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语言符号并不是完全不能论证的,而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即语
56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言符号的理据形式客观存在的。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2.理据的定义及分类
张永言(1981):“所谓词的内部形式,又叫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指的是某一语音
但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 言中把根本任意性,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 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又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 相对地可以论证的。”(p.181)接着又说,“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 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p.184)所以语言符号包含 “绝对任意的”和 “相 对地可以论证的”两大类,据我们的理解后者其实就是指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以上袁立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所举的例子主观臆断性很强,这于汉字的 象形性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汉字的象形还能在现存甲骨文等古文字中找到根据。虽然英语没 有文字理据,但它的形态理据较发达,而汉语有文字理据,但汉语的形态理据没有英语强。
索绪尔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说:“不可论证性达到最高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词汇 的,降低到最低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语法的”,同时又说,“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而印 欧语和梵语确是超等语法的标本。”(p.184)索绪尔认为以词汇为主要特点的汉语,其不可论 证性最高,即任意程度最高;而把以形态和组合等重于语法的语言,如印欧语,说成是非任 意的。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李思旭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教程》中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矛盾之处,进而 提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然后探讨了词语理据的定义及分类,最后重点分析 了利用文字理据及合成词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 意义。 关键词:理据性;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
索绪尔在《教程》第一编第一章中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 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p.102)他并把任意性看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即任意性和线条性)中的头 一个。其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很好理解的,如同样是用来吃饭的家具(即相同的所指),汉 语叫“桌子”,而英语叫“table”。再如,汉语中称同辈得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女性为“姐姐”, 而英语中则称“sister”。
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许光烈(1994):“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
源结构’、‘词的命名义’,指的是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的原
因或根据。”王艾录、司富珍(2002)把“理据”定义为语言符号产生、发展的动因(motivation)。
许余龙(1992):“所谓词的理据性,就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
关于词的理据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语言学
家、语义学奠基人——乌尔曼(Stenphen Ullmann)(1962),他把词的理据性主要分为三类。
(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许余龙(1992)从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的联
1.符号的理据性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后面简称《教程》)中
明确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同时又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词 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p.102)这也就是说,符号是所指和能指的 结合,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当然也不例外。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即语言符 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而汉字产生以后,就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即符号的符号。汉字记录 的语言是书面语。汉字这个符号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它的所指是 字义,能指是字音和字形。如“rén”这一语音形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能直立行走,制 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rén”就是能指,而“能制造工具… …”就是这一符号的 所指。
徐通锵(1997;37)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汉语和印欧语在编码机制上的差异:
约定性
理据性
汉语
符号
印欧语 符号(词) 符号的组合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是一致的:印欧语由字母组成的单个符号(词) 是约定的(无理据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合成词)是有理据的,即形态理据;汉语中单个 的符号是有理据的,即文字理据。由于徐先生讨论的主要是古汉语的“字”,所以它就没有讨 论汉语的“符号的组合”即合成词。其实如上面我们所分析的,由于双音化的作用,汉语长 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合成词,这样汉语的形态理据也就获得了大大的加强。
推断出派生词 unhappy(不高兴)的意思。同样,只要我们知道 birth(出生)和 day(日子)
两个词的意思,也就知道复合词 birthday(生日)一词的意思。汉语中的复合词“开水、草
帽、手表、考场”等复合词,都可以从对整个词语的两个构成成分分析而获得整个词语的意
