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目的探讨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邻近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无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宝石CT的CTCA及临床相关资料,观察钙化斑块并测量其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以及邻近区域非钙化斑块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其与钙化斑块间的距离。结果29例患者共显示47个钙化斑块,导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个数分别为20、20、7个。25个钙化斑块邻近区域伴有非钙化斑块,其中,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钙化斑块个数分别为5、13、7个。轻、中、重3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占25%、65%、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4,P 130 Hu[2],其中软斑块和纤维斑块统称为非钙化斑块。冠状动脉狭窄评价计算公式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近心端正常冠状动脉面积-狭窄处面积)/狭窄段近心端正常冠状动脉面积×1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3]:轻度为管腔狭窄≤50%;中度为管腔狭窄>50%且≤75%;重度为管腔狭窄>75%;血管闭塞为管腔狭窄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例患者,共47个钙化斑块,按造成管腔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其中,25个钙化斑块附近伴有非钙化斑块分布,按造成管腔狭窄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并计算3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钙化斑块所占的百分比,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量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轻、中、重3组中非钙化斑块至钙化斑块的距离,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论

3.1 宝石CT在钙化斑块观察方面的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冠状动脉钙化较轻者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更高,而严重钙化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70%和80%[4]。所以在CTCA成像中,冠状动脉钙化是影响血管狭窄的CT诊断和定量评价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钙化越重,血管腔的影像学评价越困难,尤其是冠状动脉广泛重度钙化[5-6]。宝石CT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宝石CT采用红宝石加少量稀有元素作为宝石探测器材料,其X 线的穿射速度是传统探测器的100倍,余辉效应速度提高4倍,大大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同时使用动态变焦技术和新迭代算法重建,数据采集速度及采样率都得到大幅提高,从而能够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空间分辨率并降低射线剂量,这

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

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 1、胸痛、多种危险因素、年轻患者或绝经前的女性患者应该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2、钙化积分的解释: ●临床要求钙化积分,并综合其它因素(年龄、性别、症状、危险因素)作出决策; ●对于任何年龄的理想的钙化积分是0,钙化积分在超过75%或分布在2根或更多血管时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因为冠状动脉钙化是粥样斑块十分明显的标志,1-3年的随访有利于观察粥样硬化的进展; ●积分为0时说明没有冠状动脉钙化,意味着99%的病例没有明显的动脉狭窄。但是并不说明没有软斑块,尤其在年轻病人和严重吸烟者。 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准确性 作者:AAAS 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日期:2010-04-30 6)。 心病风险的分级依然不是很清楚。

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的Polonsky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在一个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在基于传统的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CACS是否能够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的精确性。研究人员用电脑断层扫描(这是一种成像的方法)的方式对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ulti-Ethnic Study of A therosclerosis ,MESA) 中的6814名参与者的CACS进行了估测。该人群组没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模型-1中所用的风险因子有年龄、族裔、性别、是否抽烟、是否使用降压药、收缩压以及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值。模型-2在这些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上了CACS。研究人员通过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来计算风险重新评估的改善净值。 在一个最终有5878人的群组中,在一个中位数(中点)为5.8年的随访期中发生了209起CHD事件,其中122起为严重事件(其中包括心肌梗塞、因CHD而死亡,或因心脏停搏而实行复苏术)。研究人员发现,与模型-1相比,模型-2显著改善了风险预测的结果。在模型-1中,团组中有69%的人被划分到风险最高或最低的部类之中,而在模型-2中,这一数字为77%。在模型中加入了CACS之后,这些经历了心血管事件的人中有另外23% 的人被重新归划到高风险部类,而那些没有经历心血管事件的人中有另外13% 的人被重新归划为低风险部类。在中级风险的人中,有16%的人被重新划归到高风险组中,而39%的人则被划分到低风险组中。 研究者写道:“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一个取自4个美国族裔人群的无症状样本中,当传统的风险因子之中加入了CACS之后,它可显著改善预测患者发生CHD事件的风险分类。加入个人的CACS 可获得比仅使用传统的风险因子对CHD未来风险的更为精确的估计。” “这些结果可鼓励人们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评估:用CACS来评估临床后果。”

