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诗词的格律公式

诗词的格律公式诗词的格律公式是指通过诗句的音节、平仄、韵律等规则来构建诗词的形式习惯和美感。
在不同的诗词体裁中,格律公式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古体诗词和近体诗词的格律公式。
一、古体诗词的格律公式:1. 五言绝句:古体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五言绝句的韵脚通常采用平平仄仄平的韵律。
2.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相似,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七言绝句的韵脚通常采用平平仄仄仄平平的韵律。
3.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的特点是每句七个字,一般分为四联或八联。
每联中的各句韵脚要保持一致。
七言律诗的韵律比较严格,要求平仄错落有致。
4.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的格律相似,每句五个字,一般分为四联或八联。
五言律诗的韵律比七言律诗更为严格,平仄要求更加准确。
上述的格律公式只是古体诗词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特殊的体裁如律诗、绝句等也有独特的格律。
二、近体诗词的格律公式:1. 现代诗:现代诗词中没有明确的格律公式要求,常常追求自由的意象表达和声韵的变化。
现代诗词可以自由地运用音节,不受固定的韵律框架约束。
2. 五绝:近体诗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五绝的韵脚可以采用押韵或者半押韵。
3. 七绝:与五绝相似,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七绝的韵脚也可以采用押韵或者半押韵。
4. 新体诗:新体诗是近体诗词中的一种形式,相较于古体诗词更加自由,没有明确的格律要求。
新体诗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音韵节奏。
总结起来,古体诗词的格律公式要求比较严格,有明确的韵脚和平仄要求;而近体诗词的格律要求相对自由,追求更加个性化的表达。
在写作诗词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格律公式,通过合理运用格律公式,可以增强诗词的韵律美和艺术感。
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

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卓越的艺术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享誉世界。
而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更是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从字音、韵部和律诗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古诗词的音韵之美的理解。
一、古诗词的字音古诗词是通过字音的合理运用,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感。
古人在写作古诗词时,注重音韵的平仄配搭,力求表达出诗情画意。
字音的平仄是指字的声调的长短,平音为长,仄音为短。
通过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构成起伏有致的音乐效果。
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给人一种感染力强的美感。
二、古诗词的韵部韵部是指古诗词在音韵上的一种组织形式。
古代诗人常常以平仄和押韵相配合,通过变化的韵部,使诗句更富韵律美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押韵,使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具有深入人心的韵律美。
三、古诗词的律诗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字数和韵脚为基础,并严格遵守平仄和韵律的规范。
律诗的格律和韵律使得诗句更加规整有序,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受。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律诗,它的韵律和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更具艺术感,让人难以忘怀。
总结起来,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是其独特之美。
字音的平仄配搭、韵部的选择和律诗的规律运用,使得古诗词在音乐性上更加出众。
它们通过声音的饱满与变化,让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细腻,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听到了诗歌的歌唱和韵律的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对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是美感是主观的,不同人对于音韵和韵律的感受有所差异。
因此,不同的诗句和诗人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而这正是古诗词之美的多样性所在。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它们通过字音的平仄配搭、韵部的选择和律诗的规律运用,赋予了古诗词一种动听而饱满的艺术美感。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其意境表达,更要品味其中的音韵之美,领略其与众不同的韵律之美。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其中,对仗和押韵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赋予作品以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
一、对仗提升文章的节奏感对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音韵规律将词句进行配对,使得整个作品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增加了节奏感。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对仗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仗的方式来提升自己文章的韵律感。
比如,在叙事性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平仄对仗的方式,即通过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用,使得文章的音韵更为和谐、动听。
例如,“江山如画,风景如诗”中的“江山”与“风景”、“如画”与“如诗”之间就存在着平仄的对仗。
其次,对仗还可以用于提升文章的节奏感。
通过对句子结构和音韵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文章的行文更加流畅。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和“入海”之间的对仗,使得整句话的节奏感十分明显,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
二、押韵增加文章的韵律感押韵是古诗词中的另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词句末尾的音韵进行配对,形成韵律和谐的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押韵来提升文章的韵律感。
首先,押韵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美感。
通过将具有相同韵脚的词句放在一起,有助于加强词句之间的联系和呼应,提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中的“相思”被押韵三次,使得整句词句相扣,表达了作者对相思之苦的深刻体验。
其次,押韵也可以使文章的韵律更加明显。
通过运用押韵,我们可以使诗句或句子在韵律上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加强文章整体的节奏感。
例如,“天阔阔,风也会有选择,我曾经失落,但不会绝望”中的“阔阔”和“选择”、“落”和“绝望”之间的押韵使得整句话的韵律感十分明显。
三、运用对仗和押韵的注意事项在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过度使用对仗和押韵。
古诗韵律

