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和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分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外部故障有壳体裂纹、封口胶开裂、联条烧断、接触不良、极柱腐蚀等。蓄电池的内部故障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极板板栅腐蚀、内部短路、自放电、反极等。在此主要介绍蓄电池内部故障。
(1)极板硫化。极板硫化故障的现象,表现为极板上生成难溶解的白色粗结晶硫酸铅,在正常充电时不能转化为活性物质。产生故障的蓄电池在放电时,电压急剧降低,过早降至终止电压,电池容量降低;电解液密度低于正常数值。蓄电池在充电时,单格电压上升过快,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但密度增加缓慢,过早产生气泡,甚至充电时就有气泡。
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极板硫化: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没有及时充电,导致极板上的硫酸铅有一部分溶解于电解液中,环境温度越高,硫酸铅溶解度越大,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溶解的硫酸铅就会析出,由于蓄电池工作时温度变化,因此析出硫酸铅在极板上再次结晶析出,形成硫化。不能将半放电的蓄电池长期搁置,尤其要注意给蓄电池定期补充充电,使之保持完全充电状态;②电解液液面过低,使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行车中电解液上下波动与极板氧化部分接触,会生成大晶粒硫酸铅硬化层,使极板上部硫化,因此要定期检查电解液面高度和密度,发现液面降低应及时添加蒸馏水;③长期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极板深处活性物质的孔隙内生成硫酸铅,不能让蓄电池过度放电,每次接通启动机时间不应超过5s,避免低温大电流放电;④新蓄电池初充电不彻底,活性物质未得到充分还原;⑤电解液密度过高、成分不纯。
对于轻度硫化的蓄电池,可用小电流充电和换加蒸馏水的方法予以排除;对于严重硫化的蓄电池,其修复方法有:水疗法、浅循环大电流充电法、化学修复法、脉冲修复法;硫化特别严重的蓄电池应该予以报废。不过随着电池再生技术的进步而得到改进,电池再生方法主要有反充与化学充电法、电解液浸润法与更电池电解法、反充法。
(2)活性物质脱落。活性物质脱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正极活性物质二氧化铅脱落,充电时从加液孔中可看到有褐色物质,电解液浑浊,会造成蓄电池容量减小。实践证明,极板活性物质的脱落主要发生在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中。
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活性物质脱落:①蓄电池充电电流过大,电解液温度过高,使活性物质膨胀、松软而易于脱落;②蓄电池经常过充电,极板孔隙中逸出大量气体,在极板孔隙中造成压力,而使活性
物质脱落;③蓄电池经常低温大电流放电使极板弯曲变形,导致活性物质脱落,因此铅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将放电电流和电解液比重控制在最低值,是防止正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的可行措施;④汽车行驶中的颠簸振动,这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对出现活性物质脱落的铅蓄电池,排除故障的方法是:若沉积物较少时,可清除后继续使用;若沉积物较多时,应更换新极板和电解液。
(3)极板板栅腐蚀。极板板栅腐蚀主要是指正极板板栅架腐蚀,极板呈腐蚀状态,活性物质以块状堆积在隔板之间。此故障的现象表现为蓄电池输出容量降低。
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极板板栅腐蚀:①蓄电池经常过充电,正极板处产生的氧气使板栅氧化;②电解液密度和温度过高、充电时间过长,会加速极板腐蚀;③电解液不纯。
对极板板栅腐蚀的铅蓄电池,排除方法为:对于腐蚀较轻的蓄电池,电解液中如果有杂质,应倒出电解液,并反复用蒸馏水清洗,然后加入新的电解液,充电后即可使用;对腐蚀较严重的蓄电池,如果是电解液密度过高,可将其调整到规定值,在不充电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对于腐蚀严重的蓄电池,如筋条、框架断裂、活性物质脱落等,则需要更换极板。
(4)极板短路。蓄电池正、负极板直接接触或被其它导电物质搭接称为极板短路。此故障的现象表现为蓄电池充电时端电压回升相对缓慢,若用蓄电池放电测试端电压时,电压很低且会迅速下降为零;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相对比重上升很慢,充电末期气泡很少。