最新CT冠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4)

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 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 专家共识 2007-10-8 15:33:57 点击:268 次发表评论投票推荐此文 关键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编者按: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描述了ACCF/AHA关于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心血管整体危险性评估以及胸痛患者的评估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与组织相关专家撰写,并得到动脉粥样硬化显像与预防学会(SAIP)和心血管计算机体层扫描学会(SCCT)认可。 自2000年ACC/AH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专家共识颁布以后,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公布。基于这些新的研究证据,本共识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更新,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无症状的中度冠心病危险(10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10%-2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可能应重新分类为高度冠心病危险群组,其治疗策略亦应作相应调整。因此本共识修订委员会推荐在该人群中应用CT扫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二、CT 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低度冠心病危险(10 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不足10%)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有研究证据未发现低度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人群中冠状 动脉钙化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因此共识制订委员会不推荐在 此人群中进行CT 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三、CT 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高度冠心病危险(10 年预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超过20%,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中 的应用价值 由于这些患者已被相关指南确定为需要强化干预的高危人 群, 因此本专家委员会不推荐在此人群中进行CT 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四、对于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是否应降低其干预力度?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对这一问题做出最终结论。因此,专家委员会建议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的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仍应根据现行指南性文件进行药物性及/或非药物性干预。 五、对于中度冠心病危险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否较其他检测手段更有助于校正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度? 迄今尚无头对头试验直接比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其他危险度评估手段在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不能对此做出肯定性结论。 六、当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高时(超过400),是否应该进一步行其他检查? 根据现行相关指南,当患者因存在高危因素或存在高危疾病(例如糖尿病)而被分类为高危患者时,应立即采取强化预防或治疗措施。现无证据表明对于高危患者进行其他无创性检查能够为其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七、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不典型心脏综合征患者中有无应用价值? 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考虑为不典型心脏综合征的低危患者,检测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助于除外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在此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与严重程度。但迄今为止,尚无关于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其他检查手段之间的头对头比较,因此不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的大小尚不明确。 八、目前有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女性与黑人)? 目前有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资料主要来自于白人男性,专家委员会谨慎推荐将这些结果应用于白人女性与其他种族人群。 九、快速冠状动脉CT 检查时如果在肺部或其他非心脏组织中发现钙化病变,应如何对待? 如果在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时发现其他部位的钙化病变,应该根据有关的放射学指南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随访或处理。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的分析

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高危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死因。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都是死于冠心病和卒中,死亡人数将从2008年的1730万激增到2030年的2330万。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率急剧上升的罪魁祸首,大多数患者在冠脉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突发心脏性猝死)急性发作之前都没有任何征状或者警示征兆。 目前看来,想有效地减轻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负担以及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只有做好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工作。但是,如何使用心血管影像学来确定患者是否处于急性冠脉事件的边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当下的诊断策略显然侧重于检测有无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管腔狭窄,而不是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这种策略适合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却忽略了以急性冠脉事件为始发症状的CAD患者。 尸检报告显示,大多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斑块破裂,导致突发管腔内血栓形成所诱发的。易于破裂的冠脉病变斑块在形态上与稳定型斑块截然不同(见图1),利用这点,可以在早期采用非有创的影像学检查来鉴别易损斑块。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检测管腔狭窄,检测冠脉斑块的组成和尺寸更有利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事件。