57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其实,索绪尔的观点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有失偏颇的,现在来说更是有问题的。就算是在 20 世纪初,当时的汉语词汇并不仅仅都是单纯词,已有了大量的复合词,而索绪尔按照他的 有没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标准,把汉语说成是超等词汇,是不准确的。而现代 汉语就更不符合索绪尔所认为的“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了。一方面,随着语音系统的简 化,为了分化同音词,汉语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复合词。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双音节复合 词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正如认知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吉冯“Givón”(1979)所说的“今天的 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现代汉语的词与短语、句子有相同的语法关系,不再像单纯词那样不 可分析了,也有了自己内部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也不是典型 的词汇型语言。上古汉语利用词汇成分来表达的语法关系,现代汉语则用语法词(即虚词) 来表达。在上古汉语里,表达体态的任务由动词来承担,如:“毕”、“讫”、“已”、“竟”等, 到了现代汉语则由体态助词“了”、“着”、“过”等来表达(李思旭,2007)。
从以上可以看到。英汉两种模拟相同的自然语音现象,使用的拟声词虽然语音相似,但
读音还是略有差别的,这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差别造成的,“人们在感知外界声音
的时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自己母语的语音系统,而不是声音的物理属性。”(石毓智,
2000)。
拟声词的语音理据虽然很强,但是拟声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毕竟很小,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思。如“开水”表示“烧开了的水”,“草帽”表示“用草编织的帽子”。 (3)语义理据。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例如“a gleam of
hope(一线希望)”。英语 gleam 的基本意思是“微光”、“闪光”,转而比喻“短暂微弱的显现 或微量”。很显然,只要我们理解了 gleam 和“线”的基本意思,那么对它们在短语中的引申 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汉语的“杀”一般只能用于人和动物,不能用于植物。但“杀”也有 引申用法,多用于表示:“破坏”或“消弱”,如“杀风景”、“杀威风”、“杀暑气”等。
58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魏志成(2003)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说:“从形态理据来说,Saussure 等人的观点是 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古汉语词缀少,形态标志少。但现、当代汉语中词缀或形态标志已较 前大大增多,因而形态理据也大大增强。而且,如果从文字理据来讲,情况也就不一样了。 古代汉语的文字理据性极强,这一点 Saussure 等人并没有意识到。”
文字理据可以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所特有的,因为表音的字母文字是不存在理据的,这 或许已可以解释上文提到的乌尔曼(Stenphen Ullmann)在给理据分类时并没有把文字理据 列入其中,因为英语就是字母文字。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字母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如袁立(2002: 2)在《English 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字母文字首先应该是标准的象形文字,其次才是拼 英文字。”如:Aa 像人,人头。Bb 像双乳,乳房(侧面)。Cc 像月亮。Dd 像弓,弩。Ee 像 眼睛。Ff 像兵刃。Gg 像前腿,等等(转引自魏志成,2003)。
3.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的词语按照与俗的多少可分为单纯词,即由一个语素构成,和合成词,即至少
由两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词根语素+词根语素
如:动静 国家 看见
(2)词缀语素+词根语素
如:老板 阿哥 第一
(3)词根语素+词缀语素
如:桌子 砖头 姑娘家
(4)语素的重叠
没有理据,尤其是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因此下文对多音节单纯词就不再作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单音节单纯词。按照上文对词的理据的定义,大部分理据都是在复合
词或加缀式合成词中进行的,尤其是英语。但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即它是形、音、义的统一
体,单个的汉子在形、音、义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理据。
3.1.文字理据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造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
因此下文就不展开论述了,这正如索绪尔所说的:“……但拟声词从来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
分,而且它们的数量比人们所设想的少得多。”
(2)形态理据。形态理据是指可以通过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上பைடு நூலகம்工具
书和许余龙对此的理据的定义,可以说指的都是形态理据。显然,具有形态理据的词都是派
生词和复合词。例如,只有我们知道了词根 happy(高兴)和前缀 un-(表否定),那么就能
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除了后两种用字方法,汉字造
59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字法的前四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定的理据。
系上,提出了另外一种理据即(4)文字理据。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类依据的定义是什么。
(1)语音理据。词语的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
词称为拟声词。拟声词是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包括叹词和象声词。叹词是一种模拟人
类自己的声音、表示人类自身情感为主的特殊的词类。如:啊、哦、唉、哇等。象声词主要
如:姐姐 常常 多多
第一种构词方式构成的词叫复合词,第二、三种构成的叫加缀式,第四种叫重叠式。语
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单纯词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而单纯词按音节的多少又可
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
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语素,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不能再把两个
音节拆开来分析,同理,多音节的也不能拆开分析,除了其中的拟声词有理据外,其他的都
是模拟各类事物声音的。词的语音理据以象声词为主。如:
英语拟声词
汉语拟声词
猫叫声:
miao∕mew
喵(miao)
牛叫声:
moo
哞(mou)
金属碰撞声:
dingdong
叮当(dingdang)
撞击或重物落地声: bang
砰(peng)
纸、干叶、丝的声音: rustle
沙沙(sha sha);飒飒(sa sa)
(4)文字理据。文字理据表现为词的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 其但各自的构造起源主要是依据人对某一是具图像的模仿(尤其是股文字),并以此来表达人 的观念。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字,它集音、形、义于一身,在古代就分别形成了研究字 音的音韵学,研究字形的文字学,以及以“以形求义”、“因声求义”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 兼及音、形、义三者关系的训诂学。