许多古文学爱好者时而文思泉涌,诗兴大发而赋诗题词,对古代诗歌情有独钟,却苦于对标准古诗平仄格律一知半解,往往只能凭心而估随意而作,并不知道所作诗词是否合乎规范。
导致许多意境上佳的诗歌词赋因为格律不齐平仄有误,只得沦为“打油诗”。
诚为可惜~鉴于此,特在此浅谈一下古代诗歌入门最粗浅的要领,基本的规则,使大家大致认识古诗,帮古诗爱好者们答疑解惑。
大家常常听说,古代诗词都讲究个“平仄”。
那么什么是平仄?古诗里又是如何规定平仄的呢?大家都知道普通话分四个音,目前通常来说第一第二声为平,第三第四声为仄。
七绝五绝等格式,开头平起与仄起平仄格式不同,一般一,二,四句尾字同韵。
若一二四句尾音平,第三句尾音必定为仄;反之则相反。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妈麻马骂(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简单来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另外古代汉语读音与现代普通话拼音相比相差甚大,例如:如杜牧《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韵为“ia”。
读出来为:“石径斜,有人家,二月花”。
其中斜字就明显不能押韵。
因为现代普通话念做倾斜(xie)。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唐代大诗人杜牧,此等以七绝闻名天下的诗词名流,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显然不合乎情理。
其实在唐代古音里面这个斜字做“xia”(第二声);这样一来就完全押韵了。
即使用现代语言中保留古汉语等古汉族文化最全面的客家话,念出来也是完全押韵的,读“xia”(第二声)。
古诗的韵律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有关古诗作文(精选29篇)

在平⽇的学习、⼯作和⽣活⾥,⼤家⼀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义的古诗,泛指鸦⽚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古诗作⽂(精选2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作⽂篇1 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诗句优美瑰丽、意境深沉;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富含⽣活哲理;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化遗产…… 在成长路上,我学会的第⼀⾸诗,就是《咏鹅》。
记得⼩时候朗诵时,我咬⾳不准,竟把“鹅”读成“饿”,惹得家⼈捧腹⼤笑时,我仍⼊情⼤声地诵读。
每次看到池塘,我都会情不⾃禁⼤声吟诵《咏鹅》,引得路⼈驻⾜观看,连声赞叹,这些情景恍如昨⽇,历历在⽬。
慢慢地,我爱上吟诵古诗。
在⽗亲引导下,每个周末,我都会观看⼏集《中国诗词⼤会》,我眼界⼤开,领略了精彩绝伦的古代中国瑰宝——古代诗词,让我兴奋不已;评委⽼师丰富的诗词⽂化知识和⾼超的绘画技巧,令我陶醉着迷。
慢慢地我痴迷上了古诗词。
早晨去爬⼭,⼀踏进神光⼭⼤门,我就看见假⼭上如瀑布般倾泻⽽下的流⽔,嘴中⽴刻蹦出李⽩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步流星地跑向旁边的玻璃桥,站在玻璃桥上,那些如头发似的柳丝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美极了!这时我⼜联想到⼀句诗:“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爸爸竖起了⼤拇指,我⼼⾥像吃了蜜糖似的。
古⼈说,不读诗词,不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难品⽂化精粹;不读诗词,不⾜以感天地草⽊之灵。
诗与词,中国独有的⽂化,是其他国家⽆法⽐拟的。
诗词,是现实⽣活的升华,融⼊了诗⼈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
它源于平凡⽣活,却⾼于⽣活。
我爱古诗词,不仅因为她语⾔优美,⽣动传神,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纯净我们的⼼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热情! 古诗作⽂篇2 从我上⼀年级开始我的妈妈就让我每⼀天都试着去背⼀⾸古诗,妈妈说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语⽂⽔平⼀定会得到⼀定的提升的。
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能吟。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模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一)律诗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