图 1 稳定型斑块和易损斑块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可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无创性评估,而不仅限于检测冠脉管腔。CCTA可以明确冠脉的分支走向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整体情况,但一般的检测方法只能辨别管腔狭窄与否或者根据钙离子水平判断斑块类型。 有了新的应用设备,影像指导下的预防、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都能得到相应的改善。根据斑块特性进行分层,可制定相应的个性治疗方案。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解析CCTA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判断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的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束CT(EBCT)和多层螺旋CT(MSCT)是目前定性、定量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方式。本文就CAC的发生机制,CAC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CAC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标签: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血管重构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和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越来越高[1],发现CAC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却不一定都有钙化。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 1 发病机制 血管钙化有两种不同的机制:①中层钙化,发生于平滑肌细胞的不同细胞层之间,与年龄增长,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相关;②动脉粥样硬化性钙化,是由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而发生于动脉的内膜。后者最常见。 2 CAC积分 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同时,冠状动脉狭窄率越高,CAC钙化积分越高,提示钙化积分与管腔的狭窄呈正相关。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时,其钙化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冠心病组患者中只有极少数无冠状动脉钙化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阴性预测值高对除外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CAC積分对冠心病的假阳性诊断率高[2]。 3 EBCT和MSCT及IVUS在CAC积分的临床应用及现状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IVUS)、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以EBCT和MSCT及IVUS应用较多。 EBCT具有快速(亚秒级)扫描功能,可减低心脏运动产生的伪影,并能一次屏气完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扫描(50~100ms),易检出钙化并能对其精确测量。EBCT能够反应病变的范围,且EB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其价格昂贵,适应证单一,限制了其应有的发展前景[3]。 目前,MSCT的开发应用、亚秒级及心电触发扫描、体积扫描技术提高,使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前瞻性)的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江飞李银官郑义浩曹代荣游瑞雄 [摘要] 目的应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的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 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分和80次/分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 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16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钙化心电门控 在当今社会冠心病是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用于冠心病的早期确诊及后续治疗的非侵袭方法正在不断地探索当中。冠状动脉钙化非常普遍,被视为是冠心病的前兆。常规CT因其扫描速度慢,因此对心脏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普通螺旋CT机无优势可言。现今,多层的螺旋CT机已成为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有效方法。心电门控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应用 16层 CT机有助于提高CT对冠脉疾患的诊断价值。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显示。并能够定量测量。患者某一段血管壁钙化与否等均一目了然。临床实践证实,尚未完全钙化的粥样硬化软斑块是十分危险的因素。因此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检查对于尚未完全钙化的粥样硬化软斑块做出定量测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材料与方法】 1.设备 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心电门控设备(ECG)。 2.方法 扫描位置和扫描范围 检查体位同胸部CT检查。做胸部正位定位平片,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1.5cm~2.0cm至心脏膈面以下1~2cm。 步骤及扫描参数 1.将心电门控(ECG)设备的3根监护导连连接好。并且确认在ECG监视屏上可见心脏的波形以及闻及心脏博动的提示音。 2.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争取患者积极的配合,同时进行呼吸和屏气动作的训练。保证吸气屏气在同一相。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的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束ct(ebct)和多层螺旋ct(msct)是目前定性、定量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方式。本文就cac的发生机制,cac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cac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血管重构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和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越来越高[1],发现cac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却不一定都有钙化。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 1 发病机制 血管钙化有两种不同的机制:①中层钙化,发生于平滑肌细胞的不同细胞层之间,与年龄增长,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相关;②动脉粥样硬化性钙化,是由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而发生于动脉的内膜。后者最常见。 2 cac积分 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同时,冠状动脉狭窄率越高,cac钙化积分越高,提示钙化积分与管腔的狭窄呈正相关。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时,其钙化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冠心病组患者中只有极少数无冠状动脉钙化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阴性预测值高对除外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cac积分对冠心病的假阳性诊断率高[2]。 3 ebct和msct及ivus在cac积分的临床应用及现状 ebct具有快速(亚秒级)扫描功能,可减低心脏运动产生的伪影,并能一次屏气完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扫描(50~100ms),易检出钙化并能对其精确测量。ebct能够反应病变的范围,且eb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其价格昂贵,适应证单一,限制了其应有的发展前景[3]。 目前,msct的开发应用、亚秒级及心电触发扫描、体积扫描技术提高,使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得到广泛推广。采用心电门控自心底至心尖一次屏气扫描,层厚2.75mm、连续4o~50层、扫描时间800 ms、z轴范围12o~150 mm。扫描后在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过程中,msct根据心率自动调整螺距和球管旋转速度,舒张期图像被选择做为研究对象,钙化沿着血管走向分布。钙化面积、体积、血管分布决定积分。对于ebct 整合优化心电门控。优化的心电门控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重复性[4]。 血管内超声(ivus)对血管所作的360o横截图象,除可清晰显示管腔形态外,还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文献报道的标准对斑块进行定性的分析,识别出斑块的稳定与不稳定性。 4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方法及意义 1990年agaston首次报道冠状动脉钙化的积分方法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记分规定:13o-199hu为1分,200~299hu为2分,300~399hu为3分,≥400 hu为4分,将各支血管钙化灶记分之和得出该血管的钙化总积分。然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需要与其它相关因素结合,对具体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年龄大于50岁,如钙化积分为零或400意味着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需重视[5]。 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cac的意义 经血管内超声检查证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夹层发生者偏心性斑块占77%,钙化斑块占80%。在狭窄血管段的钙化可以引起管壁的僵硬和钙化与非钙化区域张力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球囊导管扩张时较易造成纵向撕裂[6]。对钙化较重的病变,尤其是长病变和开口病变,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目的探讨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邻近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无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宝石CT的CTCA及临床相关资料,观察钙化斑块并测量其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以及邻近区域非钙化斑块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其与钙化斑块间的距离。结果29例患者共显示47个钙化斑块,导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个数分别为20、20、7个。25个钙化斑块邻近区域伴有非钙化斑块,其中,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钙化斑块个数分别为5、13、7个。轻、中、重3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占25%、65%、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4,P 130 Hu[2],其中软斑块和纤维斑块统称为非钙化斑块。冠状动脉狭窄评价计算公式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部位近心端正常冠状动脉面积-狭窄处面积)/狭窄段近心端正常冠状动脉面积×1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3]:轻度为管腔狭窄≤50%;中度为管腔狭窄>50%且≤75%;重度为管腔狭窄>75%;血管闭塞为管腔狭窄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例患者,共47个钙化斑块,按造成管腔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其中,25个钙化斑块附近伴有非钙化斑块分布,按造成管腔狭窄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并计算3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钙化斑块所占的百分比,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量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轻、中、重3组中非钙化斑块至钙化斑块的距离,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论 3.1 宝石CT在钙化斑块观察方面的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冠状动脉钙化较轻者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更高,而严重钙化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70%和80%[4]。所以在CTCA成像中,冠状动脉钙化是影响血管狭窄的CT诊断和定量评价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钙化越重,血管腔的影像学评价越困难,尤其是冠状动脉广泛重度钙化[5-6]。宝石CT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宝石CT采用红宝石加少量稀有元素作为宝石探测器材料,其X 线的穿射速度是传统探测器的100倍,余辉效应速度提高4倍,大大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同时使用动态变焦技术和新迭代算法重建,数据采集速度及采样率都得到大幅提高,从而能够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空间分辨率并降低射线剂量,这

