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总结
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孝文帝(北魏第五代皇帝,真宗,生卒年不详),明智宽厚驾政,有“三省六部”改革,他在位期间,使北魏进入一个强大的时期。
下面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三省六部”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三省六部”的改革,以此将行政机构改组为三省六部,分别是:左右两府、军机处、户部、校书省、礼部和刑部,其中礼部和刑部为左右两府之后新设立,原有的三省为六部之前,大大拓宽了政治机构的宽度,有利于行政机构的有效经营。
二、实施“十不准”
孝文帝的改革还包括了“十不准”,这是孝文帝以防止官员超越权限而滥用权力为目的而制定的条约,徒有虚名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官员也受到了这一条约的惩罚。
三、发布海岛禁令
孝文帝在和日本的战争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发布了海岛禁令,要求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参照此禁令,以此来确保军队的统一性。
四、积极推行改革
孝文帝还在经济、教育、宗教、文化等方面大力推行改革,大力发展宗教,推行耕耘制,发展经济,建设水利,开展文化教育,繁衍政教,因此当时的平民中普受其益,从而使北魏进入一个更加
强大的时期。
总之,孝文帝在位期间,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了重大的改革,使北魏大大发展壮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先驱之一。
在他的治理下,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
这些改革对中国历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历史上改革的典范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段重要的历史。
1. 科举制度的改革在北魏孝文帝的统治下,科举制度得到了重大改革。
他采取了分科举、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的方式,让文官经过多次考试筛选,使得选拔出来的官员更加优秀,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
并且对考试中出现的文化课和政治课形式进行了调整,注重实际能力而非简单的知识考核。
这也促进了北魏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北魏孝文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为了治理国家的领土和人民,他将各个州分为9个留和15个都,各个州由刺史作为首长,各个县则由县令或者县长管理。
通过这种中央化管理,孝文帝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使得地方行政机构更加高效和精细。
3. 赋税制度的改革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减轻百姓的负担,孝文帝对赋税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他废除了过去遗留下来的徭役和田租,将其转化为地租,并且分配的田地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
这样的制度让农民可以用更少的财力维持家庭生计,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4. 功利主义思想的倡导北魏孝文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倡导了功利主义思想,提倡实事求是,弛高学的原则。
他强调了实际经验的重要性,使得政治决策更加科学化和理性化。
而这种思想在当时,也影响到了商业发展上,成为了中国史上很重要的发展之一。
5. 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制度的问题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普遍存在的,多种疑难杂症难以诊治。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孝文帝规定在各个州县派遣医生,负责卫生工作、疗养生病,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药物管理制度,防止药品流通的混乱全国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中学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前期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1)整顿吏治。
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确定,不固定年限。
实行俸禄制,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凹凸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2)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把国家限制的荒地分给农夫(露田、桑田),由农夫担当肯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全部制。
均田制在肯定的时间内和肯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家兼并土地。
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家限制下的依附农夫,有助于开垦荒地,进展生产。
自耕农增多,户口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
(3)三长制。
486年下令实行三长制。
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是符合中心集权制要求的新型基层政权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后期改革(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1)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接着进行改革。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变更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羁绊和干扰,有利于接着进行改革。
(2)移风易俗。
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通婚姻,变更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乐观接受汉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改革的意义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我国北方各族人民长期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推动下进行的,也是北方民族融合和鲜卑族拓跋部封建化的必定结果。
改革的意义特别重大:(一)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退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乐观的作用。
(二)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一方面,在肯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进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招引广阔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复原进展生产。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1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学习总结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程1.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1)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2)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2.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1)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贵族接受汉族文化。
(2)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
(3)影响①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社会改革和移风易俗1.社会风俗的含义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
2.古代改革中的移风易俗(1)梭伦改革: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老人。
(2)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了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3)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3.社会改革与移风易俗的关系变革社会风俗习惯,是因为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了妨碍社会变革的消极作用。
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为改革开风气之先河、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三、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例题(2016·课标全国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改革的启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改革的启示北魏孝文帝担任国家统治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于今天的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以下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方面北魏孝文帝推行了许多政治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实行了丞相制度。
这一制度使国家的决策更加集中统一,避免了各地方势力过大引发的内乱。
如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建立更加高效的政府机构,提高决策效率。
孝文帝还注重选拔人才,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人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这对于今天的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经济方面孝文帝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建立了农田水利制度,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对于今天的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农民的利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孝文帝还鼓励商业发展,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市场经济,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方面孝文帝注重教育的发展,重视文化建设,他提倡儒学,推行了文化教育的改革。
