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

合集下载

徽派民居特点

徽派民居特点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
天井: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 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 幢宅居都设有天井。徽派建 筑中的天井不仅具有明显的 园林化特色, 还有生态化特色。 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 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 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 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 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 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 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 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 是独一无二的。
徽派民居特点
概述
徽式宅居一般座北朝南, 高墙封闭, 马头翘角, 黑瓦白墙,色彩 典雅大方。青砖门罩、石雕漏窗, 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 体, 令人叹为观止。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优点是承重 与围护构件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 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
• 外观
徽州古民居布局特点
•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 徽派建筑呈现出规范化、系统 化的特点。 • 聚族而居, 绝无杂姓。这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 族社会, 即使同一村落, 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 无论宗族大小, 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 水口等设施一应俱全。 • 讲究群体布局, 即以“风水”术为理论依据, 在封建族权 的制约下, 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 合要求, 则需设法修改或弥补。 • 与东北、华北地区的传统聚落中单体建筑间距大、聚落 空间结构松散明显不同, 徽州聚落空间结构非常紧密, 单 体建筑间距小, 建筑密度大。
空间构成
• 四水归堂: 天井四周的瓦檐向内倾斜,如遇雨天,雨水内流,造成 “四水归堂”的景观;天井下铺有可渗水的石板,石板 下设有排水设施,又巧妙地将流水引出,丝毫不影响厅 堂里的生活。这是一种与人互惠、与山水互利、与天地 交融、自得其乐、又自在礼仪之中的设计,它使人们生 活和平、诗意、满足而有序。 • 厢房的设计不高过正堂, 既满足厅堂的采光需要, 又体现 建筑等级制度高低、长幼、内外等处的细微差别。更有 趣的是建筑构件:小姐窗、回避室、美人靠等,这些部 件似乎是对严格的纲常制度的一种人性的补充,将观念 和建筑给予了自然的调和,将徽州人的文化底蕴给予了 最为直接的阐述,也明确地说明了徽州民居设计的依据 和内涵。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主要出现在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浓烈的地方文化氛围。

徽派民居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代表,其美学性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徽州地区的宏伟的建筑群体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徽派民居采用了独特的建筑技法和装饰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屋顶形式、建筑构造和装饰等方面。

徽派民居的整体布局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尺度的适度,以形成合理的空间划分和流线。

徽派民居的屋顶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宏伟壮丽的独立式龙门院,也有精巧细致的合院式庭园。

徽派民居的建筑构造讲究材料的使用和搭建的技法,注重建筑的稳固和结构的合理性。

徽派民居的装饰多采用精雕细琢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手法,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徽派民居是徽州地区居民的居住场所,其建筑风格和装饰方式都与当地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

徽派民居在设计中注重风水和气象学的原理,追求宇宙之配与人类之和谐的理念。

徽派民居注重传统的礼仪和家族的观念,建筑的布局和装饰都体现了这些价值观。

徽派民居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赋予了建筑以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还表现在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徽派民居在设计和建造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

徽派民居的建筑布局和朝向都遵循了自然山水的规律和禁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得益彰。

徽派民居还注重庭院的设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营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和景观效果。

徽派民居的建筑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标题:徽州建筑调研报告引言: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徽州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及挑战,并探讨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一、徽州建筑特点:徽州建筑以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民居为主,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建筑结构独特:徽派建筑注重布局对称、五进院落,多为单进四合院,器物的常用材料是青砖、灰瓦和木材。

房屋采用木石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房屋坚固耐用,并能有效抵御火灾的侵袭。

2. 装饰精美:徽派建筑装饰独特,以雕刻为主。

门、窗、梁、柱、檐等都精细雕刻,花纹繁复而精巧,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空间布局合理:徽派建筑强调空间的使用与私密性。

有前后大院的分割,分为内外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各自的功能,如前院用作迎宾和商业活动,后院用作居住和家庭祭祀。

二、保护现状及挑战: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

然而,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 建筑物老化:受到环境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徽派建筑中许多建筑物已有几百年历史,损坏严重且亟待修复。

2. 土地利用与开发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州地区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了对徽派建筑修复、拆迁以及新建等问题的思考和权衡。

3. 传统手工艺人才匮乏:徽州建筑的修复和保护需要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人员,但这一人才队伍正逐渐消失,难以传承。