简单的介绍冠状动脉钙化

简单的介绍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即在电脑X线断层摄影术上所见的钙化斑块的聚集)的风险因子包括:已确定的心脏病风险因子,如男性、较年长的年龄、葡萄糖耐受不良、烟草的使用、血脂异常(脂蛋白代谢性疾病,其中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症、炎症标志物增加以及教育水平低下等。最近的数据提示,睡眠的量与质与数个这类风险因子有关联。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钙化 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程度并不与以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成线性关系,更可能与冠状动脉壁的病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不稳定的斑块出现裂缝甚至破裂,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可出现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较年轻成人的病变,为在脂质核的脂质小体中的结晶钙的聚集。钙沉积在较年长人群中更为多见且程度更重。在多数进展性病变中,当矿化(mineralization)现象占主导时,显示有包括脂质成分发生沉淀和纤维组织增加。 矿化现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机制和结局中的地位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认为,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可能改变粥样硬化斑块的机械特征,通过加强脆弱的、易于破裂的粥样硬化斑块,即稳定斑块,而对受威心肌起保护作用。当大范围冠状动脉发生钙化时,血管易于破裂的可能性较小,而在钙化发生的早期和较中期,斑块脆弱性显著增加。 尽管钙化始终出现于局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区域,但是它的显现也意味着冠状动脉血栓综合征和血管成形后的冠状动脉夹层。有研究认为,轻或中度的狭窄斑块更可能发生破裂和导致冠状动脉综合征。 二、冠状动脉钙化与临床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将来的冠心病事件发生是一个强力的独立预测因子。Margolis等研究了800例心绞痛病人,观察发现,传统X线检查显示钙化且有症状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8%,而无钙化者的5年生存率为87%。因此,冠状动脉钙化的预后意义似乎是独立于年龄、性别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的。另外,冠状动脉钙化也独立于运动试验和左室射血分数。Detrano等的 研究也指示,传统X线检查显示的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识别1年期间无症状高危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增加。Naito等对241例老年患者随访4年,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82例中其4.9%发生心肌梗死,而在159例无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但是这两组的总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微课堂】冠脉CTA:狭窄程度判断及常见误区

