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共47页文档
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欣赏
• 徽派民居的特点: • 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 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 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 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 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 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 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 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 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 曲同工之妙。
• 朝北居 • 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 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 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 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 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 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 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 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 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 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 脊吻 •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 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 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 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 属徽派特色。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 影响和意义
• 徽州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 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 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 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 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村落独特的水系是实用 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深刻体现了人类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 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 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中华民居徽州建筑

中华民居徽州建筑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单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育了大量徽州工匠。
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返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所、园林,修祠堂,立牌楼,兴道观、寺庙,进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点的建筑风格。
本县现存的古乡村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乡村选址一般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周祥地察看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时节、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乡村一般依山傍水,住所多面对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森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点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楼、古塔和园林杂陈此间,使得整个环境富裕文化气味和园林情味。
站在高外望乡村,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荡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面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超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头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湛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表现了天人之间的和睦。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 2-3个,多则 10 多个,最多达 24 个、 36 个。
跟着时间推移和人第1页/共2页口增加,单元还能够不停增加、扩展和完美,切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风俗。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然和谐一体。
在内部装修上力争精巧,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特别是充足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
内容有日月云涛、山川楼台等光景,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题村宽泛,内容丰富,雕琢精巧,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给予本来呆板、单一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试,绘声绘色。
古民居——徽派文化

古民居——徽派文化古民居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流檐翘角、宏伟壮观……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学倾向,其结构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则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
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使房屋群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兼有山之静态与水之动态的交汇、山之封闭与水之开放的互补。
宛如一幅凝固的中国山水画和一曲中华民间音乐。
徽州民居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精美如诗。
马头墙“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马头墙是徽州建筑中最明显的特征,将马头墙推广于民间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
徽州山多地少,民居用地资源贫乏。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户连户,墙靠墙,民居建筑密度较大,并且由于在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防火性能差,一旦失火,便遭遇灭顶之灾。
当时的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损失十分严重。
为了避免灾害,何歆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火墙”,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
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
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
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
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
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徽派建筑》课件

历史背景
总结词
徽派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详细描述
在历史上,徽派建筑的发展与徽商的崛起密切相关。徽商在经商致富后,纷纷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其中一项重要 的投资就是建筑。他们将自己在经商过程中所见的新的建筑理念、技术和材料带回家乡,与当地的传统建筑技术 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徽派建筑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建 筑领域,还涉及到文化、艺术等 多个领域,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徽派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徽派建筑的传承和保护面
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徽派 建筑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通过制 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好这些
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徽派建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和合作,包括建筑师、历史学家 、文化机构等,共同推动徽派建
筑的传承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徽派建筑代表作品
宏村与西递
宏村与西递是徽派建筑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作品之一,它们是中国传统村落 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村 落之一。
宏村和西递的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宏村和西递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黛瓦 、粉墙、马头墙为基本特征,建筑结 构严谨,布局精巧,每一个细节都体 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徽派建筑》ppt课件
目 录
• 徽派建筑概述 • 徽派建筑风格 • 徽派建筑元素 • 徽派建筑代表作品 • 徽派建筑的影响与传承
01
徽派建筑概述
徽州民居PPT课件

