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的重要功能

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的重要功能

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的重要功能
俞婕;胡华
【期刊名称】《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卷),期】2006(21)1
【摘要】本文首先驳斥了传统观念中认为模糊的隐喻和准确的科学不相容的看法,认为隐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知工具,即使在科学研究这样一个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领域也少不了隐喻这种形象手段.词汇隐喻具有理论构成功能、阐释性功能、命名功能,使科技语篇具有在词汇层次上生动形象,平易近人,为科技的深层次的发展或大众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俞婕;胡华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江西电大,江西,南昌,3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及其认知和人际功能 [J], 白珊珊
2.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功能研究 [J], 陈曼;许艳平
3.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 [J], 朱永生;董宏乐
4.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 [J], 黄利民
5.通用英语与科技英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基于《英汉多功能词典》、《汉英科
技辞典》中通用英语与科技英语基本颜色词汇、人体词汇和食物词汇中的研究 [J], 所明湘;黄燕;吉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参考文献 :
[ o f p r o t e s t s ] [ o f p r o t e s t s ]

F l o o d

c o n g r ue n t me t a pho ic r l a
[ 1 ] L a k o f ,G & J o h n s o n ,M . Me t a p h o r s We L i v e B y .U—
喻 的人 。L a k f o f和 J o h n s o n则从 认知 的全新角 度来研究 隐喻 。 Ha l l i d a y在分析对 比了传 统修 辞学 中的隐喻 、借 喻和提喻三个
概念 , 他 认 为词 汇 的 隐 喻 表 达 是 因 为 “ 词 汇 的选 择 只 是 词 汇语
【 关键词 】语 法隐喻 词汇隐喻 联 系
基金项 目: 陕 西省 教 育厅 人 文社 科 项 目, 项 目编 号 : 1 2 J K 0 3 0 0 。
语 法 隐喻 概 念 的提 出
在语法层 次的重新建构 。
语 法 隐喻 的 功 能 语 言 学 理 论基 础
隐喻 的研究 已有 两千多年的历史 。A r i s t o l t e是最早研 究隐
announcem ent .
从 下 看
l i t e r a l l y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l y
a mo v i n g ma s s o f
从 上 看
ma n y p e o p l e [p r o t e s t e d ]
上在某些方 面词汇隐喻还可以用系统功能的语法 隐喻理论进行 解 释。因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看来 , 介词短语一般被看作 “ 小过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在词汇转义中的角色及关系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在词汇转义中的角色及关系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在词汇转义中的角色及关系王扬肖祎(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404100)提要:词汇转义是语言发展的必要环节,其产生离不开隐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模式。

现阶段的隐喻研究大致是从认知视角和功能视角展开的,但两种视角之间缺少联系。

比较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作用于词汇转义的异同,厘清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在转义过程中的角色及关系,两种隐喻是对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层面的影响,都通过语言建构或重构社会经验,促进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词汇隐喻;语法隐喻;词汇转义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12)01-0001-0079-03 The Role and Relation of Lexical Metaphor and GrammaticalMetaphor in Lexical Meaning TransferenceWANG Yang XIAO YiAbstract:Lexical meaning transference is a necessary step in language development.It cannot be realized without metaphor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gnitive ways.Recent metaphor researches were mainly focused on cognitive view and functional view.But these two views are rarely connected.Their roles and relationship can be located by comparing their effects in the transference process.It turns out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metaphor have effects on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same language phenomenon.Both of them construct or reconstruct social experiences through language and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gnition.Key words:lexical metaphor;grammatical metaphor;lexical meaning transference1.引言词汇转义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其产生离不开隐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模式。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

科技术语在翻译中的隐喻现象科技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术语。

在翻译科技技术相关的文字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隐喻现象。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比喻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传递某种意义。

在翻译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转化方式,用于表达某些无法直接表达的含义。

一、科技技术词汇的隐喻现象科技技术词汇中的隐喻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抽象概念的隐喻科技技术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常常通过隐喻来表达。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中的"cloud"(云)就是一个隐喻,它指的是将计算资源集中在远程服务器上,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远程服务器即可获取所需的计算能力。

2. 物理概念的隐喻科技技术中的一些物理概念也常常通过隐喻来表达。

"firewall"(防火墙)一词中的"fire"(火)就是一个隐喻,它指的是阻止非法入侵和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的网络安全技术。