三、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徽派建筑的特点和精髓对现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1. 尊重传统:现代建筑可以从徽派建筑中吸取灵感,保持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2. 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徽派建筑充分发挥了当地环境的特色,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的需求,现代建筑应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实现与当地的和谐共存。

3. 传承与创新:徽派建筑通过创新传统手工艺,实现了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应注重创新,同时传承和尊重传统建筑文化。

徽州民居

徽州民居

徽州古民居的特点≥徽州古民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分布广泛。

在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徽州地界里的千数以上的大村小庄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古民居。

据专家说,明代民居数以千计,而清代民居则数以万计。

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相比。

它将民居建筑推到了极至,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高峰。

徽州民居建筑,无论是古民居还是近代的仿古式民居,都有一种强烈的、优美的韵律感。

走进徽州,就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园林。

这里的每一个村落都依山傍水,十里苍翠入眼,四周山色连天。

但这村落里却大都极少有树,即便有,也是一些供观赏的灌木或花草,古木大树往往在村外较远的路口或山脚,并不影响村中的视线。

从远处看,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像一幅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又像一幅幅高调处理的艺术照片。

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随时随地都能领略迷人的画意,随时随地都能感到醉人的诗情。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流才子郁达夫被徽州的风光感染,写了一首《屯溪夜泊》的诗。

诗中写道:“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徽州民居的外貌是恬淡而清秀的,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如果你再带着闲淡的心境走进村里,踏着青青的石板小路,静静地穿过几条小巷,再走进几户人家看看,你会有由恬淡进入醇浓的感觉。

浓重的文化气氛紧紧包围着你,时时催促你去不停地观看,还觉得眼睛不够用。

只要你抬脚迈进一家大门,就会迎面看到厅堂中间挂着的巨幅中堂,接着便会看到中堂下面佛龛上的自鸣钟及其两边摆放着的各种瓷瓶、瓷筒,属于古董类的艺术品,抬眼可以看到,随手可以摸着。

在徽州,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

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

在西递村,有一户人家天井中的十二个门扇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非常精细,虽然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浓重,却极有文化研究价值。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道县,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

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建筑风格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它的屋顶与墙体。

它的屋顶通常是由两条坡走向的,这种形式叫做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在徽州却是常见的。

徽州民居的墙体采用干挂砖墙面,这种方式通常是先在砖墙上打上一层石灰,然后再用砖头覆盖整个墙面。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潮气侵入房间内部。

空间布局徽州民居的空间布局采用了排屋的建筑形式。

这种方式将多个房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庭院空间。

在徽州的民居中,庭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

庭院通常会有半封闭的设计,这样可以保护住户的隐私。

徽州民居的庭院设计也体现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庭院中通常有一些石灵墙和水池,还有一些长凳和椅子,这些都能增加庭院的美观和生活的舒适度。

建筑材料徽州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木结构和石材。

在庭院中,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石灵墙,这些也是徽州历史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材料之一。

另外徽州民居的木结构也非常漂亮,却也非常实用。

徽州建筑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耐用性、保温性和防震性等等。

这些特点为徽州的民居带来了长期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为之后的建筑者提供了很好的建筑样本。

结论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对生活的保护。

无论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或者建筑材料,都充分体现了徽州人的智慧和理念。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独特的建筑,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享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价值。

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之美

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之美

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之美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徽州地区黟县境内,于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村与宏村的古民居。

除此之外,在绩溪、歙县、屯溪、祁门、婺源等地,也有很多古民居建筑聚落。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民居空间布局与结构合理,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粉墙黛瓦、马头墙最具特色,集中反映了徽州的风土民情和地域审美倾向。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

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一、色彩美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

它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不同色泽、质感和特征来构筑,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

徽州古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黑瓦这样单纯质朴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