徽州建筑风格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流派,是因为她的美始终恪守着自然的规律,
从自然中吸取养分,同周围的光、水、气等自然因素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水墨意7 境,使建筑超越了其本身而存在,这也是是她能长久的存在几百年的缘由。
选址巧妙——讲究风水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传统风水理念进行, 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 大多依山傍水而居。
3
•
徽者,山水人文皆有也。 徽州顾名思义,即是美好的地 方。徽州人杰地灵,历来以山 水之秀,商贾之富,文风之盛, 古迹之多,林茶之美,民风之 淳而蜚声辫内外。
汤显祖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4
徽州古称新安,范围在以黄 山为中心的安徽南部地区。自从 北宋宋徽宗以帝号改新安为徽州 后,一直沿用至今。徽州地处安 徽省南部东毗浙江省,西邻江西 省。古辖 今安徽省歙县、黟县、 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和江西 省婺源县。史称“一府六县”。
《永西递》
青山云深处, 白屋烟中出。 双溪左右环, 群木高下密。 曲径如弯弓, 连墙若比栉。 自入桃源来, 墟落此第一。
曹文埴
徽韵水墨的迷失 1
• 徽州——简叙徽州历史
• 徽派
选址巧妙 水印其中 整体外观 空间布局 内外空间 厅堂设置 三雕装饰 建筑艺术
• 徽风——新徽派建筑风潮
2
徽州的古代建筑代表着历史,饱经沧桑, 平静自然,有时候他是安详的老人,或者就 是蕴涵丰富的历史本身。
12
厅堂设置——有礼有制
徽州建筑中,厅堂作为最重要的空间,其装饰陈设方面自然也非常讲究。一 般在堂中央挂堂匾、下挂中堂画、两侧柱子上挂木质楹联、左右挂条屏字画。字 画内容大多都是教育子孙后代的一些格言,多为家族家训,在传统社会中被置于 非常重要的地位。充满了功利的教意,也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 崇文重学的思想。直接反应了人们对读书、经商务农、做官的理念,题写了家庭 宗族的核心精神。通过文字图画,传递着传统文化赋予了居住环境的精神内涵影 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
徽派建筑民居分析PPT课件

徽派建筑民居分析
系别:艺术设计系 班级:环艺111 学号:201005014413 姓名:李梦梦
是徽派建筑的又一重要特征。
.
8
天井 “天井”是房屋和房屋或围墙围合而成的露天空地,天
井的设计使 得屋内有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与徽州的经 商传统也有很 大关。按风水理论,水为财之源,经商忌讳财源外流,天 井能聚集屋面 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天 井”是徽派建 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 ,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 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
天井”。
.
5
构造特点
•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 二是布局上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 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 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
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 三是结构上奇巧多变
内部结构一般是:进门为前庭,中开天井,后设厅堂。以一明 堂二暗室的三间式为一单元基本定式,连接组合而成多进堂的多单元纵 横向延伸。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雀替、斜撑等构件,相互勾连迂回的 巧妙结合使得技术工艺和艺术相渗透,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 四是风格上清雅古朴
徽州民居建筑

硬山 屋顶 防火 防盗
3.3 构造特色:门楼
八字门楼
牌楼式
门 罩 式
3.4 构造特色:“三雕”
黟县卢村 志诚堂 木雕
黟县宏村 承志堂 木雕
婺源晓起村 进士第、礼耕第 砖雕
4 小结
人口迁徙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北方四合院的 建造模式,经过吸收干栏建筑的优点,在这
里造出了适应徽州自然环境的民居形式。徽
商的崛起带了徽州建筑的繁荣,徽州建筑也 反应了徽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
欢迎来徽州!
2.1 建筑布局
北方四合院
南方干栏建筑
徽州民居建筑布局
2.2 结构特征
抬 梁 式
穿 枋 式
两 者 混 合 的 徽 州 民 居
3.1 构造特色:天井
环境:夏热冬冷高湿度 控制阳光,牺牲 光照减少得热 促进通风
四水归堂
象征四方之财源 源不断汇集而来
3.2 构造特色:马头墙
鹊 尾 式 印 斗 式
目录
1.1 徽州在哪
现在的黄山市(歙县、 黟县、休宁县、祁门 县)和北部的绩溪县、 南部的婺源县 北宋徽宗镇压方腊起义 后,改歙州名为徽州 高山环绕,水路方便
1.2 民居形成
两晋时期,因“永嘉之乱”,中原出仕为官而迁入者居多; 唐末“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于此; 宋代“靖康南渡”,整个国家经济重心南移。 徽州林木丰富、茶叶也很出名,经营这两样的徽州商人开始崭露头角 明中叶,徽商在盐、茶、木、质铺四行业上积累了大量财富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在我国东南部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有一片美丽的丘陵盆地,汉代以前,山越人就居住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这里称新安郡,隋唐五代时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
明清时期的徽州府基本上与上述地域相当。
宋代以后八百年间,这里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
徽州为我们遗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大量的古民居建筑。
20世纪80年代,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第一次将徽州民居的风格和特点融合使用在现代建筑中,向世界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
随后,徽州民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筑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埃及的金字塔、希腊雅典的卫城建筑群、法国的凯旋门,无不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徽州的古民居建筑也是如此。
一、形式之美徽州古民居建筑像一条历史的链条环环相扣,虽然已无法找到完整的唐、宋、元代的古建筑,但在遗存的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中,我们还会找到历史传承的痕迹。
从唐代开始,大量北方的先民移居徽州,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也影响到建筑的形式及风格。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徽州古民居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精美绝伦的建筑及装饰风格而独放异彩。
以卢姓为主,西递则以胡姓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每一个村落和族群的建筑包括民居、祠堂、寺庙、戏台、牌坊桥、塔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居住—祭祀—宗教—娱乐—伦理—风水文化体系。
徽州民居的建筑多为院落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有天井采光通风,亦含有“四水归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高低变化,错落有致。
徽州建筑整体的造型与平面布置变化不大,但整体的空间布局依自然山水形态顺势而为,建筑轮廓线颇具形式美感。
高低错落,刚柔曲直,虚实变化,简练重复,丰富的空间层次,被持续分割的优美的天际线,这些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徽州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民居-徽州天井院

