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中国人”
2023年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2023年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2023年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读完《丑陋的中国人》一文,让我觉得中国人确实是丑陋的,看我们的身边,丑陋无处不在!凭良心说话,中国人算不上野蛮,比起非洲那些严重落后又连年战乱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中国的确是一个“礼仪之邦”!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这个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试想一下,没事儿就来个大混战,上面河北人跟内蒙古人打成一片,左面西藏人又和____人干上了,再往下一点儿,四川人跟湖南人因为谁吃辣椒更厉害而意见不统一来了个种族大屠杀……其实这只是打个比方,我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统一,至今仍然四分五裂且各自闭关自守,虽背贴背、胸靠胸,却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人虽然不算野蛮,但是其丑陋程度可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柏杨老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大酱缸,而那些思想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处处与时代步伐相悖的人被“誉为”:酱缸蛆。
我很赞成这样的叫法,虽然觉得还有些不过瘾,但因为没有找到更能出气的称呼,就暂且沿用前辈的叫法吧。
《丑陋的中国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出版,并形成一股风潮,席卷海峡两岸、神州大地,稍微有文化的人看过此书后都会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书中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刚出生,所以第一次拜读此书是高中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其中最精彩的一篇__,当时我以为《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篇__,不过看了之后也深受感悟,便保存下来,时而翻阅一番。
虽言词犀利,但收获颇丰。
事隔几年以后,某日我闲逛一小书店,猛然看见新近出版的此书,毫不犹豫而买之!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软绵绵的一看就知道是所谓的“文人”写的__,即使是批判性的,那也就像是身上痒得厉害,却只是轻轻地挠一挠,小打小闹,不过瘾!我并不是说__写得犀利,语言说得激励,骂人骂得痛快就好。
__不是药,而只是处方。
医生开出处方,是针对你的病症的,至于你承不承认你有病,去不去开药,开了药吃不吃,吃药坚不坚持……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先生的一部作品,此书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人身上存在的一些陋习和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柏杨先生的直言不讳所震撼。
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中国人的种种丑陋之处,比如窝里斗、脏乱吵、死不认错等等。
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能够如此深刻地进行剖析和批判。
书中提到的“窝里斗”现象令人深思。
中国人在面对外部竞争时,有时不能团结一致,反而在内部为了一些小利益而争斗不休。
这种内耗不仅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也让外人有机可乘。
回顾历史,许多王朝的衰落往往与内部的权力争斗和派系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这种窝里斗的现象依然存在于一些组织和团体中,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脏乱吵”也是书中指出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声喧哗更是让周围的人感到烦躁和不满。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环境的整洁和安静,也反映出部分人缺乏公共意识和文明素养。
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注重公共卫生和秩序,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而“死不认错”则反映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种固执和自负。
当犯错时,很多人不是首先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找借口、推卸责任。
这种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态度阻碍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不利于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然而,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柏杨先生的批判虽然尖锐,但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中国人都是如此。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否定整个民族,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许多书中提到的丑陋现象正在逐渐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文明礼仪,增强公共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反思自我》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反思自我哎,最近读了本叫《丑陋的中国人》的书,说实话,一开始这书名还挺扎心的,感觉就像被人当头棒喝了一下,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哎呦喂,这说的该不会是我吧?哈哈哈,开个玩笑。
仔细读完,发现这书啊,其实没那么可怕,它更多的是在反思咱们中国人一些普遍存在的缺点,也不是说骂咱们,而是希望咱们能更好嘛。
说起来,这书还真勾起了我不少回忆。
记得有一次,我去挤地铁,那叫一个壮观!人山人海,就跟下饺子似的,挤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当时好不容易抓住一个扶手,旁边一个阿姨,啧啧,那眼神,就好像我抢了她家祖传宝贝似的。
她手里提着个大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的啥宝贝疙瘩。
然后,她就开始使劲儿往里挤,我那个扶手啊,都快被她挤掉了。
我当时就想,哎,这咋回事呢?后来我发现,她包里好像装的是一大堆……大葱!对,就是那种绿油油的大葱,一大捆,估计能做十斤葱油饼!那一刻我真是彻底服了,这场景,活脱脱就是《丑陋的中国人》里说的“素质”问题的一个缩影啊,虽然咱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但确实也让我反思,有时候咱们是不是有点太“我行我素”了?其实啊,书里说的那些问题,真不是空穴来风。
比如,乱扔垃圾,插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些事儿,咱们生活中哪能少得了?就说乱扔垃圾这事儿吧,我前两天去公园散步,看到一对小情侣,手拉手,你侬我侬的,可浪漫了。
可浪漫过后,他们居然把喝完的奶茶杯,就那么随手一扔,扔在了草丛里!我当时那个气啊,真想冲过去教育他们一番,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毕竟我又不是环卫工人,管也管不过来。