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读者揭示这些音韵之美的奥秘。
一、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组织和排列方式。
它可以分为平仄、轻重和抑扬格三个层面。
首先是平仄。
古代汉语有平声、仄声之分,平仄声的使用决定了古诗词的韵律。
在平声字中,声调先升后降;而仄声字则声调先降后升。
通过平仄的运用,古诗词的音节可以达到谐美之效。
其次是轻重。
轻重是指每个音节的重音和轻音之分。
重音音节在发声时重压,轻音音节则较轻。
轻重的运用可以调整语调的韵律感,增强整首古诗词的节奏感。
最后是抑扬格。
抑扬格是指字句中音韵高低的起伏。
古诗词常常使用抑扬格来表现情感的抑扬顿挫,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平仄、轻重和抑扬格的运用,古诗词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使得读者在朗读或欣赏时能够感受到抑扬顿挫的魅力。
二、古诗词的押韵古诗词的押韵是指诗句中音韵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排列。
它可以分为押平韵和押仄韵两个类型。
押平韵是指在诗句中押平声字,使得音韵和谐。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的“屏”和“萤”、“水”和“星”都是平声字,通过押平韵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押仄韵是指在诗句中押仄声字,使得音韵相近。
例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的“行”和“声”、“白”和“明”都是仄声字,押仄韵的运用增强了整首诗的音乐感。
通过押韵的方式,古诗词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并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押韵除了使诗歌更具韵律美外,还有助于人们记忆和传播古诗词。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运用平仄、轻重、抑扬格以及押平韵和押仄韵等手法,古代文人通过抒发思想情感,创作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古诗词作品。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
本文将介绍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格律的概念和种类在诗词中,格律指的是诗词的音节划分规律,也称为“平仄”或“声调”。
根据音节的重音分布,可以将格律划分为平声、仄声和上声三种。
1. 平声:即音节的重音落在第一位或第四位,音节的声调较平缓。
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春”、“江”、“水”是平声。
2. 仄声:即音节的重音落在第二位或第三位,音节的声调较抑扬。
如:“红豆生南国”中的“红”和“生”是仄声。
3. 上声:即音节的重音落在第二位,音节的声调较高亢。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和“黄”是上声。
除了平声、仄声和上声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格律形式,如双声、重声等。
这些格律形式使得诗词的韵律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变化。
二、韵律的概念和分类韵律指的是诗词中的押韵规律。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古诗都有韵律的要求。
根据韵脚的音韵特征,可以将韵律分为平韵、仄韵和平仄交替韵三种。
1. 平韵:即韵脚的音调相同,如“风”和“鸿”、“永”和“乡”是平韵。
2. 仄韵:即韵脚的音调不同,如“阳”和“春”、“庭”和“晴”是仄韵。
3. 平仄交替韵:即韵脚中既有平韵又有仄韵,如“江”和“长”、“花”和“暖”是平仄交替韵。
在古代诗词中,韵律的运用不仅要求押韵的规范,还要注重意境与情感的统一,使得诗词更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三、格律和韵律的重要性格律和韵律是诗词的基本要素,是衡量诗词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它们能够为诗词赋予鲜明的音韵特色,使得诗词更加优美和动听。
格律和韵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使得诗词成为文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对仗和押韵的运用给诗词赋予了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在写作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也能够为文章增添一种美感和音乐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一、对仗的运用对仗是指两句诗句中的字音呼应和结构平衡。
在古诗词中,常用的对仗包括平仗、仄仗和交仗。
1. 平仗:平仗是指两句诗中的字音完全一致。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是平仗的运用。
在文章中,平仗的使用可以让文字通顺流畅,增加韵律感。
2. 仄仗:仄仗是指两句诗中的字音不完全一致,但韵脚相同。
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烟波江上使人愁,出没无常影沉浮”,即是仄仗的运用。
在文章中,仄仗的使用可以让文字富有变化,增强节奏感。
3. 交仗:交仗是指两句诗中的字音呼应,既有平仗又有仄仗。
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即是交仗的运用。
在文章中,交仗的使用可以让文字更加丰富多彩,增添视听效果。
二、押韵的运用押韵是指诗词中的句末音节相同或相似。
常用的押韵方式包括平韵和仄韵。
1. 平韵:平韵是指两句诗中的韵脚完全一致。
例如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点如麻未断绝”,即是平韵的运用。
在文章中,平韵的使用可以增加文字的整齐感,给人以整体和谐的美感。
2. 仄韵:仄韵是指两句诗中的韵脚相近但不完全一致。
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即是仄韵的运用。
在文章中,仄韵的使用可以让文字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加节奏感。
通过对仗和押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还能够增添文章的美感和音乐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仗和押韵不能过于追求,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除了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还可以借鉴古人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古人在写作中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如句式的变化、字音的呼应、音律的变化等等。
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优雅的格律与韵律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在古代,诗词创作是受到一定规则的限制,这些规则即为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对于诗词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一、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对于诗词创作的重要性格律和韵律是古诗词的基本要素,它们使得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格律指的是诗词中字数和句式的规则,一般由字数和句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来确定。
韵律则是指诗词中音节的抑扬顺仄和韵脚的配搭。
格律和韵律的规范性使得古诗词充满了美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得诗人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同时,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使作品更加平衡和谐。
二、古诗词格律的形成和发展背景古代诗词的格律形成和发展与古代音韵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人注重声音的韵律美,通过对音节、声调和韵脚的规定,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格律。
最早的格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其采用的是古代音韵学中的平声平韵格律。
汉代时,兴起了律诗的形式,即以特定的格律写诗。
到了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各种不同的格律层出不穷,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这些格律的诞生为古代诗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古诗词韵律的形成和发展背景古代韵脚的选取是古诗词音韵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
韵脚的选择和诗歌的格律密切相关,各种不同的格律往往有着特定的韵脚要求。
古代音韵学的研究为古诗词的韵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古代韵律并非机械的套用,不同的诗人和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创新和发展。
在唐代,杜甫、李白等大诗人的创作中,他们通过巧妙的运用韵脚和节奏感,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四、古诗词格律与韵律的例子古诗词中的格律和韵律有许多经典的例子。
例如,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每个字有特定的音调,整首诗的韵脚使用了押韵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有一种流畅而平衡的感觉。
又如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由七个字组成,同样也采用了押韵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
古诗词的常见韵律与体裁

