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眸
回 眸 年 历 届 党 的 三 中 全 会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 化的大 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这次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 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对 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 深刻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自觉性 更高了。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88 年 9 月 26 日~30 日,十三届 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 《关 于 价 格 、 工 资 改 革 的 初 步 方 案》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 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 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 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其 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 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
十七届三中全会 : 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 于 2008 年 10 月 9 日 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决定》的核心内容就是 按 照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要 求 ,深 化 改 革 ,创 新 发 展 ,走 现 代 化 农 业 发 展 的 道 路 ,解 决“ 三农”的 深层 次 矛 盾 问 题,推 进 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 和 发 展 作 出 了大 力 推 进 改 革 创 新,加 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 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等重大部署。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全会确定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市场经济根本框架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21年21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21年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进步农业综合消费才能;加快开展农村公共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是人事工作方面的部署安排,而三中全会那么是出台重要改革政策和表达新一届指导施政纲领的会议。
七中全会那么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忆】。
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 2 0 0 8 年t o n 9 l E 一1 2 日) 业
。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六届三 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
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 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 义经 l l l 1 日一1 4 日) 产权制度等
拨 乱反 正 全 会否 定 “ 两个凡 是 ” ,确 定 了解放 思想 、
第十一届三 中全会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 作出把工作重 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
政策。
( 1 9 7 8 年1 2 月1 8 日 2 2 日)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 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 草案)》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四届三 中全会
( 1 9 9 3 年1 1 月l 1 日
一
的基本框架 ,提出包括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 通过 ( 《 中共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
展 市场 体 系 、建立 宏 观 经 济调 控 体 系 、建 立 合 理 的个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若 干 问 题 的 决 1 4 日) 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深 化 农村 经 济 体制 改革 定
第十五届三 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 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完善农产 品市场 体系 、发展农 业产业化 经营等 。
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 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 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1 9 9 8 年1 0 月1 2 日一1 4 日) 革
r 要 闻 T o p N e w s I
最新-历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与作用深化改革新政策贯穿其中 精品
历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与作用深化改革新政策贯穿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一大到到十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和频次都是不定期的。
自1921年建党以来,曾连续3年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有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相隔十多年,例如1928年六大召开17年后才召开了七大。
从十一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定期召开,即每5年召开一次,开会日期也大多集中于9、10、11三个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不例外。
每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都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会期1-5天不等。
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七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就是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本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深化改革成关键词7次三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决定中,有5次直接是与深化改革直接相关的议题,2次则和农村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7次三中全会,分别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第十七届三中全会,而深化改革贯穿7次三中全会的始终。
7次三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决定中,有5次直接是与深化改革直接相关的议题,2次则和农村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
可以说,深化改革是历届三中全会永恒的关键词。
具体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次中国35年改革开放事业的最初起点。
6年后的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
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这次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哎呀呀,要说历届三中全会内容,这可真是很重要的事儿呢!就像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聊到了一些政策和变化。
我们就开始讨论起来,说以前的那些三中全会都做出了好多影响深远的决定呀。
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就好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门。
从那以后,咱们的生活就一点点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然后呢,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有的是推动经济发展,有的是关注民生问题。
就好像是一个一个的接力棒,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国家向前奔跑。
再看看现在,我们享受着这么多的成果,都是历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呀。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哎呀,真希望以后的三中全会也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哟!
嘿嘿,我这说得可能不太全面,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啦,希望能让你对历届三中全会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权威资料哦。
十八届三中全会课件
全会提出,必须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 行力,建设法治政府 和服务型政府。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 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 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 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 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 谐有序。
2013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 举世关注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胜利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 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 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 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回眸改革开放历史 绘制深化改革蓝图 惠及三秦百姓
中共华县县委党校讲师 孙稳利
一、从历届三中全会看改革开放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1984年10月20 1988年9月26日~30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推进农村改革 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 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看中国发展新动走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将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是中国所处 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 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激活微观活力,又要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 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 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 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 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简介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关键转折点,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一、内容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农村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村经济改革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会议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集体所有制,允许农民自愿租赁土地和经营自留地,引导农民发展家庭经济。
这一决策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活力。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
会议决定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引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机制。
这一决策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鼓励企业自主经营,提高了效益和生产力。
最后,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会议决定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社会经济成员的范围。
这一决策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通过推动农村、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封闭和落后状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为中国人民的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再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对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日益崛起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通过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届三中全会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历届三中全会就像是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灯塔,不断为国家这艘巨轮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那之前,中国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虽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却总是有些迷茫。
这次会议就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大道的大门。
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就好比一个家庭原本总是纠结于一些琐事的争吵,突然意识到赚钱养家过上好日子才是最要紧的事儿。
家庭的重心一变,所有成员都朝着致富奔小康的方向努力,整个家庭就有了新的活力。
这一决策让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逐步探索。
这一转变,就像一只被束缚了翅膀的鸟儿突然被解开了绳索,可以自由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经营,小商小贩们也能光明正大地做起生意。
中国大地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各个角落都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再看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就像一个孩子开始学会走路了,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指引。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就好比告诉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路的时候不仅要大胆地迈出去,还得有点小技巧,有个小规划。
这个决定让企业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听指挥行事,而是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企业就像是一群被松开缰绳的马,虽然还是朝着国家发展这个大方向,但是有了自己奔腾的空间,可以根据脚下的路况,也就是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面对的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这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有点气喘吁吁、脚步虚浮了。
于是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这就好比给这个跑得太快的人一个调整呼吸、重新整理步伐的机会。
这一举措是为了让中国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摔倒。
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2013年11月14日07:20 法制日报微博我有话说三中全会主要作用
一般每届一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四中全会聚焦党建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18日-22日