3. 动物隐喻科技技术词汇中的一些概念也常常通过动物隐喻来表示。

"bug"(错误)一词中的"bug"(虫子)就是一个隐喻,它用来描述软件中的错误或问题。

1. 保留隐喻有时候,原文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也不存在,但是又没有合适的翻译方式来替代。

此时,可以选择保留隐喻,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一词可以直接保留不翻译。

3. 解释隐喻有时候,原文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存在,但读者可能不熟悉这种隐喻的含义。

此时,可以选择解释隐喻,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其在原文中的意义。

"architecture"(架构)一词可以解释为"软件或系统的设计结构"。

4. 转化隐喻有时候,原文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不存在,但是可以通过转化表达成其他形式,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语法隐喻与科技英语功能文体分析

语法隐喻与科技英语功能文体分析
话语分析研 究。
18 2
维普资讯
布拉格学派的“ 文体偏离观” 认为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文体选择 的过程 , , 二者是 同一 的。所 有的
语言选择都是有意义的, 所有语言选择都是文体选择。不 同的文体会表现 出区别 于其它文体 的突 出特征( r i n f t e) 而突 出的方式 ( oe f r i ne 是不 同的 , p mn te u s , o e ar m d o n c ) op m e 既可 以表现为“ 失协” ( cnri )也可以表现为失衡 (eetn 。失协指违反语言或社会常规 ; i og t , n uy dfco ) l i 失衡指在通常用不一 致特征的地方选择一致的特征 , 突出是语篇 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 ( 。文体 的选 j

三种 类型 。
语法隐喻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 , 是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韩礼德 继承并发展 了
收稿 日期 :o 5—1 2 2 o 2— 0
作者 ̄: : s16 一 , 回族)宁夏银川人 。 f 6e (99 ) 男(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外语 系剐教授 , 硕士,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
择取决于语言运用的环境 , 也就是情景语境 。在情景语境的制约下 , 谋篇者从语言系统 中选择适合 于情景语境的语言表达方式 , 从而形成了适合情景语境的语篇文体。隐喻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特
殊形式 , 它在某种特定语篇中的广泛使用可以视为该类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 科技英语作为现代英语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 , 其主要功能是传播科技知识 和信息。受情 景语境的制约, 科技英语 在语言 表达形 式和谋篇机制 上表现 出不 同于其它文体 的语 言表达 形 式——语法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语法隐喻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 , 为揭示语法 隐喻这一特殊语言表达形式 在语篇分析 , 尤其是语 言的不同功能变体方面提供 了理论基础。刘承字认为 , 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 分布特征具有 区分不同文体的功能 。笔者 同意他的看法 , J 并认为语法隐喻对于科技英语 的功能

试析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人际意义

试析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人际意义

试析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人际意义科技英语作为现代英语中的一种功能变体,具有不同于其他语类的一些特征,如科学性、客观性、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少人称主语、多名物化结构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科技语篇的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对其中的人际意义的探讨。

但“没有一个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会相信:科学家会真诚地希望他们在科技领域的人际参与作用被降低”。

这就是说,在科技语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背后也蕴藏着至关重要的人际交往动机和目的。

一方面,科技语篇作者想通过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来突出科技语篇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以保持或加强话语者的权势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让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而不受到压制。

这一矛盾的解决必然会从对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的选择中得到体现。

本文以语法隐喻为依据来探讨科技语篇的人际意义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概念语法隐喻语法隐喻被认为是科技语篇的一个突出特征。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为科技语篇的“词汇隐喻”找到了理论依据,认知学派将隐喻界定为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的认知机制,通常是由陌生到熟悉,由抽象到具体的映射,是人类对事物产生相似性联想的结果。

系统功能学派提出的语法隐喻是从功能的角度研究隐喻现象,语法隐喻进一步拓宽了对科技语篇隐喻现象阐释的广度。

韩礼德根据语言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并分别从其语法体系中的及物系统和语气/情态系统来探讨语法隐喻。

概念语法隐喻主要是通过及物系统内部各过程之间的转换实现的,即(1)一个过程转化为另一个过程;(2)随着过程的变化,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发生相应变化;(3)随着功能角色的变化,他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a.The fifth day saw the mat the summit.b.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在上面两个例句中,韩礼德认为句b是一致式的表达方式,而与它相对应的句a则是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