唉,你说这素质问题,咋就这么难改呢?这本书让我明白,咱们得反思啊,不能光顾着埋怨别人,也得从自身做起。
就像那地铁里的阿姨和公园里的情侣,他们可能只是无意之中的小毛病,但这些小毛病积累起来,就成了大问题。
咱们得从这些小事做起,一点点改变,让自己的行为更有素质,让咱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你说是不是?看完书,我总算明白,这书名虽然听着有点刺耳,但它说出来的问题,其实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改进。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心得体会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心得体会《丑陋的中国人》收集的都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演讲文章为主。
而该书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中心主题,即是作者序言所说的:"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丑陋的中国人读书心得,欢迎欣赏。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心得一:“我们丑陋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丑陋”。
——柏杨我认为这句话正是柏杨先生写出这一本书的原因,“知错”才能改过!柏杨先生深切期盼着中国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他嬉笑怒骂、愤世嫉俗,对中国人的劣行猛烈抨击不留一丝余地,像个眼疾手快的大夫一针见血地刺穿了病人的病脉,让中国人的丑陋赤裸裸的暴露于众人的注视下,所以他本人在恨天恨地恨铁不成钢地批判的同时,也遭受到潮水般的批判,引发了长期的争议和畅销,也曾经中断出版。
但我想大部分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些“丑陋”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人总是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柏杨却说:“中国人逆来顺受,其实并非是因为我们真的有涵养,真的那么有忍耐力,而是因为我们一怕报复,二怕麻烦。
”对权力的恐惧和无知然我们忽略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泛起了维护个人权益。
人人如此。
自然而然就导致了公权力的扩张和膨胀,什么都要管,却大多数都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就像工商管理局认证的注册资金一样,只是个花架子。
“我们总觉得只要不彻底牵扯到自身的利益,就可以泰然处之的过着自己所谓的幸福生活,”古代中国农民的造反都是在不起义就要死的情势下才揭竿为王,而只要统治者把踩在他们脸上的脚稍微放松一点,那么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大喊仁政。
这么认为的并非柏杨一个人,王小波说中国人是沉默的大多数,龙应台感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李敖认为中国人早就丧失了侠义和情义,孙观汉觉得中国人根本就是只在乎个人利益的一盘散沙。
这些人是思想界的先锋,促使中国人民主意识的觉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令中国人不时被刺痛一下,不至于一直麻木下去。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让我对中国社会
的种种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遭遇和成长,
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的丑陋和残酷,同时也让我对人性的美
好和坚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女孩,她从小就面临着
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孩子往往
会受到更多的歧视和压迫。
主人公在小说中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
家庭的贫困还是社会的不公,都让我深感心痛和愤慨。
在小说中,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描写非常真实和细腻,让我感受
到了中国社会的丑陋和残酷。
贫富差距的悬殊、官商勾结的黑暗、
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压迫,这些都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
性和复杂性。
同时,小说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主人公在面对困
境时,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不断地挑战命运的安排,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种坚韧不拔的
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通过阅读《丑陋的中国人》,我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丑陋和残酷,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
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引言《丑陋的中国人》是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创作的一部小说,描绘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的观察力和剖析的深度所吸引。
本篇文档将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思考,来表达我对《丑陋的中国人》的读后感。
文章主题和情节《丑陋的中国人》以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叫王朔的男人的故事。
王朔是一个身世普通、日常生活平凡的中国人,丑陋是他自由的标签。
小说以真实的细节描述了王朔从小学生到上班族的成长过程,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小说的情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童年时代和成人时期。
在童年时代,王朔生活在一个封闭和保守的环境中,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但他却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王朔的丑陋让他在同学中受到歧视和排斥,在家庭中他也感到孤立和无助。
这段时期揭示了中国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和标准化的现象。
在成人时期,王朔离开家乡去大城市谋生。
他成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过着平庸的生活。
他的工作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
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表面和疏离,他的个人生活也陷入了孤独和无望。
尽管有一些辛苦和抱怨,但王朔依然努力适应这种琐碎的生活,并寻找一丝希望和快乐。
对中国社会的观察通过《丑陋的中国人》,作者吉本芭娜娜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小说中刻画的角色和情节,展示了中国社会的丑陋和不完美之处。
首先,王朔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受制于社会标准和期望,被迫以一种符合社会预期的方式生活。
这种社会期望往往让个体失去自我,追求表面的完美和统一。
这也导致了中国社会普遍缺乏创造力和个人价值的发现。
其次,小说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不公平的现象。
王朔的丑陋让他在社会中成为一个被排斥的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尊重。