这对于今天的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孝文帝还重视法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法律制度。
这对于今天的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为今天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经验,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学习总结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学习总结新人教版选修1一、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意义及成功的原因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3.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受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二、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1.原因(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
(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
(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2.表现(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
(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
3.实质(1)从经济角度讲,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的过程。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例题】(2013·江苏单科,24A)(节选)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请回答:(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解析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1、拓跋珪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危机严重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广大农民赋役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3、民族大融合趋势;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积极推动二、内容: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新制;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颁行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第 2 页第 3 页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5、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1)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措施:①易汉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3)意义:①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②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③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④加强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三、影响: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②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第 4 页展;③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过程;④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性质: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五、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民版选修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
国家征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制定严惩贪赃办法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推行均田制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原因:1、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的实施
2、技术的进步:如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
3、水利设施的兴修
4、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如鲜卑族的畜牧业经验
5、孝文帝放松对民间手工业的管制,加强对官办手工业的管理
6、孝文帝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的结果
表现: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民版选修1
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
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魏统治者开始参照汉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影响: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
时间
471---499
目的
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过程及内容
前期
时Hale Waihona Puke :471---490主持:冯太后
重点:建新制。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有力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1(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矛盾及对应解决措施1.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在地方设立三长制等,限制了豪强地主的政治、经济特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央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国家、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3.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二)认识北魏均田制1.原因: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2.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3.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
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进步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局限性,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1.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2.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就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3.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
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2拓跋建国公元386年,已经被前秦灭掉的拓跋族的代国,乘着淝水之战北方大乱之机在盛乐重新建国,开国皇帝是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北魏孝文帝,历史上重要的皇帝,为让天下太平,他在位期间改革方略,改善华夏文明,让生活更加美好。
第一,在科举方面,孝文帝改革了科举制度,给予大不同的权重。
他把举人的分类从原来的七个改成了五个,将原来的一个文士分为两个:状元和进士。
他提出竞争模式,以公正、公平的原则正确选拔人才,促进有才能的人上位,从而发展文化、民族和国家。
第二,在文教方面,孝文帝在提倡文明文化的帆动中,开设十二章北京书院、更新课程,成立礼、乐、书、史四部,大力推广文化,教育常识,让人民领悟智慧,享受高科技。
第三,在财政方面,孝文帝把税收从国家分配给臣服的地方,并兼并军队的财政。
他采取财税改革,责令进行农业抵押贷款,使农民脱离贫穷,实现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孝文帝在位期间,采取多种改革,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让当时的天下太平,并永载史册。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北魏元宗,其在位期间实施了深远的改革,使其在位期间北魏稳定有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孝文帝在位期间,有大量的改革,主要内容如下:一、改革文官制度孝文帝改革文官制度,把新的官员任免制度和推荐制度结合起来。
任免制度是指,由皇帝按照《官吏维护制度》把有能力的人安排于官分,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评定吏部官吏,使其得以担任公务,替换老官吏,官员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真才实学而被聘用,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技能,减少了由于宗族推荐而出现“官府宗亲”的现象。
另外,推荐制度是以上级官员提携下级官吏的方式来继续执行的,这样可以避免答谢贤的现象,使上级官吏保持对下级官吏的控制,促进官吏管理的稳定。
二、改革军官制度孝文帝在封建军事机构式样上做出了重大改革。
他对军官制度进行了调整,分封发布了《毗陵军令》、《大明军典》、《千人大策》等,规定了军机构和职务状况,把战争及军事行动集中在这些封建军事组织之内,结束了豪强将领的随意设置武装战争的情形,从而确保了王朝自身的安全,国家的稳定,使北魏的权力不断得到擴張和巩固。
三、改革经济制度孝文帝政府在改革经济制度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推行了细分行业、实行租税制度,加大对外贸易的推动,扩大和完善职工制度,为军队补充人力和物资,使社会经济得以振兴,鼓励信实勤劳,财富增加,避免农民出走,增加生机,政策细密,用人慎重,大大改善了民生,加强了国势。
