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十二 高山仰止
论语 高山仰止
《<论语>选读》课课练 12《高山仰止》【教师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⑪归与!归与与欤⑭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哉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悦⑮前言戏之耳耳尔⑬夫子矢之曰矢誓⑯从我者,其由与与欤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已矣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⑪博我以文,约我以礼G 使…丰富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⑪不知所以裁之用来…方法因此⑭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那个人尊称妻子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行不通不好,不可以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导人引诱人⑬子见南子,子路不说不高兴不说话⑯前言戏之耳先前说的话导言,引言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⑪闵子侍侧省略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后⑫子行三军,则谁与?疑宾前⑱子贡贤于仲尼状后⑬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省略⑲子服景伯以告子贡省略⑭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状后⑳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疑宾前+状后月乎?⑮乘桴浮于海状后⑴仲尼,日月也判断⑯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宾前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ã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î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ï)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ân)1.D【A窥(kuī),B冯(pínɡ),C恸(tîng)】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2.B【A裁:裁剪,约束;C侃侃如:各乐的样子;D与:跟…共事】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吾党之小子狂简(同党)行行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B.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子哭之恸(过分哀痛)C.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 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恰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重心长的样子)3.B【A党:乡党,故乡;C官:房舍;D与:跟…共事】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 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4.C【A连词,如果/助词,然,…的样子;B连词,表并列,和/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吧;D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5.D【①②介词,用;③对;④比】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④闻斯行诸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C【①②,那么,就;③此,这;④就】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7.C【①动词,到,往;②结构助词,的;③表猜测语气,④表反问语气】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浙江省岱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论语选读》必考十课预测演练
学生版:第十二课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师生观)[核心思想]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为崇高的道德,“仰”是仰慕;“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运行的准则。
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朱熹说,“高山”就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一个崇高的可以,一个直白的可以。
对“止”,都解释为语助词,看来没有什么异议。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里面所蕴含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矛盾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
3.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本来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用得着礼乐之道这种治国的方略呢”。
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确知孔子到底是在跟子游开玩笑还是一时失言,但子游“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和孔子师生之间畅所欲言的风貌却跃然纸上。
从子游的答辩词来看,有时候,杀鸡用一用牛刀也未尝不可,虽然是治理一个小县城,也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一样的,在上位的人学了礼乐就会懂得爱人,在下位的人学了礼乐就容易使唤,只要目的能够达到,用鸡刀与牛刀有什么关系呢?孔子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所以立即表态修正,向学生们宣布自己的错误。
4.墙子贡在回答叔孙武叔“子贡贤于仲尼”时把自己比作一堵齐肩高的墙,人们只需要在外面把头一伸,自己内部的一切就尽在眼中了,而孔子则不同,他的“墙”非常高,如果你自己找不到门进去,里面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你根本就不知道。
论语选读之十二高山仰止
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关系,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企业管理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诚信等观 念对企业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有助 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 提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自律 精神和良好品德。
国际关系
06 思考与讨论环节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 质,如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等,这些 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 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 的重要性。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思想,让我意识到只 有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才能获得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原文朗读与注释
原文朗读
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其书,想见其为 人。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注释
高山,喻指高尚的品德;仰止,仰慕而停止不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 正大;行止,行为举止;乡往,向往;二虫,指蜩与学鸠,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知识获取与传承方式
东方哲学注重实践、体验与内省,知识传承以师徒制为主; 西方哲学则重视理性、逻辑与实证,知识传承以学校教育 为主。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儒家思想传播与挑战
儒家思想的核心与传播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通过经典文献、教育机构等途径在东方社会 广泛传播。
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论语》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选读之十二《高山仰止》
• 【读解】 谁能升堂入室? 读解】 谁能升堂入室? • 人情看冷暖,世态趋炎凉。 同学们听老师贬了子路一句, 一下子便看不起他了。老师只 好再来一个说法。 撇开这一点不论,我们来看老师给子路的说法:升堂矣, 未 入于室也。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过去的四合院房屋建筑,中间是天 井. 进屋首先得入门,入门后登(升)入厅堂,然后才能进入 内室。 但这些在这里都是比喻的说法。入门,升堂,入室,表示 的 是学习的几个阶段。入门指刚刚学 刚学会,升堂指已经有 所掌 刚学 有 握,有所成就;入室则已经“到家 到家”了,已得其奥妙。 到家 所以,子路实际上已到中等水平,如果按十级考核,起码 也 该是五级了吧。就从严要求而言,孔子认为他还不配在自己 的门下弹瑟,但也不至于差到让大家都看不起的程度,于是予 以正名 给他评了个等级。 就我们来说,当然不能满足于子路的水平,升堂了事,而 应 该进一步做到入室。不论学什么,都成为真正到家的行家里 成为真正到家的行家里 手。 升堂入室,才是追求。 升堂入室,才是追求
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 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 为狂士志意高远 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 狂士志意高远 恐其过中失正 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 归 过中失正 而裁之也。 而裁之
啮 指 痛 心