新年来临之际,这里的人们为了祛邪纳福,家家户户贴对联。

红色的楹联,象征着来年吉利喜庆、平安幸福,也将古朴的民居建筑装扮得。

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及建筑特色

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及建筑特色

落 风景 最美 、最具 不 同风 格 特色 的 地 方,甚至 成 一 座村 落 的重 要 标 志 。例 如 ,歙 县 溪 西 南 村 的 村 口 有 一 路 亭 — — 绿 绕 亭 ,位 于 荷 花池 边及 道 路入 口 处 ,它 既起 着 入 口导 向 的识 别 标志 作 用, 又 具有 点缀 池 面景 点 的 妙处 ,并 且 与 环境 结 合的 非 常紧 密 。亭 子 临 水 一 侧 设 有 飞 来 椅 ,供 路 人 休 息 、欣 赏 荷 花 池 景 色 。路 亭 比 例 匀 称 ,屋 面 为 两 坡 顶 ,在 山 尖 处 各 设 一 小 坡 顶 ,既 是 飞 来 椅 的
1.徽 州 传 统 民 居 的 环 境 布 居 由 传 统 民 居 集 聚 而 成 的 徽 州 村 落 ,绝 大 部 分 融 合 在 山 光 水 色 之 间 。 或 背 山 临 水 ,或 依 山 跨 水 ,或 枕 山 面 水 。 比 如 ,黟 县 的 西 递 溪 水 穿 村 而 过 ;黟 县 的 屏 山 ,休 宁 的 临 溪 ,溪 水 傍 村 而 过 ; 又 如 ,黟 县 的 碧 山 ,歙 县 的 潜 口 ,村 落 附 近 有 较 大 溪 水 ,或 小 涧 连与村落,等等。这种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小气 候 。 背 山 屏 挡 冬 季 北 向 寒 风 ,面 水 迎 来 南 向 季 风 。 村 落 一 般 都 是座落在山水之间的缓坡上,随着地形与道路方向逐步延伸, 房 屋 高 低 错 落 ,形 成 富 有 节 奏 变 化 的 院 落 组 合 。 另 外 ,缓 坡 还 能 避 免 淹 涝 之 灾 和 保 持 水 土 。 徽 州 传 统 村 落 总 体 来 看 ,都 是 山 峦 为 溪 水 的 骨 架 ,溪 水 是 村 落 的 血 脉 。 房 屋 群 落 与 周 围 环 境 巧 妙 结 合 ,村 落 顺 溪 水 走 向 展 开 ,形 成 了 优 美 的 村 镇 风 貌 。 由 于 徽 州 地 少 ,大 部 分 徽 民 经 商 ,村 镇 沿 河 溪 ,既 方 便 交 通 运 输 ,又 有 利 于 贸 易 集 散 ;另 外 徽 州 民 居 为 木 结 构 ,街 巷 庭 院 中 溪 水 对 于 居 民 生 活 用 水 、防 火 用 水 均 很 重 要 。 在 徽 州 地 区 一 些 大 的 居 住 群 体 所 组 成 的 集 镇 ,往 往 有 一 条 比 较 热 闹 的 商 业 街 道 ,街 的 两 侧 分 布 着 商 店 、茶 馆 、饭 铺 等 。 街 巷 端 头 一 般 设 券 门 、矮 墙 或 漏 花 墙 ,这 样 既 分 割 和 丰 富 了 狭 长 的街巷空间,又加强了建筑群的整体性,使环境充满生活气 息 。 村 内 大 街 小 巷 皆 以 青 石 、麻 石 等 石 材 铺 路 ,这 种 石 板 路 使 得多雨之地的徽州村镇不受泥泞之苦。 徽州村落建筑密度很高。因当时交通不发达,主要靠抬 轿 、推 轮 车 、骑 马 等 ,无 大 型 交 通 工 具 ,因 此 ,民 居 组 群 间 的 巷 道 一 般 是 曲 折 幽 深 ,宽 度 仅 达 建 筑 层 高 的 五 分 之 一 左 右 ,显 得 异 常 宁 静 ,生 活 气 息 很 浓 。 这 种 布 局 在 当 时 有 不 少 优 点 :1,幽 深 的 巷 道 在 夏 季 可 避 免 炎 热 阳 光 直 射 ,比 较 阴 凉 。 2,由 于 地 皮 紧 张 ,建 筑 布 局 比 较 紧 凑 ,能 节 省 地 皮 。 但 也 有 许 多 弊 端 ,民 居 之 间 间 距 太 小 ,冬 季 日 照 条 件 差 ,不 利 于 防 火 ,车 马 难 以 入 内 等 。 村头 ,是徽 州 村落 环 境景 观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是 民居 村 落 的入 口和 前 奏。村 头作 为 村落 与 外界 的 过渡 ,一般 利 用不 同 的 山势 、溪 流、湖 塘等 配置 以牌 楼 、亭 榭、桥梁 等 标志 性 建筑 物 作 为空 间环 境 的 界定 ,徽 州 人 也称 村 头为 “水口 ”,这 些 地段 是 村