这种社会的标签化和歧视,使王朔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痛苦和挫折。
此外,小说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孤独和失落。
王朔在异乡生活,面对疏离和冷漠的现实。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先生的一部著名作品,它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对中国人的性格弱点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与反思。
读完这本书,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被刺痛后的警醒,也有对自身和民族的重新审视。
柏杨先生在书中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中国人的一些丑陋之处。
比如,脏、乱、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街道上的垃圾随意丢弃,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反映出我们在公共意识方面的缺失。
他认为中国人缺乏秩序观念,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空间和权利,只关注自己的方便和舒适。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模式,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形象,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窝里斗也是书中着重批判的一个问题。
中国人似乎很擅长内耗,在一个团体中,不是齐心协力共同对外,而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相互倾轧、勾心斗角。
这种内斗的文化使得我们在面对外部竞争时,往往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反而容易被各个击破。
而且,这种窝里斗的心态不仅存在于职场、官场,甚至在家庭、学校等各种社会关系中都有所体现。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我们常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甚至不惜违背道德和原则。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社交场合过度攀比,为了撑场面而负债累累。
这种对面子的过度追求,不仅让自己活得很累,也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
然而,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丑陋现象的指责和批判上,而应该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礼教的束缚、等级制度的压迫,使得人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空间,逐渐形成了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同时,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品德和素质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得到了普及,但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以尖锐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对中国人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读来令人深思。
书中指出,中国人喜欢讲大话、空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和吹嘘,然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却寥寥无几。
这种空谈的风气不仅影响了个人的信誉,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比如在工作场合,一些人在会议上夸夸其谈,提出各种宏伟的计划,但到了执行阶段却敷衍了事,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中国人还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爱面子。
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不惜撒谎、狡辩。
这种对面子的过度追求,使得我们难以真正面对自己的不足,从而失去了改进和成长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中,有的学生明明没有掌握知识,却因为害怕丢面子而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结果成绩越来越差。
窝里斗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弊病。
在一个群体中,不是齐心协力共同对外,而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相互争斗、拆台。
这种内耗不仅削弱了团队的力量,也让外部的竞争对手有机可乘。
比如在企业中,部门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权力,互相掣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中国人的从众心理。
在面对一些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盲目跟随大众的选择。
这种从众心理使得我们容易失去自我,无法创新和突破。
比如在消费领域,很多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商品,就不假思索地跟风购买,而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需要。
然而,我们在反思这些“丑陋”的同时,也不能陷入一味的自我否定。
柏杨先生的批判是为了让我们警醒,促使我们去改变和进步。
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认识到这些劣根性并非是所有中国人的共性,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人的许多优点。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勤劳、善良、坚韧、智慧。
在困难面前,我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无数的中国人默默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丑陋的中国人》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中国人心理和社会现象的揭示,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
小说以作者作为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和记录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行为和心理,从而让读者深入思考中国人的缺点和问题。
小说以小城市中一个名叫李呆的普通人物为主角,通过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独白,展现出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陋习和丑态。
李呆是一个具有典型中国人特征的形象,他身上所具有的习性和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例如,李呆对物质追求的过度热衷、对权力和地位的崇拜以及对他人评价的敏感等等。
这些习性反映出中国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引发了我对中国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反省。