其中,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尤为常见,它在构建科技英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指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表达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客观、专业。

在科技英语中,由于需要描述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尤为常见。

构建语义关系: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可以用来构建语义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施行手术”可以简洁地表达“做手术”的含义,使句子之间的更加紧密。

提升信息密度:名词化语法隐喻还可以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

通过将复杂的动作或状态抽象为名词,科技英语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例如,“执行任务”这个名词化短语可以简洁地表达“完成任务”的含义,大大提高了信息密度。

增强客观性: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增强科技英语的客观性。

通过将主观感受或动作转化为客观的名词,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提高表达效率: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使用名词化的短语可以减少冗余的表述,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进行实验”这个短语就比用“做实验”更加简洁高效。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语义关系、提升信息密度、增强客观性,还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对于科技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为译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语法隐喻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浅谈科技英语中的隐喻关键词:隐喻科技英语认知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最早运用于文学领域。

它通常指使用具体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在两个具有共同特点的物体、概念或情景之间进行比拟。

一般认为,科学研究主要依赖于逻辑思维,因此在科技英语中,语言的意指性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允许任意的、根据主观世界的体验而产生的知觉性意义来解释。

这种符号追求统一的、确定性的意义,科技英语的这种语言特性有助于英汉科技术语翻译中概念信息的准确传达。

但科技英语的这种他律性并不排斥其语言在美学上的欣赏性。

事实上,科技英语中也存在文学修辞手法,大量的隐喻化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一、隐喻的认知性隐喻是指将两种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

隐喻“不只是存在于语言之中,它还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认知是形成隐喻的基础。

隐喻的精炼撕奇、间接和婉转等特点均为增加语言的修辞效果提供了可能。

在翻译实践中,隐喻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原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共享概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对喻体有共同的认知,因为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

隐喻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物类比陌生的事物,以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

理查兹在定义隐喻时提出:要决定某词是否用作了隐喻,可以通过确定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本体和一个喻体并共同作用,从而产生了一种包容性的意义。

二、科技英语中的隐喻表现(一)科学概念之间的类比隐喻是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对待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事物或现象,由一个认知域推到另一个认知域,实现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

语篇视角下的隐喻研究

语篇视角下的隐喻研究

例 中出现 两个隐 喻表达 :a o tet f nioee a c r n nno d cvr cr t 和 c i u s d h ae t ou b so io n ol h C l u s w u,并且跨句子层面清楚、形象地表达了一 e m th s 个人生哲理。作者运 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历史知识将这两个 隐 喻式 的表达紧密地 联系在一 起 ,通过 隐喻 的延 伸构成一个 连贯 的语 篇。
Ma e' yr ・
在 这个例子 中,把国际贸易比喻为战争 ,因而语篇运用 “ 战争 ” 的隐喻蕴涵把 国际贸易描述为战胜对手 ,保护 自己的争 斗或冲突 ,形 成于 “ 战争”相关 的词汇衔接链 。 当隐喻概念在语篇中作为宏观命题 组织语篇时,就会制约语篇中
的命题 内容 和语言选择 。R b s oi &Mae ( 00) n yr 20 将这一功能称作隐 喻的框定功能 。作为一种语篇策略 ,隐喻不但 使语篇按照一定的隐喻 框架展开 ,而且通过隐喻概 念的延伸在 语篇中形 成系统 的词汇衔接关
C meo 03)。 a rn20 11 隐喻 的延 伸 性 . .
sr ie udb e , s s e d ( a y evc s wo l eh l wa h a .Go t ) d i h l
例 中将教堂的设计模型隐喻 为一个仰卧 的人形 ,语篇同时以源点 域和 目 标域 为出发 点进行延伸 。语块之间的整体互动体现为个体 映射 关 系的平行 推进 。在这些个体的映射关系中 ,有一个映射关系统领其
点域和 目 标域之 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在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中往往 会把 隐喻 的某些方面 ( 源点域 ) 以类比的方式映射到所描述的事物或 情景 ( 目标域 ) 上。例如 :