56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言符号的理据形式客观存在的。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2.理据的定义及分类
张永言(1981):“所谓词的内部形式,又叫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指的是某一语音
但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 言中把根本任意性,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 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又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 相对地可以论证的。”(p.181)接着又说,“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 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p.184)所以语言符号包含 “绝对任意的”和 “相 对地可以论证的”两大类,据我们的理解后者其实就是指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以上袁立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所举的例子主观臆断性很强,这于汉字的 象形性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汉字的象形还能在现存甲骨文等古文字中找到根据。虽然英语没 有文字理据,但它的形态理据较发达,而汉语有文字理据,但汉语的形态理据没有英语强。
索绪尔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说:“不可论证性达到最高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词汇 的,降低到最低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语法的”,同时又说,“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而印 欧语和梵语确是超等语法的标本。”(p.184)索绪尔认为以词汇为主要特点的汉语,其不可论 证性最高,即任意程度最高;而把以形态和组合等重于语法的语言,如印欧语,说成是非任 意的。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李思旭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教程》中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矛盾之处,进而 提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然后探讨了词语理据的定义及分类,最后重点分析 了利用文字理据及合成词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 意义。 关键词:理据性;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
索绪尔在《教程》第一编第一章中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 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p.102)他并把任意性看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即任意性和线条性)中的头 一个。其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很好理解的,如同样是用来吃饭的家具(即相同的所指),汉 语叫“桌子”,而英语叫“table”。再如,汉语中称同辈得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女性为“姐姐”, 而英语中则称“sister”。
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许光烈(1994):“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
源结构’、‘词的命名义’,指的是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的原
因或根据。”王艾录、司富珍(2002)把“理据”定义为语言符号产生、发展的动因(motivation)。
许余龙(1992):“所谓词的理据性,就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
关于词的理据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语言学
家、语义学奠基人——乌尔曼(Stenphen Ullmann)(1962),他把词的理据性主要分为三类。
(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许余龙(1992)从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的联
1.符号的理据性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后面简称《教程》)中
明确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同时又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词 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p.102)这也就是说,符号是所指和能指的 结合,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当然也不例外。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即语言符 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而汉字产生以后,就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即符号的符号。汉字记录 的语言是书面语。汉字这个符号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它的所指是 字义,能指是字音和字形。如“rén”这一语音形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能直立行走,制 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rén”就是能指,而“能制造工具… …”就是这一符号的 所指。
徐通锵(1997;37)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汉语和印欧语在编码机制上的差异:
约定性
理据性
汉语
符号
印欧语 符号(词) 符号的组合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是一致的:印欧语由字母组成的单个符号(词) 是约定的(无理据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合成词)是有理据的,即形态理据;汉语中单个 的符号是有理据的,即文字理据。由于徐先生讨论的主要是古汉语的“字”,所以它就没有讨 论汉语的“符号的组合”即合成词。其实如上面我们所分析的,由于双音化的作用,汉语长 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合成词,这样汉语的形态理据也就获得了大大的加强。
推断出派生词 unhappy(不高兴)的意思。同样,只要我们知道 birth(出生)和 day(日子)
两个词的意思,也就知道复合词 birthday(生日)一词的意思。汉语中的复合词“开水、草
帽、手表、考场”等复合词,都可以从对整个词语的两个构成成分分析而获得整个词语的意