古诗词的常见韵律与体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是中文表达美的独特方式。
古诗词在韵律和体裁上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下面将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韵律和体裁。
一、古诗词的常见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指作品的音韵规律,也是其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韵律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其中平声韵包括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种,而仄声韵则是除了平声韵以外的其他韵律。
在古代,古诗词的韵律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规则,如五言绝句的每句都应是五个字,每个字必须按照平声韵或仄声韵的要求排列。
而七言绝句则是每句七个字,同样需要符合韵律规则。
此外,古诗词还注重平仄平仄的对仗关系,通常每句的前两个字是平声或仄声,后两个字也是平声或仄声,以达到韵律的和谐统一。
二、古诗词的常见体裁古诗词的体裁是指不同形式和结构的古诗词作品。
在古代,古诗词的体裁多种多样,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 绝句:绝句是最常见的古诗体裁之一,它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
五言绝句以五个字为一句,四句一组,一共20个字。
七言绝句则是以七个字为一句,四句一组,一共28个字。
2. 律诗:律诗是古代一种以音律为主的诗歌形式,它有着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律诗分为绝笔律和长短句律两种形式,前者每句为五个字,后者每句为四个字。
3. 词:词是古代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诗歌形式,通常有牌名和引子两部分,其中牌名是表达情感的核心,引子用于承接以及补充情感内容。
古代的词有宋词、元曲等不同流派和风格。
4. 赋:赋是古代一种以抒发议论或描述景物等为主题的韵文。
它常常以长句和长篇为特点,语言华丽、辞藻繁复,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总结: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常见的韵律和体裁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遵循古代韵律规则和创作各种体裁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学追求,也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学生写作文如何巧妙运用古诗词?这4个方法要记住。