科技语篇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

科技语篇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
第3卷 第4 1 期
21 0 0年 4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r a u anU nie st fS e c nd Eng n e i g o n l H n of v r iy o cin e a i e rn
V_ _ lNo 4 0 3 . l Ap 2 1 n00
的 某 些 内容 , 要通 过 重 复 和 同义 完成 这 一 过 程 。 里 所 说 主 这
语 的出发点 ,围绕主位 的述位是信息 的剩余部分 。 信息系统 是 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 , 每个信
息单位 由已经 出现过 的或 由语 境可确 定的成分 即已知信息 和言语活动 中未 出现或 由语境 难 以确定 的成分 即新 信息构 成。“ 已知信 息+ 新信息”是常见的信息单位结构。信息系统 是一种语义结构形式 ,通过运 用照应、省 略、替代 、连接等 语法衔接和词 汇衔接等手段 , 把语篇 中的语言成分联成语义 关系,因此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 。 在英语主位结构 中主位总在最前面 , 一般来说 ,已知信 息先于新 信息出现 , 息中心位于信息单位 的最后 , 信 但有 时 说话人为 强调某个成分可把新信息作为讲话 的起点 , 因此新 信息也可 出现在 已知信 息前面 。 位述位 的顺序 和已知信 息 主
和新信 息的顺序之 间并 不存在绝对 的一致性 , 它们完全是出
于 不同的角度 。 位系统 是从 信息 的角度基于说话人或作者 主 的, 而信息系统是从注意焦点的角度基于说话人 或作者赋予
给 听话人 或读者 的角色 的, 两个系统共 同作 用才产生衔接的 连贯 的语 篇。

科 技语 篇语 法 隐喻 的语篇 功能 分析
间形成一种 内在 的对 话。 同时语篇 也预设理 想的读者的存 在 ,作者希望真正 的读者通过理 想的读者理解语篇 。 互 文性涉及 引用作者 或他 人 曾经 写过关于某 个领域的 论文和著作 。 这里我们关注的主要限于 文章本身 即篇 际互文 性。 篇际互文性 指的是语 篇的后面部分指涉前面 已经论述过

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

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

[ 关键词 ]语法 隐喻 ;科技语篇 ;体现形式 ;语篇功能
[ 中图分类号 ]H 1 [ 34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 84 2 1 ) 1 0 9 0 0 8 3 0 (0 1 O — 0 4— 5
隐喻研究 自古 以来 一直是 个热 门话题 。一般认 为 ,亚里士 多德是 最早对 隐喻 进行 系统研究 的理论
是语法 隐喻 的最 为主要 的方 式 ,名词 化 的其 他类 型如性 质 ( u ly 向实体 的转换 则很 少讨 论 。对语 q a t) i 法隐 喻的另一种 重要形 式—— 动词化 则 几 乎没 有 涉 及 ”。本 文试 图运用 韩 礼德 的语 法 隐 喻理 论对 科
技 语篇 中的名词化 及动词 化 的体 现形式 进行 系统地探 讨 ,以期发 现科技 语篇 中特有 的一些 现象 ,并 且 运 用他关 于语 篇 的主位结 构 、信 息结构 和衔接 的理论 进一 步分 析语 法 隐喻在科 技语篇 中的语 篇功 能 。


韩 礼 德 的语 法 隐喻 理论
韩礼 德在论 述 隐喻式表 达时将 隐 喻分 为词 汇 隐喻 和语 法 隐 喻两 类 口3 如 。他把 隐喻看 作 意义 表 J 达 的变体 ,把人们 接近 事态发 展变化 的意义 表达称 为一致式 (ogun ai tn ,把偏 离 常规 的意 cnretelai ) r z o
1m i homaL t m i n@ t i o
第 1期
黄利民 :语法隐喻在科技语 篇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 能
・ 5・ 9
而非 一致式 的体现形 式 便是语 法 隐 喻 。例 如 :
例 1 a T e 1 8 s w t e s d hg n mp o me tt r u h U r p . . h 9 0 i s e ih u e ly n h o g O t n Eu o e b Hih u e l y n a p n d t o g o t r p n t e 1 8 s . g mp o me th p e e n r h u h u o e i h 9 0 . Eu