【微课堂】冠脉CTA:狭窄程度判断及常见误区 冠脉狭窄程度判断是冠脉CTA检查的重要内容,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原因可导致CTA与冠脉造影结果不符?本期课程将为您详细解答。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方法 1.直径法 分析步骤:第一步,选出所有曲面重建图像中,经肉眼观察判定狭窄程度最严重的图像。第二步,测量图像中近段的正常管腔直径(a),以及最狭窄处的管腔直径(b),(a-b)/a 即为狭窄程度。但实际工作中,一般不进行准确测量,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定性评价。 2.面积法 分析步骤:第一步,分别在近段正常管腔和最狭窄处各取一横截面;第二步,测量正常管腔面积(a2)以及狭窄处的管腔横截面面积(b2),狭窄程度=(a2-b2)/a2。 目前冠脉造影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直径法,为保持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CTA也采用直径法,面积法仅作为参考。常见误区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发现CTA与冠脉造影不符,常见原因或认识误区有以下3种:误区1:管腔正性重构上图曲面重建图像中可发现左前降支(LAD)中段一处狭窄,为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特征,将探针放置于病变处,并将管腔狭窄最严重的一个探针图像放大观察,发现非钙化斑块(灰

色)较大,管腔(白色)较小,如箭头所示,这种情况常被认为是重度狭窄。其实,与近段正常管腔相比,狭窄处管腔并未明显缩小(如上图二排最右侧图像所示),狭窄并不严重,且从冠脉造影结果中得到证实。究其原因,是斑块呈外向性生长,主要在血管壁外,而血管内的侵犯程度很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正性重构。对于正性重构,临床常容易出现误判,在同一个横截面中,斑块大管腔小,便认为狭窄程度严重。在此,必须纠正一个临床常见的误区:对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不是同层面管腔直径与斑块直径的比较,而是用最狭窄处管腔直径与近段正常管腔直径相比。 误区2:重度钙化曲面重建及冠脉探针图像均可见管腔严重狭窄,钙化斑块(高亮白色)较大。但能否凭此判断为重度狭窄呢?答案是:不能!因为对于大钙化斑块,CTA存在开花状伪影,无法判断管腔狭窄的真实程度。误区3:错层伪影 曲面重建图像上看到右冠状动脉(RCA)上存在一处明显狭窄(如箭头所示),冠脉探针上可见管腔由白色逐渐变暗(却又不像非钙化斑块的灰色),又逐渐变白。冠脉造影未发现异常。仔细观察表面成像可以发现一条清晰横纹,RCA被分为两节,并未连在一起,且曲面重建图像不是太连续,提示出现错层伪影。CTA的表面成像是由5个心动周期所得到的容积数据重建而成(左图)。在采集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呼