学生写作文如何巧妙运用古诗词?这4个方法要记住。
我们都知道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引用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或者名言名句,便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也会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得分自然不会太低。
古诗词、名言警句相信同学们都积累了不少,那么在写作文时如何巧妙的将这些古诗词、名言运用到作文中,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1.摘抄
语录式类似于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完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引出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
例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2.引用
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
例如:《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3.套用
套用和引用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4. 化用
没有引号,把经典、古诗词无形地揉进自己的句子中。
例如: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同学们在写作时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够运用自如,不至于弄巧成拙。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其韵律美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韵律美是指诗歌语言的音韵押韵,是古诗词的一大特色和魅力所在。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作古诗词。
一、古诗词韵律美的形式特点古诗词创作时注重音韵,形式上主要体现在平仄和押韵两个方面。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平声(第一声)和仄声(第二、三、四声)交替出现,而且要求遵循一定的平仄规律。
押韵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取相同的韵母或韵母组合,使诗歌有一定的韵律感。
同时,古诗词的字数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等。
二、古诗词韵律美的艺术价值韵律美是古诗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古诗词中,音韵之美可以丰富语言的韵味,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另外,古诗词出现了很多形象、美丽的词语,在诗词中运用这些词语也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三、如何1. 多读古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读古诗词是了解古诗词的最好途径,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古诗词,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艺术魅力。
可以注重平仄的对比,体会押韵的妙处,感受字句间的层次变化和韵味魅力。
2. 学习古诗词的韵律规律。
不同类型的古诗词韵律规律不同,应该学习不同类型的古诗词的韵律规律和特点。
同时,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
3. 积累优秀的古诗词的韵律表现形式。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中有很多韵律表现形式,比如平仄、押韵、对仗等,这些都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的必备知识。
积累这些知识可以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灵感和支持。
四、总结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作古诗词。
同时,韵律美也是古诗词独特的艺术特点之一,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广和创新古诗词文化。
如何通过古诗词增强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如何通过古诗词增强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古人云:“诗词是文学的灵魂”。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具有丰富的意象和美妙的表达。
而如何通过古诗词来增强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古诗词来增强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一、借鉴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古诗词作为一种高度精练的表达形式,常常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来源。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将之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以增添生动和形象的描绘。
同时,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富有张力和表现力。
二、发掘古诗词中的故事情节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名篇佳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其中的情节,甚至可以进行改编和重新创作,以使其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三、思考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思考和学习古诗词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情感,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同时,通过学习古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四、运用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是其独特之处,通过运用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可以增强自己写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可以尝试用古诗词的形式写作,以增添诗意和音乐感。
此外,通过选择与自己写作题材相契合的古诗词形式,如抒情诗、咏物诗等,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培养古人的审美情趣在学习和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和古人相似的审美情趣。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反复品味和琢磨,慢慢领略其中的美,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关注当下的时事和社会热点,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写作中,使其更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如何学写古诗词入门教程

如何学写古诗词入门教程
学写古诗词是一门深奥的艺术,需要耐心和时间去学习。
以下
是学写古诗词的入门教程:
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在学写古诗词之前,首先要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包括古代诗词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等。
可以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上网搜索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2. 阅读经典古诗词。
通过阅读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可以了解古代诗词的风格、格
律和表达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古诗词选集,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多多阅读,领会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习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诗词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包括句子的长度、字数、
平仄、押韵等。
学习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可
以通过专门的书籍或者课程来系统地学习。
4. 模仿和练习。
在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之后,可以尝试模仿经典作品,写一些简单的古诗词。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寻求指导和反馈。
古诗词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寻求指导和反馈。
可以参加一些古诗词写作的培训班或者工作坊,向专业人士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的来说,学写古诗词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古诗词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写作中如何巧用古诗词

巧妙地运用古诗词可以为作品增添诗意与韵味,让文字更具情感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巧用古诗词的详细分析:
1. 借用典故: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典故和寓意,通过巧妙地引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哲理。
可以在对话或叙述中穿插一两句古诗词,点明主题或表达情感。
例如,当写到夜晚的景色时,可以引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突显出静谧和清幽的氛围。
2. 使用古韵: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让人琅琅上口,使用其中的韵脚或押韵可以为文字增添一种韵律感。
可以适当地在作品中使用古诗词的词牌、平仄、韵律等元素,使整篇文章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不过要注意,过多地使用古韵可能会让作品显得生硬或不自然,所以在运用时需恰到好处。
3. 表达情感:古诗词中对情感的描绘极为细腻深沉,可以借用其中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受。
例如,当描写自然风景时,可以引用王维的《鸟宿池边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展现出壮丽和萧瑟的情感。
当然,要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作品的氛围选择合适的古诗词内容。
4. 传递意境:古诗词所展示的意境常常令人神往,可以通过借用古诗词来传递出特定的意境。
可以利用古诗词中的景象、描写手法等来构建作品的场景和描绘细节,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例如,在描写一个花园时,可以引用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以展示出宏大和壮丽的意境。
总之,巧妙地运用古诗词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情感表达。
不过,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度,确保古诗词的引用与作品整体的风格与主题相契合,以及确保读者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专题08 “诗词引用式”作文通用模板及诗句引用技巧-初中语文作文模板与技巧点拨(解析版)