总的来说,孝文帝的改革成果是上述提到的,由此可见,孝文帝的改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打破了封建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整体政治体系形成了重大转折,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教版高二历史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階段:第一階段改革的重點是創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租調製。
第二階段改革重點是漢化政策,主要措施是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
二、主要內容:即制度的創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俸祿制使北魏吏治好轉,為各項制度建立實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與之相適應的租調賦稅制度一起構成了北魏政權的經濟基礎,從經濟上保證了俸祿制的繼續推行,同時也為三長制的實行提供了客觀要求,而三長制的實行又保證了均田制和租調製的推行。
總之,這些制度彼此影響,互相作用,有力促進了北魏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北魏的政權,為孝文帝後期推行更深層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孝文帝假“南征”之名,行遷都之實的策略性,利用遷都避開了保守勢力雄厚的舊都平城,減輕了改革的阻力,同時,加強了與漢族地主階級的聯繫,為鞏固改革成果和進一步推行深層次改革奠定了基礎。
他還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
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匯,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這一切體現了一代帝王的遠大抱負和雄才大略,孝文帝是我國曆偉大的少數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三、成功:1、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順應了時代潮流;②符合民族融合趨勢和各族人民的願望;③符合統治者鞏固統治的需要;④孝文帝的膽略和卓越見識,衝破阻力,毅然改革。
2、認識:①先進必然戰勝落後;②改革必須符合歷史潮流、順應*;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④民族融合與孝文帝改革互為因果關係的。
3、評價: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復蘇和繁榮,加強了民族大融合,為國家結束*、走向統一和封建社會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孝文帝是我國少數民族中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練習題:1.關於北魏政權的發展史,下麵說法不正確的是()A.統一黃河流域後建立B.曾被其他政權吞併C.曾多次遷都D.統一北方後社會環境較為安定2.北魏統一北方後,在黃河流域逐漸採用先進的經濟形式發展經濟,這種經濟形式實質是()A.奴隸制經濟形式B.封建制經濟形式C.半封建半奴隸制經濟D.半畜牧半農業3.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種制度的建設有許多不夠完善和欠缺之處,不包括()A.基層政權組織B.賦稅制度C.民族政策D.按人口分配土地4.導致北魏實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A.漢族地主的建議B.南北對峙的形勢C.*的激化D.中原地區先進經濟形態的吸引5.下列事件的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均田制的實行②俸祿制的實行③遷都洛陽④孝文帝親政⑤北魏統一黃河流域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①②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④③6.北魏租調製規定一對夫婦每年繳納一定數量的租調,這裏的調是指()A.田租B.戶稅C.丁稅D.徭役7.孝文帝遷都,的阻力來自()A.鮮卑貴族B.鮮卑平民C.漢族地主D.中原農民8.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現為()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經濟制度②促進了北魏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③鞏固了北魏政權④使鮮卑族的社會生活發生巨變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為改革深入進行提供條件的是()A.整頓吏治B.推行均田制C.遷都洛陽D.提倡與漢族通婚。
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一、改革科举制度
孝文帝发展了制度化的科举制度,将科举考试完善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
在
选才上杜绝了世卿世爵的败害,加强了招考官员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而且增加了贤良方正
的选拔标准,提高了选才标准。
二、改革土地制度
孝文帝废除农业编户制度, 改为“井田制”后,刺史系统从8年制改为4年一次制度,刺史
的出巡減短為三年一次,政府大大程度上加强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三、推行国家官方道德教化
孝文帝推行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之道,崇尚孔子思想,使社会上人的观念转型至道德向导。
诏书中把儒家经典推上官学教材,加强教育。
同时,孝文帝大大推崇道德高尚之人,创立“擢约升陽”的新政策。
四、加强赋役政策
孝文帝导致严的赋税政策,实施了三土免役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五、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孝文帝取消丞相职位取而代之设立了中央统一的尚书台为天子御政以后的全面行政旗正机关,中国实行了三公九卿的官制。
在地方上,又稍后再次大改革为三官一省,加强中央对
地方的直接管理。
总的来说,孝文帝的改革对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大影响,使社会上下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推荐下载】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解决由于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以及引发人民的反抗起义,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两次改革,第一次是484-486年,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第二次是在494年迁都洛阳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
均田制:北魏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
485年,北魏政府采纳汉族地主的建议,颁布均田令。
主要内容有:
1、丁男(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女受露田20亩、麻田5亩。
实际授田时,露田加倍。
2、奴婢和平民授田数目相同。
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头。
3、狭乡之民可以迁往宽乡授田,宽乡之民耕垦不受限制。
4、地方官吏岁官府所在地就近授田。
均田制使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为隋唐所沿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实质: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
1。
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高二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一、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
势力雄厚的旧都平城,减轻了改革的阻力,同时,加强了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为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推行深层次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还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
是西北地区各
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切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远大抱负和雄才大略,孝文帝是我国历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三、成功:
1
2
3、评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民版选修1教学内容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
国家征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制定严惩贪赃办法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推行均田制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影响: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
时间
471---499
目的
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时间:471---490
主持:冯太后
重点:建新制。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有力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推行新的租调制
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
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后期
时间: 490---499
主持:孝文帝
重点:汉化
措施
迁都洛阳
原因:1、在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
2、在经济上,气候恶劣,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
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总结PPT文档59页
•Hale Waihona Puke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总结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歧视和压迫严重。 民族矛盾尖锐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 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 必然性 ①北魏统一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②制度不完善,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③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面临着深刻 的危机。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 方为一户。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 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半!