周玉杰冠状动脉钙化成因及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周玉杰冠状动脉钙化成因及治疗新进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冠状动脉钙化成因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1][1]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文章号:W1091982015-9-16 10:14:08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可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1]。临床研究表明, CAC程度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和突发冠脉事件死亡的危险[2,3],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CAC的出现都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证实血管钙化是一个与骨发育类似的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可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1]。临床研究表明, CAC程度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和突发冠脉事件死亡的危险[2,3],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CAC的出现都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证实血管钙化是一个与骨发育类似的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 CAC病理生理学及危险因素 血管钙化是一个类似于生理性矿化的主动代谢过程,可发生于几乎全身的血管床,并同时累及血管的中膜和内膜。血管中膜钙化多与年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相关,既往认为它对机体起保护作用,但近年来证实,中膜钙化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血管内膜钙化则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关系密切,炎症介质和高脂质含量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诱导平滑肌细胞成骨化[4]。 CAC的程度与斑块负担密切相关[5],微钙化如发生于覆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的纤维帽,可引起微裂缝和斑块破裂[6];钙化结节可破坏纤维帽结构,导致血栓形成[7]。反复的斑块破裂、出血、愈合可导致阻塞性纤维钙化斑块形成,常常见于稳定心绞痛型和猝死型冠心病患者[7, 8]。许多危险因素可影响CAC(表1)的发生、发展。有研究甚至发现,CAC可能与常见的等位基因变异(如染色体9 p21)和磷酸代谢的罕见突变相关[9 – 11]。一些微小核糖核酸可诱导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表型转变[12],也与CAC的进展相关。

冠状动脉C诊断报告

冠状动脉C诊断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冠状动脉CTA诊断报告模板 正常冠脉CTA报告 影像所见: 左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右冠状动脉优势供血。 右冠状动脉走行正常,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前降支走行正常;左主干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 左前降支近、中、远段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征象。 第1、2对角支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 左回旋支走行正常,近、远段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征象。 顿缘支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 心脏及余部结构未见异常改变。 诊断意见:冠状动脉CTA检查未见异常,请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结果。异常冠脉CTA诊断报告 影像所见: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上方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左冠状动脉优势型供血。 右冠状动脉走行正常,右冠状动脉近段管壁见局限性非钙化斑块形成,管腔偏心性狭窄约50-60%,近段余部及中远段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后降支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锐缘支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 左冠状动脉主干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左前降支中段局部见完全性浅表型(不完全性)心肌桥形成,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约20-30%;左前降支

近段见弥漫性非钙化、混合性及钙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30-70%不等;远段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征象。 第1、2对角支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征象。 左回旋支走行正常,近段与远段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征象;顿缘支管壁与管腔未见异常。 心脏及余部结构未见异常征象。 诊断意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心肌桥形成,改变如上所述,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建议DSA检查进一步诊治。

冠状动脉钙化成因及治疗新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成因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周玉杰[1] 柴萌[1]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文章号:W109198 2015-9-16 10:14:08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可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1]。临床研究表明, CAC程度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和突发冠脉事件死亡的危险[2,3],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CAC的出现都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证实血管钙化是一个与骨发育类似的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可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1]。临床研究表明, CAC程度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和突发冠脉事件死亡的危险[2,3],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CAC的出现都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证实血管钙化是一个与骨发育类似的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因素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 CAC病理生理学及危险因素 血管钙化是一个类似于生理性矿化的主动代谢过程,可发生于几乎全身的血管床,并同时累及血管的中膜和内膜。血管中膜钙化多与年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相关,既往认为它对机体起保护作用,但近年来证实,中膜钙化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血管内膜钙化则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关系密切,炎症介质和高脂质含量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诱导平滑肌细胞成骨化[4]。 CAC的程度与斑块负担密切相关[5],微钙化如发生于覆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的纤维帽,可引起微裂缝和斑块破裂[6];钙化结节可破坏纤维帽结构,导致血栓形成[7]。反复的斑块破裂、出血、愈合可导致阻塞性纤维钙化斑块形成,常常见于稳定心绞痛型和猝死型冠心病患者[7, 8]。许多危险因素可影响CAC(表1)的发生、发展。有研究甚至发现,CAC可能与常见的等位基因变异(如染色体9 p21)和磷酸代谢的罕见突变相关[9 – 11]。一些微小核糖核酸可诱导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表型转变[12],也与CAC的进展相关。 表1 CAC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之令狐文艳创作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前瞻性)的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 令狐文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江飞李银官郑义浩曹代荣游瑞雄 [摘要] 目的应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的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 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分和80次/分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 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关键词] 16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钙化心电门控在当今社会冠心病是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用于冠心病的早期确诊及后续治疗的非侵袭方法正在不断地探索当中。冠状动脉钙化非常普遍,被视为是冠心病的前兆。常规CT因其扫描速度慢,因此对心脏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普通螺旋CT机无优势可言。现今,多层的螺旋CT机已成为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有效方法。心电门控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应用 16层 CT机有助于提高CT对冠脉疾患的诊断价值。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显示。并能够定量测量。患者某一段血管壁钙化与否等均一目了然。临床实践证实,尚未完全钙化的粥样硬化软斑块是十分危险的因素。因此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检查对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血管钙化发生率逐年增加。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中重度钙化病变比例可达30.8%,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急诊PCI患者中,31.9%存在钙化病变[1]。冠脉钙化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但其究竟是由钙化本身独立作用引起,还是仅仅作为高危斑块的标记(marker),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正是由于钙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方法只能起到缓解作用,难以从病因上干预,钙化病变可导致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支架难以到位、膨胀不佳、贴壁不良及支架血栓、再狭窄等风险增加),预后差。血管钙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瓶颈。 (一)冠脉钙化病变PCI指证 PCI指证遵循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PCI指南。钙化病变使得冠脉造影评估管腔狭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2],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分别从解剖学和功能学评价冠脉钙化病变,可用于PCI术中评估。 (二)冠脉钙化病变斑块修饰