02
天井是民居中采光、通 风和排水的关键部分, 也是居民休闲、交流的 重要场所。
03
建筑外观以白墙、黛瓦、 马头墙为主要特征,具 有浓郁的徽派建筑风格。
04
内部布局紧凑,功能齐 全,注重家庭成员的隐 私和交流空间的平衡。
02
徽州天井院的构造与布局
整体构造
徽州天井院整体采用木结构,以 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榫卯 结构连接,形成稳固的房屋框架。
环境。
天井院内的装饰和布局 也反映了徽州人的生活 习俗和传统文化,如木 雕、石雕和砖雕等工艺
品的应用。
04
徽州天井院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现状
政府重视
徽州天井院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
修缮与维护
对现存的天井院进行定期修缮和维护,确保其结构和风貌得到保 持。
房屋的屋顶采用双坡面结构,以 小青瓦覆盖,具有较好的防水性
能和耐久性。
房屋的地面通常采用石板或砖块 铺地,既美观又耐用。
空间布局
01
徽州天井院的空间布局以天井为核心,四周布置房屋,形成四 合院式的建筑格局。
02
天井是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口,同时也是房屋的排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堂屋、卧室、厨房等不同功能区域,布局合
徽州天井院多建于明清时期, 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历史背景
徽州天井院的形成与徽商文化的 发展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经济繁荣, 促进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
徽州天井院作为当时社会地位和 财富的象征,成为当地富商巨贾
竞相建造的对象。
建筑特点
01Biblioteka 徽州天井院以天井为核 心,四面围合,中间空 旷。
004徽州民居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 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lì ) 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 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 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 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 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Hale Waihona Puke 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 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 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 侧面开边门出入。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 设二厢房者。
“四水归堂”天井院旁加窄长形附院
穿堂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 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 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 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 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 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 光。
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 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 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 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 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整外形,风格独 特。
通奉大夫晋三公祠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 庭园,置石桌石凳,掘 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 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 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 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 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 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 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 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 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 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 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 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 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派建筑ppt课件