57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其实,索绪尔的观点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有失偏颇的,现在来说更是有问题的。就算是在 20 世纪初,当时的汉语词汇并不仅仅都是单纯词,已有了大量的复合词,而索绪尔按照他的 有没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标准,把汉语说成是超等词汇,是不准确的。而现代 汉语就更不符合索绪尔所认为的“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了。一方面,随着语音系统的简 化,为了分化同音词,汉语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复合词。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双音节复合 词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正如认知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吉冯“Givón”(1979)所说的“今天的 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现代汉语的词与短语、句子有相同的语法关系,不再像单纯词那样不 可分析了,也有了自己内部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也不是典型 的词汇型语言。上古汉语利用词汇成分来表达的语法关系,现代汉语则用语法词(即虚词) 来表达。在上古汉语里,表达体态的任务由动词来承担,如:“毕”、“讫”、“已”、“竟”等, 到了现代汉语则由体态助词“了”、“着”、“过”等来表达(李思旭,2007)。
从以上可以看到。英汉两种模拟相同的自然语音现象,使用的拟声词虽然语音相似,但
读音还是略有差别的,这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差别造成的,“人们在感知外界声音
的时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自己母语的语音系统,而不是声音的物理属性。”(石毓智,
2000)。
拟声词的语音理据虽然很强,但是拟声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毕竟很小,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思。如“开水”表示“烧开了的水”,“草帽”表示“用草编织的帽子”。 (3)语义理据。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例如“a gleam of
hope(一线希望)”。英语 gleam 的基本意思是“微光”、“闪光”,转而比喻“短暂微弱的显现 或微量”。很显然,只要我们理解了 gleam 和“线”的基本意思,那么对它们在短语中的引申 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汉语的“杀”一般只能用于人和动物,不能用于植物。但“杀”也有 引申用法,多用于表示:“破坏”或“消弱”,如“杀风景”、“杀威风”、“杀暑气”等。
58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魏志成(2003)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说:“从形态理据来说,Saussure 等人的观点是 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古汉语词缀少,形态标志少。但现、当代汉语中词缀或形态标志已较 前大大增多,因而形态理据也大大增强。而且,如果从文字理据来讲,情况也就不一样了。 古代汉语的文字理据性极强,这一点 Saussure 等人并没有意识到。”
文字理据可以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所特有的,因为表音的字母文字是不存在理据的,这 或许已可以解释上文提到的乌尔曼(Stenphen Ullmann)在给理据分类时并没有把文字理据 列入其中,因为英语就是字母文字。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字母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如袁立(2002: 2)在《English 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字母文字首先应该是标准的象形文字,其次才是拼 英文字。”如:Aa 像人,人头。Bb 像双乳,乳房(侧面)。Cc 像月亮。Dd 像弓,弩。Ee 像 眼睛。Ff 像兵刃。Gg 像前腿,等等(转引自魏志成,2003)。
3.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的词语按照与俗的多少可分为单纯词,即由一个语素构成,和合成词,即至少
由两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词根语素+词根语素
如:动静 国家 看见
(2)词缀语素+词根语素
如:老板 阿哥 第一
(3)词根语素+词缀语素
如:桌子 砖头 姑娘家
(4)语素的重叠
没有理据,尤其是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因此下文对多音节单纯词就不再作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单音节单纯词。按照上文对词的理据的定义,大部分理据都是在复合
词或加缀式合成词中进行的,尤其是英语。但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即它是形、音、义的统一
体,单个的汉子在形、音、义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理据。
3.1.文字理据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造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
因此下文就不展开论述了,这正如索绪尔所说的:“……但拟声词从来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
分,而且它们的数量比人们所设想的少得多。”
(2)形态理据。形态理据是指可以通过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上பைடு நூலகம்工具
书和许余龙对此的理据的定义,可以说指的都是形态理据。显然,具有形态理据的词都是派
生词和复合词。例如,只有我们知道了词根 happy(高兴)和前缀 un-(表否定),那么就能
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除了后两种用字方法,汉字造
59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字法的前四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或多或少包含了一定的理据。
系上,提出了另外一种理据即(4)文字理据。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类依据的定义是什么。
(1)语音理据。词语的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
词称为拟声词。拟声词是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包括叹词和象声词。叹词是一种模拟人
类自己的声音、表示人类自身情感为主的特殊的词类。如:啊、哦、唉、哇等。象声词主要
如:姐姐 常常 多多
第一种构词方式构成的词叫复合词,第二、三种构成的叫加缀式,第四种叫重叠式。语
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单纯词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而单纯词按音节的多少又可
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
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语素,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不能再把两个
音节拆开来分析,同理,多音节的也不能拆开分析,除了其中的拟声词有理据外,其他的都
是模拟各类事物声音的。词的语音理据以象声词为主。如:
英语拟声词
汉语拟声词
猫叫声:
miao∕mew
喵(miao)
牛叫声:
moo
哞(mou)
金属碰撞声:
dingdong
叮当(dingdang)
撞击或重物落地声: bang
砰(peng)
纸、干叶、丝的声音: rustle
沙沙(sha sha);飒飒(sa sa)
(4)文字理据。文字理据表现为词的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 其但各自的构造起源主要是依据人对某一是具图像的模仿(尤其是股文字),并以此来表达人 的观念。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字,它集音、形、义于一身,在古代就分别形成了研究字 音的音韵学,研究字形的文字学,以及以“以形求义”、“因声求义”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 兼及音、形、义三者关系的训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