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极板短路:①隔板损坏使正、负极板直接接触;②活性物质沉积过多,会将正、负极板连通;③极板组弯曲,铅蓄电池过量放电,或者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较多,或者蓄电池中含有杂质,都会造成极板弯曲;④导电物体落入电解液内。
对出现极板短路的铅蓄电池,排除故障的方法为:出现极板短路时,必须将蓄电池拆开检查,找出出现极板短路的原因;或者更换破损的隔板,或消除沉积的活性物质,或校正或更换弯曲的极板组等。对出现极板短路的蓄电池充放电流不要过大,更不要过放电。
(5)自放电。蓄电池的自放电,是指蓄电池在开路搁置状态时,其容量自然损耗的现象称为自放电。然而要完全消除自放电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维护良好、充足电的蓄电池在20℃~30℃的环境中开始搁置28天,其容量损失超过20%,称为自放电过大。
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自放电故障:①电解液不纯,杂质与极板之间以及沉附于极板上的不同杂质之间形成电位差,通过电解液产生局部
放电,新蓄电池添加的电解液应是使用纯净的蓄电池专用硫酸和蒸馏水按要求配制成的,蓄电池的加液孔必须完好无损,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应保持通畅,保证充放电时产生的氢气、氧气能及时逸出;②蓄电池长期存放,硫酸下沉,使极板上、下部产生电位差引起自放电,对闲置待用的蓄电池,应定期补充充电;③蓄电池溢出的电解液堆积在电池盖的表面,使正、负极柱连通,应经常检查蓄电池盖是否清洁,有无积垢或电解液,确保蓄电池盖清洁;④蓄电池过热,蓄电池离热源过近,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使负极海锦状铅溶解加快,析氢时增加,负极板自放电加剧,因此蓄电池离热源过近应有隔热措施。
故障排除的方法为:如果因其电解液混入金属杂质,可将其正常放完电后,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再加入新电解液;在充电的同时,用蒸馏水调电解液密度至1.26g/cm3,充足后将密度调至规定值。自放电较为严重时,应将电池完全放电,倒出电解液,取出极板组,抽出隔板,用蒸馏水进行清洗,清除极板和隔板之间的杂质,加入纯净的电解液重新充电后使用。如果只有少数单格自放电,可分解后更换隔板以及清除槽底沉淀物。
(6)反极现象。反极现象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装配中单格电池极群组接反;另一方面是电池在使用中,由于某个单格电池容量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容量,这时这个电池不但不会放电,反而会被反充,使原来的负极变成正极,原来的正极变成负极。
那些在装配造成反极的电池,必须进行返工修理。因为正负极板填加剂不一样,即使继续充电将正负极板强行转换,其容量和寿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另一种因为某个单格电池容量低而造成的故障,从测量电池总电压时即可发现,若有一个电池逆转或反极时,不仅失去该电池的2伏电压,而且还要增加2伏反向电压,总共要降低电压4伏左右。电池灌好电解液后,首先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电池端电压,对额定电压为12伏的电池,如测量电压为8伏左右,说明1个单格电池反极,如测量电压为4伏左右,说明两个单格反极,然后分别测量各单格电池,如极性相反,说明该单格电池反极。
如果在使用中发现,故障电池的极性仍然正常,只是开路电压很低,这说明还没有真正反极,但是不及时发现和排除,随着时间的增长,将会出现真正的反极。在使用中造成的电池反极,应单独进行过充电处理,待容量达到要求以后,方能与其它电池一起串联使用。
现在我们对蓄电池的故障元原因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但是对蓄电池的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又知道多
少呢??
对于蓄电池的检测现今全球公认的最好的检测技术是电导测试技术。什么是电导测试呢??
电导测试方法是通过测量电池极板表面的情况来判断电池还能够提供多少能量。如果电池极板表面情况良好,其化学反应就充分,相应的,电池就能提供充足的电力。电导测试的优越性:安全,快速,简单和轻便的工具能够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不发热,无火花,无误判。
美国密特公司拥有电导测试方法的发明专利,而且密特公司的电导测试技术被全球公认为判定蓄电池状况和控制充电的标准。并且是全球大多数汽车厂唯一认可的蓄电池索赔判定方法,因此广泛应用在汽车厂和蓄电池厂的维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