估标准:结合了WHO和RECIST评估标准,同时考虑了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评估标准,如mRECIST、Choi标准等,它们在不同肿瘤类型和治疗方法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化疗的疗效。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实体瘤是指由身体组织中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肿块,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中。
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评价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像学评价。
影像学评价是实体瘤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和PET-CT等。
在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对邻近组织器官的浸润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效果。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一些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它们的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生长状态和治疗效果。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AFP、CEA、CA125等。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情况。
三、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是评价实体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治疗有效后,患者的症状会有所缓解,体征也会有所改善。
例如,肿瘤压迫邻近器官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治疗有效后这些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四、病理学评价。
病理学评价是评价实体瘤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化程度,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五、生存期评价。
生存期评价是评价实体瘤治疗效果的最终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情况。
生存期评价是最直接、最客观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实体瘤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影像学、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学和生存期等多种指标来进行评价。
只有全面、科学地评价治疗效果,才能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实体瘤治疗水平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六版以及临床肿瘤内科学肿瘤内科一些基本概念细胞周期:处于增殖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包括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合成后期(G2)、有丝分裂期(M)。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对整个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均有杀灭作用。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只针对某一时期的细胞有杀伤作用。
根治性化疗:对可治愈的敏感性肿瘤,如急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睾丸癌,使用由作用机制不同、毒性发应各异、而且单用有效的药物所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多个疗程,间歇期尽量缩短以求完全杀灭。
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后施行的化疗,实质上是根治性治疗的一部分。
新辅助化疗:是指手术或放射治疗前使用的化疗。
单用手术或放疗难以根除的肿瘤,化疗后有利于随后的手术或放疗的施行。
姑息性化疗: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化疗。
研究性化疗:指探索性的新药或新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剂量强度:每周药物按体表面积每平方米的剂量(mg/),而不计较给药途径。
相对剂量强度是和标准剂量之比。
化疗周期:指一次化疗药物治疗开始的日期到下一次的化疗开始前的一段时间。
周期长短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增殖动力学特点来确定。
多药耐药性:指癌细胞接触一种抗癌药物后,产生对多种结构上迥然不同、作用原理各异的其他抗癌药物的抗药性。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负荷情况来具体确定化疗剂量与化疗周期长短。
综合治疗: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合理的、有计划的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肿瘤内科治疗适应证对化疗敏感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的播散性的晚期肿瘤或术后、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人对化疗疗效较差的肿瘤,可采用特殊给药途径或特殊给药方法,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如原发性肝癌采用介入治疗癌性胸、腹腔和心包积液,采用腔内给药。
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
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
周涛;刘素勤;刘基巍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01(022)009
【摘要】肿瘤内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三大手段之一,在肿瘤治疗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也逐步发展和完善,新的疗效评价指标逐渐被接受,延长生存期和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疗效评价的原则。
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应转变观念,以利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周涛;刘素勤;刘基巍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七)大肠癌的内科治疗 [J], 周际昌
2.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八)原发性肝癌的内科治疗 [J], 周际昌
3.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讲座(四)乳腺癌的肿瘤内科治疗(下) [J], 周际昌
4.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临床疗效评价 [J], 陈秀梅
5.开展肿瘤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奋进中的宁夏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内科及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缓解率:CR+PR?
不可测量的病变
? CR 所有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
PR 估计肿瘤大小减少50%或大于50%,至少4周。?
NC 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周,估计肿瘤大小减少不足50%,增大不到25%。
死亡 ? 0
生活严重不能自理 30
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 ? 20
病危,临近死亡 10?
肿瘤内科疗效评价标准
可测量的病变
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周以上。
好转(MR): 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但<50%,无新病灶出现,维持四周以上。
PD ? 有新病变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25%或超过25%。
骨转移的评价标准
CR ? X线或核素扫描等检查,原有病变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
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病变之密度减低,持续4周以上。
NC 病变无明显变化,由于骨病变的变化比较缓慢,所以判定NC至少在开始治疗的第8周后。
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 60?
常需人照料 ? 50
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 40?
PD 原有病灶扩大及或出现新病灶。
缓解期、生存期
缓解时间: CR(完全缓解) 自开始判定CR起至肿瘤开始出现复发的时间。?
PR(部分缓解) 自开始判定PR起至肿瘤两径乘积增大到治疗前1/2以置居中的数值为中位缓解期。
生存时间: 从开始化疗至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 无病生存时间:CR患者从开始化疗至开始复发或死亡的时间(未取得CR者无此项指标)。
病人一般情况计分标准-KPS评分
? 正常,无症状及体征 100
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 ? 90
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及体征 80?
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