首先,小说对中国人对物质追求的过度热衷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李呆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金钱的追求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意义。
无论是升职加薪还是投资理财,李呆都将自己的一切都建立在物质利益上。
而当他的金融投资失败后,他对财富的追逐变得更加疯狂。
小说通过李呆的例子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导致了一系列道德和社会问题。
其次,小说对中国人对权力和地位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在小说中,李呆通过各种手段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惜以背叛和利用他人的方式。
他为了升职,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甚至不顾他人的感受和人情世故。
这种权力追求的病态表现出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特征。
这种崇拜权力的心态不仅使得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腐败和不公平现象,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最后,小说通过李呆对他人评价的敏感,揭示了中国人存在的另一个丑态。
在小说中,李呆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几乎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
他时刻关注着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试图通过赢得他人的认可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安。
这种对他人评价的依赖和敏感表明了中国人在现代社会中缺乏自信和自尊心的问题。
这也延伸出中国人对他人态度和言论自由的限制,以及中国人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敏感和抵触。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丑陋的中国人》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杨继绳的男子,他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里生活,但是因为长相丑陋,他遭受了来自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在这个过程中,杨继绳不断地挣扎和奋斗,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无法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最终选择了逃离这个小城市,去到了一个更大的城市寻找新的生活。
通过杨继绳的故事,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对外貌的极端重视和对外貌丑陋者的歧视。
在中国社会里,外貌被过分夸大,一个人的价值往往被外貌所决定,这导致了许多人在外貌上的焦虑和挣扎。
杨继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因为长相丑陋而遭受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对外貌的过分追求,也让我意识到了外貌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除此之外,小说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杨继绳不仅遭受了来自社会的歧视,还遭受了来自自己内心的挣扎。
他曾经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貌来获得社会的认可,但最终发现这并不能让他真正获得幸福。
这让我意识到,人性是多么的复杂,我们往往被外界的价值观和期待所左右,而忽略了真正的内心需求。
杨继绳的故事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对外貌和社会的态度,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真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丑陋的中国人》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丑陋男子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让我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启发和反思。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800字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800字《丑陋的中国人》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
当我们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常常容易选择逃避或者掩盖,而不愿正视现实。
这本小说通过描绘一个“丑陋”的中国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成长和改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王大路的青年,他长得很丑,有一个大鼻子、扁平的脸和油腻的皮肤。
因为长相丑陋,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遭受了很多挫败和嘲笑。
一开始,王大路选择了逃避,他低头不敢正视自己的丑陋,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却不敢做出任何改变。
然而,命运不断地给他上演着各种讽刺和让他尴尬的场景,使他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
通过一次意外的机会,王大路成为一位艺术家的模特。
在模特的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到了艺术,感受到了美和真实的力量。
他看到了艺术家用画笔和刀片勾勒出真实世界的力量,也看到了自己在画布上的影子。
从那以后,他决定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接受自己的丑陋。
王大路开始努力改变自己,他去学习英语、学习绘画,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他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
他参加并且组织了各种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更多人带来阳光和希望。
通过王大路的故事,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外貌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我们一味地逃避和掩盖自己的缺点,那么永远也无法真正成长和改变。
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勇敢地去改变和完善自己。
这本小说还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它可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艺术,我们可以看到真实世界的美和丑陋,也能够体验到情感的宣泄和愉悦。
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平静和满足,它在社会进步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真实的、触动人心的小说。
它通过一个“丑陋”的中国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成长和改变。
它还让我们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它能够揭示真实世界的美和丑陋,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满足和宣泄。