徽州建筑的特点

徽州建筑的特点
4)大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吻
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2) 穿堂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3) 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5)宅内空间布局
民居按徽俗内涵,技术原则,采用梁枋纵横木构架,组成各种功能完善的立体空间。以大堂屋,小卧室的格局,满足人们生活起居使用之需,并形成一种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空间艺术。 ①门厅:迈进大门的空间部位称门厅。它由大门、屏风(中门)与天井有机结合在一起。中门平时紧闭,只走耳门,遇贵客高朋才打开中门迎接。因厅堂与大门贯通。设中门遮挡厅堂内主人活动其私密性,这也体现徽州人的儒雅风味。 ②天井:究其宅内设天井之由:因“徽州地窄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往往仰给四方”。徽人常出外经商,即使务农者农闲时也常外出打工,很少在家。家中只留妇孺老少,为防盗、防火,民宅多以高墙封闭,很少开窗或只在楼上开尺宽瞭望小窗。就靠内设天井采光通风。天井布局随面阔方向呈长方形,伸到两卧室的窗中线,长宽比约5:1。这种天井的采光效果与北京四合院天井不同。北京天井面积大、光线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天井是厅堂空间的扩充,厅堂向天井一面都不设门,在太师壁处能望到“一线天”。可“晨淋朝霞,夜观星斗”。古徽风水歌中道:“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浴日无忧愁。”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终审稿)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终审稿)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民居的特点: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人聚族而居。

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

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众所周知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的天然和谐。

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里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

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被誉为“汉民族水乡居住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因为徽州民居在建筑风格、室内装饰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关于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首先就要提到其雕刻艺术,这一点在徽州的木构建筑中最为显著。

徽州民居的门楼、窗棂、檐口、护龙等装饰多采用花卉、鸟兽、人物、器具、天文、地理图案等为题材进行雕刻,既具有丰富的意蕴、动感和生气,又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仅是建筑装饰,更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其次,徽州民居还有独特的“三进四合院”建筑格局。

主要是一进庭院,二进厅堂,三进后花园,四合院,它的机构成本清晰明了。

一进院门,二进是大厅,三进则是主人卧室,四合院是与不同房间相联结的庭院。

这样的建筑形式,既能够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又秉承了北方庭院和南方园林的设计特色。

同时,其简约而居、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让徽州民居具有别样的雅致气息。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不仅体现在外部风貌中,还融入到了室内的环境和装饰当中。

徽州民居室内的门、窗、屏风、榻榻米等,在风格和造型上都有独特的特点,或是流畅的线条,或是华丽而不失庄重的雕刻,都体现出了徽州民居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价值。

室内的壁画、家具等装饰也极为讲究,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品位和文化修养,还反映出徽州人注重生活品质的一种思考方式。

最后,徽州民居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地处中国南北文化和交融之地,自宋代以来,这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得以鲜明地彰显出来。

这些特色和底蕴在历史的进程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也使徽州民居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总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依然散发着鎏金般的光彩。

这种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文化底蕴,饱含着徽州人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追求。

我们需要珍视并传承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藏,让徽州民居这个鼎鼎有名的建筑形式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1 建筑历史与特色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1.1 历史渊源徽州民居古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东晋,盛极于明清。

徽州民居古建筑装饰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丰富,蕴含着徽州社会文化、宗法礼制、政治经济等时代征展现了建筑的风水理念,艺术情趣和生活追求等深层文化。

徽派建筑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它流行于古徽州府所辖各县,即今黄山市的三区四县、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宣州市的绩溪。

作为古徽州府府治的歙县,是徽派建筑(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最集中的地区。

作为设计和施工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和江西的景德镇等地。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体现是传统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徽州古民居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州是中国安徽南部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其古民居建筑几乎遍布全境,被誉为“淮南古建筑之长”。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天井式”建筑布局。

每个居室都有一个结构完备的天井,天井由四面楼房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开阔的庭院。

这种建筑风格不光是因为徽州地形陡峭、建筑面积较小的特殊环境所造成的,更是徽州人崇尚自然、尊重严格布局式建筑原则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二是“通坑式”建筑结构。