冠脉钙化患者PCI手术成功率低,常出现支架难以到位、膨胀不佳、贴壁不良及支架血栓、再狭窄等并发症,预后较差。斑块修饰(Plaque Modification)是目前临床遇到普通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扩张情况时必要的预处理手段。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切割球囊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钙化病变,切割预处理后可使支架充分膨胀。 2. 冠状动脉旋磨术切割球囊不能移除冠脉钙化斑块,而高速转动的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可以祛除钙化的动脉硬化斑块,其旋转速度最高可达200000 rpm,可将坚硬组织研磨成极微小的颗粒(< 10mm)。近年来,欧美专家共识[3,4]均肯定了旋磨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操作规范包括:旋磨头选择应从较小磨头开始,逐渐增大(不超过参考血管直径的70%);旋磨时应采取边进边退的手法,缓慢推进旋磨导管,避免转速下降;每次旋磨时间不宜过长,时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慢血流或无复流、冠脉撕裂、磨头嵌顿及穿孔。 3. 冠状动脉轨道旋切术系统由一个旋转的金刚石涂层冠冕构成,用于支架置入前打碎斑块的坚硬部分,但不触及柔软的结构和组织。旋磨后管腔直径获得由磨头大小决定,而此旋切术的特点是冠冕的直径可随转速

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

冠状动脉C T钙化积分 解释指南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冠状动脉CT钙化积分解释指南 1、胸痛、多种危险因素、年轻患者或绝经前的女性患者应该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2、钙化积分的解释: ●临床要求钙化积分,并综合其它因素(年龄、性别、症状、危险因素)作出决策;

●对于任何年龄的理想的钙化积分是0,钙化积分在超过75%或分布在2根或更多血管时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因为冠状动脉钙化是粥样斑块十分明显的标志,1-3年的随访有利于观察粥样硬化的进展; ●积分为0时说明没有冠状动脉钙化,意味着99%的病例没有明显的动脉狭窄。但是并不说明没有软斑块,尤其在年轻病人和严重吸烟者。 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准确性 作者:AAAS 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日期:2010-04-30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除了传统的之外再使用一种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改善预测事件的风险。研究论文4月28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0;303[16]:1610-1616)。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它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关联。然而,人们对将CACS加入到传统的冠心病()风险因子之中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提高冠心病风险的分级依然不是很清楚。 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的Polonsky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在一个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在基于传统的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CACS是否能够提高冠心病风险分级的精确性。研究人员用电脑断层扫描(这是一种成像的方法)的方式对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 ulti-EthnicStudyofAtherosclerosis,MESA)中的6814名参与者的CACS进行了估测。该人群组没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模型-1中所用的风险因子有年龄、族裔、性别、是否抽烟、是否使用降压药、收缩压以及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值。模型-2在这些风险因子之上再增加上了CACS。研究人员通过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来计算风险重新评估的改善净值。