论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论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论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韩泽亭
【期刊名称】《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008)002
【摘要】韩礼德将原属于修辞学的隐喻运用于语言研究,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语言运用现象.本文概括分析了语法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情态隐喻以及词汇隐喻的主要观点,认为语法隐喻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应把握其本质,更好的服务于语言教学.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韩泽亭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潍坊,2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7
【相关文献】
1.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J], 何俊芳
2.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体系对比研究 [J], 谭万俊
3.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在词汇转义中的角色及关系 [J], 王扬;肖祎
4.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体系对比研究 [J], 谭万俊;
5.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J], 杨忠; 林正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

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杨忠;林正军【摘要】本文从语篇意义建构视角分析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及各自的语义特质.认知语言学对概念隐喻的分析基于语句语料,未涉及其语篇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层面观察分析语法隐喻,但未同时涉及语篇中的词汇隐喻.基于典型汉语议论文《谏太宗十思疏》的分析结果表明: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都发挥语篇意义建构功能;词汇隐喻的语篇意义特质在于意义整合,用于阐释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法隐喻的语篇意义特质在于意义凝缩,用于构建语篇中的指称及评价对象.【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8页(P38-44,74)【关键词】博喻;语篇意义;词汇隐喻;语法隐喻【作者】杨忠;林正军【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一、引言Lakoff & Johnson(1980)开拓了隐喻的认知研究领域,所用的语料都是词汇隐喻。

Halliday(1985/1994)提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将隐喻概念的外延扩展到语法层面。

Werth(1994)指出,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只在句子层面分析隐喻,而文学语篇的隐喻使用发生在话语层面。

语篇内的隐喻连续使用可以产生语篇的“意义潜流”(undercurrent)。

于是,他提出了“博喻”(megametaphor)这一术语。

国内学者还称其为“连贯比”“连珠比喻”或“复喻”。

博喻是在篇章建构过程中以根隐喻为基础衍生出的一系列相关子隐喻,胡曙中教授将其称为“篇章博喻”(魏纪东2009:5-6)。

国内外关于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研究成果丰厚,但在语篇层面同时观察分析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

Werth(1994)在文学语篇中观察分析词汇隐喻的连续使用,提出了“博喻”概念,但他的研究本质上未涉及语法隐喻。

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

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

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
朱永生;董宏乐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本文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就科技语篇的隐喻性质所做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词汇隐喻和概念语法隐喻在科学语篇中的功能,并且从共性和互动性两个方面分析它们在科学探索和科学阐释过程中的互补性.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朱永生;董宏乐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复旦大学大学英语部,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6
【相关文献】
1.英汉科技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J], 郭明周;董杰;程福干
2.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功能研究 [J], 陈曼;许艳平
3.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 [J], 黄利民
4.探究科技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问题 [J], 林淑怡
5.探究科技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问题 [J], 林淑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科技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英汉科技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名词化 , 尤其是在科技语篇中。但除了名词化 以外 , 还有没有别的表现形式 , 这是本文的一个研究重点 ; 在英汉科技新 闻语 篇中是否也存在人际隐喻 , 则是本文的另一项研究 内容 。 2 语 法隐 喻 、 韩礼德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 隐喻 。本节就对 语法隐喻做一番简单的梳理。 21 念 隐喻 .概 概念语法隐喻来 自讲话者所做出的以下过程的选择 :1选择过程 () 的类型 , 即从物质 、 心理 、 关系 、 言语 、 行为和存在六种过程 中挑选其一 ; () 2 选择与该过程有关 的功能成分 ;3 选择能体现这些功能的词类 。 () 每 次选择都会导致一致的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之分 ,而非一致 的体现 形式便是我们所 说的概念语法隐喻。例如 :
有 概 念 隐喻 那 么明 显 。
[ 关键词] 科技新闻 Βιβλιοθήκη 语法隐喻 形容词化 动词化 人际隐喻
1 引言 、
5 ) ikMa nw 明 确 主观 ) a Ihn r k o s( t y 5 ) r i nw. 明 确 主 观 ) b May lk o ( wl 非
西方对 隐喻 比较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其 经 典名著《 诗学} ots和《 ( ec P i ) 修辞学) ht c , ) e r) 亚里士多德 多次提到 了 ( o 中 R i 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亚里士多德认为 , 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 个词来表达 同一或相近意义的语言手段 , 两者属于一种对 比关系。 公元 世纪 , 罗马修辞学家昆提 良提 出了“ 替代论” 这种理论其实就是把隐 , 喻看成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2 0世纪 3 O年代 , 理查
4 结 果 与 分 析 、 41 念 隐 喻 的 表现 形 式 .概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名词性隐喻与名词化隐喻探析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名词性隐喻与名词化隐喻探析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名词性隐喻与名词化隐喻探析摘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语法隐喻理论,本研究从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探讨了名词性隐喻和名词化隐喻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作用和功能,认为这两类隐喻为扩大科技英语语篇的词汇量、保证科技语篇的简洁与客观性等方面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科技英语语篇名词性隐喻名词化隐喻1、引言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种主要的认知模式。