从大门进入,一条蜿蜒的“通坑”道路贯穿了整个院落,从而使各个房间之间互相连通。

这不光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还是为徽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三是楼、阁、轮、堡等建筑元素的运用。

楼房外墙有雕刻精美的木质花草图案,飞檐斗拱几何菱形装饰面饰丰富,地下一层常用作仓库、厨房和牲畜等存放,二层以上是起居之所,俱备客厅、卧室、书房、内外楼廊。

整个房屋结构因自身重心而各层平衡稳定,雨水侵渗良好。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四是富丽堂皇的内部装修。

居室的内部装修不仅风格独特,更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常见的有“千层式”梁架、层垛灰、砖雕、木雕、砖雕、景泰蓝等。

这些元素的精湛运用,使徽州古民居的内部空间显得更为优美、富丽堂皇。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五是重视宜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

徽州建筑历经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体现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兼俱优良的通风、采光、隔音和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形成了一种具有徽州特色的宜居环境。

这种环境因素的考虑和融入是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得以继承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学的珍品。

其代表了徽州人的宽容、博爱、创新进取的精神,气魄恢宏、富丽堂皇的文化艺术内涵,为世人所推崇和追捧。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也为我们所在的社会和时代提供了自身文化本土化和人类多元文化的一个范本。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

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徽州民居调研报告总结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徽派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我们对徽派民居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总结。

首先,徽州民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建筑风格。

其一是布局庭院合理,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为主,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二是结构精巧,利用石、木、砖等材料建造,经久耐用。

其三是装饰精美,富有徽州建筑的特色元素,如飞檐、雕花等,显示出浓郁的徽派文化气息。

其次,徽派建筑的特点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徽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筑风格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还受到徽商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徽商精神以商业务实和家族纽带为核心,这也体现在徽派建筑的设计与布局上。

另外,徽派建筑的存在与发展也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然而,徽派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增加,徽派民居的数量逐渐减少。

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导致徽派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困境,徽派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此外,徽派建筑需要注重现代化的功能和舒适性,这对传统建筑保护和继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民居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保护徽派建筑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其次,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培训和传承工作,提高修复和保护的技术水平。

同时,注重现代化功能和舒适性的结合,使徽派民居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最后,宣传和推广徽派建筑文化,提高公众对徽派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度。

总之,徽州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中国民居-徽州民居的特色

中国民居-徽州民居的特色

歙县现存明清两代民居,原业主除少数是年⽼退休的官僚外,多数是出外经商致富归来的商贾。

他们受当时阶级制度、法令的限制,不能建造宏⼤的住宅,也不能使⽤各种⾦碧辉煌的彩画和装饰。

因此,只能独辟蹊径,来满⾜他们物质和精神⽣活的需要。

徽州民居的特⾊: 1、村落选址“相其阴阳向背,察其⼭川形势”,以臻天时、地利、⼈和诸吉皆备,达到“天⼈合⼀”的境界。

村落多建在⼭之阳,依⼭傍⽔或引⽔⼊村,和⼭光⽔⾊融成⼀⽚。

住宅多⾯临街巷。

村落“遥望粉墙矗矗、鸳⽡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

村⼝⼴植⾼⼤乔⽊。

缀以亭台⽔榭,溪流蜿蜒,⽥陌纵横,环境极佳。

整个村落给⼈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2、平⾯布局及空间处理。

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由、屋宇相连,平⾯沿轴向对称布置。

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

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

⼀般民居为三开间,较⼤住宅亦有五开间。

随时间推移和⼈⼝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代同堂的习俗。

3、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墙、青⽡、马头⼭墙、砖雕门楼、门罩、⽊构架、⽊门窗。

内部穿⽃式⽊构架围以⾼墙;正⾯多⽤⽔平型⾼墙封闭起来;两侧⼭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低起伏,错落有致,⿊⽩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外墙⽆窗或开⼩窗。

⽅整的外形,马头墙内落⽔,形如“⼀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园,置⽯桌⽯凳,掘⽔井鱼池,植果⽊花卉,甚⾄叠⼭造泉,将⼈和⾃然融为⼀体。