关于冠脉钙化积分,搞懂十个问题

关于冠脉钙化积分,搞懂十个问题 1.钙化是怎么形成的? 动脉钙化目前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必然被动过程,其原因目前认为与异位成骨(ectopic bone production)有关。根据钙化形成的部位,一般会将冠脉钙化分为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两种形式。 内膜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共享很多危险因素。在斑块内炎症因子与脂质蓄积的刺激后,由于动脉壁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开始成骨分化,造成内膜钙化。内膜钙化使管腔变形,对PCI的影响较大。 中膜钙化与内膜钙化有着不同的产生机制,并不一定出现在粥样硬化斑块附近,而与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关系更大。从前认为中膜钙化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发现中膜病变会使血管僵硬、可调节性差,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图1 两种不同的钙化模式 2.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正如刚才所说的,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的原因不同,因此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 表1 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表格来自Madhavan MV, JACC, 2014) 3.如何发现冠脉钙化? 在冠脉钙化非常严重时,确实可能在X片上观察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敏感度很低。

图2 胸片上的冠脉钙化 在冠脉造影中可以观察到钙化,但与X片的问题相似,都是敏感性很低而特异性较高,因而并不是主要评估手段。 CT检测钙化不需要造影剂,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中膜的钙化通常为沿冠脉走行的规则平滑线性高密度影,而内膜的钙化通常是不规则、不光滑的点状影。因为CT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量化钙化的情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钙化积分。 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这两种腔内的影像学检查对钙化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都很好,同时能分辨钙化的层次。但由于属于有创检查且一般仅对可疑病变的靶血管进行,因此不能像CT一样评估冠脉总体的钙化情况。 4.什么是冠脉钙化积分?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calcification),如同骨骼形成一样,是一个复杂的(complex)、有机的(organized)、可调控的(regulated)和主动的(active)过程,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三百年前Thebesius首先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沉积(deposition)现象,后来较长时间人们将这种钙沉积现象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突出病理特征。到二十世纪中期,多数学者认为,钙沉积仅仅是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退化形式。最近几年,有关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 冠状动脉钙化(即在电脑X线断层摄影术上所见的钙化斑块的聚集)的风险因子包括:已确定的心脏病风险因子,如男性、较年长的年龄、葡萄糖耐受不良、烟草的使用、血脂异常(脂蛋白代谢性疾病,其中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症、炎症标志物增加以及教育水平低下等。最近的数据提示,睡眠的量与质与数个这类风险因子有关联。[1]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钙化 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程度并不与以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成线性关系,更可能与冠状动脉壁的病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不稳定的斑块出现裂缝甚至破裂,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可出现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较年轻成人的病变,为在脂质核的脂质小体中的结晶钙的聚集。钙沉积在较年长人群中更为多见且程度更重。在多数进展性病变中,当矿化(mineralization)现象占主导时,显示有包括脂质成分发生沉淀和纤维组织增加。 矿化现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机制和结局中的地位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认为,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可能改变粥样硬化斑块的机械特征,通过加强脆弱的、易于破裂的粥样硬化斑块,即稳定斑块,而对受威心肌起保护作用。当大范围冠状动脉发生钙化时,血管易于破裂的可能性较小,而在钙化发生的早期和较中期,斑块脆弱性显著增加。 尽管钙化始终出现于局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区域,但是它的显现也意味着冠状动脉血栓综合征和血管成形后的冠状动脉夹层。有研究认为,轻或中度的狭窄斑块更可能发生破裂和导致冠状动脉综合征。 Hangartner等对54例患有稳定型心绞痛男性心脏的病理实验显示,>50%直径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其中48%由向心性纤维(硬)斑块引起、28%由富含脂质(软)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