1
目录
徽
徽
派
派
建
建
筑
历
筑
总
徽
徽
派
派
史
体
建
建
筑
筑
文
风
建细
化
格
筑部
背
艺
单艺
结
景
术
体术
语
2
徽 派 建 筑
历 史 文 化 背 景
目录
徽州古村落总体布局 徽派建筑起源
徽派建筑总体风格艺术
3
徽州文化
宣包徽
城括州
地 区 的
: 黄 山
地 域
绩市
溪的
县歙
和县
江、
西黟
婺县
源、
县休
等宁
。县
、祁Biblioteka 门县、屯
绣楼
巷弄空间平面
15
徽州古村落空间形态
拱门空间:
拱门空间是街巷独特的空间元素,从属于街巷空间。 宏村街巷内现存拱门21座。从当地老者的访谈中了解到,拱门的形成与宏村人的风水理念(聚“气”)和宗族意识(“血脉 相连”)是分不开的。
拱门主要有三种空间作用:A.不同等级、不同归属的,相邻空间的过渡; B.保持空间界面的连续; C.上述两者作用皆有
21
徽派建筑单体 -民居
四合院型制:
四合院型制是以厅堂和天井为轴线对称,功能房间围绕中心天井布局,厅堂南北向两端布置,天厅堂两侧布置厢房的 基本型制。
四合院平面
首层功能气泡图
22
徽派建筑单体 -民居
民居构成的组合方式:
民居构成的组合方式分为:主体构型、主体构型与附属构型相结合。
徽式建筑概述(PPT课件46页)

木雕
木雕主要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 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 布之广在全国随处可见。宅院内 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 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 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 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 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 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 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 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 透雕等表现手法。明代初年。徽 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 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 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 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 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 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第四种,一面 厅堂与两面高 墙围成的三角 形天井。三角 形的天井下面 大胆设计成一 个三角形鱼池, 在鱼池与厅堂 之间则巧妙地 以美人靠飞来 椅隔而不断, 酿出一派诗情 画意。
石雕
石雕在徽州城乡布很广, 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 宅的廊柱、门墙、牌坊、 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 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 高。徽州石雕题材受雕 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 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 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 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 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 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 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 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 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 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 样细腻繁琐。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 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 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 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 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 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 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 “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 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 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 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今天仍 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 见。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 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州建筑——祠堂民居

建筑群 落 名 位 于黟县 西武 乡南 屏村 ,
全 村现 尚保 存 明清 民 居近 3 … 幢 主耍 建
筑 有 南薰 别 墅 、倚 南别 墅 、敦 睦 堂 、叶 奎 光 堂 、序秩 堂等 .高墙 深巷 ,纵 横 交错 村 中有 7 2条 巷 ,3 r ] 眼 井, 整 个 村 落 布局
可 供 登 高 望 远
村
女 祠 2 2处 古 民居 中 ,桂 花 厅 、 罗时根 宅 、
群
罗永 宁 宅三 处 明朝 建 筑 ,具 有 徽 州明 朝 建 筑 的 典 型 特 色和 营建 风格 清 朝 民居 中 ,汪 和
平 宅 包括 居 室 以及 私 塾边 厅 与 罗伟 宅 并 峙 而 立 于 天 灯 巷 ;汪 日辉 宅 、 罗时 照 宅 、胡 德 义
宅 集 中分 布 在 广 德 里 巷 ;鲍 世 德 宅 位 于 溪 东
街 ,是 清 末 当地 一 户富 家的 住 宅 ,与 罗青益
宅 、 罗 时 强 宅 并 立 于 溪 东街 中心 位 置 程 开
复 宅是 出租骡 马运 输 的 宅 院 , 主楼后 有马厩 王裕 成 为前 街 药店 老 字号 ,有 百 余年 历 史
这2 8处 古建 筑 包括 l处祠 堂 、2 2处古 民居 、
1处 门 楼 、2处 更楼 和 2口 水 井 1处祠 堂 ,
木 混合 结 构 ,四柱 三 间牌坊 式样 即上 、 下 更楼
两 处更楼 ,
两 口水井 ,即后 冈井 、 溪 东井 ,
即一 善 支祠 ,位 前 街 ,是 呈 坎 清 嘉 庆 年 间
徽州 文化 人脐 I J 1 人 J 容选 髓
徽 建 筑
又称 “ 桃 花 源 里人 家” 位 于黟 县 城 东 楼 结 构 布 局 灵 活 多变 ,装饰 各 具 匠心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