⼤门上⼏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成的⼀个重要特征。

歙县典型民居,明代的有⽅⼠载宅、张林福宅、天⼼堂;清代的有杨家⼤院、汪中怡宅、郑村和义堂、瞻淇民宅、蕃村鲍⽒民宅等。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安徽宣城、歙县、祁门三县的建筑为代表。

徽派建筑民居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形式
徽派建筑民居的形式一般为多进多抱、四合院式,并且由多个小院组成。

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徽州人民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强调家庭和睦、和谐相处。

此外,徽派建筑民居的屋顶一般为歇山式或歇山顶式,形态独特,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二、建筑材料
徽派建筑民居的建筑材料以青砖、灰瓦、石条、木材等为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

通过精细雕刻、嵌砌、构造等手法,使建筑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装饰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装饰以雕刻为主,包括砖、石雕,线刻、花刻等技法,装饰精美、极具艺术价值。

徽派建筑民居的装饰风格主要有二:一是“千丹楹”,即在门楣和窗楣上镶嵌着五彩的玻璃和花瓷;二是“石雕桥”,即桥洞里石容花雕。

这些装饰体现了徽派建筑民居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空间布局
徽派建筑民居的空间布局一般按照东西方向排列,中间布置庭院,四合院式布局十分常见。

夹层和天井是徽派建筑民居空间布局的两大特点,夹层是代表封闭,天井是代表开放,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体现了徽派建筑民居的空间感。

五、彩画
徽派建筑民居非常注重晋级,徽剧、书画、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彩画是徽派建筑民居中的重要装饰之一,包括壁画、天花板彩画、屏风等。

徽派建筑民居的彩画经常采用非常鲜艳的颜色,图案多是花鸟、山水,寓意着丰收、吉祥、团圆等。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徽州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以其特殊的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并经历了数次演变,这些特点表达了徽州人民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布局特点1.完美的划分徽州古村落的布局格局非常规整,全村呈现出曲径通幽、重重叠叠的景象。

整个村落被多道围墙环绕,外围是直线道路,内围是弯曲小路,而中间则是广场和水塘。

在这个布局中,每一段道路都是互相连接的,没有任何一段路是孤立的。

庭院、街道、街角和天井都是完美的划分,在这个村落中,每一个区域都是有其特殊用途和功能的,例如会馆、商业街、学堂、庙宇和市井等。

2.强调防御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强调防御。

整个村落被高墙深壕的圈起来,只有几个门才能进出。

另外,在村落中间的广场上还有一个石狮子,代表着抵抗恶灵和邪恶。

在建筑方面,房门和窗户都非常小巧,以便随时防御外敌。

此外,村落中还有几个建筑物,例如箭楼和城楼,用于更好地围绕整个村落进行防御。

3.注重风水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设计也注重风水。

村落最核心的区域是水池,而水池被四周的屋子和建筑物环绕,让整个村落都比较阴凉。

水池周围种植莲花,这些莲花不仅美丽,而且可以让水池保持洁净。

此外,徽州古村落也有很多具有风水意义的建筑物,例如牌坊、祠堂等。

二、建筑特点1.依山傍水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都是依山傍水的,房屋建在山坡上,可以防止潮湿,同时也可以避免洪水。

徽州还有很多岭南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使用石料和木材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往往使用石料和木材。

在这里,石头被用来建造地基、城墙、牌坊和桥梁。

而木材则用来建造房屋、亭子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古老,但却十分牢固,经久不衰。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注重装饰,尤其喜欢使用瓦片、壁画和雕刻来装饰自己的房屋。

在瓦片方面,徽派瓦片是徽州村落的特色之一。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其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和装饰艺
术技法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徽州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安徽省南部的一
个地区,其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多为明、清两代,主要分布在黄山市、歙县、祁门县、休宁县
等地,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建筑风格之一。

徽州古民居的主体结构为木
质结构,采用檩条、榫卯等木工技术,屋顶采用飞檐、歇山等形式,独具特色。

古民居的
屋面还配以瓦片或石板,放置得相当精准,既透气性又保证了防水性能。

在建筑中还存在
很多装饰艺术技法,如雕刻、描金、彩绘、纹样等较常见。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也较为独特,多以黑、白、灰、红为主。

古民居的讲究家族文化,整个房子都以养老为第一位,因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的房间都不同,“东养老、南纳凉、西纳阳、北临街”。