论语解读》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评点】 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 国,屡遭碰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 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 思归讲学,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 思归讲学 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青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 这批年轻人,都是“狂简”之士,他们志向高远, 很可造就但行为粗率简单,容易“过中失正”。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 子在冉求的鼓动下,迎请孔子回国,孔子在流亡 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
《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莞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到,去 (2)微笑的样子 (3)开玩笑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割鸡焉用牛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偃之言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义探究] 6.“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点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 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里面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 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孔子还说 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任,邦无道则可 卷而怀之”。其实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
பைடு நூலகம்
(5)夫子矢.之曰
矢: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弹奏 (2)主张 (3)通“哉”,语气词 (4)
通“悦”,高兴、喜悦 (5)通“誓”,发誓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所否者,天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仲由嘛,水平已经登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2)仲由好勇超过了我,没有什么可取的呀! (3)我要是做得不对,天厌弃我吧!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12.高山仰止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引人入胜“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
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
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
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
……[课前预案]……一、文言知识(一)正字音訚.訚如也(yín)行.行如也(hàng)暴虎冯.河((píng)乘桴.(fú)自牖.(yǒu)喟.然(kuì)莞.尔而笑(wǎn)斐.然(fěi)侃.侃(kǎn)由之瑟.(sâ)子恸.矣(tîng)墙数仞.(rân)(二)通假字1.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通“哉”,句末语气词。
)2.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通“悦”,高兴。
)3. 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
)(三)一词多义①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名词,有条理的花纹)②下笔成章.(名词,文章)③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名词,章法)①子行.三军(动词,统帅、治理)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动)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队伍,军队)①从我者,其.由与(表猜测语气,大概)②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代词,他)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连词,相当于“而”)①吾党之.小子狂简(结构助词,的)②子之.武城(动词,到、往)③天厌之.!天厌之(人称代词,我)④伯牛有疾,子问之.(人称代词,他)①用.之则行(动词,任用)②礼之用.,和为贵(动词,应用)③用.心一也(动词,用)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连词,就)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那么、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动词,是、就是) ①归与.!归与(句末语气词) ②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共事) ③则与.斗卮酒(给予、授予)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丰富) (五)古今异义1. 不知所以..裁之 古义:用来…方法 今义:因此2.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 古义:围墙 今义:皇宫的城墙3.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古义:行不通 今义:不好,不可以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妻子(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子服景伯以告子贡2.判断句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3.宾语前置句子行三军,则谁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状语后置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贡贤于仲尼5.固定句式予所否者(所……者:当时誓词中的惯用格式)(七)成语积累1.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2高山仰止复习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 伯牛有疾 子问之, 牖执其手, 伯牛有 其手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伯牛。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伯牛。 提问: 提问: 孔子的举动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 孔子的举动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 答案: 答案: 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 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学 生的爱惜之情。 生的爱惜之情。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 子见南子 天厌之!天厌之! 天厌之!天厌之!”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 【评析】 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 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 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 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 所以, 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 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 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 这个概念, 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 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 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 说服子路而发的誓。 说服子路而发的誓。 提问: 提问: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答案: 答案: 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 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 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 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 无所谓矫正师道尊严,因为距离并不存在。 无所谓矫正师道尊严,因为距离并不存在。
《论语》选读之十二《高山仰止》
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勇三个字 是相连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 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
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 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 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 南怀瑾《论语别裁》
“吾党之小子狂简” — 小子是年轻人。党是指古代的乡 党,也就是鲁国这一些跟随他的学生们。“狂简”是两个典 型。豪迈、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个性和作风就是“狂”。 轻易、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以轻心,就是“简”。第二种 典型“简”,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 到一样,年轻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吾党之小子狂简”, 是说跟自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下事太容易了。 虽然文采不错,“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器。