丑陋的中国人 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使人们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他在生活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他在职场上受到歧视,家庭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生活中的压力让他感到无法呼吸。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
在职场上,主人公受到歧视和压迫,他的才华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这种现象在中国社会中并不罕见,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家庭中,主人公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家庭关系的纷扰让他备受煎熬。
这些问题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许多人都在家庭和亲情中感到困惑和无助。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让人们深刻反思了中国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他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断地努力着,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这种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给人以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努力地面对一切困难,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阅读《丑陋的中国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这种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给人以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努力地面对一切困难,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评语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评语如何评价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无聊的书,全书翻来覆去就一个观点,来回说,这么多年买的最蛋疼的一本书。
为了骂中国人而骂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的作品评价实质上这本书什么都改变不了,甚至作者与支持者本身都无法做到“改变从自己做起”中国历史的现实也证明:非建设性、非积极性的批判就如同骂街,并且骂街过后,一切照旧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这个名字有些耸人听闻的味道,但是它并非是柏杨的原创。
在这本书之前,美国人写过一本《丑陋的美国人》,日本人也写过一本《丑陋的日本人》,柏杨这本只能算是第三。
虽然是世界第三,但依然是中国第一。
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奉行过犹不及的人生原则,能有人写出这么一本书来,的确是令人侧目。
所以,这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问世之初,立即成为争议话题。
尤其是在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中国大陆,这本书几乎成为当时年轻人的必修课,否则你就没有办法和别人讨论。
这么说起来,《丑陋的中国人》在最早是一本引起争议的话题书。
20多年过去了,时间非常严苛地审查每一部作品,只有那些真正的好书才会在喧嚣退去后依然顽强地流传世间。
《丑陋的中国人》曾经是中国人热议的话题焦点,20年后这本书还在被印刷出版,这就证明了它本身的生命力。
《丑陋的中国人》不是热过一头就迅速被人们遗忘的文化快餐,它是一本好书。
所以,如果要阅读它,请不要抱着看娱乐新闻的心态去翻阅。
这样一来,无论对于你还是对于这本书,都是一种浪费。
关于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的酱缸文化是什么意思(讲解要详细)柏杨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象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酱缸文化。
给你举一个例子让你深刻理解一下中国如今的”酱缸文化“,去百度一个电影纪录片叫《海豚湾》,这是美国人拍摄用来讽刺日本人残暴吃海豚的记录片,在中国这种类似的纪律片反响很大,豆瓣上的点评有13万,评分9.4,这个比很多很多的经典电影还要高。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书中,柏杨先生以犀利的笔触、尖锐的言辞,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中国人存在的一些丑陋现象。
他所批判的,并非个体,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痼疾。
比如,他提到的“窝里斗”现象,让人深思。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常常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者微不足道的权力,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而不是团结协作,共同为了更大的目标努力。
这种“窝里斗”不仅消耗了个体的精力,也阻碍了整个群体的发展。
书中还指出了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为了所谓的面子,我们常常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很多场合,人们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做出选择,而是为了维护那虚无缥缈的面子,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愚蠢的决定。
这种对面子的过度追求,使得我们有时候忽略了事情的本质和真正的价值。
另外,柏杨先生谈到的“酱缸文化”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就像一个巨大的酱缸,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浸泡其中,久而久之,变得麻木、保守、不思进取。
这种文化的影响,使得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新观念时,往往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缺乏创新和改革的勇气。
然而,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丑陋现象的批判和指责上,更应该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的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些不良的文化和行为习惯。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丑陋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
如今,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包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教育领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努力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在经济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展现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在社会生活中,志愿者活动日益增多,人们互帮互助,传递着正能量。