政策: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内容: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开启了改革开放进程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政策: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内容: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8年9月26日-30日
政策: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内容: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11月11日-14日
政策: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8年10月12日-14日
政策: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内容: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3年10月11日-14日
政策: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内容: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思路和举措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8年10月9日-12日
政策: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内容:完善土地流转,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制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其内容和历史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 会议时间和地点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扎赉诺尔召开,这是我国自建党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
2. 会议背景七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背景,那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许多艰难和挑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3. 会议主题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决定全党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基本方针。
4. 会议决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互助合作社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方针。
5. 会议成果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最终成果是确定了农村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 推动我国农村改革此次会议确定了农村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 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为后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举行,为我国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我国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总的看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本文细致地评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个主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时期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开。
全会决定全面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会议标志着新时期的开始。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2
【相关文献】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公报文本演变特征分析 [J], 曹李海
2.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及现实启示——以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代会和三中全会为视角 [J], 张丽丽;杨志平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 [J], 李保民;刘勇
4.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改革路径的选择--基于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视角 [J], 向泽雄;徐柳凡
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难题与经验启示——基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分析 [J], 王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探索
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包括社会
保险 、 社会救济 、 社会福利 、 优 抚安置
和社会互助等。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 出
传 的 情况下召开的
罟 贝 改革 的力度 是- }
彻 十
八
最大的, 深度广 瞻 性与可操作性
二、 还 富于 后
精 神
社会经济改革、 发展、 社会转型等重大问题, 以承担着加快经济发展、 增强
浊 会 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重 大历史使命 而显得 意义更为特殊。 据统计 , 改革开放 以来的历届 三中全会的公报中 , “ 改革 ” 一 词的出现无疑是频 率最 高的 , 共计 1 7 5 次, 其 中, 2 0 1 3 年十八届 三 中全会共 出现5 9 次, 为历届最高 , 从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 坚持 以公有制 为主体 、 多种经济成 分 共 同发展 的方针 ,进一步 转换 国有 企业
经营机 制 , 建立适应 市场经济 要求 , 产权
I
、
改革: 三十年发晨的内动力
清晰、 权责明确 、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
现代企 业制度 :建立全 国统 一开放 的市
进 入2 1 世纪 ,中国的改革 已经取得
特别是增 强全 民所 有制的大、 中型企业 的活 力。 同时 , 建立 自觉 运用价值 规律 进行调节 的社 会主义商 品经济 , 以充分发挥市场 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在 国民
经济 中的作 用。
了举 世瞩 目的成 就。经济平稳增长 , 民营 企业 也有一定 规模 的发展 ,改革的 目 标
乏活力 , 应 变能力明显不足 。 十八届 三中 全会正是在面 对十 分复杂 的国际形势和 7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10年07月13日09:35 来源:人民日报在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中,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圆满结束了。
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再次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号召。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次会议的召开,都将中国的教育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中国教育事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体制改革:迎来教育事业的春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束了“文革”十年动乱的历史。
随着全国工作重心转移,教育事业怎样在新形势下发展,提到了党中央的议事日程。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领导下,党中央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
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参加讨论的约有1万人次以上,曾十易其稿。
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600多位代表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并研究贯彻执行的步骤和措施。
邓小平出席了会议闭幕式,在短短的13分钟里,他作了题为《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把中央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
会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
这次会议和《决定》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促进教育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实行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改革,对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落后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一览
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一览发布时间:2013-11-13 10:09:19 来源:路透社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可以说是历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
周二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进行整体系统部署,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会议公报称,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以下为中国历届三中全会重要内容一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12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进行整体系统部署,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
公报指出,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12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明确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等。
*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并强调要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会议主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民营经济之火被点燃,中国自此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
这一时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会议主题: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
这一时期,万科开始原始积累,柳传志下海经商。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
会议主题: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一时期,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创立。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
会议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92派”崛起,大批原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和各方面能人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
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企业家。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
会议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外贸崛起,加入WTO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
会议主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废除8亿农民的农业税。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12日
会议主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这一时期,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2003年10月11~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间:2008年10月9~12日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博览
2013年第11
期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眸
□ 薛庆超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共中央多次通过召开三中全会,研判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确定改革方位,绘制改革蓝图,提出行动纲领,推动改革开放全局。
回顾这几届三中全会,对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举行,是“文革”结束后实现全面拨乱反正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中国进入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的政治宣言。
会议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这次会议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
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
▲ 邓小平和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4年10月20日召开,标志着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的新局面。
会议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
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会议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会议决定于1985年9月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和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建议。
十三届三中全会 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1988年9月26日至30日举行,会议要求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解决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突出问题。
会议指出,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特别要注重深化企业改革;同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
会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总方针总政策,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62
博览
2013年第11
期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街后,百姓争相抢阅
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定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举行,确定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会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会议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
这次会议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举行,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予以高度评价,强调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会议要求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长期稳定
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会议还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这次会议标志着全党对农村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举行,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要历史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举行,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强调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和应当遵循的重大原则。
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会议强调要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李恒建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眸
作者:薛庆超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刊名:
秘书工作
英文刊名:Office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2013(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msgz20131103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