古民居的移步换景讲究“离脚却阴”,即从一处视点看到的景色切换到另一处视点看到的景色,要求人们在移动中保持阴
凉避热。

古民居室内装饰则多以石雕、木雕、砖雕等为主,欣赏这些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可
以让你更好地感受到古民居的历史文化内涵。

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
建筑文化遗产。

徽州人民凭借其独特的智慧和技巧,创造了这些地道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
术技法,矗立于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徽州古民居建筑文
化在丰富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一、本文概述徽派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特征。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及这些特征在徽派建筑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通过对徽派古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美学价值,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进一步推动对徽派建筑及其背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二、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徽派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起源与发展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徽派建筑的源头可追溯至宋代,那时的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一带)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与徽州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随着明清两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徽商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商帮,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开始在家乡兴建豪华住宅。

这些住宅不仅体现了徽商的经济实力,更展现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一时期,徽派建筑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系。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显著特征包括白墙黛瓦、马头墙、砖雕、木雕等,这些元素不仅是建筑美学的表现,更是徽州地域文化的象征。

白墙黛瓦的色调简洁明快,体现了徽州人民朴素、纯净的审美追求;马头墙则象征着徽商“马到成功”的愿景,同时也具有防火防盗的实用功能;砖雕、木雕等装饰艺术则展现了徽州工匠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与徽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它不仅是徽州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徽派建筑已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三、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徽派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流派,其地域文化特征鲜明而独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徽州传统民居的特色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

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
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皖南的徽州,大部分地方都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古民居。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徽
州地区黟县境内,于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村与宏村的古民居。

除此之外,
在绩溪、歙县、屯溪、祁门、婺源等地,也有很多古民居建筑聚落。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
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民居空间布局与结构合理,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粉墙
黛瓦、马头墙最具特色,集中反映了徽州的风土民情和地域审美倾向。

一、色彩美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

它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
身的不同色泽、质感和特征来构筑,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脚多采
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

徽州古民居建
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黑瓦这样单纯质朴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
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

新年来临之际,这里的人们为了祛邪纳福,家家户户贴对联。

红色的楹联,象征着来
年吉利喜庆、平安幸福,也将古朴的民居建筑装扮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民居建筑的色
彩之美,不是单一的,除了民居自身之外,还包括四周的天地山川、植物绿化、人物服饰、民俗风情等,而这些环境因素也正是美的灵魂所在。

徽州传统民居,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和褐红色的木质构件,给人以淡雅明快之美感。


然这种简单朴素的色调重复复重复,但却并不使人感到厌倦,反而给人以整体统一和典雅
美的总体印象,就像在观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一样,渲染出徽州传统民居那极具地
域性的基本风貌。

二、形式美
(一)别具风味的马头墙
传统徽州民居的特色,很多来自屋顶。

屋顶很讲究,连接的也很复杂,随着平面的不同,屋顶形式也会不同。

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高差过大,采取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方式,既节约材料,又使马头墙面高低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传统马头墙是一种防火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为了美观,为马头墙点缀了各
种装饰。

而现在的徽派新建筑的马头墙,已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符号。

马头墙的运用,打破了墙壁的单调重复感,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美感。

一些大型的院落
由数间或数十间不同朝向的房屋组成,马头墙也就随之形成交错不同的朝向。

再加上房屋
所处地势的高低不一,房间进深的不同,马头墙的高低也随之有所变化,形成了更为丰富
变化的空间。

马头墙从建筑群到村落,再从村落到集镇,形成一组组交错、连续、渐变、跌宕起伏
的“优美乐章”,成为皖南古民居所特有的“主旋律”;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
用在这里则是再恰当不过了。

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最具象征性的建筑造型。

(二)实用、美观的漏天之井
单德启先生在《村溪、天井、马头墙》中说:徽州民居平面虽方整而不呆板,虽紧凑
而不局促,虽格局统一而仍多变化,天井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天井使封闭的空间具备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是一个起联系、导向作用的枢纽空间;天井延伸了堂屋的空间,
使堂屋扩大了活动的视觉范围;也使室内空间丰富起来,增加生活情趣。

徽州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为庭院式布置。

院内以南向房间为主,东、西向为辅,开间
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作为廊屋、楼梯间、储藏间等使用。