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
它的价值在于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有勇气正视自身的不足。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先生的一部作品,这本书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中国人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劣根性。
读完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在书中,柏杨先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中国人的种种陋习。
其中,“脏、乱、吵”这三个特点被着重提及。
在公共场合,我们常常能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环境的整洁,也反映出部分人缺乏公共卫生意识。
而“乱”则体现在秩序的混乱上,比如插队、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屡见不鲜。
至于“吵”,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在其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似乎成为了一些人的习惯,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柏杨先生还谈到了中国人的“窝里斗”现象。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人们往往会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不惜伤害彼此的感情。
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也阻碍了团队和社会的发展。
而且,中国人往往过于注重面子,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不惜说谎、吹嘘,甚至做出违背道德和原则的事情。
这种对面子的过度追求,使得人们难以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也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此外,书中还指出了中国人的“酱缸文化”。
这种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将原本纯洁的个体逐渐同化,使其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因循守旧,不敢突破传统,害怕与众不同。
久而久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然而,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问题的批判和指责上。
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首先,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让人们从小就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其次,社会的引导和规范也不可或缺。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宣传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这本书中指出的问题就全盘否定中国人。
柏杨及其《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及其《丑陋的中国人》柏杨及其《丑陋的中国人》摘要:《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先生的代表作,是他对华人世界最具警醒作用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丑陋的中国人》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以及柏杨在书中的主要的观点,一些对柏杨以及《丑陋的中国人》的批评的观点和我个人对《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现实意义等的一些想法。
《丑陋的中国人》,作者中国台湾作家柏杨。
柏杨在1984年9月24日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
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1986年于中国大陆曾有中文版;但在1987年后,该书被中国大陆全面被禁,至2004年始得再批准印行。
柏杨先生的这部作品,以“匕首一样”的杂文笔法,单刀直入地刺入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中,文笔犀利,没有遮拦,不加任何修饰,像一张亮光光的镜子,将中国人的种种劣行赤裸裸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柏杨先生在书中沉痛地说“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陋”。
因此,作品以“恨铁不成钢”的严厉态度,强烈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心口不一”等劣根性表现。
同时,柏杨先生在书中指出中国人丑陋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
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污染国人精神的“酱缸”,他在书中说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子子孙孙受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这样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现在这样的一个现象,使我们中国人具备了很多种可怕的特征”。
该书影响很大,一版再版,还有日文、德文、英文等译本行世,但其观点颇具争议:既有如潮好评,也有论者认为存在偏见和倾向性,有不顾基本史实的低级错误,甚至认为作者才是真正“丑陋”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丑陋的中国人》,作者中国台湾作家柏杨。
该书1985年出版于中国台湾,当年即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
该书结集作者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800字(精选篇1)《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以前看过,近来又看了一遍,实话说,还是深有感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
”听柏杨一讲,确实又一次感受了坠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的恐惧。
但掩卷玩味,却又觉得并不尽焉。
其中礼义之邦之说余见就不敢苟同。
在柏杨先生眼里,中国不是礼义之邦,而处在蛮谎时代,野蛮到有人在别人关心她,怕她着凉,要她换下被雨水淋得透湿的的衣服,就把别人看作色狼,是在打她的主意,想讨点便宜。
别人为她拾起一把掉在车上的雨伞就怀疑别人是为了爱她的姿色,而甘愿效犬马之劳。
可是在柏杨先生眼里已经看成是普遍性,并由此推出一个蛮谎时代的事,我实在是遇见的太少。
这并不是我没有遇上这些事的机会。
其实,在车上的时侯,只要有老人或孕妇或病人,我都要让座的。
但每次都有会得到一次感激。
如果这些人中,年事稍高,那么,我还会听到她们说;“让你站着真是不好意思。
”每每听到这些话即使我站着辛苦,我也会产生一种得意之情。
为我是礼义之邦的一员,为我生活在礼义之邦而得意。
当然象柏杨先生碰上的事我也碰上过,有一次在冰场溜冰,有几个青年大发所谓的神威,把我撞倒了。
可是,他们不但不说对不起,反而踢了我一脚,说我不中用。
可是,当时在冰场的不下百人吧,百人之中也仅此几个而已。
而且,他们走了之后,另一个青年把我拉起来了。
我承认柏杨先生说的那种现象,但这远不能否认礼义之邦。
当我们走过一片绿色田野的时侯,不是也能看见几根稗草吗?可并没有谁由于这几根稗草而对田野失去希望,仅仅是把这杂种除掉就是了。