专题08:“诗词引用式”作文通用模板及诗句引用技巧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艺术瑰宝,可以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对于应试而言,诗词的存在价值不单单是默写那几分,还可以运用到作文里画龙点睛,增添文采。
“诗词引用式”结构模板第一部分:开头段落1.开头引用一句诗句,结合主题,奠定感情基调。
(1-2行即可。
)2.随后引入所写内容,可结合使用环境描写的语句。
(可另起一段,2-3行。
)示例:①春天,本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天”,本该是“忙趁东风放纸鸢”,本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本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的季节。
②胡适先生曾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诚然,人生的精彩从来不拘泥于严苛的分数角逐。
我们学习是为了汲取知识、陶冶身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中逐渐成为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个人。
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你瞧,U型场上单板少年不顾重伤,即使不做动作也要坚持上场;你看,革命英烈彭湃之子彭士禄,几十年苦心钻研,终获“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美誉;你闻,顾诵芬院士七十年如一日,终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攻克中国飞机领域技术难关。
第二部分:开头段落1.讲述故事。
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适当引入诗句,1-2句。
(大约70字,三行半)2.分层次讲故事,这一段是主要叙事段。
事件的开始要出现一句环境描写的语句,一般情况下人物心情较为糟糕,可写月亮、落叶等景。
要出现各种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100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3.故事的深入,这一段也是主要叙事段。
出现各种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事情的深入部分结束之后可引用一句诗句,衬托人物心情。
(100字左右,不超过5行半)4.故事的高潮,这里必须有心理描写,因为这个故事最终使你有所感悟。
(100字,不超过5行半,要单独成段。
)5.整个事件叙述完后,要出现一句环境描写的语句作为开头,一般情况下人物心情转为愉悦,可写阳光、彩虹等景。
古诗词格式及韵律

古诗词格式及韵律
古诗词的格式和韵律是它的独特魅力之一,通常遵循一定的格律和韵脚。
1.格律:古诗词的格律是指诗词的平仄规则和音节结构。
平仄是指声调的分类,通常将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在诗词中,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用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此外,诗词的音节结构也有一定规律,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每句诗的字数和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2.韵脚:韵脚是指诗词中押韵的音节,通常要求同一声调或相近声调的字在同一位置上重复出现。
押韵的方式有多种,如邻韵、同韵等,不同的韵脚也赋予了诗词不同的音韵效果。
在古诗词中,格律和韵脚是构成其优美音乐性的重要因素,使得诗词读起来铿锵有力、优美动听。
同时,通过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古诗词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古诗词的格式及韵律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更多关于古诗词格式及韵律的知识,可以查阅古诗文网等网站获取更多专业资料。
古诗词独特的格式和韵律

古诗词独特的格式和韵律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⑴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⑵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一)律诗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
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
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自用)一、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二、写诗:格律诗中,5绝、7绝,5律、7律分别都有4种不同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上有,把他全都记下来,然后按格律写诗。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一、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二、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三、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四、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
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三、填词:填词就看词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最基本的词谱: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于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
具体要做的是:找一部平水韵或晚翠轩词韵(网上有,BAIDU搜1下即可)帮你搜了1个平水韵看里面的入声韵部的入声字,读这些字,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的发音方法和平、上、去3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即可;如果您是北方人,那么恭喜您,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背下来。
写诗:格律诗中,5绝、7绝,5律、7律分别都有4种不同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上有,把他全都记下来,然后按格律写诗。
填词:填词就看词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首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颔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颈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尾联)*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不压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实这写诗和文章一样,一定要注意抑和扬。
就象人的钢和柔,钢柔并济。
(一)1: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2:阳平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二声。
同一个韵脚里,平仄不能通押。
3:入声字,入声字读成四声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
开篇“一霎灯前醉不醒”,先来说说韵脚:这个“醒”字古音有平有仄,按现在的说法,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阳平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二声。
诗词押韵有一个死规定:同一个韵脚里,平仄不能通押。
我看过不少诗词爱好者写诗填词不知道这个规矩,觉得只要韵母一样就算押韵,其实真要那么押韵,读起来就太别扭了。
大家以后如果看到古典诗词里同一个韵脚里有平有仄,要知道那不是古人写错了,而是因为存在古今读音的差异,就像“醒”字的这个情况一样。
“只看愁损翠罗裙”,“看”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麝篝衾冷惜余熏”,“惜”是入声字,读诗词遇到入声字有一个很不规范但很方便的替代方法,那就是把入声字读成四声,比如“惜”可以读成“戏”,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
“可耐暮寒长倚竹”,“竹”是入声,方法同上。
“便教春好不开门”,“教”字可平可仄,这里是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下面,把这些影响声音流畅的字换成括号里的字,大家再读一下,感觉就不一样了。
常常这样练习一下就逐渐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了:欲问江梅瘦几分。
只看(刊)愁损翠罗裙。
麝篝衾冷惜(戏)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住),便教(交)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底校书人。
古诗词的平仄与入门(一)(一、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
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
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者关系如下: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