谨慎。
【评析】
•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 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 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 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 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 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南怀瑾《论语别裁》
孔子有一天对颜回说,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 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 起来。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无闻 的活下去,这也做不到。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牢骚,尤其知识分 子们总认为:“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假使让我出来,比诸 葛亮还更高明。所以没有完全认识自己,隐退是很难的,因此 孔子对自己得意的弟子颜回说:“只有你我两才做得到。”
5-1《论语》十二章+课件39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思考: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每 条的侧重点是什么?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物质条件
重在排 除干扰
敏于事而慎于言 言行
重在实 践锻炼
就有道而正焉 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
重在虚 心请教
启示: 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 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 谨言慎行,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虚心自省,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
修君 身子 养之 性德
了解中华文化,应该从《论语》开始
《论语》是上古文化的一个总结和提炼, 同时又是后世文化的一个开启和发明。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论语》是一部生命面向生活 的学问。 近代学者柳诒徵(yí zhǐ):“孔子者,中国文化之 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 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 而开。”
如乐何?”(《八佾》)
怎样对待礼呢?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 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乐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 ②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 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 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③忍:忍心,狠心。 【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 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 能狠心做出来呢?"
学以致用:理解性默写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
一步的解释,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 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
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 “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
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 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 格的又一体现。如6.28章。
第26页,共65页。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 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树立信 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18页,共65页。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 过我,无所取材!”
读孔子的话,你有何启示?
自嘲、爱惜,压其威风。
第19页,共65页。
思考:孔子一下说“乘桴浮于海”跟随他的人是 子路,一下子又说不想与子路这样的人共事,这 不是自相矛盾吗?
人认为孔子是从30岁那年正式办学的。任继愈老先生就 是这种观点,凭什么这样说呢?就是从孔子自述判断而 来。孔子说,十四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什么是三十 而立?这个三十而立不是泛泛而说,而是说自己在三十 岁那年创立了办学的事业。因此,我们断定孔子办学的 时间是在他三十岁那年。这一年子路21岁,已经认识孔 子两年了。
高 山 仰 止
第1页,共65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玄)
郑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 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
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 词 。)
第2页,共65页。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 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舍,上声。夫,音扶。尹氏曰:“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 也。颜子几于圣人,故亦能之。”)子路曰:“子行三军,则 谁与?”(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子路见孔子独美颜 渊,自负其勇,意夫子若行三军,必与己同。)子曰:“暴虎 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也。”(惧,谓敬其事。成,谓成其谋。言此皆以抑其勇而教 之,然行师之要实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谢氏曰:“圣人于 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独善也。若有欲心, 则不用而求行,舍之而不藏矣,是以惟颜子为可以与于此。子 路虽非有欲心者,然未能无固必也,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 益卑矣。夫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不谋无成,不惧必败, 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勇,谋
▲命者,偶然性也,既非宿命,也非神意。偶然性之不可测, 才有命的慨叹。所谓“天不易知”“命不可测”,只好奋力人 事,知其不可而为之,“尽人事而知听天命”。仁学之悲怆情 怀,苦难意识,乃乐感文化不可或缺因素。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弦,琴瑟也。时子游为武城宰,以 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 用牛刀?”(莞尔,小笑貌,盖喜之也。因言其治小邑,何必 用此大道也。)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 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小人,以位言之。 子游所称,盖夫子之常言。言君子小人,皆不可以不学。故武 城虽小,亦必教以礼乐。)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 言戏之耳。”(嘉子游之笃信,又以解门人之惑也。治有大小, 而其治之必用礼乐,则其为道一也。但众人多不能用,而子游 独行之。故夫子骤闻而深喜之,因反其言以戏之。而子游以正 对,故复是其言,而自实其戏也。)
▲仁者寿。不仅是哀悼颜回,亦感伤于“仁”也。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 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2)
•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 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 已。”(9.11)
•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 尼。” •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 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 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 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
博文约礼
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观喟然一叹 可见。其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是见破后如此说。 ——【明】王阳明
子贡尊孔
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 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 曾子之功在后世。
——【清】崔
述
阅读小结
孔子对学生在一个“爱”字。乐是爱, 忧亦是爱;器重是爱,批评亦是爱…… 孔子知人善爱,学高爱更深。孔子, 真是一位爱的艺术家! 学生对孔子在一个“敬”字。好学 是敬,辩护是敬,批评亦是敬…… 在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高山,是 日月……
•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 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 曰:“割鸡焉用牛刀?” •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 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 耳。”(17.4)