余以为那几个不讲理的跳骚也不过是礼义之邦中的杂种,只要我们去除掉就是了,而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说;“哎呀,这里全都是杂种。
丑陋的中国人主要内容
丑陋的中国人主要内容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一些中国人的行为确实让人感到丑陋。
这些丑陋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个人形象,也给整个民族抹上了一层污点,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丑陋的中国人表现在一些人的素质和修养上。
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这些举止不仅令人感到恶心,也给他人带来了不便。
这种行为的背后,反映出了一部分人的教育和文明素养的缺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共文明的教育,提升人们的素质修养,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成为文明的使者。
其次,丑陋的中国人还表现在一些人的道德品质上。
例如,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这种丑恶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伤害了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我们需要加强对道德伦理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道德品质成为每个人自觉遵守的底线。
此外,丑陋的中国人还表现在一些人的言行举止上。
例如,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恶意攻击他人,甚至进行网络暴力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名誉和权益,也破坏了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和谐。
我们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让网络空间成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丑陋的中国人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凸显了一部分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缺失。
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共文明、道德品质和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文明的使者、道德的楷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让丑陋的中国人成为历史的过去,而不是未来的写照。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揭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身、对民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指出,中国人喜欢窝里斗,缺乏团结精神。
从古至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在一个群体中,为了个人利益,常常勾心斗角,互相拆台,而不是携手合作,共同进步。
这种窝里斗的行为,不仅消耗了内部的能量,也让外人有了可乘之机。
中国人爱讲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为了所谓的面子,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注重表面的形式和排场,而忽略了真正的内涵和实质。
这种对面子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很多虚伪和虚荣的行为。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中国人缺乏公共意识。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公共秩序,只关注自己的方便和舒适。
这种缺乏公共意识的表现,反映出我们在社会文明素养方面的欠缺。
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接受柏杨先生的观点,而忽视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们的勤劳、智慧、坚韧等品质是不容置疑的。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
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做出改变。
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明白了文明、团结、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的整体利益。
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指出的问题。
既不盲目自大,否认存在的问题;也不妄自菲薄,失去对民族的信心。
我们应当把这些批评当作一面镜子,对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等。
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进步。
此外,教育在改变民族性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丑陋的中 国人读书笔记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丑陋的中国人读书笔记》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本书在出版之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争议,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直言不讳,才促使我们去思考和反思。
书中提到,中国人的“脏、乱、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似乎成了一种常态,人们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
街道上的垃圾随处可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反映出部分人缺乏公共意识和文明素养。
“窝里斗”也是书中指出的一个丑陋之处。
中国人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有时能够团结一心,但在内部,却常常为了一些小利益而勾心斗角,互相倾轧。
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也阻碍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在为人处世方面,书中批判了中国人的“死不认错”。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为了面子死撑,不肯承认错误。
这种固执和自负,使得我们难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同时,书中还谈到了中国人的“眼光短浅”。
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眼光。
这导致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只能看到短期的成效,而忽视了长期的影响。
然而,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丑陋”现象的批判上,更应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和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长期的农业社会结构,使得人们更注重家族和个人的利益,而缺乏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丑陋”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