——《魏书·李冲传》
基层政治制度不够完善。阶级矛盾、地方与中央矛盾激化。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此。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 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匈奴
羯
鲜卑
羌
氐
东
晋武帝
司马炎
汉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五胡乱中原
(羌、氐北、羯魏、匈奴、鲜卑)
简称
国名
十一
六 国
两赵
名 三秦
成汉、夏(匈奴)
前赵、后赵
前秦、刘后秦宋、西秦
称 四燕
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五凉 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北
北魏政权
魏
宗主督护制
的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
行理 权当力地很事大务。,可宗以主继承和内部转让, 政 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
体
制
农民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困境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
东 方魏 汉蜀
南吴
方
北朝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敕勒歌
•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民歌
百 家 , 无 不 该 涉 。 善
讲 , 学 不 师 授 , 探
手 不 释 卷 , 《 五 经 》
·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二、改革进程、内容
• 第一阶段(471---490)
• ——冯太后主持
• 重 点:
• 目 的:缓和矛盾,
•
巩固统治
• 内 容:
效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均田制
必修2: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特点
备注
国有土地所有制(官田) 所有权属于国家;北魏 不是主要类型,但
隋唐均田制
一直存在;
君主土地私有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开支
土
地 地主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成为扩大地 从东汉起出现田
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 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四)改革的有利条件:
1、政治: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经济:畜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 3、文化:学习汉文化,推动 政权封建化进程。 4 、个人:冯太后 ---孝文帝
• 含义: 租是农民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 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
• 调是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前期改革:创立新制
俸禄制
吏治有所好转
卓
三长制
保证国家对人民控制
有
均田制
推动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
成
恢复和发展
租调制
国家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鲜卑”作为一 个部落集团的名 称,约始见于东 汉。鲜卑一名, 有学者认为鲜卑 即“犀毗”,亦 称“师比”,指 胡人的带钩而言。 “鲜卑”意为瑞 祥或神,合之为 瑞兽或神兽。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土族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前秦符坚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 瓦解,北方陷入分裂混战。
东晋谢安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 作 用:
第二阶段(490---499) ——孝文帝主持 重 点: 目 的:
主要内容:
作 用: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第一阶段:创建新制
(一)俸禄制--背景、内容、影响 (二)均田制--前提、内容、实质、影响 (三)三长制--目的、内容、职能、影响 (四)租调制---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
成而富谈其 之
也作赡《精 义雅
,,,左奥 ,好
不有好》, 览读
改大为《史 之书
一文文老传 便,
《 魏 书 孝 文 帝 本 纪 》
字 。
笔 , 马 上 口 授 , 及 其
章 , 诗 赋 铭 颂 , 任 兴
》 , 尤 精 释 义 , 才 藻
一.孝文帝改革背景:
(一)北魏崛起、统一 (二)局部改革 • 1、政治: • 2、 经济: • 3、 文化: • (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必要性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问题: 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私
产的主途径
庄;兼并引起动荡
有 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拥有很少土地,或完 全没有土地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转折点——迁都洛阳
材料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 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 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 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 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 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