中间是东西走向的天井,平面
组成多为“口”字形,也有其它的平面组合形式。

天井既是缩小的自然空间又不完全是,
它除了采光、通风、排水、承接的功能之外,还是对室内空间的补充,与室内空间相互融
汇渗透。

徽州传统民居由于天井窄小,所采的光线多为二次折射光,这种光线少了一点天
然玄光的感觉,多了一分自然柔和的氛围,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

天井院又是室内的共享
空间,可以种花养草、纳晾晒阳、亲朋叙谈,是大家的共享之地;同时它还是连接楼梯、
过道、通廊及其它天井、房间的交通枢纽,与厅堂一起组成徽州传统民居的核心部分。

徽州民居中有一些空间是空间与空间相互接合、包容而成,是一种复合空间,包含了
不止一种的空间功能。

如住宅内的天井,与廊下空间只有一步高差,成为各个房间联系的
枢纽,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连通性,是民居中最精彩的部分。

相对于室外空间来说,天井是私密空间,但相对于住宅内的房间,天井又是一个小型
的公共空间,供人们做家务、休息和相互交往。

徽州古民居的天井,具有采光和通风的良好的物理性能,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情地
拥有自然采光,感受四季的阳光,风、雨、雪、雾,清晨与夜晚,等等。

《蕙风词语》中说:“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应答??”这样的居室,带给我们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无限乐趣。

徽州古民居的天井,不仅实用、美观,而且反映了人们“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
人田”的朴素心理,在当地还有“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之说。

这样看来,这小
小的天井所承载的寓意就更为深刻了。

三、装饰美
(一)奇巧多彩的梁架构件
徽州古民居的梁架构件均为木质结构,不仅坚固稳定而且构造奇巧,雕刻丰富多彩,
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梁架整体宏大壮美,中段常雕刻多种图案,立柱雄而不笨,明代多
做成具有优美轮廓线的梭形柱。

梁架上的构件,如梁托、瓜柱、叉手、拳霸、雀替(明代
为丁头拱)、斜撑、替木等大都进行镂空细雕,装饰以精美的花纹、线脚。

房屋天井四周
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则多做成云朵状,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胜收。

这些梁架构件的制作,巧妙地将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

它们虽不施以彩漆,只涂以桐油,却显得格外古朴雅致,诠释着徽州传统的文化内涵和高
格调的审美观念。

(二)精巧细致的室内装饰构件
徽州古民居室内空间是朴素简洁的,同时又非常讲究装饰,注重美观。

虽不像宫殿、
官邸那样饰以浓漆重彩,但因其配以各种精美的雕刻构件,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艺术格调。

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室内建筑构件都加以雕刻,这些雕刻构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还
广泛采用砖、木、石“三雕”的技艺,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美化了民居生活和家
居造型。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

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

其题材丰富: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
传说,也有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
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内容和手法又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用在祠堂、寺庙、牌坊、桥,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仙鹤、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三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成
为徽州古民居建筑的一大亮点。

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还体现了人类利用
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很高的参考和
借鉴价值。

(三)古朴雅致的室内陈设徽州古民居比较重视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是整个宅院不可
分割的部分,是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体现。

室内陈设最为突出的部分是厅堂,它一般布置
在整座建筑的中轴线上,多设上下两层,上层为陈设祖宗牌位,为焚香祀祖之处,下层为
生活起居、亲朋约聚、吟诗作画的地方;厅堂中央摆放八仙桌、太师椅,正上方高挂匾额;紧靠八仙桌后摆放条案,案上东置古瓷瓶,西置木雕镜座,取意“东瓶(平)西镜(静)、终生平静”;古瓷瓶内插文房四宝之笔、纸;条案上方墙壁挂字画、对联;廊柱、四壁皆
布置楹联警句,整个厅堂的布置古雅宁静。

厅堂柱面所刻楹联的内容,多为主人的人生处
世哲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一”,徽州古民居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


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民居村落及其室内布局完全融为一体,正是徽州浓厚的文化氛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2]单德启。

村溪、天井、马头墙[J].
建筑学报,1996[3]许明。

徽州古民居之美[J].装饰,2007(2)[4]程极悦等。

徽派古建筑。

黄山:黄山书社,2000[5]东南大学建筑系,婺源博物馆。

徽州古建筑丛书——晓起。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6]王明居、王木林。

徽派建筑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