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文明素养和公共意识。
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也让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书中所指出的“丑陋”而否定整个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总能团结一心,共同克服。
在反思自身问题的同时,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陋的中国人”
摘要:乡土小说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主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小说界的基本风貌。
鲁迅和赵树理作为乡土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不约而同的对落后农民形象进行了剖析和关照,这两位作家笔下的落后农民形象既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又各有特色,是同与异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鲁迅赵树理落后农民形象对比
乡土小说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主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小说界的基本风貌。
“鲁迅和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以往整个文学史上分别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最高点,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全部热情去表现农民历史命运的两座高峰。
”本文拟从比较分析的角度,通过分析鲁迅和赵树理的写作特点,探究二人在描写落后农民形象上的传承性和差异性。
一、鲁迅与赵树理笔下落后农民形象的相似性
(一)对封建思想捍卫者的严厉批判
《祝福》中的柳妈是一个深受苦难的劳苦大众形象。
然而她对自己的不幸以及造成自己不幸的原因却无知无觉,仍真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所宣扬的一切东西,并自觉地化身为封建思想的宣扬和捍卫者。
体现了作者对杀人于无形的封建幽灵的严厉批判。
在《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同样对一系列封建思想的捍卫者进行了辛辣讽刺。
“二诸葛”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农民,同时也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忠诚捍卫者。
虔诚的迷信几乎成了二诸葛
认识事物、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准和信条。
赵树理对农村中存在的封建残余意识,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与鲁迅在描写柳妈等落后人物的传承性一目了然。
(二)对愚昧国民的辛辣讽刺
在鲁迅刻画的落后农民形象中,愚昧无知的阿q的形象,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典型形象。
作为“人肉的筵宴”中的“被吃者”,阿q受尽了别人的奚落与欺凌,具有天然的革命性。
而阿q口中所谓的“革命”,纯粹是为了宣泄一己之私愤,报一己之私仇而已。
不难预见,即使阿q式的革命成功了,阿q们成为了革命的胜利者,世道也不会为之改变,甚至会更加暗无天日。
陈小元是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中的典型形象,曾几何时,他也是苦大仇深的劳苦农民,住在阎家山的贫民窟——村东头老槐树下的土窑里,受尽欺压。
而一旦时来运转,成了村武委会主任,便很快腐蚀变质了。
可以这么说,阿q和陈小元具有鲜明的内在传承性,阿q就是得势前的陈小元,而陈小元则是得势后的阿q。
(三)对落后女性的人性关照
鲁迅对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的血泪人生是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猛烈抨击和无声控诉。
鲁迅对为封建意识所戕害以及欲反抗而不得的广大农村妇女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人性关怀。
赵树理有对愚昧落后女性的批评教育,有对深受压迫女性的关爱同情,更有对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型女性的褒奖夸赞。
孟祥英是小说《孟祥英翻身》中受尽旧社会欺凌侮辱的翻身农妇形象。
民主政权的到来使其获得了应有的人格尊严。
作者号召广大农村妇女摆脱封建传统的枷锁,投身革命和建设的大潮中去。
二、鲁迅与赵树理笔下落后农民形象的差异性
(一)从不觉悟到觉悟
愚昧的阿q直到被杀头也没搞懂所谓的“革命”的真正含义,祥林嫂在死的前一刻还在担心到了阴司会不会受到惩罚。
鲁迅笔下的这些落后农民形象自始至终都是未觉悟的旧农民。
隐约体现了鲁迅之于广大中国乡土的绝望情愫。
与鲁迅笔下清一色的不觉悟的形象相比,赵树理笔下的愚昧不觉悟的农民正在翻天覆地的革命洪流中,步履蹒跚地跟着时代的脚步努力前行。
《传家宝》中思想守旧的李成娘最终毕竟认同了儿媳金桂,老秦最后也毕竟融入了阎家山的胜利。
赵树理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定将破除旧习惯、旧传统、旧思想,大步迈向新的征程。
(二)从悲剧结局到喜剧结局
鲁迅对农民的情感与态度是复杂而深沉的,这其中既有“爱之愈深,恨之弥切”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性,又有对几千年传统专制集权统治下形成的农民身上愚昧、驯顺、苟安、迷信等民族种性的悲凉与愤慨。
因此,鲁迅描写落后农民的小说往往是悲剧性的,阿q 被杀头、祥林嫂饿死街头、闰土从天真可爱的小英雄变成呆板木讷
的木偶人……
与鲁迅笔下清一色的悲剧结局不同,赵树理笔下的落后农民形象的命运一概是圆满的喜剧结局。
他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对落后农民形象进行讽刺和教育。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通篇都是对落后反动思想和势力的讽刺嘲笑,最后以人民胜利为结局。
(三)从反封建主义到反封建主义、反官僚主义、反个人主义鲁迅出生于正统的封建家庭,接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教育,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和摧残。
反封建的意识在他心中尤为强烈。
因而,鲁迅笔下的落后农民形象无一不是封建思想的阶下囚。
在对闰土、祥林嫂等人物进行刻画时,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劳苦农民的同情,更是对封建主义的无声控诉与批判。
赵树理和鲁迅描写落后农民的动机是不同的,鲁迅是要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唤醒民众起来推翻这吃人的社会。
而赵树理则是为了“劝人”,通过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使其同旧传统决裂,改造旧生活,走向新生活。
因而,他不但反封建,还反官僚、反个人主义,更反对一切落后的、不良的、不利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意识。
小结:
无论是鲁迅对落后农民的痛加贬斥还是赵树理对落后农民的辛辣讽刺,归根到底都体现了鲁迅和赵树理对中国前途的隐忧与期望。
他们用严峻的目光正视和剖析中国农民身上的种种蛮风陋习,将最真实、最直观的农民形象奉献给大家。
描写了我们这个民族在
本世纪所经历的沉重灾难及其艰辛与壮丽。
参考文献:
[1]李明.殊途同归的民族精魂——对鲁迅与赵树理创作的一种比较考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林铭.解读“农民意识”——鲁迅、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比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刘贺(1988-),男,河南滑县人,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