•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 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 室也。”(11.15)
• 升堂入室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 勇过我,无所取材!”(5.7)
高中语文论语专题 《高山仰止》教学资料
• (2)★①子贡认为自己的知识修养比较浅显,容 易被外人理解;孔子的学问修养像数仞高墙,找 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
• ②孔子学问和人格的崇高,一般人是无法感受 全面的。③非高人难以“得其门”,叔孙武叔自 然无法进入这少数的精英之列。
• 所以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浅薄无知的人,有
这202样1/4/9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3
•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 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 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 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登__堂__入__室。(1分)
•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 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 (2)★①子贡认为自己的知识修养比较浅显,容 易被外人理解;孔子的学问修养像数仞高墙,找 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
• ②孔子学问和人格的崇高,一般人是无法感受 全面的。③非高人难以“得其门”,叔孙武叔自 然无法进入这少数的精英之列。
• 所以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浅薄无知的人,有
这202样1//9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4
•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 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 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 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登__堂__入__室。(1分)
•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 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十二 高山抑止
话题链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教材赏悟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这就使得这句话的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代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2.名句赏记◆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荀况◆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师者,人之模范也。
——扬雄◆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李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
——康有为◆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爱默生◆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玛丽·居里3.典例赏析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当时大概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4.时文赏读高山仰止——永远的孔子随着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国外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的建立,孔子在国外也是一天红似一天。
我们不由得心存怀疑:孔子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孔子真的走向了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孔子走向了世界,但是这绝不是百家讲坛式的泛滥,也绝非芙蓉姐凤姐式的炒作,孔子能“重出江湖”绝非偶然性的事件。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2高山仰止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 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评析】
孔子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乘筏到海外去。子路能不 能跟随孔子出海呢?孔子认为不行。因为子路虽然有勇,然而 无谋。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有若干次选择,每次选择都很 重要,不会选择将一事无成。有许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 选取好的,而厌恶平淡的,殊不知,很多事情盛极必衰!到底 选择什么,这就需要智慧了。而子路所缺乏的就是这种智慧。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评析】
孔子先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音乐是人的情感的抒发, 是祭祀仪式上情景的烘托与渲染,穷尽弹琴的技法那是不能叫 音乐的。这是对子路的激发和勉励。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 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还差一点精深。其他 弟子不敬子路,则说明了他们的愚蠢,孔子后来的这句话其实 也就是对他们的批评,对子路的肯定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是比较 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 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评析】 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 是高不可攀。这是颜回对孔子的仰慕。人的学问是有止境的, 但孔子的谦虚好学,却是将自己的心胸敞开;只有具有一定 的空间,才能源源不绝地装进新知识,所以他的学问知识就 是没有止境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 成为 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学生不仅要博学多闻,而且还要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约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时地自我反省,及时发现自己 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复习十二高山仰止
一字词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二课文解读
三思考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
1、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字的含义。
(1分)
2、说说“子乐”的原因。
(1分)
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2分)
参考答案:⑴如:形容词词尾,释为:……的样子。
⑵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
⑶①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
②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
③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19.23)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9.24)
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在文中具体指谁?(1分)夫子A:夫子B: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孔子叔孙武叔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割鸡:用牛刀: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2分)
参考答案:1.治理武城县运用礼乐之道
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
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
(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
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
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1分)
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
(3分)
参考答案:1.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
2.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
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老师善教,三叹“入门之难”。
(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俞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
夹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
”(《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
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11)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反复 2.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
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