它被认为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方式,其本质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halliday, 2000)然而,在诸多探讨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中,用来说明该功能的例证多出自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语言,忽视了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现象。

考虑到英语在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和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试图从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探讨名词性隐喻和名词化隐喻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作用和功能,从而希望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科技英语语言的本质。

2、理论基础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但大致上可从哲学、修辞学、及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划分和界定。

哲学中的隐喻最早可追溯至柏拉图,但因其不是哲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因此隐喻在哲学中的研究未能得到进一步深入。

修辞学中的隐喻,也即人们常说的修辞手法之一,其本质是通过某种词句的替换而达到增加语言魅力、引发读者共鸣或作品美感的目的,多见于文学创作。

修辞学中的隐喻有着明确的定义和范围,其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有着明确的界定。

但修辞学仅从词汇层面对隐喻进行了研究。

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话语现象。

语言学家们从符号学、语义学及心理学等角度对隐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阐释了隐喻产生的理论基础。

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也被认定为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richards,lakoff and johnson等)。

认知语言学家们基于哲学及修辞学对隐喻的研究,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问题,而且与思维密切相关。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一)隐喻从词源角度看。

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

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

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

—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

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

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

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

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

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

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

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

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

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

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

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

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科技 语 篇 中词 汇 隐喻 的功 能
科技 工作 者经 常使用 隐喻思维 来表 达复杂信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技 术 研 究项 目( 2 12 o ) 湖 Q O 2 7 4 作 者 简 介 : 曼 (9 9 陈 17一 ) 女 , 北 蕲 春 人 , 冈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讲 师 , 学硕 士 。 , 湖 黄 文
在逻辑 实 证主 义层 面得不 到肯 定 , 在科 学概 念 、 但

理 论 背 景
传 统隐 喻 观认 为 , 用 隐 喻 是 为 了对 语 言 进 运 行修 饰 , 以提 高 语 言 的精 彩 程 度 。现 代 隐 喻 研 究
已经 超 出 了这一 范 围 。语 言 学 家 L k f 等认 为 , a of 隐 喻不 仅仅 是 一 种 修 辞 格 , 喻 是 一 种 认 知 思 维 隐 方式 , 实 质就 是 通 过 另 一 类 事 物 来 理 解 和 体 验 其
合在 科 技语 篇 中大 量 使 用 。然 而 , 着 研 究 的 不 随 断深 入 , 学者 们 意 识 到 科 技 语 篇 中所 谓 的 真 理 不 可能 是终 极 和绝 对 的 。科 学家 们 也不 可 能完 全 使 用逻 辑 实证 主义所 倡 导 的“ 陈式 语 言” 直 来不 偏 不 倚地 对 真理进 行 表达口 。观念 的 改变 为 科技 语 篇 ] 中的隐 喻研究 提供 了理论 依据 。本 文 拟 在 系统 功 能语 法框 架下 , 科技 语篇 中的 隐喻 进行 探 讨 , 对 分 析词 汇 隐喻 和语 法 隐喻在 科技 语篇 中 的功 能及 其
( . 冈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北 黄 冈 4 8 0 ;. 北 工 程 学 院 文 学 与新 闻传 播 学 院 , 北 孝 感 4 2 0 ) 1黄 湖 30 0 2 湖 湖 3 00
摘 要 : 技 语 篇 中存 在 着 大 量 的 词 汇 隐 喻 和 语 法 隐 喻 , 些 科 学 隐 喻 不仅 成 功 地 弥 补 了科 学 理 论 直 陈 的 科 这 缺 陷 , 且 极 大 地 拓 宽 了科 学 信 息 思 考 的 空 间。 词 汇 隐 喻 的 功 能体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 1 对 科 学 术 语 进 行 阐释 ; 而 () ( ) 科 学 知 识 通 俗 化 , 建 人 际 互 动 平 台。 语 法 隐喻 的 功 能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1 提 升 科 技 语 篇 的 劝 说 功 能 , 2使 构 () 增 强 科 技 语 篇 的理 性 色 彩 和 客 观 性 ;2 影 响 读 者 的 态度 和 行 动 , 挥 重 要 的人 际 功 能 ;3 满足 礼 貌 原 则 , 强 () 发 () 加 多声 协 商 的可 能性 , 进 语 篇 的进 一步 构 建 。词 汇 隐 喻和 语 法 隐 喻 在 科 技 语 篇 中所 发 挥 的功 能 不 同 , 者都 是 促 两
某一 类 事 物 。 总之 , ] 现代 隐 喻 研 究 不 再 局 限 于 表 象 , 是 将 研 究 视 野 拓 展 到 了认 知 心 理 学 的 而
收 稿 日期 :0 2 4 0 2 1 —0 —1
术语 的描 述及 整 套 科 学 理论 的 构建 方 面 , 能够 却 发挥 极 为重要 的作 用 。
普及科学知识 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 : 技 语 篇 ; 汇 隐 喻 ; 法 隐喻 科 词 语 中 图 分 类 号 : 1 H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54 2 1 )4 04 —0 17 —2 4 (0 2 0 — 0 7 4
传统 隐 喻观认 为 , 是修 饰语 言 的辞格 , 强 更 与第 Fra bibliotek 2卷 第 4期
21 0 2年 7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OU RNAL OF XI AOGAN UNI VERS TY I
V0 L. N 0.4 32
J UL. 0 2 2 1
科 技 语 篇 中词 汇 隐喻 与语 法 隐喻 的功 能研 究
陈 曼 许 艳 平 ,
相互 关 系 。

Hal a 1 8 )也 指 出 , 喻 不 仅 不 是 附 属 的 、 ld y( 9 5 i 隐
异常 的 语 言 形 式 ,而 是 语 言 运 用 的 必 然 产 物 ] l H 。表 面上 看 , 技 语 篇 主 要 用 来 客 观 真 l 科
实地记 录科 学活 动 、 递科 学信 息 , 乎不 需 要 隐 传 似 喻 。然 而 , 科学 家们借 助 隐喻来 阐释科 学 概念 、 描 述 科学 现 象 已是 常态 。理 查 兹 ( c ad 曾指 出 , Ri r ) h 科 学越 是抽 象 , 们 就 越 是 依 赖 隐 喻 手段 来 进 行 我 思维嘲 。事 实 的确如此 , 为一 种 思 维方 式 , 作 隐喻 与科学 语 言是 紧 密 相 连 的 , 认 知 作 用 可 以 为科 其 学 的假 想 和推理 提供 广 阔的 空 间。这 种 隐喻 尽管
许艳平(9 5 17一 )女, , 湖北仙桃人, 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陈 曼 , 艳平 许
息 , 助 已有 的概念 系统 来构 建 未 知领 域 。因此 , 借 词 汇隐 喻作 为一种 语言 现象 大量 存 在 于科技 语 篇 中 。总体来 看 , 汇 隐 喻在 科 技 语 篇 中 的重 要 功 词 能 体现 在 以下两 个方 面 。 1 对科 学术 语 进行 阐释 。当今 社 会 , 技 发 . 科 展 日新 月异 , 量 的科 学 现象被 揭 示 , 大 随之 而 来 的 是如何 有效 地描 述 和表达 这些 科技 信 息 。在 这种 情况 下 , 果科 技 工 作 者 不 断 地 创 造新 词 汇 来 表 如 述新 事 物 、 现 象 , 汇 系 统 就 会 变得 更 加 庞 杂 , 新 词 对语 言运 用不 利 。同时 , 科技 语篇 , 特别 是通 俗 的
调语 言严 谨 、 表达 缜 密的科 技语 篇 格 格 不入 , 适 不
层面。
隐喻 无处 不 在 , 如 束 定 芳 所 说 : 不 仅 人 们 正 “ 的 日常生 活 中充 满 了隐 喻 , 使 在 严 密 的科 学 语 即
言 中隐 喻也 随处 可见 。E 功能语 言 学 的代表 人物 ,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